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 比较分析传统跟骨外侧"L"形切口人路和改良经跗骨窦切口入路治疗大龄儿童(8~17岁)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0年6月至2008年1月,收治儿童跟骨关节内骨折31例(34足),其中经传统跟骨外侧"L"形切口入路(传统入路)治疗18例(20足),男11例,女7例,年龄(12.5±3.3)岁.改良经跗骨窦有限切口入路(改良入路)治疗13例(14足),男8例,女5例,年龄(13.2±3.5)岁.术前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分别对两组患儿术中各项指标,术后并发症、术后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全部病例随访12~45个月,平均24个月.和传统组比较改良经跗骨窦有限切口入路组术中平均失血量少,为(25.42±8.94)ml比(81.53±10.81)ml;切口长度短,为(3.54±0.89)cm比(10.18±1.45)cm;住院时间短,为(5.15±0.58)d比(8.07±2.34)d,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传统组治疗前后Bo hler角、Gissane角分别为(9.32±12.35)°比(31.1 1±4.62)°和(104.41±6.62)°比(128.72±9.55)°,改良组治疗前后Bohler角、Gissane角分别为(10.28±12.51)°比(34.56±2.74)°和(105.35±7.68)°比(126.71±5.44)°,两组治疗前后Bohler角、Gissane角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传统入路组发生并发症4例,改良入路组发生并发症2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疗效根据美国足踝学会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评定,传统组:优15足,良3足,可2足,优良率90.00%;改良组:优11足,良2足,可1足,优良率92.8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传统跟骨外侧"L"形切口入路在治疗大龄儿童跟骨关节内骨折总体疗效与改良经跗骨窦有限切口入路相当,都能取得满意疗效,但后者具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一种较有前景的微创入路方式.  相似文献   

2.
儿童跟骨关节内骨折非手术治疗与手术治疗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比较儿童跟骨关节内骨折非手术治疗与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从2000年4月至2007年11月,非手术治疗儿童跟骨关节内骨折17例18足,经跗骨窦入路复位内固定治疗12例13足.比较治疗前后Bhler角、Gissane角差异,功能评价采用Maryland评分系统.结果 非手术组平均随访时间36.2个月(14~73个月),手术组平均随访时间33.7个月(12~68个月),随访时骨折均获愈合.手术组的Bhler角和Gissane角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按Maryland评分,非手术组评分93~100分,平均97.3分;而手术组评分88~100分,平均95.4分.两组功能评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跟骨关节内骨折非手术治疗与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其治疗方式的选择应根据患其他儿的个体状况、骨折类型等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3.
目的 根据骨折的不同类型,分别采用保守治疗、撬拨复位和切开复位等方法治疗大龄儿童跟骨关节内骨折,并分析其疗效,总结适宜的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分析2001年5月至2009年2月收治的39例42足儿童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资料,其中保守治疗9足(均为Sanders Ⅰ型);撬拨复位治疗14足(SandersⅡ型10足,SandersⅢ型4足);切开复位治疗19足(SandersⅡ型8足,SandersⅢ型7足,SandersⅣ型4足).结果 随访15~73个月,平均36.2个月,随访时骨折均获愈合.手术组的B(o)hler角和Gissane角治疗前后比较分别是(17.6±6.3)°比(32.4±2.3)°和(137.9±11.6)°比(124.8±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按Maryland评分,保守治疗优良率为100%,撬拨复位优良率为85.7%,切开复位优良率为84.2%,总体优良率为88.1%.结论 儿童跟骨关节内骨折治疗方式的选择应根据患儿的个体状况、骨折类型等综合考虑.Sanders Ⅰ型骨折可采取保守治疗;外侧壁膨出不明显的SandersⅡ型骨折及软组织条件较差者,可选用撬拨复位;外侧壁膨出明显的SandersⅡ型骨折和复杂的Sanders Ⅲ、Ⅳ型骨折,无手术禁忌者,宜选择切开复位.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view our experience of managing treat intraarticular calcaneal fractures in older children with non-operative approach, closed reduction and open reduction depending on fracture type.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study was done on 42 intraarticular calcaneal fractures in 39 children treated in our department from May 2001 to February 2009. Among them, 9 patients were treated conservatively (all type Sanders Ⅰ fractures), 14 treated with closed reduction (10 patients with type Sanders Ⅱ fractures and 4 with type Sanders Ⅲ),and 19 treated with open reduction(8 patients with type Sanders Ⅱ fractures, 7 with type Sanders Ⅲ and 4 with type Sanders Ⅳ). Results The average follow-up was 36. 