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婴幼儿腹泻病因与抗生素指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婴幼儿腹泻的病因及抗生素的使用指征.方法 对我院2006年1月~2007年12月儿科病房婴幼儿腹泻1000例,对其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进行分析,了解导致婴幼儿腹泻的病因.总结抗生素使用指征.结果 本组婴幼儿腹泻病因以非感染因素为主,共700例,占70%,其中食物性腹泻最多见;a感染因素共300例,占30%,其中以肠道轮状病毒感染为首,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共71例,仅占7.1%.结论 婴幼儿腹泻病因以非感染因素为主,远多于肠道感染性腹泻.故婴幼儿腹泻的治疗应严格掌握抗生素使用指征,绝大多数婴幼儿腹泻无需使用抗生素治疗.  相似文献   

2.
张敏 《当代医学》2008,(15):72-73
目的 分析婴幼儿腹泻的病因及抗生素的使用指征.方法 对我院2006年1月~2007年12月儿科病房婴幼儿腹泻1000例,对其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进行分析,了解导致婴幼儿腹泻的病因.总结抗生素使用指征.结果 本组婴幼儿腹泻病因以非感染因素为主,共700例,占70%,其中食物性腹泻最多见;a感染因素共300例,占30%,其中以肠道轮状病毒感染为首,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共71例,仅占7.1%.结论 婴幼儿腹泻病因以非感染因素为主,远多于肠道感染性腹泻.故婴幼儿腹泻的治疗应严格掌握抗生素使用指征,绝大多数婴幼儿腹泻无需使用抗生素治疗.  相似文献   

3.
张敏 《当代医学》2008,(16):72-73
目的 分析婴幼儿腹泻的病因及抗生素的使用指征.方法 对我院2006年1月~2007年12月儿科病房婴幼儿腹泻1000例,对其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进行分析,了解导致婴幼儿腹泻的病因,总结抗生素使用指征.结果 本组婴幼儿腹泻病因以非感染因素为主,共700例占70%,其中食物性腹泻最多见;感染因素共300例,30%,其中以肠道轮状病毒感染为首,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共71例,仅占7.1%.结论 婴幼儿腹泻病因以非感染因素为主,远多于肠道感染性腹泻.故婴幼儿腹泻的治疗应严格掌握抗生素使用指征,绝大多数婴幼儿腹泻无需使用抗生素治疗.  相似文献   

