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腓肠神经伴行血管蒂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5,自引:12,他引:13  
目的 总结腓肠神经伴行血管蒂岛状皮瓣的治疗效果。方法 从 1997年起应用腓肠神经伴行血管蒂岛状皮瓣移位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 3例 ,踝部 3例 ,足部 8例 ;其中 1例交腿移位。切取皮瓣范围 4cm×3cm~ 14cm× 12 cm,血管蒂长 7~ 16 cm,均为逆行移位。结果 术后 12例皮瓣成活 ,1例部分坏死 ,1例全部坏死。其中 10例伤口 期愈合 ,3例经换药后愈合 ,皮瓣坏死的病例行游离皮瓣移植术。 9例获得随访 ,时间 3~ 2 1个月 ,外观功能恢复良好 ,皮肤质地接近正常 ,6个月后感觉部分恢复。结论 腓肠神经伴行血管蒂岛状皮瓣血供可靠 ,转移范围大 ,损伤小 ,操作简便 ,可用于修复小腿前侧、踝部及足部近侧 1/ 2软组织缺损 ,对伴有主要血管损伤的病例更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2.
3.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报道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移植的临床效果。 方法 应用吻合腓肠神经及小隐静脉的腓肠神经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治疗小腿下段骨外露、踝周瘢痕、溃疡共 12例。皮瓣切取面积 8cm× 6cm~ 15cm× 10cm。 结果 全部皮瓣成活良好 ,切口Ⅰ期愈合 ,术后经 1~ 3年随访 ,皮瓣外观良好 ,恢复了触、温、痛觉 ,两点辨别觉为 3 5mm左右 ,行走和体力劳动时皮肤无磨损。 结论 该皮瓣切取简便安全、吻合了小隐静脉及腓肠神经 ,静脉血回流通畅、感觉功能恢复快 ,可有效地修复小腿下段及踝周较大皮肤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4.
带腓肠神经伴行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81,自引:27,他引:181  
目的:证实带腓肠神经伴行血管逆行皮瓣临床应用的可靠性。方法:对15例踝周及跟底皮肤缺损的病例,取小腿后侧带腓肠神经伴行血管蒂岛状皮瓣逆行转位修复。皮瓣面积最大15cm×9cm,最小4.5cm×3.5cm。结果:15例皮瓣全部存活,经10~12个月随访,效果满意,结论:带腓肠神经伴行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血供充分,操作简便,不牺牲主干血管,为临床治疗较困难的跟底及踝周皮肤缺损,提供一个较可靠的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1991年Bertelli等通过对前臂内、外侧皮神经伴行血管的研究,提出了皮神经皮瓣的概念;1992年Masqudet等提出了以小腿感觉神经血管束为蒂的岛状皮瓣的概念;此后,不同供区来源的神经皮瓣不断出现,并愈来愈受到重视。自2000年1月至2006年3月,笔者对18例足踝部及小腿下1/3处创伤后软组织缺损患者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我院1998~2005年,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筋膜瓣修复小腿下段、足部软组织缺损26例,取得较理想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筋膜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 报道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筋膜皮瓣临床应用效果,探讨皮瓣转位范围。方法 在小腿后侧设计及切取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逆行转位修复小腿下段及足部皮扶软组织缺损23例。结果 20例皮瓣完全成活,2例皮瓣远端皮缘浅表坏死,1例部分坏死。结论 腓肠神经营养血客岛状筋膜皮瓣血供可靠,操作单位,可以修复小腿下段、踝部、足背跖骨中部以近软经岂损。  相似文献   

8.
腓肠神经伴行血管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M asque let等[1]于1992年首次提出皮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的概念后,皮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的解剖和临床国内外进行了深入研究[2~3]。2002年10月至2005年8月我科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中足及踝关节损伤皮肤缺损10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具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自1992年Maquelet等提出以小腿浅感觉神经伴行血管为蒂的逆行岛状筋膜瓣修复小腿下段及足部软组织损伤以来。国内王和驹、戚美玲也分别先后报道了这种皮瓣的临床应用和解剖研究。我院自1996年5月~1998年5月以带腓肠神经伴行血管为蒂的逆行岛状皮瓣...  相似文献   

