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并发症防治的临床疗效。方法:96例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60只眼,采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1次/4~6 h;普拉洛芬滴眼液,1次/2~4h;盐酸左氧氟沙星滴眼液,1次/2~4 h。共4周。观察组62只眼,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自拟清肝明目方内服,1剂/d,共8周。于术后1 d,1,8,12,24周观察患者视力,前房反应,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率及残余皮质吸收情况。结果:术后1,8,12及24周观察组视力恢复均优于对照组(P<0.01);术后1,8周观察组前房反应情况均轻于对照组(P<0.01);术后1,8,12及24周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均多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8,12及24周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8,12及24周皮质吸收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能抑制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前房反应,促进角膜内皮细胞的再生,促残余皮质吸收,减少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率,促进视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尖峰撕囊碎核镊辅助预劈核技术改良小切口白内障手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的临床疗效,为白内障复明工程提供更佳的术式选择。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眼科住院部确诊为白内障且具有明确手术摘除指征的患者100例、100眼,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50眼,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观察组采用尖峰撕囊碎核镊辅助预劈核技术改良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术后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视力、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切口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观察组视力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观察组与对照组视力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7 d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均较术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对照组各级别晶状体核硬度角膜内皮细胞数量较观察组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切口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对比,尖峰撕囊碎核镊辅助预劈核技术改良小切口白内障手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疗效显著,伤口愈合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操作简单,手术器械投入少,在我国复明工程中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血塞通软胶囊联合超生乳化术治疗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白内障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成都市温江区人民医院收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白内障患者治的108例(116眼),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4例(白内障57眼),观察组54例(白内障59眼)。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降糖治疗及超声乳化术,其中观察组患者术前2周至术后3个月给予血塞通软胶囊。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视力和视野平均缺损、角膜散光度和超声乳化术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术后3个月2组患者的视力和视野平均缺损均得到持续改善(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2组患者的角膜散光度均显著上升(P0.05),术后3个月恢复至术前(P0.05),且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超声乳化术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未观察到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论:血塞通软胶囊联合超声乳化治疗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白内障疗效好,能改善患者视力、平均视野缺损,降低超声乳化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匡慧敏 《河南中医》2016,(9):1610-1612
目的:观察除风益损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硬核性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角膜内皮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硬核性白内障患者97例(104眼),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97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56眼)和对照组45例(48眼)。治疗组给予除风益损汤联合超声乳化术治疗,对照组给予现代囊外摘除术治疗。结果:术后1 d、术后1周以及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裸眼视力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发生角膜水肿情况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均较手术前下降(P0.05),治疗组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手术后细胞面积较手术前增加(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除风益损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硬核性白内障疗效显著,能减少患者角膜内皮的丢失。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2在揭西县人民医院收治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84例,结合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两组各42例。观察组均给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对照组均给予单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资料效果差异,同时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平均视力比术前均有明显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术后视力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眼压、前房深度及前房角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5%;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小梁切除术能有效降低患者眼压,提升患者视力水平及前房深度,患者术后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1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采取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三联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三联术进行治疗。治疗后,对比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术后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眼压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更明显,观察组手术后形成功能滤过泡的概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三联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不仅具有较好的疗效,还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HexaVision人工晶状体植入的应用效果及可行性。方法:选择2019年5月-2020年0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白内障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超声乳化吸除 HexaVision人工晶状体植入的应用效果及可行性分析。结果:观察患者手术治疗后各项指标情况,患者手术前平均最佳矫正视力0.1±0.50,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7±0.28,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术前:2886.15±388.78,术后:2 852.15±364.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眼压:15.23±1.72mmHg,术后眼压15.82±2.42mm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评价良好。术后不良事件发生几率观察,不良事件发生几率为5%,发生率低。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HexaVision人工晶状体植入临床效果佳,不良事件发生率低,安全可靠,可行性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在韶关爱尔眼科医院治疗的184例(184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92)和对照组(n=92)两组,观察组患者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对照组采用单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总有效率为93.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26%,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角膜水肿、前房纤维素渗出、浅前房、前房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手术疗效较好,利于控制眼压,提高视力,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9.
