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CD的应用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提供了客观依据,我们将其用于颈部硬膜外腔注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现将初步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临床资料对10例临床诊断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做了TCD检测,发现椎动脉(VA)和/或基底动脉(BA)平均血流速度...  相似文献   

2.
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CsA)是颈椎病的常见类型,其发病率约占颈椎病的25%,且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我们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 ganglion block,SGB)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0例,并以内科保守治疗作为对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颈椎病是一种临床常见慢性病、多发病,过去发病年龄多集中在中老年人群之中,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的改变,颈椎病的发病年龄出现了逐渐年轻化的趋势,成为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目前颈椎病临床分型主要包括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脊髓型、交感型和混合型。其中又以颈型、神经根型和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率最高,占全部颈椎病70%以上。目前本病尚无特效疗法,手术疗法由于操作复杂、风险大,故多采用非手术疗法,而临床上药物治疗此病疗效有限,非药物治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中针灸疗法显示出了不可替代的优越性。用针炙、按摩、牵引等为主的综合康复方法,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将20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颈椎牵引组(A组)、颈椎牵引加电疗综合治疗组(B组)每10次一个疗程,治疗20次后,进行比较。方法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分别对疼痛和颈部功能状态进行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经统计学处理止痛效果和颈部功能改善与治疗前相比两组都有效,B组疗效明显优于A组(P<0.01)。结论颈椎牵引有较好疗效,如果颈椎牵引加上微波和中频电疗综合康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则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5.
颈源性眩晕的发病机制与诊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颈源性眩晕是一种临床常见的以眩晕和平衡失调为特征,且多数患者伴有颈部疼痛的疾病,是由于颈部异常传人神经活动而发生的异常空间定位和共济失调的非特异性感觉障碍。Ryan和Cope于1955年最先提出颈源性眩晕(cervicalvertigo)这一概念。目前,对于颈源性眩晕的认识尚有很大争议。部分国内学者将其与椎动脉型颈椎病等同起来,也有学者称之为眩晕类型颈椎病。早在1984年5月的全国颈椎病专题讨论会上曾对颈椎病进行过统一,认为椎动脉型和交感型颈椎病都可以出现颈源性眩晕。因此,把颈源性眩晕和椎动脉型颈椎病等同起来欠妥当,而把颈源性眩晕作为一种独立的疾病来看待,将更有利于其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6.
颈性眩晕又称椎动脉型颈椎病,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我们采用颈痛颗粒结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颈性眩晕80例,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病例选自郧阳医学院附属太和医院2006年1月至2007年5月疼痛门诊、针灸骨伤科门诊及住院确诊的颈性眩晕患者。  相似文献   

7.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保守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椎动脉型颈椎病有效的保守治疗方法.方法对131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行保守治疗:①颈椎调衡术;②颈部软组织松解术;③星状交感神经节阻滞术;④应用血管扩张药物.结果随访1.5~5年,优72例,良27例,差32例,优良率81.8%.结论选择适当的保守治疗方法,椎动脉型颈椎病能够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我院骨科自1988年7月至1992年7月,采用颈交感神经节封闭治疗交感型及椎动脉型颈椎病42例,收到良好效果。现将治疗前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本组42例,男20例,女22例,年龄35—73岁,平均50岁。交感型颈椎病1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24例。交感型颈椎病表现为眼花、眩晕、心悸、失眠等不适。颈椎动脉型颈椎病表现为眩晕、恶心、呕吐等不适。x线片发现有颈椎不稳定,或颈椎钩椎关节明显增生。  相似文献   

9.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MRA分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研究椎动脉型颈椎病的MRA分型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MRA特点,对椎动脉型颈椎病进行分型,并据此选择治疗方式。结果:椎动脉型颈椎病分V型:Ⅰ型(椎动脉受压型)、Ⅱ(型(椎动脉硬化型)、Ⅲ型(椎动脉畸形型)、Ⅳ型(神经-血管型)、Ⅴ型(特殊型)。42例正规非手术治疗,30例行椎动脉减压术及颈前路椎间植骨稳定术,结论:椎动脉型颈椎病按分型确定治疗方法。大部分可经正规非手术治疗取得满意疗效,当正规非手术效果不佳,影像学支持临床症状时,应考虑行椎动脉减压术或颈椎间植骨融合术。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社会工作节奏加快,职业人员因工作繁忙而长时问低头伏案,致颈椎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及年轻化趋势[1,2].颈椎病常分为椎动脉型、神经根型、脊髓型、交感神经型和混合型.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根源,主要是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后,椎体间松动,半脱位,椎体缘、钩椎关节增生,产生骨赘(骨刺或骨嵴)或椎间盘破裂脱出压迫椎动脉,导致椎动脉壁水肿,血管狭窄痉挛,脑缺血缺氧而引起各种症状[3].一般保守治疗大多为中医手法治疗.高压氧疗法可以很快提高脑部供氧而缓解症状.我科自2009-2010年就椎动脉型颈椎病80例分别采用高压氧结合中医手法及中医手法治疗两种方法进行治疗及护理,前组效果显著与后组,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颈性眩晕又称椎动脉型颈椎病,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2004年8月-2006年1月,我们采用颈痛颗粒结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颈性眩晕160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椎动脉型颈椎病多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笔者自1995年以来对该病例颈椎牵引、按摩、理疗之后,采用利多卡因注射液,与刺五加注射液静脉滴注(黑龙江省完达山制药厂产)治疗本病80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80例,男31例,女49例;年龄最大者64岁,最小者26岁,以40岁以上者为最多;病程最长者20多年,最短者10天左右。全部病例都有与颈部活动有关的发作性眩晕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表现,均经临床及颈椎X线,脑血流图检查确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方法:本组病例在疗程内,用QY6…  相似文献   

