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使用Meta分析比较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和常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治疗效果。方法检索2006~2010国内关于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手术后疗效分析的临床研究,收集相关数据并用RevMan 5.1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检索并纳入本次研究的文献共16篇,合计病例2687例(OPCAB组1489例,CCAB组1198例)。Meta分析结果示,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组在术后引流量、输血量、呼吸机辅助时间、留住ICU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都明显低于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组(P<0.05),而两组在年龄和移植血管数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近期观察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状动脉病变比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
为了比较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CABG)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餐后血压和心率,回顾分析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181例的临床资料,其中,106例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OCABG组),75例为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CABG组)。结果显示,与CABG组比较,OCABG组总有效率显著增高(82.67% vs 95.28%); 与餐前相比,两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在餐后均有不同程度变化。结果说明,采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更加显著,有利于维持患者餐后血压及心率的稳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临床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的护理质量。方弦:对46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患者进行心电图观察、血流动力学监测、呼吸道管理、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与观察等护理措施总结回顾。结果:本组46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及精心护理均痊愈出院。结论:掌握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的护理,可有效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紧急转为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体外循环技术和管理。方法自2005年1月至2010年7月间,518例冠心病患者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中27例紧急转为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及体外循环方法。结果全组27例中22例顺利脱机,2例延长辅助时间后顺利脱机,3例停机困难置入主动脉内气囊反搏后顺利停机,术后死亡2例。结论迅速建立体外循环,改良体外循环技术,主动脉内气囊反搏的应用等综合措施可以减少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并发症,降低病死率,保证体外循环质量。  相似文献   

5.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分析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冠心病外科的治疗效果和临床经验。方法总结我院1999年6月~2006年12月共完成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56例,男182例,女74例,年龄37~75岁。占同期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87.5%。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69例,稳定型心绞痛162例,混合型25例。结果全组256例平均搭桥血管数(3.18±1.70)支/例,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10.20±2.10)h,术后住院时间(11.00±1.60)d,术后(15d内)死亡3例,近、中期随访180例心绞痛症状缓解或消失,死亡2例,1例仍有心绞痛症状。结论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由于避免了体外循环,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低,临床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非体外循环动脉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AOPCAB)与常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相比是否具有优越性。方法将60例2支以上血管病变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不包括瓣膜手术或室壁瘤切除等合并手术的病例)患者分为AOPCAB组和CCABG组,40例AOPCAB组通过胸骨正中切口,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完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0例CCABG组建立常规体外循环,心脏停搏下完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两组病例的术前和术后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前的一般情况无差异,AOPCAB组与CCABG组移植旁路血管分别为2.9±0.8支比3.9±1.1支(P<0.01),但所用的血管材料两组间无差异。AOPCAB组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和外科住院时间较短,住院费用较低(P<0.05)。AOPCAB组无手术死亡,CCABG组死亡1例(P>0.05)。结论 AOPCAB治疗冠心病多支病变的初期结果显示可以减少患者术后辅助呼吸时间和外科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少,但远期效果仍有待进一步临床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适应证、围术期治疗及合并症的处理。方法:归纳总结我院心外科自2001年9月始开展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共4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8例患者均采用胸部正中切口,21例中低温体外循环下心脏停跳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7例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移植血管采用自体左乳内动脉或大隐静脉。结论:正确的选择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适应证,娴熟的手术技巧,血管桥的畅通、适当的围术期管理、积极的合并症治疗是保证术后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并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n-pump beating heart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n-Pump BHCABG)对中高危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例并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观察组)与20例体外循环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对照组),评价两种手术方式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移植血管数、红细胞输注量、血浆冷沉淀输注量、血小板输注量、IABP置入率、死亡率、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体外循环时间、术后ICU停留时间、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均明显缩短,新鲜冰冻血浆输注量较少,住院总费用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并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可以缩短中高危冠心病患者体外循环时间,减少术后监护和住院时间,减少患者住院费用。对于不适于采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的中高危患者,建议优先考虑并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相似文献   

9.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治疗经验。方法整理并分析2003年5月~2006年2月148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资料。其中陈旧性心肌梗塞71例,三支病变110例,左主干病变58例,急诊及亚急诊手术18例。结果全组手术死亡4例。平均移植桥血管3.12±0.66支,采用左乳内动脉147例,选用桡动脉为桥血管48例。术后心绞痛均消失,心脏功能改善。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安全、有效;取得满意手术效果的关键是把握手术适应证、术中配合、手术技巧和围手术期处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体外及非体外循环两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式对60岁以上患者术后早期急性肾功能损伤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5例择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51例(OPCAB组),常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44例(CCABG组),检测术前,术后1、2、3 d和术后7 d的血清肌酐值(Cr)。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肌酐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血清C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CABG组术后肌酐值高于OPCAB组(P<0.05),OPCABG组肌酐水平在1 d后达到高峰值,CCABG组在2 d后达高峰值。OPCAB组发生5例急性肾功能损伤(AKI),CCABG组发生11例AK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60岁以上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患者肾功能保护更有利。  相似文献   

