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氯胺酮可以诱导c-fos在扣带回表达,并产生精神副作用,观察异氟醚对氯胺酮诱导大鼠扣带回c-fos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1—06在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动物实验室完成。SD大鼠1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异氟醚组、氯胺酮组和异氟醚&;#177;氯胺酮Ⅰ、Ⅱ组,每组3只。异氟醚组吸人体积分数为0.02的异氟醚1h。异氟醚&;#177;氯胺酮Ⅰ组、Ⅱ组分别吸人体积分数为0.01或0.02的异氟醚5min后,腹腔注射100mg/kg氯胺酮,继续吸人异氟醚1h。对照组、氯胺酮组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0mg/Kg氯胺酮。取脑,冰冻切片,进行Fos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实验大鼠15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对照组、异氟醚组切片扣带回Fos蛋白免疫组织化学阳性神经元少见,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氯胺酮组FOS蛋白免疫组织化学阳性神经元为126&;#177;23,显著大于对照组和异氟醚组(P〈O.01)。⑧异氟醚&;#177;氯胺酮Ⅰ组、Ⅱ组FOS蛋白免疫组织化学阳性神经元分别为54&;#177;8,11&;#177;4,显著小于氯胺酮组(P〈0.01),而且Ⅱ组FOS蛋白免疫组织化学阳性神经元数显著小于Ⅰ组(P〈0.01)。④异氟醚&;#177;氯胺酮Ⅱ组FOS蛋白免疫组织化学阳性神经元数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异氟醚能剂量依赖的抑制氯胺酮诱导的c-fos在扣带同的表达,可以减轻或消除氯胺酮的精神副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异氟醚诱导大鼠中枢神经系统各核团Fos蛋白与脑啡肽的表达及共存情况。方法:SD大鼠1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异氟醚组,每组6只。异氟醚组吸入20mL/L异氟醚2h,对照组吸入氧气。取脑和脊髓,冰冻切片,进行Fos蛋白与脑啡肽的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结果:对照组中,脑啡肽免疫反应阳性(ELI)神经元较多,Fos免疫反应阳性(FLI)神经元少量、散在无规律地分布,Fos,脑啡肽双标记(FLI/ELI)神经元极少见。异氟醚组中可明显观察到ELI,FLI,FLI/ELI3种神经元,主要分布在大脑额顶皮质、外侧隔阂、杏仁核、海马CA1区、丘脑室旁核、丘脑腹外侧核、僵核、下丘脑腹内侧核、视上核、视交叉上核、脚间核、中脑中央灰质及脊髓背角等神经核团,这些核团内FLI和ELI神经元数量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多(P<0.05或P<0.01),在其他核团内无显著变化;Fos与脑啡肽神经元彼此靠近,分布区域非常一致,FLI/ELI神经元占FLI神经元的15%~42%。结论:异氟醚可诱导Fos蛋白在某些神经核团内表达并使其内脑啡肽增多;异氟醚可激活部分脑啡肽神经元,麻醉诱导的Fos蛋白可能作为脑啡肽基因的转录调控因子,进而引起脑啡肽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异氟醚诱导大鼠中枢神经系统各核团Fos蛋白与脑啡肽的表达及共存情况。方法:SD大鼠1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异氟醚组,每组6只。异氟醚组吸入20mL/L异氟醚2h,对照组吸入氧气。取脑和脊髓,冰冻切片,进行Fos蛋白与脑啡肽的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结果:对照组中,脑啡肽免疫反应阳性(ELI)神经元较多,Fos免疫反应阳性(FLI)神经元少量、散在无规律地分布,Fos,脑啡肽双标记(FLI/ELI)神经元极少见。异氟醚组中可明显观察到ELI,FLI,FLI/ELI 3种神经元,主要分布在大脑额顶皮质、外侧隔阂、杏仁核、海马CAI区、丘脑室旁核、丘脑腹外侧核、僵核、下丘脑腹内侧核、视上核、视交叉上核、脚间核、中脑中央灰质及脊髓背角等神经核团,这些核团内FLI和ELI神经元数量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多(P&;lt;0.05或P&;lt;0.01),在其他核团内无显著变化;Fos与脑啡肽神经元彼此靠近,分布区域非常一致,FLI/ELI神经元占FLI神经元的15%-42%。结论:异氟醚可诱导Fos蛋白在某些神经核团内表达并使其内脑啡肽增多;异氟醚可激活部分脑啡肽神经元,麻醉诱导的Fos蛋白可能作为脑啡肽基因的转录调控因子,进而引起脑啡肽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异氟醚和安氟醚吸入麻醉时海马神经元对一氧化氮合酶、脑啡呔和自发放电的影响,为综合评价海马在产生全身麻醉效应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标记法和膜片钳技术。结果:安氟醚和异氟醚能明显引起海马CA1区c-fos基因阳性神经元(FPN)和脑啡呔阳性神经元(EPN)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并有一定数量FPN/NPN双标阳性神经元(P<0.01),还能明显抑制一氧化氮阳性神经元(NPN)的表达(P<0.01)。同时安氟醚和异氟醚都能含量依赖性的抑制海马CA1区神经元自发放电频率,与给药前比较P<0.05或P<0.01。结论:海马CA1区是吸入麻醉剂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重要作用部位。  相似文献   

5.
