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目的探讨抗青光眼滤过术联合羊膜移植治疗青光眼的效果。方法收集2007年9月至2009年9月湖北民族学院附属医院眼科入院确诊的青光眼患者40例(48只眼),采用随机对照临床实验方法,施行统一的小梁切除术,26只眼为移植组,22只眼为对照组。移植组术中在巩膜瓣下植入羊膜移植片,对照组术中巩膜瓣下未植入羊膜移植片。术后随访观察6个月至3年。结果移植组和对照组的手术完全成功率分别为69%和54%,总有效率分别为88%和7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移植组中的非功能性滤过泡(Ⅲ、IV型)发生率为7.69%,对照组为1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移植组术后视力好于对照组(P<0.01)。2组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羊膜移植可减少滤过道疤痕的形成,显著提高青光眼滤过术的成功率,是治疗青光眼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睫状体平坦部滤过术"是我国著名中医、中西医结合眼科专家唐由之研究员在白内障针拨术,针拨套出术的临床与病理研究的基础上设计提出的一种中医抗青光眼手术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青光眼滤过手术是目前治疗青光眼最常见的手术方法之一,但手术后2年内的失败率达15%~30%,其主要原因是手术区的瘢痕化[1]。目前为减少滤过道的瘢痕形成,临床上使用较多的是抗代谢药5-Fu,但常发生严重的毒副作用。于扰素是一种细胞因子,它可以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趋化,同时抑制胶原的产生[2]。基于这一原理,笔者近1年来将干扰素用于青光眼滤过手术,取得良好效果。1材料和方法1995年6月~1996年6月住院治疗的22例40眼青光眼患者,其中男13例.女9例,平均年龄60.7岁,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3例24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6例12眼,开…  相似文献   

4.
5.
探讨抗瘢痕形成药物在青光眼滤过性手术中的应用,综述了用于瘢痕形成的不同阶段、不同作用机理的药物,及其在滤过性手术中应用进展及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丝裂霉素C在青光眼滤过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住院确诊为青光眼并实施小梁切除术的患者38例40眼.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结果 手术的38例40眼病例中13 眼(32.5%)视力提高,20眼(50%)视力无变化,7眼(17.5%)视力下降.37眼(92.5%)术后眼压控制在 7~20mm Hg,3眼(7.5% )在术后2个月时眼压高于20mm Hg.32眼(79.3%)视野无变化,8眼(19.1%)视野缩小.晶状体混浊加重2眼(5%),前房形成延迟5眼(12.5%),角膜上皮点状脱落3眼(7.5%),少量前房积血1眼(2.5%).结论 在青光眼滤过手术中一次性使用丝裂霉素C能够有效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和移行,抑制瘢痕形成,提高滤过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微量泵是微电脑控制机械推动液体进入血管系统的一种电子自动化装置,现已在临床广泛使用,特别是应用于静脉化疗(如复方5-Fu、5-Fu、紫杉醇等),不仅符合上述药物的血流动力学要求,还大大提高了药物最大效能,降低了药物的毒副作用。笔者针对我院近2a使用微量泵进行复方5-Fu及5-Fu化疗中所发生的常见问题,总结出了相关的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尖分离联合5-氟尿嘧啶(5-FU)注射对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功能不良滤过泡的处理效果。方法对16例(20只眼)青光眼患者术后2~9周的滤过功能不良滤过泡行针尖分离联合5-FU结膜下注射。针尖分离后随访3个月。结果针尖分离前患者的眼压为25·8±2·5(mm Hg),分离后即刻眼压为14·4±4·8(mm Hg),两者有显著性差异。针尖分离术中结膜下出血4只眼,术后未见任何并发症。结论针尖分离联合5-FU注射对小梁切除术后失败滤过泡是一有效、安全及简便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青光眼滤过术后小瞳孔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除术对滤过泡及眼压的影响。方法 对1 8例1 8眼曾作过青光眼滤过性手术的白内障经角膜缘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随访6~2 4个月。结果 视力≥0 .4 1 3眼(72 %) ;滤过泡无明显改变1 4眼(78%) ,减小4眼(2 2 %) ;4眼需要用眼药控制眼压,眼压为(1 0 .95±6 .1 2 )mmHg(1mmHg =0 .1 33kPa)。结论 经角膜缘切口对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能保持滤过泡和眼压稳定,并能获得良好的视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包括前房消失)是术后近期常见并发症。若不及时处理会导致角膜水肿、虹膜前粘连或后粘连,促使白内障发展及恶性青光眼形成等严重后果。本文对近几年来我院行青光眼手术患者发生浅前房的原因作一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在进行青光眼滤过手术治疗前,原则上应把青光眼患者的眼压控制在正常水平才能进行手术.因为在高眼压下手术危险性大,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多,手术效果不理想[1].但是临床上有些原发闭角青光眼急性发作期患者,在使用局部及全身多种降压药物后,眼压仍无法控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加味桑白皮汤抗青光眼滤过术后滤过泡瘢痕形成的作用。方法:将50例青光眼再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手术治疗组25例,手术加中药组25例,中药组在手术前后两周,服用以桑白皮汤为基本方的中药,并随证加减,观察术后滤过泡的功能和形态,视力、眼压、术后并发症情况,以及滤过手术的成功率,对比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所有病人经过术前、术后早期、术后3~6个月观察,手术加中药组功能性滤过泡百分比高于手术治疗组,两者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累计观察手术成功率对比,手术加中药组高于手术治疗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手术加中药组和手术治疗组术后并发症比较,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加味桑白皮汤可减少青光眼滤过术后滤过泡瘢痕形成,提高青光眼滤过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青光眼术后非功能性滤过泡的处理SbingletonBJ顺利完成青光眼滤过术仅是维持外引流口长期通畅的第一步。术后的妥善处治对建立有效房水外引流通道及形成功能性滤过泡十分重要,术者必须掌握处理行将失效的滤过泡的技巧。术后1周内眼前节出现的诸多症状可能预...  相似文献   