11.
Inanattempttoavoidthedeleteriouseffectsofcardiopulmonarybypass (CPB) ,off pumpcoronarybypasssurgeryhasrecentlybeenrediscoveredandrefined Overthepastdecade ,theuseofoff pumporbeating heartcoronaryarterybypass (OPCAB)surgeryhassincebecomemorepopularandwidelyused Intriplevesseldisease ,accesstothelateralandposteriorwallvesselstofacilitatecompleterevascularizationevolved ,accompaniedbytechnicaladvancesintheinstrumentationforstabilizationoftheheart Multiplepreviousauthorshavereportedaseriesofoff…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报告13例冠状动脉旁路术的临床体会。方法 体外循环下手术9例。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手术4例,其中3例同期行心肌激光血运重建术,单支病变2例、双支病变3例、三支病变7例、左主干病变1例。平均每例搭桥2.3支。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心绞痛消失11例,减轻2例。结论 冠状动脉旁路术是安全的手术,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旁路术可减少术后输血及并发症,患者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报告12例非体外循环下的冠状动脉搭桥术。方法 2002年4-10月对12例冠心病病人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手术在全麻、常温、心脏不停跳下进行。其中双支血管病变2例。三支血管病变10例;平均每例搭桥2.9支。结果 全组死亡l例。其余病人痊愈出院,疗效满意。结论 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安全可行。且可减少输血,减轻手术创伤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56例报道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总结分析56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临床经验.方法 1999年10月~2003年11月,我院对56例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左主干病变4例,单支病变3例,双支病变13例,三支病变36例.全部胸骨正中切口,42例在体外循环下进行,17例在非体外循环下进行.乳内动脉搭桥26根,大隐静脉搭桥128根,人均搭桥2.8支.结果全组死亡1例,其余患者痊愈出院,术后心绞痛完全消失或明显减轻.随访2~48个月效果良好.结论 CABG是治疗冠心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合理选择病人,妥善围手术期管理,术中良好的心肌保护及不断提高外科操作技术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体外和非体外循环对冠状动脉搭桥术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海峰 《中原医刊》2006,33(17):1-2
目的对比分析99例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和87例常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CCABG)的疗效。方法对186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CABG死亡1例,OPCAB组无手术死亡;OPCAB组在ICU时间、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方面优于CCABG组;但两组在死亡率、输血量、术后引流量和肺部感染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OPCAB和CCABG均安全可行,疗效确实;OPCAB与CCABG相比,在术后恢复上有一定优势,但还不能取代CCABG。  相似文献   

16.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的应用体会。方法自1999年1月至2006年11月,OPCAB 266例,年龄39—88岁,单支血管病变2例、两支血管病变20例,三支血管病变244例,LVEF26—67%。结果术后呼吸机辅助8.2±3.3小时,138例(51%)不需输血,一过性心房纤颤15例,伤口感染4例,低心排出量综合征3例,二次开胸止血2例,肺部感染1例,住院死亡4例(1.5%)。生存262例,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OPCAB创伤小、恢复快、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重度肺功能减退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方法和围术期处理。方法  2 1例重度肺功能减退患者均为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 ,以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为主者 4例 ,以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为主者 17例。 6例在常规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CABG) ,15例为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PCAB)。结果 术后出现呼吸系统并发症 9例 ,呼吸衰竭 4例 (CCABG3例 ,OPCAB1例 )。 1例因多器官功能障碍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死亡 ,余患者痊愈出院。结论 术前充分的准备、术中选择OPCAB、术后良好的呼吸道管理 ,有助于提高重度肺功能减退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比体外循环下及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治疗冠心病的结果。方法 回顾分析82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I临床资料。应用体外循环47例(体外组),非体外循环35例(非体外组),对手术方法、主要并发症和围手术期治疗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医院内死亡2例,其中体外组1例,术后第14天死于肺部感染、急性肾功能衰竭;非体外组1例,术后第3天死于围手术期心肌梗死,余80例顺利出院,1例复发心绞痛,药物治疗有效,疗效满意。结论 体外循环及非体外循环组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在近期疗效、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方面无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19.
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的心肌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 (OPCAB)和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 (CABG)围术期心肌损伤程度 ,探讨OPCAB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 :5 0例病人分为两组 ,A组 2 0例 ,为CABG组 ,B组 30例 ,为OPCAB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后、手术结束后即刻、术后 2 4h、72h、16 8h取静脉血标本 ,分别测定心肌肌钙蛋白I水平和CK MB活性 ;另外记录围手术期各项临床指标。结果 :OPCAB组术后辅助呼吸时间较体外组短 (P <0 .0 1) ,而且房颤的发生率较低 (P <0 .0 5 )。CABG组与OPCAB组cTnI、CK MB的术前水平相似 ,而术后即刻、术后 2 4h、72h均较OPCAB组明显升高 (P <0 .0 5或 0 .0 1)。结论 :与CABG相比 ,OPCAB的心肌损伤较轻 ,心肌保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