11.
带薄层肌肉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对改进带薄层肌肉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自2004年7月以来,在原有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设计基础上,将皮瓣设计切取携带薄层(0.5~1.5 cm)厚度、小于皮瓣表面积的肌肉瓣临床应用9例:近端蒂2例,远端蒂7例;其中用于软组织缺损伴骨关节裸露、感染的充填修复4例,慢性骨髓炎死腔2例,小腿骨折内固定材料外露2例,胫骨下段骨折骨缺损不愈合1例.皮瓣最大18 cm×12 cm,最小12 cm×7 cm,蒂长4 cm×7 cm,蒂宽2.5 cm×4 cm.结果 切取皮瓣带薄层肌肉面广泛渗血,肉质鲜红,皮瓣均完全成活,伤口一期愈合,经2月~2年随访,骨折缺损植骨早期愈合,功能外形恢复满意.结论 带薄层肌肉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血运更为丰富,抗感染率增强,有利于骨感染伤口和骨折愈合.此类型皮瓣是对上述特殊病例的简便、有效且损伤小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2.
远端为蒂的腓肠神经伴行血管岛状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29  
目的 报道远端为蒂的腓肠神经伴行血管岛状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对19 例下肢软组织缺损的病例,采用远端为蒂的腓肠神经伴行血管岛状皮瓣进行修复,皮瓣面积最大5 cm ×6cm ,最小3cm ×4 cm 。结果 19 例皮瓣完全存活,随访1~24 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观及功能满意。结论 远端为蒂的腓肠神经伴行血管岛状皮瓣为一可靠的皮瓣,该皮瓣切取方便,血供丰富且不牺牲主要动脉,为修复小腿远1/3 胫前、踝关节及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3.
扩大切取腓肠神经伴行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报道远端为蒂的腓肠神经伴行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的效果及其扩大切取。方法:对15例下肢软组织缺损的病例,采用远端为蒂的腓肠神经伴行血管岛状皮瓣进行修复,皮瓣面积最大13cm*8cm,最小4cm*5cm。结果:15例皮瓣完全成活,其中5例行扩大切取,随访6-30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观及功能满意,结论:远端为蒂的腌肠神经伴行血管蒂岛状皮瓣为一可靠的皮瓣,此皮瓣切取方便,血供丰富且不牺牲主要动脉,为修复小腿远1/3胫前,踝关节及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良好方法,且能行扩大切取,扩大了该皮瓣适应证。  相似文献   

14.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目的 探讨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临床应用范围。方法 临床应用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31例。其中急诊一期修复胫腓骨开放性骨折 7例 ;二期修复小腿中下段创面 15例 ,修复足部创面 9例。结果 皮瓣全部成活。经随访皮瓣外观、质地及功能良好。皮瓣供区无功能障碍。结论 应用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中下段及足部创面 ,皮瓣切取简便 ,成活率高 ,皮瓣面积大 (10 cm× 15 cm)。皮瓣成活关键在于手术操作和蒂部处理  相似文献   