14.
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是一种常见并发症,自1995年1月至1998年1月,我院138例160只眼原发性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滤过术后36h~2周发生浅前房28例32只眼。占14.4%。其中17例17只眼于术后72h~2周发生Ⅱ级浅前房12只眼、Ⅲ级浅前房...  相似文献   

15.
对曾行青光眼滤过术的患者再次行白内障手术时 ,为保护滤过泡 ,手术切口一般选在角膜缘内 ,这样势必会造成术后较大的散光 ,固此既保护滤过泡 ,术后又不会出现较大的散光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笔者采用角膜缘内 6mm切口行囊袋内白内障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 (囊袋内 )的方法 ,取得较好的疗效 ,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2 1例 ( 2 6只眼 ) ,均为男性 ,年龄 59~ 78岁 ,平均 63.95岁 ,右 10只眼 ,左 16只眼 ,有 5例为双眼。所有患者均在 5~ 10年前曾行青光眼滤过性手术 ,平均为 6.9年 ,术前眼压为 1.94~ 2 .73k …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青光眼滤过术后滤过不良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6年8月至2008年5月的27例(27眼)青光眼术后滤过不良且眼压21mmHg的病例,采取单纯按摩、按摩+其他方法联合治疗。结果27眼滤过不良病例经治疗后25眼(92.6%)形成了功能性滤过泡,眼压下降。结论青光眼滤过手术后出现的滤过不良只要能尽早发现、合理治疗,大多数可形成功能性滤过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加味桑白皮汤抗青光眼滤过术后滤过泡瘢痕形成的效果。方法将174例(193眼)原发性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87例(95眼)予以小梁切除滤过性手术,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预防滤过泡瘢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手术前后2周予以加味桑白皮汤治疗,对比2组术后术眼滤泡类型、术眼眼压波动、手术成功率、术后视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功能性滤过泡率为7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P0.05);2组术后各时间点的眼压均明显低于术前(P均0.05),2组术后各时点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手术成功率为7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8%(P0.05);观察组术后视力提高及不变率为90.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2%(P0.05);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青光眼滤过手术前后辅以加味桑白皮汤有助于进一步预防术后滤过泡瘢痕的形成,且不影响术后对眼压的控制,并对改善视力、保障手术质量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青光安颗粒对青光眼滤过术后滤过泡瘢痕化的抑制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9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行滤过性手术治疗后滤过泡瘢痕化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2组均采用常规小梁切除滤过性手术,对照组术后给予血栓通胶囊,观察组术后给予青光安颗粒,2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比较2组治疗成功率、手术前后不同时间患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眼压,记录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术后7 d患眼术区均形成功能性滤过泡,观察组治疗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与术前比较,术后1、2个月2组患眼BCVA及滤过泡高度均明显提高/增加(P 0. 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 2组患眼眼压均明显降低(P 0. 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2组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青光眼滤过术后给予青光安颗粒可更明显地提高患眼BCVA,降低眼压,有效抑制滤过泡瘢痕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青光眼滤过术后滤过不良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的27例(27眼)青光眼术后滤过不良采取单纯按摩、按摩+其他方法联合治疗。结果:27眼滤过不良病例经治疗后25眼(92.6%)形成了功能性滤过泡。结论:青光眼滤过手术后出现的滤过不良只要能尽早发现、合理治疗,大多数可形成功能性滤过泡。  相似文献   

20.
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的预防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眼科显微手术的普及和青光眼巩膜瓣下滤过术的广泛开展,已使该类手术浅前房的发生率显著下降,但临床上遇到病情复杂或长期眼压失控的青光眼晚期病例,滤过术后前房延缓形成仍有时发生。现对我科近年所做青光眼滤过术后发生浅前房的病例总结分析如下。1资料和方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