2 months(range, 15-73 months). All patients had a complete healing of their fractures.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operative group as to the restoration of B(o)hler angle and Gissane angle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P < 0. 01). According to Maryland Foot Score, the excellent or good rate was 100% in conservative treatment, 85. 7% inn closed reduction and 84. 2% in open reduction respectively. The overall excellent or good rate was 88. 1 %. Conclusions Therapeutic plan should be developed on patients' clinical conditions and fracture type. Conservative treatment can be used for type Sanders Ⅰ fractures. Closed reduction is alternative for part of type Sanders Ⅱ fractures without the widen posterior facet, and the patients whose soft tissues condition are poor. Open reduction is recommended for type Sanders Ⅱ with the widen posterior facet, type Sanders Ⅲ and type Sanders Ⅳ fractures.  相似文献   

4.
目的目的比较经大转子外侧进带锁髓内钉和锁定钢板治疗青少年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由三明市第二医院和福州市第二医院收治的29例青少年股骨干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带锁髓内钉组(n=16)和钢板组(n=13)。记录并比较两组患儿的切口长度、出血量、早期下地负重时间和临床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测量并比较双侧的颈干角及冠状位股骨干轴线成角。采用NAHS评分法评估两组患儿患侧的髋关节功能。结果髓内钉组的切口长度为(5. 27±0. 39) cm,钢板组(7. 66±0. 41)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 287,P=0. 011);髓内钉组出血量和早期下地负重时间分别为(131. 88±6. 43) m L和(52. 81±3. 37) d,钢板组分别为(145. 25±7. 79) m L和(64. 35±3. 42)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髓内钉组达到临床愈合的时间为(60. 25±3. 86) d,钢板组为(70. 63±8. 87)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 594,P=0. 028)。髓内钉组患侧颈干角、冠状位股骨干轴线成角分别为(150. 11±1. 62)°和(178. 88±0. 49)°,健侧分别为(150. 20±1. 01)°和(178. 84±0. 3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钢板组患侧颈干角、冠状位股骨干轴线成角分别为(150. 37±1. 11)°和(178. 88±1. 09)°,健侧为(149. 98±0. 98)°和(179. 12±0. 4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髓内钉组和钢板组髋关节的NAHS评分分别为(94. 19±2. 37)分和(94. 46±2. 2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 317,P=0. 748)。末次随访时29例患儿均达到骨性愈合。钢板组有1例出现螺钉松动并延迟愈合,1例出现轻微股骨远端外翻畸形。结论相对于锁定钢板,带锁髓内钉治疗青少年股骨干骨折具有切口小,出血量少,愈合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儿童胫骨髁间嵴骨折的手术方法和结果.方法 胫骨髁间嵴骨折18例.新鲜骨折7例,陈旧骨折11例,在关节镜下将骨块复位,通过骨折端的清理达到轻微过度复位,以恢复前交叉韧带(ACL)张力,分别用2枚空心钛螺钉固定骨折块,必要时使用垫片.结果 所有骨折术后3个月内均Ⅰ期愈合,末次随访时Lysholm评分平均97.3分.3例残留有轻度伸膝受限.2例有屈膝受限,经过关节镜下松解后恢复正常.1例Lachman试验Ⅰ度阳性.结论 关节镜下螺钉内固定治疗儿童胫骨髁间嵴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使用空心螺钉及不可吸收缝线固定治疗儿童胫骨髁间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2015年7月至2018年2月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22例胫骨髁间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Meyers-McKeeverⅡ型7例,Ⅲ型13例,ZaricznyjⅣ型2例。术前均行双侧膝关节X线、CT检查。根据使用内固定材料的不同分为不可吸收缝线组(8例)和空心螺钉组(14例)。随访时进行Lysholm评分、关节活动度及Lachman试验等以评估疗效。结果 22例随访12~30个月,平均随访23个月。螺钉组Lyshlom评分(93±4.6)分,优7例,良6例,差1例;缝线组Lyshlom评分(91±5.8)分,优2例,良5例,差1例;两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8,P=0.70);关节活动度异常缝线组2例,螺钉组1例。螺钉组Lachman试验Ⅱ度1例。空心螺钉组的平均手术时间短于不可吸收缝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空心螺钉及不可吸收缝线固定治疗儿童胫骨髁间嵴骨折临床疗效均满意,且无显著差异。关节镜下螺钉固定手术时间更短,操作更简单,但需二次手术取出螺钉。  相似文献   

7.