异氟醚和安氟醚对海马神经元作用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异氟醚和安氟醚吸入麻醉时海马神经元对一氧化氮合酶、脑啡呔和自发放电的影响,为综合评价海马在产生全身麻醉效应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标记法和膜片钳技术。结果:安氟醚和异氟醚能明显引起海马CA1区c-fos基因阳性神经元(FPN)和脑啡呔阳性神经元(EPN)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lt;0.01),并有一定数量FPN/NPN双标阳性神经元(P&;lt;0.01),还能明显抑制一氧化氮阳性神经元(NPN)的表达(P&;lt;0.01)。同时安氟醚和异氟醚都能含量依赖性的抑制海马CA1区神经元自发放电频率。与给药前比较P&;lt;0.05或P&;lt;0.01。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趾部切口疼痛刺激对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c-fos表达的影响。方法:2004-02/07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麻醉学实验室完成。选择健康雄性SD大鼠12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6只:模型组大鼠在吸入异氟烷麻醉下按Brennan法建立大鼠趾部切口疼痛模型,对照组大鼠吸入相同时间的异氟烷,但不作手术切口。术后1h内观察动物累积疼痛评分的改变。术后2h,每组取大鼠3只麻醉,经左心室插管灌注固定后取中脑;另外3只大鼠快速断头处死,分离中脑,匀浆提取总蛋白。分别用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法观察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内c-fos表达的变化。结果:12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模型组大鼠的累积疼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大鼠的累积疼痛评分(19.6±2.3)分和(2.4±0.7)分(t=1.35,P<0.01)。②模型组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内可见c-fos的大量表达,Fos阳性神经元主要集中在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区,其次为腹中间区、背外侧区和背中间区,各区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或0.01)。③免疫印迹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内Fos蛋白呈高表达。结论:采用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两种方法,在翻译水平上检测c-fos基因的表达,证实大鼠趾部切口疼痛可引起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内Fos蛋白的表达,且大鼠在术后出现疼  相似文献   

7.
趾部切口疼痛对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c-fos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趾部切口疼痛刺激对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c-fos表达的影响.方法:2004-02/07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麻醉学实验室完成.选择健康雄性SD大鼠12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6只:模型组大鼠在吸入异氟烷麻醉下按Brennan法建立大鼠趾部切口疼痛模型,对照组大鼠吸入相同时间的异氟烷,但不作手术切口.术后1 h内观察动物累积疼痛评分的改变.术后2 h,每组取大鼠3只麻醉,经左心室插管灌注固定后取中脑;另外3只大鼠快速断头处死,分离中脑,匀浆提取总蛋白.分别用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法观察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内c-fos表达的变化.结果:12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模型组大鼠的累积疼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大鼠的累积疼痛评分[(19.6&;#177;2.3)分和(2.4&;#177;0.7)分(t=1.35,P<0.01)].②模型组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内可见c-fos的大量表达,Fos阳性神经元主要集中在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区,其次为腹中间区、背外侧区和背中间区,各区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或0.01).③免疫印迹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内Fos蛋白呈高表达.结论:采用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两种方法,在翻译水平上检测c-fos基因的表达,证实大鼠趾部切口疼痛可引起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内Fos蛋白的表达,且大鼠在术后出现疼痛行为反应,累积疼痛评分明显升高,同时也说明该模型可作为术后疼痛模型用于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8.