15.
腓肠浅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临床应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报道临床应用腓肠浅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的实践经验。材料和方法:应用腓肠浅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治疗小腿远端骨外露、足跟贴骨瘢痕、溃疡共8例。皮瓣切取面积6cm×5cm~9cm×9cm。结果:全部皮瓣成活良好,切口均I期愈合。结论:该皮瓣血运可靠,切取简单安全、覆盖范围广,可有效地修复小腿下段及足部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6.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改进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2003年1月至2011年1月,在腓动脉穿支与腓肠神经营养血供的解剖基础上,根据足踝部皮肤缺损大小,设计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移位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3例.切取皮瓣而积9 cm×8.5 cm~ 28 cm×13 cm,穿支血管蒂长1.7~3.3 cm.结果 本组中11例皮瓣全部存活,2例皮瓣远端边缘坏死,经换药治愈.全部患者随访6~12个月,皮瓣外形及功能满意.结论 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手术操作简便,血供可靠,切取面积大,适用于修复足踝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7.
顺逆结合法切取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顺逆结合法切取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效果。方法2001年1月-2007年6月例行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82例(84处),其中采用顺逆结合法切取皮瓣45例(46处),逆行法切取皮瓣37例(38处)。结果70处皮瓣完全成活,14处皮瓣远端部分坏死,顺逆结合法与逆行法切取皮瓣术后完全成活率分别为91.3%(42/46)及73.7%(28/38),差异显著(P〈0.05)。结论顺逆结合法切取皮瓣可准确定位腓动脉肌间隔穿支,必要时可及时调整皮瓣的位置,提高皮瓣的完全成活率,尤其适用于未行或无条件行彩超定位穿支者。  相似文献   

18.
The Distally Based Sural Artery Flap for Ankle and Foot Coverag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sural artery flap is a distally based fasciocutaneous flap that has many advantages to offer for coverage in the foot and ankle area. It has the largest arc of rotation of all the regional flaps and does not require sacrifice of any major artery, and moderate-to-large-sized defects can be covered adequately. The dissection technique is simple, and donor site morbidity is minimal. We report our experience with 17 cases. Age range was from 13 to 56 years. Ten (59%) defects were posttraumatic, 3 (17%) were related to reconstructive surgery of the foot or tendon Achilles', 2 (11%) resulted from tumor resection, and 1 each were from infection and gunshot wound. The smallest flap was 6 x 4 cm and the largest was 15 x 12 cm, with the average size being 11 x 7.5 cm. In 5 cases, the donor site was closed primarily, and in other cases, split-thickness skin graft was needed. The short saphenous vein was included in the pedicle in all cases. There was no incidence of complete flap necrosis. Follow-up ranged from 3 to 30 months. Two cases (12%) developed partial superficial necrosis. In 1 case, there was partial wound dehiscence that needed debridement and repair. Another case had postoperative discharge, which subsided after removal of the calcaneal plate. None of the patients complained of any functional problem related to loss of sensation along the lateral border of the foot. The sural island flap is a reliable, safe, and easy method of providing soft tissue coverage in the area of the foot and ankle.  相似文献   

19.
腓肠内侧动脉穿支带蒂岛状皮瓣临床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腓肠内侧动脉穿支带蒂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上2/3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自2003年5月~2008年1月,应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带蒂岛状皮瓣修复22例膝和小腿上2/3软组织缺损,年龄20~53岁,平均35岁。其中,膝关节周围8例,小腿上2/314例。供区均选用同侧小腿。结果2例术后发生表浅感染,经更换敷料逐渐愈合,皮瓣全部成活,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没有发现明显的供区功能障碍。结论该皮瓣以腓肠内侧动脉的肌皮穿支为血供,具有血供丰富、血管解剖恒定、血管蒂长以及皮瓣较薄的优点,带蒂岛状移植适宜修复膝和小腿上2/3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重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感觉功能的方法 ,探讨神经端侧缝合法重建皮瓣感觉的效果。 方法 在小腿后侧设计及切取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逆行转位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8例 ,皮瓣切取时 ,保留腓肠神经近端足够长一段 ,与皮瓣受区供体神经呈 3 0°~ 45°端侧缝合 ,于术后 2、4、8、16、2 4周检测皮瓣的感觉及植物神经功能。 结果  8例皮瓣完全成活 ,随访 4~ 18个月 ,术后 4周起皮瓣感觉开始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随时间延长恢复程度和范围增加 ;术后 16周进行感觉功能评定 ,S2 2例 ,S2 3例 ,S3 3例 ;供体神经功能无明显影响。 结论 神经端侧缝合法可重建腓肠神经伴行血管逆行皮瓣的感觉功能 ,操作简便 ,对手足外科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