13.
用耳针、穴位注射、推拿加颈部功能锻炼方法治疗颈椎病200例,经随访平均3年2个月,有效率为93%,优、良率81.5%。对于治疗机理进了探讨。脑血流图在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和疗效的监测上有70%以上的参考价值。X 线平片对颈椎病的诊断是不可缺少的主要依据,但对部分病例不一定是唯一依据。  相似文献   

14.
高频水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根性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因各种因素(盘源性、骨源性、颈椎关节的位移、化学源性)刺激颈神经根而出现的颈部及上肢疼痛、功能活动受限的病症。临床表现主要以颈项肩臂疼痛为主伴颈项神经串痛针剌样或过电样麻痛,常向肢体远端部位放射,颈部活动受限,上肢沉重无力,在颈椎病中发病率最高、占颈椎病的60%以上,严重影响人们工作生活。  相似文献   

15.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显微手术治疗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显微手术治疗分析张小卫1王金堂1刘淼1杨敏杰1马巍1随着人们对椎动脉型颈椎病认识的不断提高,手术治疗方法也在不断改进。我院从1993年6月至1996年6月,对2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除了施行增生的钩椎关节切除及病变椎间融合外,还对横突孔采...  相似文献   

16.
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机制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加深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机制的认识,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本文从中医及现代医学两方面进行综述,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进行探讨.骨性压迫学说及交感神经刺激学说是较被公认的两大致病因素,但仍存在争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复杂,逐步加深对发病机制的认识可进一步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在MRI与MRA椎动脉型颈椎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常见的一种类型,其发病率仅次于神经根型颈椎病,位居颈椎病第2位.由于对该病的诊断、治疗及发病机制尚存在分歧,目前该病仍是临床较难诊断的疾病之一.MRI作为一种新型无创性检查技术,主要显示颈椎的组织、结构等异常改变,而MRA可以显示椎动脉的全貌,以椎动脉为主要观察对象,两者联合应用是提高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准确率的关键.本研究在常规MRI基础上进行了MRA检查,重点探讨MRA与MRI联合应用在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中的诊断价值及其限度.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盐酸丁咯地尔静脉滴注联合穴位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疗效.方法将80例CS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常规行颈部按摩,并行穴位针刺治疗,1次/d,疗程20 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盐酸丁咯地尔静脉滴注.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8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盐酸丁咯地尔静脉滴注联合穴位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提高.指导患者正确进行颈部功能训练,做好健康指导可巩固疗效,避免复发.  相似文献   

19.
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舒洪文 《颈腰痛杂志》2004,25(3):207-207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以颈椎骨质增生为特征,以头痛、头晕、耳鸣,颈部旋转时出现一过性眩晕、恶心、呕吐,甚至昏倒等综合症状为主症的常见病,发病率仅次于神经根型颈椎病,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我们摸索运用单纯针刺治疗50例,针刺加红外线照射治疗50例,进行疗效观察比较,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00例均为门诊患者,按随机法就诊先后顺序1:1比例,分单纯针刺治疗50例为治疗组,针刺加红外线照射治疗50例为对照组。1.1治疗组中男19例,女31例;年龄最小30岁,最大80岁,平均57.7岁,30~40岁1例,41~50岁8例,51~60岁21例,61~70岁8例,71~80岁12例;病…  相似文献   

20.
徐荣明  廖旭昱 《中国骨伤》2012,25(9):705-707
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CS)是较为常见的脊柱退行性疾病,我国颈椎病患病率为3.8%~17.5%[1],保守治疗无效者常需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颈前路、颈后路及前后路联合等。随着各种内固定材料的发展,颈椎病的手术方式也有了不断革新。本文就颈椎病的临床表现和手术发展趋势作一探讨,以便更好地促进颈椎病诊疗水平的总体提高。1颈椎病的分型和临床表现1.1颈型颈椎病临床上以青壮年居多,多与长期低头工作,颈部长时间屈曲有关。主要表现为颈部酸、痛、胀等局部症状,部分患者颈部活动受限,X线片表现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或反弓。1.2神经根型颈椎病因髓核突出、骨赘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