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学生自尊与攻击行为的关系,为青少年暴力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安徽省淮北市6所中学2 707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中学生攻击行为得分的差异,采用偏相关和线性回归分析自尊与攻击行为的关系。结果中学生攻击行为总分在性别、学段、家庭类型、父母教育方式、居住地社会风气、与老师的关系、与同学的关系、成绩的位置、朋友个数、自评外表等人口统计学特征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2.
探讨大学生寝室人际信任、自尊与社交焦虑的关系,为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辅导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经济地带共抽取13所高校665名大学生;采用社交焦虑量表(IAS)、大学生寝室人际信任量表、自尊量表(SES)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不同年级大学生自尊和寝室人际信任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8.448,10.520,P值均<0.01).是否独生子女和不同家庭居住地大学生行为信任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74,-2.211,P值均<0.05).不同家庭居住地大学生品质信任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7,P<0.05).是否学生干部得分和不同家庭居住地大学生社交焦虑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929,-3.045,P值均<0.01).社交焦虑得分与自尊和行为信任得分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283,0.339,P值均<0.01).逐步回归分析发现,自尊与寝室人际信任中的行为信任对社交焦虑的解释度均达到统计学水平(B值分别为-0.492,-0.170,P值均<0.01).结论 大学生自尊水平和行为信任水平与社交焦虑水平存在一定程度的关联.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中学生攻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路径,为预防和减少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随机抽取安徽省蚌埠市4所中学2 626名中学生,采用攻击行为量表、亲子依恋量表、交往焦虑量表和外显自尊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初中生亲子依恋和外显自尊得分均高于高中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攻击行为得分男生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交往焦虑和外显自尊在亲子依恋对攻击行为的影响中均起中介作用。结论改善亲子关系、降低中学生的交往焦虑程度、提高自尊水平,可以预防和减轻中学生攻击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比较汶川地震后震区和非震区中学生情绪社交孤独和述情障碍的状况以及二者的关系。方法采用情绪社交孤独问卷和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对304名震区中学生和324名非震区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在情绪社交孤独总分上,震区中学生得分(27.93±3.96)显著高于非震区中学生(24.92±3.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04,P0.01);在情绪孤立、社交孤立、情绪孤独感3个维度上,震区中学生的得分也高于非震区中学生(均P0.01);在社交孤独感这一维度上,震区中学生得分显著低于非震区中学生(t=-49.07,P0.01)。(2)震区中学生述情障碍得分(62.02±4.18)显著高于非震区中学生(48.83±3.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26,P0.01)。(3)对于震区中学生,述情障碍中的"缺乏描述情感的能力"维度与情绪社交孤独的"情绪孤独感"维度呈正相关(r=0.14,P0.05),述情障碍中的"外向性思维"维度与情绪社交孤独的"情绪孤立"维度显著负相关(r=-0.11,P0.05)。对于非震区中学生,述情障碍各维度与情绪社交孤独的各维度间均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结论与非震区中学生相比,震区中学生存在更高的情绪社交孤独感和述情障碍。震区中学生的述情障碍与情绪社交孤独的部分维度间有着显著相关关系,而在非震区中学生中,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张伟玲 《中国学校卫生》2016,37(9):1354-1357
探讨自尊在大学生自我接纳与社交焦虑之间的中介作用机制,为改善大学生社交焦虑状况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自我接纳问卷、Rosenberg自尊量表中文修订版和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对吉林省3所大学947名大学生进行测评,应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大学生社交焦虑得分在性别、民族、生源地、学校类型、年级等人口学变量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社交焦虑与自尊、自我接纳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18,-0.445,P值均<0.01),自尊与自我接纳呈正相关(r=0.592,P<0.01).自尊与自我接纳均对社交焦虑有负向预测作用(β值分别为-0.24,-0.30,P值均<0.01).结论 大学生自尊在自我接纳与社交焦虑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汉族和藏族中学生自尊和孤独的差异,探讨中学生被嘲笑与自尊、孤独的关系。方法整群随机选取四川、青海地区4所中学786名学生,以中文TQ-R嘲笑量表、自尊调查表(SEI)和UCLA孤独量表进行测试。结果汉族中学生的社会自我和家庭自我得分显著低于藏族中学生(P值均0.05),而其孤独得分显著高于藏族中学生(P0.01);男生的一般自我和社会自我得分显著高于女生(P值均0.05),农村中学生的社会自我和家庭自我得分显著高于城市中学生(P值均0.05),自尊中的家庭自我有性别与民族(P0.05)、城乡(P0.01)的交互作用;汉族和藏族中学生自尊的4个因子在年级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汉族和藏族中学生被嘲笑与自尊和孤独都有显著相关(P0.001);回归分析显示,自尊和孤独对中学生被嘲笑有预测作用,三者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结论自尊和孤独是影响汉族和藏族中学生被嘲笑的重要变量,三者之间有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7.