4.
胡文君 《吉林医学》2014,(3):577-577
目的:探讨腹泻患儿的病因,总结分析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30例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引起腹泻的病因,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包括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中药敷脐等,观察疗效。结果:患儿腹泻的原因有感染因素和非感染因素两类,非感染因素居多(73.33%),其中食物性腹泻原因最多(40%),感染性因素(26.67%)中最多的为轮状病毒感染(16.67%);治疗结果总有效率为93.34%,效果显著。结论:患儿腹泻多数为非感性因素所致,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儿腹泻的发病情况、病因与临床特点.方法:对我社区门诊收治的60例小儿腹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年龄小于6个月15例(25%),6~12个月21例(35%),12个月以上24例(40%).发病季节多见于夏秋季节,其中4~6月21例(35%),7~9月23例(38.3%),感染性腹泻25例,占41.7%,非感染性腹泻35例,占58.3%.结论:小儿腹泻病因复杂,感染性因素和非感染因素均较常见,婴幼儿时期发病率相对较高,多发于夏秋季节,综合治疗的疗效确定,多数患儿能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6.
婴幼儿腹泻的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婴幼儿腹泻的病原分布以及合理使用抗生素情况.方法 对本院消化感染科2008 年1月至12月1 306例腹泻患儿的临床病历进行回顾性地随机分层抽样调查;采取病史资料和实验室检测项目结合分析腹泻患儿的病原分布规律以及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情况.结果 感染性腹泻占87.1%,非感染性腹泻占12.9%.感染性腹泻病原主要以轮状病毒(RV)为主,占65.9%,其次是细菌6.7%,腺病毒3.4%,真菌0.8%,寄生虫0.4%.轮状病毒秋冬季节感染率最高,容易重复感染和合并乳糖不耐受.细菌感染以痢疾杆菌多见,占2.22%.非感染性腹泻以糖原性腹泻和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为主,分别为4.8%和2.1%.腹泻患儿院外抗生素使用率30%,院内抗生素使用率15%,抗病毒药物和微生态制剂使用率高达90%和100%.结论 轮状病毒是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院外抗生素使用率相对较高,院内抗生素使用率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7.
婴幼儿腹泻是由不同原因引起并以腹泻为主的胃肠道紊乱综合征,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发病年龄多在2岁以下,根据病因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感染性又可分为细菌性、病毒性、真菌和原虫等的感染。现就临床上用以治疗细菌性腹泻常用的抗生素和抗菌药物,在应用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范晓琴  沈冬梅 《求医问药》2014,(16):280-281
目的:对腹泻患儿进行病原学检测的结果进行分析,探讨病原学检测在诊治此病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58例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常规粪便检查、病原体检测及药物敏感试验,分析其病因、发生病原体感染的规律及感染细菌的耐药性等情况。结果:在本组患儿中,有526例患儿发生感染性腹泻,占41.8%;有732例患儿发生非感染性腹泻,占58.2%。本组感染性腹泻患儿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以轮状病毒为主,其次为细菌。本组患儿感染的细菌以志贺菌属为主,其次为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再次为沙门菌。这些致病菌对亚胺培南都没有较好的耐药性,对3代头胞类抗菌药物有较低的耐药率。结论:腹泻患儿的病因较复杂。进行准确的病原学检测能为腹泻患儿治疗方案的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保证其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提高其用药的合理性,避免抗生素滥用情况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分析小儿腹泻的原因,并提出临床治疗对策。方法研讨对象选择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80例腹泻患儿。发放小儿腹泻调查问卷80份,回收有效问卷76份,有效率占95.00%,统计小儿腹泻的原因,并提出相应治疗对策。结果引发小儿腹泻的原因一般为感染性腹泻与非感染性腹泻。两类致病原因所占比例分别为:感染性腹泻21例(26.25%),多发于2岁以上患儿;非感染性腹泻59例(73.75%),多发于2岁以下患儿。病原学结果呈阳性53例,占66.25%,其中以轮状病毒感染所占比例最高。对症治疗后,患儿大便次数显著减少,大便性状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腹泻的致病因素较多,但以非感染性腹泻最为多见。正确分析致病原因,采取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防治患儿腹泻脱水,加强患儿护理,合理使用药物,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松滋地区婴幼儿腹泻的种类及现状,为该地区预防和治疗婴幼儿腹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2008年5月~2010年4月我院2 183例婴幼儿腹泻患儿的大便并进行分析。结果:2 183例患儿中,消化不良或生理性腹泻884例,占40.5%,无发病年龄、性别和季节差异;细菌或真菌性肠炎772例,占35.4%,与年龄和季节有关;轮状病毒肠炎506例,占23.2%,秋冬季发生的病例占轮状病毒肠炎的70.4%,多为1岁以下患儿;细菌性痢疾21例,占0.9%,无发病年龄、性别差异。结论:感染是引起松滋地区婴幼儿腹泻的主要原因,腹泻的发生与季节有关。  相似文献   

11.
婴幼儿腹泻是婴幼儿期发病极高的疾病之一。其病因可分为非感染性和感染性两大类。我们自1988年2月开始用推拿法治疗婴幼儿腹泻,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资料较完整的130例介绍如下。临床资料 130例患儿中住院51例,门诊79例。男87例,女43例。年龄最小者6天,最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本地小儿腹泻病的病因与临床特点。方法对2009年1月-2013年6月本院儿科收治小儿腹泻病50例的流行病学、病原学以及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患儿中,0-3岁年龄段的患儿,非感染性因素在导致小儿腹泻的影响因素中占大多数,有18例,占69.2%;3-6岁年龄段患儿,非感染性因素在导致腹泻的影响因素中大多数,有16例,占66.7%。结论感染是导致小儿腹泻的主要原因,正确分析腹泻的原因,并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小儿腹泻的治疗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13.
40例新生儿腹泻的病因探讨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新生儿腹泻的病因及治疗。方法:对40例住院的新生儿腹泻患者进行病因分析、分类,探讨治疗对策。结果:40例新生儿腹泻病中,喂养不当占40%,应用抗生素过程中发生腹泻占25%。其它原因引起的腹泻占35%。采用综合治疗,合理喂养,口服肠粘膜保护剂及微生态调节剂,尽早使用口服补液盐等治疗后40例新生儿腹泻病全部痊愈。结论:喂养不当和运用抗生素是发生新生儿腹泻病的主要原因,提倡早期使用口服补液盐和口服微生态调节剂及肠粘膜保护剂。  相似文献   

