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静脉大剂量γ-球蛋白(IVGG)已用于治疗新生儿被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溶血性贫血等病,无副作用。本文作者用以治疗光疗效果不好的。新生儿血型不合溶血性黄疸3例,获得成功。例1为Rh溶血病(抗E抗C型),生后6小时,血胆红素173μmol/L(10.1mg/dl),经换血治疗后,血胆红素有所下降,经双面光疗后,又上升至265μmol/L(15.4mg/dl),例2,例3均为ABO溶血病,经双面光疗后,分别于第4、3天胆红素仍持续上升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与致敏红细胞比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05例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血液标本,其中ABO溶血99例,非ABO溶血6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儿体内被相应抗体致敏的阳性红细胞比率,同时检测其血清胆红素水平并分析比较。结果ABO溶血组致敏红细胞比率在8.2%~35.6%之间,中位数为20.5%,平均22.9%,其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在251.2μmol/L~451.1μmol/L之间,中位数为341.5μmol/L,平均352.2μmol/L;非ABO系统溶血组致敏红细胞比率在66.1%~99.5%之间,中位数为89.5%,平均88.3%;其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为在385.5μmol/L~668.9μmol/L之间,中位数为510.6μmol/L,平均527.2μmol/L。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随致敏红细胞比率的增高而增高。结论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与致敏红细胞比率具有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我科近年新生儿Rh溶血病(Rh-HDN)的诊疗经验。方法选择2009—2010年本院新生儿中心收治的Rh-HDN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患儿住院期间接受光疗、白蛋白静脉点滴及静脉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重症给予换血或输血治疗,同时进行血红蛋白(Hb)、网织红细胞(Ret)和血清总胆红素(STB)等监测,观察疾病转归。结果重症组12例,入院时STB(449±128)μmol/L,治疗(12.4±2.8)h后,至换血前STB降至(309±89)μmol/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11例行换血治疗;轻症组17例,入院时STB(243±91)μmol/L,治疗(14.5±3.9)h后STB下降至(205±62)μmol/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18例合并贫血,Hb低值平均(99.6±17.2)g/L,最低76.0g/L,10例给予输血治疗。除2例放弃治疗外,另27例患儿均治疗顺利,平均黄疸消退时间(10.8±3.4)天,平均住院时间(12.2±2.9)天。结论加强对Rh-HDN的认识,及早诊治,可避免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并可减少换血。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全自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法治疗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及采取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14例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采用外周动静脉全自动同步换血疗法,外周静脉输血,外周动脉抽血,均用输液泵控制,速度200~240 ml/h.置辐射台上保暖,在换血的过程同时采用白光光疗.结果 14例患儿血清总胆红素在换血前为(523±104.3) μmol/L,换血后为(249.8±78.4)μmol/L,两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总胆红素换出率52.2%.结论 输液泵控制的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法简单、实用、安全,是治疗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有效方法.优良的护理对提高换血成功率,减少并发症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选择应用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适宜胆红素阈值.方法 将我院新生儿科2011年7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试验1组患儿胆红素值达到Bhutani曲线第75百分位、试验2组达到第95百分位时,应用1次丙种球蛋白1 g/kg.比较两组患儿总光疗时间、治疗2天后胆红素下降幅度、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血红蛋白值、应用丙种球蛋白的比例等资料.结果 试验1组(66例)和试验2组(63例)患儿总光疗时间、胆红素下降幅度、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生后42天血红蛋白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2组应用丙种球蛋白比例(34/63)小于试验1组(53/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均没有需要换血或发生胆红素脑病的病例.