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2 毫秒
1.
中风病急性期中医证候多元分析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29  
收集了221例中风病急性期病人,进行了中风病急性期中医证候指标内部可靠性分析,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从不同角度探讨和揭示中风急性期的证候特点及其与相关症状,舌象,脉象的关系。从聚类分析结果并结合临床实际,提出本组病例症状,舌象和脉象等指标可归属于火证,痰瘀证,气虚证,阴虚阳亢证四类证候,上述结果结果有助于完善中风急性期证侯诊断规范。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内经》、《诸病源候论》、《千金方》、《太平圣惠方》等古典医籍的追溯,探寻五脏中风论的源头,剖析其在病机证候方面的发展,揭示了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风病急性期中医证候分布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探讨中风病急性期中医证候分布情况,以确认中风病急性期的临床证候表现形式.方法共收集122例中风病急性期住院病患,在发病72 h内,依<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的6大基本证候风证、火热证、痰证、血瘀证、气虚证、阴虚阳亢证加以辨证,并进行证候分布分析.结果①基本证候组合以两个基本证候组合诊断例数最多,其次是3个基本证候的组合.②中风病最多见的临床证候为风瘀证,占12.3%;其次为风痰瘀证,占8.9%.③中风病急性期的病患以虚实夹杂证最多,占82.8%;实证次之,占16.4%;虚证最少,仅占0.8%.④单一基本证候同时存在的出现频率以瘀证与风证最多,各占79.5%与55.7%.2证组合同时存在的出现频率以风瘀证与痰瘀证最多,各占45.9%与37.7%.结论①体现<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临床应用的稳定性.②中风病临床证候表现复杂多变,依此基本证候的诊断标准应较常见证型与主要证型的表现形式为佳.③中风病证候诊断在中药新药开发试验过程中有其存在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4.
中风病中医证候与相关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连续收治的221例中风病急性期的病人,进行了中风病中医证候相关因素研究结果:男性病人疾证的均值和比例均显著高于女性病人(P<0.001,P=0.003);60~69岁年龄组血瘀证的比例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体力劳动者风证的均值、比例显著高于其他劳动形式(P=0.003,P<0.001),同时在火热证、痰证、血瘀证的比例也显著高于其他劳动形式(P<0.001),而脑力劳动者阴虚阳亢的均值显著高于其他劳动形式(P=0.045)。为辨证预防。诊治中风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王争胜 《甘肃医药》2011,(6):364-366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对182例急性期缺血性中风患者根据症状、舌象、脉象进行证侯分型,并对其发生频率进行分析。结果: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医证候风痰阻络、瘀阻脑络出现的频率最高,依次为风痰阻络、瘀阻脑络、大肠热结、风痰闭神。结论:中风病患者的症状、舌象和脉象是缺血性中风证候分型的基础,而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分型可为缺血性中风急性期快速而有效的辨证施治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卒中后抑郁证中医辨治初探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中风后郁证病位在脑,其基本病机是机体气血逆乱。导致脑主神明,司运动,主宰五脏等功能失调。提出其辨证施治可分为四型。强调本病应尽早确诊,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分析缺血性、出血性中风起病时的证候特点。[方法]采用量表法,按标准操作规程搜集资料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缺血、出血性中风起病时各证型的构成比例分别是风痰瘀阻证58.8%、41.2%,气虚血瘀证26.0%、29.0%,痰热腑实证21.1%、26.0%,阴虚风动证11.8%、16.9%,痰热内闭证6.2%、16.8%,痰湿蒙神证1.7%、9.9%。[结论]缺血性中风以风痰瘀阻证起病为多,出血性中风以痰热内闭证、痰湿蒙神证起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缺血性中风,符合出血性中风较缺血性中风病情凶险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中风病的中医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病是当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主鼍症状为头晕、头痛、乏力等。在病机十九条中“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而症见阙逆、头痛、眩晕者,当属“血菀于上,使人薄阙”;至于猝然昏倒,不省人事,则为“大劂”,总之本病与肝肾的关系密切。高血压病一旦发生轻则容易发生心脑血管疾患,重者晚期可引起心肾功能衰竭,脑血管意外(脑出血、脑血栓)等。高血压还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即便轻型高血压也有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可能,因而及时控制,有效的治病,对减少心肾脑等脏器的损害是非常重要的,笔者近十几年的临床经验,结合各种名人专著,总结出高血压病,按照中医的辨证论治要点,进行分型治疗,只要辨证准确,治疗恰当,药用合理,每获良效。中医中药治疗高血压特点:降压平稳、稳定、持久、反弹率低,长期服用毒副作用小,改善症状明显,病人乐意接受,现将本人临床治疗高血压病分型诊断及治疗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11.
42例胃食管返流中医证型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地42例胃食管返流患者进行中医辩证分型、肝胃不和型(实证)占71.4%(30/42);肝郁脾虚型占28.6%(12/42);未见单纯脾虚型(虚证)者。42例患者这3hpH监测检查,胃食管返流检出率69.0%(29/42),其中肝胃不和型检了率80.0%(24/30),高于肝郁脾虚型(41.7%),差异有显著性(P〈0.05)。提示胃食管返流与中医“肝气不好,横逆犯胃,胃气上逆”的病机有关。中医证型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中医整体观为指导,对48例声带息肉与小结进行了血液流变学测定,发现有血液粘滞性增高的特点,且这种增高与病程的长短无关,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声带息肉与声带小结之间以及息肉与小结本身所显示的红色与白色之间,存在着共同的血液流变性异常的基础。从而认为:血瘀可能是多数声带息肉与小结的基本病机,声带息肉与小结的外形与颜色的差异作为判别是否有瘀血是不可靠的,进而从整体现角度探讨了声带息肉与小结的成因。  相似文献   