探讨青少年人际关系与品行问题的交互作用对网络成瘾的影响,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武汉和麻城地区4 255名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其中接触网络学生3 033名.采用Young网络成瘾问卷、长处与困难量表(学生版)、儿童少年生活质量量表对青少年进行心理特征评估与分析.结果 网络成瘾发生率为15.9%,男生(18.5%)高于女生(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网络成瘾者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得分均显著低于非网络成瘾者,品行问题得分显著高于非网络成瘾者(P值均<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品行问题与亲子关系及同伴关系的交互效应均显著(P值均<0.01),与师生关系的交互效应不显著(P>0.05).结论 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师生关系是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保护因素,品行问题调节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对网络成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体育锻炼联合音乐疗法对新疆哈萨克族中学生身体自尊的干预效果,为哈萨克族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支持。方法在新疆阿勒泰市某中学在自愿知情的原则下招募符合条件的150名哈萨克族中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体育锻炼干预组、体育锻炼联合音乐疗法组,进行8周的体育锻炼和音乐疗法干预,干预前后分别采用身体自尊量表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中学生干预前后身体自尊各维度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过8周体育锻炼干预后,除了健康、力量、速度维度方面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外,其他各维度干预后得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体育锻炼联合音乐疗法干预后,中学生在身体自尊各维度方面得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体育锻炼联合音乐疗法对哈萨克族中学生身体自尊各维度的干预效果优于体育锻炼干预组和对照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不同社会比较类型中,大学生自尊水平与自我评价的关系。方法采用Rosenberg编制的自尊量表,Judge等编制的核心自我评价量表和社会比较后自我评价量表,对重庆4所高校3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高自尊水平被试的核心自我评价得分明显高于中等自尊水平和低自尊水平被试,不同自尊水平的被试核心自我评价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7.02,P0.01);不同自尊水平的被试在不同社会比较中自我评价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7.39,32.20,P0.01)。在上行社会比较中,高自尊水平被试自我评价得分明显高于中等自尊水平和低自尊水平被试;在下行社会比较中,高自尊水平被试自我评价得分明显高于中等自尊水平和低自尊水平被试,中等自尊水平被试自我评价得分明显高于低自尊水平被试。结论在社会比较中,自尊水平与自我评价存在正相关,且自尊水平对自我评价具有显著的预测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中小学生智能手机成瘾状况及其与人际关系、主观幸福感和学校认同的关联,为指导中学生合理使用手机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8年10月抽取河南、湖北两省11个区县的全体四、八年级学生,选择其中拥有智能手机的学生5 133名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智能手机成瘾、师生关系、同伴关系、亲子关系、主观幸福感和学校认同感。结果中小学生智能手机使用可分为无成瘾型(30.37%)、低成瘾型(38.07%)、成瘾倾向型(24.73%)、高成瘾型(6.83%) 4类,男生(OR=1.34,95%CI=1.21~1.49)更易成为高成瘾型人群;小学生(OR=0.24,95%CI=0.21~0.26)、城市学生(OR=0.77,95%CI=0.68~0.86)和独生子女(OR=0.80,95%CI=0.72~0.89)更不易成为高成瘾型人群。不同智能手机使用类型中小学生在同伴关系、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学校认同和主观幸福感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Welch值分别为120.54,116.97,314.09,158.71,133.12,P值均<0.01),高成瘾型中小学生在人际关系、主观幸福感和学校认同上得分更低。结论高成瘾型中小学生在人际关系、主观幸福感和学校认同上低于其他类型学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亲子关系与寄宿制学校初中生叛逆心理的关联性,为预防青少年叛逆心理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子2020年1月,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某寄宿制中学1790名初中生进行亲子分离、家庭亲密度、叛逆心理情况调查,采用x2检验、二元Logistic回归法分析亲子关系对学生叛逆心理的影响.结果 初中生叛逆心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重庆市中学生社会责任心的发展特点,为学生健全素质的培养提供实证依据。方法采用自编的中学生社会责任心量表,对重庆市722名中学生社会责任心的发展特点进行调查。结果女生的社会责任心水平显著高于男生;重点中学与非重点中学学生、城镇生源与农村生源中学生的社会责任心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中学生社会责任心水平在年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庆市中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发展存在显著的性别和年级差异,而学校类型和学生生源地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姚恩菊  陈旭 《中国学校卫生》2012,33(5):559-561,564