结论 以Bhutani曲线第95百分位水平胆红素值作为应用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胆红素阈值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体液免疫状态及其进行交换输血治疗(换血术)前后的血清免疫球蛋白(Ig)水平变化情况,了解换血术对新生儿血清Ig的影响.方法 对62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进行换血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测定其血清Ig(IgG、IgA、IgM)水平,并依据病因分成ABO溶血病组、Rh溶血病组、脓毒症组和其他组进行分析.结果 1.换血术前:ABO溶血病组、Rh溶血病组IgG水平均显著高于脓毒症组及其他组(Pa<0.01),各组间IgA、IgM水平无明显差异(Pa>0.05).2.换血术后ABO溶血病组、Rh溶血病组IgG水平均较换血前显著下降(Pa<0.05);其他组及脓毒症组IgG水平均较换血前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7,0.091).3.换血后4组IgA水平均较换血前升高,且其他组、ABO溶血病组和Rh溶血病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a=0.000),脓毒症组治疗前后无统计学意义(P=0.185).4.换血后4组IgM水平均较换血前升高,其他组、ABO溶血病组和Rh溶血病组治疗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但脓毒症组治疗前后无统计学意义(P=0.081);且其他组、ABO溶血病组和Rh溶血病组各组间治疗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1.新生儿溶血病患儿术前血清IgG水平较高,换血术能迅速降低溶血病患儿血IgG水平,提升患儿血IgA、IgM水平;2.换血术对脓毒症患儿血清IgG、IgA、IgM的水平无明显影响;3.换血术能提高其他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血清IgA、IgM水平,但对血清IgG水平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自从常规用抗D球蛋白预防以来,ABO血型不合是新生儿最常见的溶血病。罕见的表现是并发重度血管内溶血伴血红蛋白尿,和继发性急性肾衰。病例例1,男婴胎龄41周,40360g。其母健康41岁,3孕3产。患儿正常分娩。前2同胞因ABO不合有早期黄疸无并发症,曾用光疗。该儿入院时黄染,肝脾肿大,生后12小时总胆红素219μmol/L(12.8mg/dl,全部为间接胆红素),开始光疗,当时静脉红细胞压积为56%,网织红细胞8.8%,有核红细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加强光疗治疗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于入院后立即给予三面光加强光疗[光强度≥30 μW/(cm2 ·nm)] 12~24 h,并于开始光疗4~6h后复查血清胆红素,同时密切监测经皮胆红素值,根据监测结果再酌情过度到双面光或单面光治疗.同时辅以其他综合治疗措施.结果 入院时血清总胆红素为[(367.8±73.8),129.4 ~ 554.3]μmol/L,均以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加强光疗4~6h后复查血清总胆红素降至[(327.9 ±68.1),104.1 ~ 457.3]μmol/L,平均下降幅度为[(39.9±33.5) μmol/L,(-28.4 ~119.2)μmol/L,t=8.333,P=0.000].1例治疗失败,需要换血治疗.光疗期间无一例青铜症发生,大便次数增多4例,皮疹4例,发热2例,体重下降2例,低钙1例.无一例死亡.结论 加强光疗治疗足月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是有效和安全的,但需要兼顾其他综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蓝光治疗在降低新生儿溶血病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浓度时能否逆转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结果的改变。 方法  对 2 0例新生儿ABO血型不和溶血病引起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光疗前后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测 ,并与 2 2例正常新生儿作对照。 结果  光疗后随着胆红素浓度的下降 ,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值V波潜伏期 ,Ⅲ Ⅴ ,Ⅰ Ⅴ波间期较光疗前明显缩短 (P <0 0 1)。 结论  光疗不仅能降低血清胆红素浓度 ,而且能逆转胆红素对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影响 ,即光疗能逆转胆红素脑病发生  相似文献   

10.
换血治疗新生儿溶血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内较多地区已开展对新生儿溶血病的换血疗法,此方法操作简便,易行,较安全,治疗效果肯定。尽管光疗已被认为是目前降低血清胆红素,减少核黄疸发生的有效方法,但由于光疗主要针对高胆红素血症,它不能阻止溶血及纠正贫血,故仍不能代替重症溶血病的换血治疗。我科自1981~1990年2月共换血治疗重症新生儿溶血病13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换血指征及临床资料(1)产前诊断基本明确;(2)出生后有水肿、肝脾肿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