KATP通道参与介导吸入麻醉药诱导的兔在体心肌预适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KATP通道在吸入麻醉药异氟醚、七氟醚和地氟醚所诱导的心肌预适应中的作用.方法64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成8组缺血-再灌注组(IR),异氟醚预处理组(IP),七氟醚预处理组(SP),地氟醚预处理组(DP),异氟醚预处理+优降糖组(IP+G),七氟醚预处理+优降糖组(SP+G),地氟醚预处理+优降糖组(DP+G),优降糖组(G).每组均接受左冠脉前降支3小时阻断和3小时再灌注.吸入药预处理组在缺血前分别吸入1.1%异氟醚、2%七氟醚、6%地氟醚30分钟后,洗脱15分钟,加用优降糖组在吸入麻醉药前或相当时间静脉注入优降糖0.33mg/kg.结果心肌梗死面积占缺血面积的比IR组为0.61±0.11,IP、SP、DP组分别减少至0.39±0.06、0.31±0.07和0.32±0.08,与IR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均<0.05);IP+G、SP+G、DP+G组分别是0.64±0.12,0.57±0.12和0.62±0.11,与IR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G组并不增加梗死面积(1.17±0.32)g,梗死面积占缺血面积比为0.63±0.13,与IR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异氟醚、七氟醚、地氟醚预处理产生的心肌保护作用与激活KATP通道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七氟醚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大鼠海马神经元三磷酸腺苷(ATP)酶活性的影响,并分析其机制。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模型组(建立局灶性脑IRI大鼠模型)和七氟醚组(脑IRI模型+七氟醚吸入治疗),每组各10只。电镜观察各组大鼠海马组织的超微结构,免疫荧光检测海马神经元含量,免疫组化检测海马环磷酸腺苷(cAMP)和蛋白激酶A(PKA)蛋白表达,试剂盒法检测海马ATP酶活性,荧光定量-聚合酶链锁反应(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海马cAMP、PKA、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正常组海马神经元细胞膜结构完整,模型组海马神经元胞体萎缩,染色质浓缩并聚集在细胞核边缘,七氟醚组海马神经元形态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微管相关蛋白-2(MAP-2)阳性细胞占比显著降低(P<0.05),七氟醚组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cAMP和PKA阳性表达、Na+-K+-ATP酶和Ca2+-ATP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七氟醚组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cAMP、PKA、CREB、BDNF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七氟醚组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七氟醚可通过激活cAMP-PKA-CREB-BDNF信号通路来促进脑IRI大鼠海马神经元的ATP酶活性,进一步改善脑IRI。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高乌甲素对甲醛溶液致痛大鼠脊髓背角c-fos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其脊髓水平的镇痛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07/09在潍坊医学院麻醉学系实验室完成。SD大鼠1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甲醛组、高乌甲素组,每组5只。对照组、单纯甲醛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高乌甲素组腹腔注射6mg/kg高乌甲素,2min后单纯甲醛组、高乌甲素组向大鼠右侧后肢跖部皮下注射甲醛溶液,观察动物行为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染色观察脊髓内c-fos基因表达。结果:15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单纯甲醛组、高乌甲素组注射甲醛溶液后出现缩腿、舔咬注射爪的疼痛反应,注射后马上开始持续约5min的急性早反应(第1期),经过5~10min的静息期,随后出现持续约40min的迟反应(第2期);高乌甲素组在第1期无疼痛反应;第2期时间短于单纯甲醛组[(73±7),(892±72)s,P<0.01]。单纯甲醛组注射处肿胀,直径达2.0~3.0cm,高乌甲素组直径0.5~1.0cm。对照组无异常行为表现。②单纯甲醛组、高乌甲素组见大量淡染Fos样免疫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在Ⅰ~Ⅱ层及Ⅴ~Ⅶ层。单纯甲醛组及高乌甲素组同侧脊髓腰膨大背角浅层Fos样免疫阳性神经元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高乌甲素组同侧背角浅层Fos样免疫阳性神经元数明显少于单纯甲醛组(P<0.01)。结论:高乌甲素处理能对疼痛引起的脊髓灰质背角Fos样免疫阳性神经元增多效应产生抑制作用;脊髓灰质背角Ⅰ~Ⅱ及Ⅴ~Ⅶ层可能是高乌甲素镇痛作用的靶位。  相似文献   

11.
2006年湖南省霍乱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监测人群中霍乱病例和被霍乱弧菌污染的水体及食物,以便尽早采取预防控制措施,防止疫情扩散.方法 全省范围开展腹泻患者及外环境、食品监测,选择重点地区开展甲鱼霍乱弧菌污染状况专项监测.结果 2006年湖南省共登记腹泻患者111 526例,检测霍乱弧菌89 661例,检测率为80.39%,检出阳性4例,均为0139群霍乱弧菌感染;检测环境和食品样44 533份,其中水体35 113份,全部为阴性,水产品5377份,阳性16份,阳性率为0.30%,阳性标本为甲鱼和牛蛙,其他食品4043份,均为阴性;甲鱼专项监测2323份,检出阳性33份,阳性率为1.42%;霍乱毒素基因检测34株菌,20株为产毒株,占58.80%;药敏试验28株菌,均对诺氟沙星、环丙沙星、丁胺卡那霉素100%敏感,对强力霉素、复方新诺明的敏感率为92.86%.结论 甲鱼、牛蛙等水产品是湖南省发生霍乱的主要因素,应加强水产品的监测和卫生管理.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抚触技术在产科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抚触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融洽护患关系、提高产妇满意度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08年8月在我科住院正常分娩和剖宫产的健康儿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00例,抚触组100例,观察新生几吃奶量、睡眠时间、排便时间和产妇满意度。结果抚触组新生儿吃奶量、睡眠时间、排便时间及产妇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新生儿抚触既能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又能融洽护患关系,提高产妇满意度。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简单易行效果好的新型护理技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8.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