儿童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复位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儿童跟骨骨折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2004年起收治男童跟骨骨折5例,共6足(双侧1例,右足3例,左足1例).平均手术年龄9.6岁(4~12岁).按Essex-Lopresti分型,5足为关节内压缩型,1足为舌型.手术取足外侧"J"形切口,跟骨外侧骨块掀开作内侧壁复位后植入松质骨,重建接骨板固定.术后石膏外固定.结果 平均随访24个月(8~31个月),6足踝关节活动无任何障碍,行走无疼痛感.手术前后X线片比较Bohler's角平均改善16.6°(8°~26°).1例1足因伤口不愈继发感染.结论 开放复位与内同定治疗有移位的关节内跟骨骨折不仅适用于儿童.而且没有成年人跟骨骨折后常见的腓侧肌腱炎、着地疼痛、穿鞋不舒适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足底形态扫描及静态足压评价Dimeglio Ⅳ型特发性马蹄内翻足经微创多平面软组织松解术治疗后的短期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首诊并接受微创多平面软组织松解术治疗的Dimeglio Ⅳ型特发性马蹄内翻足病例共17例(25足)为病例组,其中男12例(18足),女5例(7足),手术年龄为1个月23天至6个月21天,评价年龄2岁5个月至2岁11个月;同期选取同年龄段健康儿童10人(20足)为对照组。采用Dimeglio评分、X线摄影、足底形态扫描分析、静态足压分析评价患足恢复情况。结果 Dimeglio Ⅳ型特发性马蹄内翻足经微创多平面软组织松解术系列治疗后Dimeglio评分0~2分;患足外观恢复满意。X线片显示:术前正位跟距角(14.90±3.20)°,术后正位跟距角(33.51±7.52)°;术前侧位跟距角(22.65±6.10)°,术后侧位跟距角(33.08±4.1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患儿足弓指数(0.35±0.02),正常对照组儿童的足弓指数(0.35±0.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患儿双踝角(82.03±6.20)°,正常对照组双踝角(85.27±3.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双侧马蹄内翻足双足压力分布百分比[(52.75±2.32)%vs.(47.25±2.32)%,P 0.05]以及术后单侧马蹄内翻足双足压力分布百分比[(60.33±4.54)%vs.(39.70±4.55)%,P 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创多平面软组织松解术治疗Dimeglio Ⅳ型特发性马蹄内翻足畸形矫正满意,短期疗效肯定。足底力学评价结果可以作为马蹄内翻足术后针对性治疗策略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加压空心螺钉固定治疗儿童移位距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2月至2014年9月采用切开复位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的22例儿童移位距骨骨折病例,其中男16例,女6例,年龄3.7~12.3岁(平均7.4岁),18例为高能量损伤,其中17例为高处坠落伤,1例汽车压伤.所有患儿术前均经摄X线片和CT检查明确距骨骨折及移位情况.术中采取前内侧切口(其中1例采用前内侧和前外侧联合入路),直视下复位距骨骨折后1~3枚加压空心螺钉固定(根据骨折部位采用普通加压空心螺钉和埋头加压空心螺钉),术后石膏固定.结果 所有患儿随访时间0.8~4.2年(平均1.5年).术后石膏固定6周,床上功能锻炼2周后下地行走功能锻炼,术后3个月时采用Hawkins法进行关节功能评估,其中优18例,良4例.随访期间未发现骨不连、距骨坏死及骨性关节炎等并发症,踝关节功能良好,无慢性疼痛,足外观正常,无不适主诉.