目的 探讨农村留守初中生亲子、同伴、师生关系与社会自我的关系,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青少年社会自我问卷、亲子亲合问卷、亲子冲突问卷、同伴友谊质量量表、师生关系量表,对随机整群抽取的重庆市4所乡镇中学1 433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 留守初中生的人际敏感性显著高于非留守初中生,角色调节、父子亲合、冲突背叛、冲突性均显著低于非留守初中生(P值均<0.05);社会自我与父子亲合、帮助陪伴、亲密交流、肯定价值、信任尊重、亲密性、反应性呈显著正相关(P值均<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帮助陪伴、亲密性和亲密交流对社会自我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同伴关系的帮助陪伴、亲密交流的预测力分别为8.5%,0.4%.师生关系的亲密性的预测力为4.5%.结论 农村留守初中生亲子、同伴、师生关系与社会自我均存在相关性.应发挥教师、同伴的积极作用,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青少年社会支持、亲子关系与青少年抑郁、焦虑、孤独的关系,为改善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调查上海市2个区的11 596名中学生。采用患者健康问卷2条目中文版、广泛性焦虑量表、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孤独感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及亲子亲合问卷进行调查。使用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等进行统计推断。【结果】女性、非毕业班、成绩前25%、与父母同住及客观社会地位更高的青少年的社会支持、亲子亲合得分皆高于男性、毕业班、成绩中等或后25%、不与父母同住、客观社会地位较低的青少年(P<0.05)。青少年的亲子亲合、社会支持与各种情绪均呈负相关。亲子亲合是抑郁(OR=0.93,95%CI:0.91~0.94)、孤独(OR=0.94,95%CI:0.94~0.95)、焦虑(OR轻度=0.98,95%CI:0.98~0.99;OR中重度=0.96,95%CI:0.95~0.98)的相关因素,但不同维度的支持与情绪的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会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中学生故意自伤行为的发生情况,分析不同形式的亲子依恋对自伤行为发生的影响。方法 分层整群选取我国4省市14 221名在校城乡中学生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性别及不同亲子依恋程度间自我伤害行为检出率的差异;以Spearman相关分析亲子依恋各维度的相关性;并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亲子依恋对中学生自我伤害行为发生的影响。结果 中学生故意自伤行为的检出率为24.9%,偶发自伤检出率为8.5%,反复自伤检出率为16.4%。男生自伤行为和反复自伤行为的检出率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父/母子依恋是中学生自伤行为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受性别、年级、户口所在地、父母文化程度、是否独生子女、自评家庭经济条件、亲密的朋友数量个数等指标的影响较小。高母子信任水平和高父/母子沟通水平是中学生自伤行为发生的保护因素,而高父/母子疏离程度会增加自伤行为发生的风险。结论 亲子依恋是中学生自伤行为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积极改善亲子关系,对中学生自伤行为的防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探讨四川省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弹性、自尊间的关系以及在不同性别中的差异,为制定心理健康干预计划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四川省南部浚中县2所农村中学的初一和高一年级26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MHI-60)、心理弹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自尊量表(SES)进行调查,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男生心理健康量表得分为(2.08±0.68)分,低于女生的(2.17±0.64)分;而心理弹性及自尊得分(56.65± 18.13,28.51 ±4.61)高于女生(51.73±17.13,27.87±4.46)(P值均<0.05).结构方程结果显示,心理弹性与自尊直接影响心理健康,标准化效应分别为-0.094(95%CI=-0.147-0.017)和-0.360(95%CI=-0.405~-0.309);心理弹性是自尊与心理健康关系中的中间变量,中介效应值为-0.052(95% CI=-0.084~0.016),占总效应的12.6%.结构方程模型群组分析结果显示,男女生的比较参数均≤0.005,且路径系数间差异临界比值绝对值均小于1.96.结论 四川省农村中学生心理弹性、自尊均对心理健康有直接保护作用,自尊可通过心理弹性间接影响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7.
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自我和谐相互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中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与自我和谐状况,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中学生自我和谐的影响。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自我和谐量表对457名中学生进行评定。结果男生和女生在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刻板性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自我的灵活性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表明,中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对其自我和谐有显著影响。结论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自我和谐存在性别差异,中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对其自我和谐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肥东农村中学生自尊现状,并分析性别、年级、父母婚姻状况、家庭环境、师生关系和应对方式与自尊的相关性。方法抽取肥东县2所中学,1所中学抽取初一至初三年级,另1所中学抽取高一至高三年级,每个年级分别抽取12个班级,对其所有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获得有效问卷3 945份。结果不同性别的中学生自尊水平(自尊总得分)差异无显著性(P=0.376)。不同年级自尊水平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自尊受性别、年级、家庭环境、师生关系和应对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其中,与性别、家庭环境和积极应对方式呈负相关,而与年级、师生关系和消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结论农村中学生自尊水平低,应根据其主要影响因素采取必要的措施,提高他们的自尊水平。  相似文献   

19.
任远  李饶 《中国学校卫生》2006,27(9):764-765
目的了解洛阳市中学生同学关系行为困扰情况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相关分析,以便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河南省洛阳市199名中学生为被试,采用自制问卷及《同学关系行为困扰诊断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大多数中学生同学关系良好,但也有7.04%的中学生存在较严重的同学关系行为困扰,困扰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交友方面、异性交往方面、交谈方面及待人接物方面。其中,年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关注中学生的同学关系,对有困扰的学生给予必要的辅导,是教育工作者不可忽视的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