13.
604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1993年1994年共调查性前列腺炎患者604例,按中医辨证分型标准,结果发现本病例属湿热证者125例,占20.9%,属气滞血瘀者168例,占27.6%,而湿热与所气血瘀并见者有192例,占31.7%,提示湿热与气滞血瘀是本病主要证,而在肾虚见证患者中,以肾阴虚和肾气虚多见,肾阳虚证罕见,提示临床治疗本病应以祛邪为主或攻补兼施,慎用壮阳之品。  相似文献   

14.
针灸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中风病44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中风病的特点,制定了先蝗后难,下肢为主,上肢为辅;以上带下,腰髋部、肩带部为主,肢体远端为辅;整体局部结合远近结合的治疗原则,辩证施治,以针灸职法为主,配合水针、功能训练的综合疗法治疗中风病445例,取得较好疗效,治愈率27.42%,显效率34.16%,有效率34.38%,总有效率95.96%。并重视对中风瘘症如精神障碍、髋髋关节松弛、大小失禁、吞咽困难的治疗,也取得的较好疗效。结果表明,以地  相似文献   

15.
对40例瘟疫患者手术前后进行甲皱微循环测定,并与30例健康女性对照,结果表明:瘕患者手术前甲皱微循环多有异常改变,主要表现为输入枝、输出枝纤细,袢顶窄,管伴短,血流缓慢,伴不同程度的红细胞聚集,管袢周围可有渗出、出血。术后3个月自身比较,以上情况有明显改善。说明瘕患者多有明显的微循环障碍,血瘀是瘕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16.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与中医辨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31例AMD的浆液性色素上皮脱离患者作中医辨证分析。结果:31例患者中虚证型占58.06%,实证型占12.91%,其他类占29.03%,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属虚证的18例中,气虚占52.63%,阴虚占21.05%,阳虚占26.32%,作两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31例患者中单纯脱离者17例,属虚证11例,伴新生血管膜形成者14例,属虚证4例,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果提示:AMD的浆液性色素上皮脱离以虚证居多,而伴有网膜下新生血管形成者,则有虚中夹实的趋向。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急性中风后患者情绪障碍出现的比率、组成及与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国际通用的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简明智能状况检查量表(MMSE)、BI指数来对107例急性中风患者进行评定,并统计分析其与相关因素的关系。【结果】急性中风后患者出现情绪障碍的总发生率为41.12%,其中抑郁发生率为18.69%,焦虑发生率为9.35%,焦虑抑郁混合的发生率为13.08%;情绪障碍多发生在年轻、多次中风、优势半球病灶、BI指数低的患者,其表现均随原发病的缓解而缓解;中医证候分布以肝气郁结为主。【结论】急性中风后情绪障碍是常见的并发症,可能是一种应激反应,早期积极的康复处理是最有效的预防方法;肝气郁结为其常见中医证候。  相似文献   

18.
对674名老年前期、老年期机关干部进行中医证候学调查。从临床角度证实老年脂质代谢紊乱为本虚标实证,本虚以肾虚为主,痰浊、血瘀为标,提出补虚以补肾为基础,泻实以祛痰,活血化瘀为主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9.
以往在脾虚证本质研究中普遍采用的排泄法木糖吸收试验由于不能排除肾功能障碍的干扰,其诊断价值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更限制了它在肾脏疾病脾虚证研究中的应用。笔者在对文献报道的方法进行改良的基础上建立起血清法木糖吸收试验,实验结果表明,应用该试验避免了肾功能的影响,提高了对小肠吸收功能的诊断价值,而且扩展了排泄法木糖吸收试验的应用范围。该试验对肾脏疾病的初步观察结果还表明,肾脏疾病的脾虚患者同样存在小肠吸收功能的低下(P<0.05).且具有相对特异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适应中风急性期“紧急”的救治特点,将九型辨证标准(简称为“行标”)简化为阴阳类证辨证标准(简称为“简标”),并检测两法的一致性。【方法】将中风病急性期557例患者按照“简标”和“行标”的辨证标准进行同时期辨证,计算两者诊断的符合率及Kappa值。【结果】阳类证符合率为89.42%,阴类证符合率为98.37%,两种方法观察的一致率为95.33%,经Kappa计算K=0.89,说明两种辨证标准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结论】“简标”与“行标”之间有一定的共通性,并具有相当好的辨证一致性;使用“简标”法辨证,有助于更好地把握中风急性期的辨证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