结论 切开复位加压空心螺钉固定治疗儿童移位距骨骨折可以获得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采用弹性髓内针与髋部锁定加压钢板行儿童股骨转子下骨折手术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因素,并对比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儿童股骨转子下骨折患儿临床资料。患儿年龄5~10岁,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固定联合髋人字石膏外固定治疗组(A组,34例)和切开复位髋部锁定加压钢板固定联合髋人字石膏外固定治疗组(B组,22例)。对比两组患儿年龄、体重、性别、民族、侧别、受伤至手术的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中透射次数、术中耗时、住院时间、内固定取出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资料;对术后股骨颈干角和前倾角进行影像学评估,按Sanders评分原则实施双侧髋关节功能评定。结果 56例骨折全部愈合良好,两组均未发生即刻术后并发症。A组平均随访25.3个月(15~48个月),B组平均随访28.6个月(13~40个月)。A组术中出血量、输血率、切口长度(A组为双侧切口长度之和)、术中耗时(不包括麻醉、复苏及髋人字石膏固定所耗时间)、内置物取出时间的值均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术中透射次数A组为(45.74±3.22)次,显著高于B组[(15.52±0.54)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切口感染、内置物末端激惹率、双下肢长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末次随访时根据影像学评估,双侧股骨颈干角分别为:A组(132.43±9.52)°,B组(128.44±13.51)°;前倾角分别为:A组(21.45±5.53)°,B组(24.63±6.34)°。两组患侧髋关节颈干角及前倾角与健侧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Sanders评分标准评价患侧髋关节功能:A组中优29例、良4例、中1例,优良率97.06%; B组中优18例、良3例、中1例,优良率95.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2)。结论弹性髓内针与髋部锁定加压钢板技术是治疗5~10岁儿童股骨转子下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两种治疗方法的远期随访结果没有差异,但是使用弹性髓内针技术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降低输血率以及微创切口等方面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估跟骨外侧延长截骨术治疗小儿扁平足的疗效.方法 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共收治扁平足患儿19例,男15例,女14例,手术年龄6~14岁(平均9.6岁),单侧11例,双侧8例,共27足,采用跟骨外侧延长截骨矫形手术治疗,其中11足因伴有跟腱挛缩同时行跟腱延长术,对患足手术前后的临床症状和X线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本组18例(26足)获随访,随访时间8~26个月(平均16个月),在2~4个月内获得骨性融合.术后疗效:优8足,良15足,中2足,差1足.跟骨倾斜度由术前(9.7±2.1)°增加到(21.9±2.7)°;距骨水平角由(30.3±4.3)°减少到(16.9±4.0)°;距骨第一跖骨角由(22.8±3.4)°减少到(2.4±3.1)°.结论 跟骨外侧延长截骨术的方法可有效地缓解由于小儿扁平足引起的临床症状,保留了距下关节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应用股骨头干三维互动闭合复位技术治疗移位性儿童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7年4月至2010年2月收治移位性儿童股骨颈骨折12例,其中男9例,女3例;年龄9~16岁,平均13岁;左侧7例,右侧5例.骨折按Delbet分型:经颈骨折11例、基底部骨折1例;按Garden分型:Ⅲ型2例,Ⅳ型10例,其中伴有股骨头旋转5例.