14.
婴幼儿肺炎是儿科常见病,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临床应用,在病程中常常发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 associated diarrhea,AAD),大大延长了肺炎的病程,严重影响患儿生活质量。AAD是指小儿因感染性疾病,在接受抗生素治疗过程中或治愈后继发于原发病而发生的非感染性腹泻。其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云南白药敷脐配合推拿辅助治疗婴幼儿非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非感染性腹泻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思密达、适当补液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云南白药敷脐及推拿手法按摩,72 h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48例,有效1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33%;对照组显效31例,有效10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为68.3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云南白药敷脐配合推拿辅助治疗婴幼儿非感染性腹泻能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分析小儿腹泻致病因素与临床治疗。方法收集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260例腹泻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患儿临床资料,并研究临床治疗方案与效果。结果研究分析小儿腹泻致病因素中,引起0-3岁患儿腹泻的主要因素为非感染性,占67.6%;3-6岁患儿中,由感染因素导致腹泻的患儿为多数,占68.6%。结论导致小儿腹泻的主要因素为非感染,了解引发小儿腹泻的主要原因,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有利于提高患儿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粒细胞减少症的病因和治疗.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至2007年1月收治的160例急性粒细胞减少症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婴幼儿发病占75%.病因为感染占87.5%,药物性占9.4%,肿瘤性占3.1%,结缔组织病占1.9%,做病原学检查84例,病毒抗体阳性43例,支原体抗体阳性18例,细菌培养阳性5例.本组中15例患儿用过病毒唑、头孢类抗生素及退热药包括安痛定、泰诺林滴剂等.单纯治疗原发病与同时口服升白细胞药及应用GM-CSF治疗,三组治疗有效率经统计学分析,χ2=42.48,P〈0.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小儿急性粒细胞减少症好发于婴幼儿.临床以病毒感染引起居多,药物应禁用安痛定,慎用病毒唑,避免滥用抗生素.治疗原发病同时予以GM-CSF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孝感市中心医院1个月~5岁之间腹泻患儿轮状病毒(RV)的感染情况。方法采集腹泻患儿的新鲜粪便标本,采用A群轮状病毒诊断试剂盒,对该院2008~2010年住院部儿科及感染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A群轮状病毒的检测。结果在1813例腹泻的患儿粪便中检查536例RV阳性标本,阳性率为29.6%;其中秋季779例,检出RV阳性标本320例,占41.2%;冬季544例,检出RV阳性标本174例,占32%;年龄段在0~0.5岁婴幼儿感染率达到26.2%;0.5~2岁婴幼儿感染率为46.7%,随着年龄增大,轮状病毒感染率随之降低。结论 RV感染是导致婴幼儿腹泻的主要原因之一,以6个月~2岁组为A群轮状病毒的高发年龄组,每年秋冬季为感染高发期。从粪便中检测RV抗原,对婴幼儿感染性与病毒性腹泻的早期快速鉴别诊断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9.
王玉梅   《中国医学工程》2014,(11):115-115
目的观察布拉酵母菌治疗婴幼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年8月-2010年9月我科收治的婴幼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136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8例,对照组给予补液、思密达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布拉酵母菌口服,0.25/次,2次/日。结果治疗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布拉酵母菌治疗婴幼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儿感染性腹泻的病原侔构成,为临床合理有效地控制该病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对1 080例感染性腹泻患儿进行大便常规检查,WBC(o~+)者做轮状病毒抗原(RVAg)检测,对WBC(++-++4-+)者进行细菌培养,寻找病原体。结果:采集了815例患儿的粪便进行了RVAg检测,阳性292例,占35.8%。多数为婴幼儿,夏秋季发病率较高,初冬也有少部分发病。采集265例患大便,细菌培养后发现阳性137例,阳性率较高,还分离出致病细菌36例,占13.6%,其中91例是条件致病菌,占34.3%,分离出还有10例是真菌,占3.8%。主要致病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变形菌、痢疾杆菌、克雷伯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以及弗劳地枸橼杆菌。结论:小儿感染性腹泻的发病与年龄及季节密切相关,婴幼儿发病率较高,往往有多种病原体感染,以夏秋季为主。同类型的腹泻不但要做大便常规检查,还要做病原学检测,尽快查出病原体,为治疗提供必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