李鸿 《双足与保健》2018,(12):85-85
目的探讨除风益损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硬核性白内障的临床效果作探讨。方法纳入研究对象为该院2016年1月—2018年2月收治的硬核性白内障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组为:对照组40例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观察组40例用除风益损汤+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所获各项临床数据。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裸眼视力从治疗1 d~6个月(0.35±0.14)、(0.45±0.12)、(0.73±0.15)、(0.75±0.16)、(0.79±0.12)呈明显升高趋势,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低(2 029.64±283.21)Cell·mm^(-2)、手术后细胞面积(493.01±130.47)um^2大,与对照组各指标数值(0.21±0.13)、(0.32±0.11)、(0.54±0.17)、(0.58±0.15)、(0.61±0.14)、(2 297.43±263.50)Cell·mm-2、(420.72±128.85)um2比较均优(P<0.05)。结论硬核性白内障患者接受除风益损汤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治疗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对白内障患者实施微切口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非球面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清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白内障患者开展研究,将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的100例患者116只眼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所有患者均植入非球面人工晶体,观察组50例患者58只眼采用2.8 mm的微切口超声乳化技术治疗,而对照组50例患者58只眼则采用传统超声乳化技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1 d视力水平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半年后视力水平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是8.62%和20.6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减少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前验光显示的散光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观察组的散光改善情况与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白内障患者植入非球面的晶状体治疗的过程中联合实施微切口超声乳化治疗可以在保障患者治疗效果的同时保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密度,降低术后角膜散光,促进患者术后视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内眼术后方应用于白内障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眼科确诊的Ⅲ级核白内障患者63例(63眼),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3例。由同一手术医师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滴眼,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涂眼,治疗组术后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内眼术后方口服,每日1剂,早晚餐后温服。治疗7 d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角膜内皮计数、角膜厚度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角膜内皮变化、角膜内皮丢失率、角膜厚度变化、角膜水肿程度。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角膜内皮计数和角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对照组角膜内皮计数较手术前明显减少,角膜厚度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角膜内皮计数较手术前有所减少,角膜厚度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角膜内皮变化、角膜内皮丢失率、角膜厚度变化、角膜水肿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眼术后方可减轻手术对角膜内皮的损伤,对保护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角膜内皮功能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透明角膜缘隧道切口和角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患者80例96眼,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49眼)和对照组各40例(47炎),观察组采用透明角膜缘隧道切口,对照组采用角膜隧道切口,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裸眼视力、角膜散光和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裸眼视力、角膜散光值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相似,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透明角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有利于术后视力恢复,降低角膜散光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隧道式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实验选取2011年9月至2011年12月八我院治疗的80例白内障患者为研究时象,把所有患者随机分为40例A组(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组)和40例B组(超声乳化术组),后进行统计和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及角膜内皮细胞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视力均有明显改善,但恢复情况两者比较,P〉0.05,差别无显著性差异;A组患者在细胞密度、角膜内皮细胞数和六角型细胞所占比例方面优于B组,P〉0.05,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白内障时应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选用合适的手术方式,隧道式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是治疗白内障的一种方法,能够有效控制患者术后角膜散光,既安全又有效,治疗费用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杞菊地黄丸对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疗效、泪膜破裂时间(tear breakup time,BUT),基础泪液分泌实验(schirmer I test,SIT)及角膜荧光素染色(fluorescent test,FL)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自2016年2月—2017年1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中心医院收治的116例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将其分成两组,其中观察组58例(64眼),对照组58例(66眼)。两组患者均采用人工泪液治疗,观察组联合给予杞菊地黄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BUT,SIT,FL评分及症状评分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相对于对照组的77.27%显著上升(P0.01)。两组治疗后2周,1个月,3个月BUT均较治疗前显著延长(P0.01),观察组治疗后各时点延长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2周,1个月,3个月SIT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1),观察组治疗后各时点增加幅度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2周,1个月,3个月FL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观察组治疗后各时点下降更显著(P0.01)。两组治疗后2周,1个月,3个月干眼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观察组治疗后各时点下降更显著(P0.01)。结论:杞菊地黄丸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可有效提高泪膜稳定性,改善视觉功能,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牛卓娅  张春  朱景瑞 《新中医》2020,52(5):182-18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护理对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的效果。方法:将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白内障患者88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4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4例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观察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不良情绪、疼痛情况;2组术后单眼视力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后,2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各项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术后单眼视力提高>0.2、>0.3、>0.5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为3.22%,对照组为16.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度观察组为95.45%,对照组为70.4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对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减轻其疼痛,提高患者视力水平,且术后并发症较少,从而获得良好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木防己汤加减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海口市中医医院近年来收治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饮郁化热证患者1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西医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丹红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木防己汤加减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心功能分级、肺功能指标、血气分析指标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等。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分级、肺功能指标、血气分析指标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木防己汤加减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体征,改善心肺功能,并有助于降低血液黏稠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Astramax三维角膜综合检查站引导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5.5 mm透明角膜切口对术后屈光状态的影响。方法对89例(100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1眼及对照组49眼。观察组透明角膜切口位于角膜曲率最大子午线方向,对照组透明角膜切口位于10点位方向,2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植入5.5 mm非折叠人工晶体。于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时对患者进行视力、裂隙灯、眼底、角膜地形图检查,观察患者屈光状态的变化。结果术后1个月及3个月观察组裸眼视力≥0.5者分别为42眼(82%)和43眼(84%),对照组分别为31眼(63%)和33眼(67%),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3个月角膜散光度明显减小(P<0.01);对照组术后3个月角膜散光度明显减小(P<0.05)。结论 Astramax三维角膜综合检查站引导白内障超声乳化5.5 mm角膜透明切口手术可以减少手术性散光、矫正角膜散光、提高术后视觉效果。  相似文献   

18.
补益强心片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补益强心片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将68例CHF患者随机按住院前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两组均参照"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给予心衰一般治疗和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补益强心片,1.2 g/次,3次/d。疗程4周。评价治疗前后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和6 min步行实验(6 MWT),记录Lee氏心衰计分,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心输出量(CO),以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调查表评估生活质量,检测血浆脑钠素前体末端(NT-proBNP)和抗利尿激素(ADH)水平。 结果: 观察组Lee氏心衰疗效总有效率为91.17%,优于对照组的73.52% (P<0.05);观察组心功能分级疗效总有效率为88.23%,优于对照组的67.64% (P<0.05);观察组治疗后Lee氏心衰积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并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6 MWT均比治疗前增加,观察组增加更为显著(P<0.01);治疗后两组LVEF和CO均上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血浆NT-proBNP和ADH水平均比治疗前下降,并低于对照组(P<0.01)。 结论: 补益强心片能改善CHF患者心功能分级,提高LVEF和CO,增加患者6MWT,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患者血浆NT-proBNP和ADH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