所有骨折均采用股骨头干三维互动闭合复位技术复位,复位满意后应用2~3枚空心螺钉固定,并进行针吸减压.结果 11例(91.7%)骨折解剖复位,1例复位满意.手术时间40~55 min,平均47 min,出血量2~10 ml,平均3.8ml.所有患儿术后均获随访,时间14~48个月,平均23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无一例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骺板早闭及髋内翻等并发症.Harris髋关节评分为89~100分.结论 股骨头干三维互动闭合复位技术治疗移位性儿童股骨颈骨折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容易掌握,复位效果理想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复发性马蹄内翻足的定位诊断问题,为选择针对性的矫形手术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2年以来治疗的复发性马蹄内翻足18例26足,按Davidson方法分成三组:A组为单纯性前足内收畸形(8例10足);B组为前足内收并中足旋后复合畸形(蚕豆足畸形,8例13足);C组为后足内翻合并前足内收畸形(2例3足).A组畸形采用胫前肌腱外移术或胫前肌腱外移术+骰骨外侧闭合性楔形截骨术矫形,B组畸形采用中跗骨联合截骨矫形,C组畸形采用跟骨外移截骨+软组织松解+胫前肌腱外移,或加Ilizarov外固定器逐渐矫形.结果 本组18例26足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30个月(18~70个月),其中随访时间超过2年为16例23足.按照国际马蹄内翻足研究会评定标准(ICFSG)评价手术效果,优8例10足,良6例10足,可1例2足,差1例1足.其中评定为可和差的2例3足均为C组病例,虽然其后足内翻合并前足内收畸形获得比较满意的矫正,但距骨滑车畸形引起的胫距、距下关节僵硬并未解决,是导致评分过低的主要因素.结论 儿童复发性马蹄内翻足的术前定位诊断与矫形结果有较强的相关性.依照术前定位诊断确定的畸形类型,选择针对性的矫形手术方法,才能实现满意的矫形效果.  相似文献   

14.
Japas手术治疗儿童特发性高弓足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和评价Japas手术治疗儿童特发性高弓足的疗效。方法采用Japas手术治疗儿童特发性高弓足7例12足.主要从足外形的改善、足负重及行走功能、X线测量结果等方面评价临床疗效。结果平均随访25个月(12~36个月).跗骨截骨处平均愈合时间7周。10足外形、足负重及行走功能均明显改善,2足因未行跟骨内翻矫形致畸形复发。X线片显示跟骨背伸角由术前平均42.67°降至23.33°,Meary角南术前平均36°降至12.5°。本组疗效优2足,良8足,差2足,优良率为83.3%。结论Japas手术是治疗儿童特发性高弓足的有效方法。对合并明显跟骨内翻的高弓足需加行跟骨截骨术。  相似文献   

15.
Baumann角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经皮固定术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手术中应用Baumann角(B角)及评价其疗效。方法在C臂X线机透视下,闭合复位骨折的三维移位,测量并纠正患侧B角,X线片证实与健侧B角之差≤4°。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97例。其中男59例,女38例;年龄2.5~13.5岁,平均6.8岁,伸直尺偏型57例,伸直桡偏型38例,屈曲型2例。结果97例平均随访时间34.5个月。B角患侧平均为73.7°,健侧平均72.8°;提携角(C角)患侧平均7.6°,健侧平均9.7°,其中12例发生C角减少5°~10°、其中5例发生轻度肘内翻,根据Flynn评价均为优87.6%、良12.4%。肘关节伸屈功能平均为-6.5°(伸)138°(屈),优良率为97.9%。克氏针固定时损伤尺神经1例,未出现Volkmann挛缩。结论整复时强调完全纠正尺偏移位及内倾,B角恢复满意后,采用经皮克氏针固定,固定可靠,能避免肘内翻,可提前功能锻炼时间,不需极度屈肘外固定,能防止前臂Volkmann挛缩的发生,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