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常见问题的处理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介入治疗作为恶性梗阻性黄疸的重要的治疗手段已经广泛应用,但仍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我们总结12年来800余例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病例的经验;详细分析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的适应证、禁忌证;研究介入治疗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和处理方法;详细讨论胆管引流方法和胆管支架植入的时机和适应证;提出手术麻醉方法的选择、抗生素和止血药物的应用等见解;总结止痛剂的术前术后临床应用;对术后胰腺炎的发生和处理方法以及围手术期病死率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希望我们的经验和教训能够对介入工作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目的 探讨经皮肝胆管引流和置入内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方法及并发症的预防。材料与方法  13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接受经皮肝胆管引流 ,男 83例 ,女 47例。年龄 31~ 86岁 ,平均 6 3 .5岁。其中胆管癌 5 7例 ,转移癌 2 3例 ,肝癌 2 0例 ,胰腺癌 2 2例 ,胆囊癌 8例。结果  97例放置了胆管支架 ,其中 2 8例因多支胆管梗阻除放置支架外还放置了引流管 ,33例单纯放置了内、外引流管。血胆红素 1周内由 2 3 .4± 16 .2mg/dl降为 15 .7± 8.8mg/dl ,肝内多发胆管梗阻胆红素下降不明显。与操作有关的并发症为感染 15例 ,3例出现败血症 ,肝功能损害 11例 ,胆管出血 2例。术后 30天内患者死亡率为 9.2 % (12 /130 )。结论 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方法简单、疗效确切 ,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3.
目前介入性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疽在临床上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福音,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质量和延长病人寿命。笔者在2003年采用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及支架置入术共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11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影响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MOJ)介入治疗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8年8月接受介入治疗的高位MOJ患者208例,选择性别、年龄、原发肿瘤类型、梗阻类型、术前感染、介入治疗方式、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白蛋白(ALB)水平及术后是否针对肿瘤治疗作为研究参数,评估影响该类患者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①单因素分析显示:梗阻类型、ALB、原发肿瘤类型以及是否针对肿瘤治疗等是影响高位MOJ介入治疗预后的主要因素(P<0.05);②多因素分析显示:ALB、原发肿瘤类型以及是否针对肿瘤治疗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ALB、原发肿瘤类型以及是否针对肿瘤进行治疗是影响介入治疗高位MOJ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对评估该类患者的预后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治疗及临床应用。材料与方法:2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均经内窥镜逆行胆道造影(ERCP)和CT及MIR确诊。男15例,女5例,平均年龄45岁,均为恶性梗阻性黄疸,置入国产金属内支架10枚,行内外引流5例,外引流5例,采用经皮胆道穿刺技术,在DSA监视下,使用胆道介入全套材料在无菌技术条件下进行胆道穿刺。结果:一次成功80%,二次50%,三次10%。10枚支架在通。100%,5例内外引流,外引流5例,成功率100%,无严重的并发症产生。结论: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治疗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中下段胆总管癌致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汁引流(PTCD)术后不同抗肿瘤治疗方式对胆管癌致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生存期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治疗的60例经胆道钳夹活检明确诊断为胆总管中、下段腺癌,按照TNM肿瘤分期分为Ⅱ期9例,Ⅲ期39例、Ⅳ期12例。按照分化程度区分高分化者9例、中分化者37例、低分化者14例。将此60例患者纳入研究中,所有患者行引流管置入及支架植入以解除黄疸症状,根据后续抗肿瘤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3组,A组引流手术后行规律动脉灌注化疗;B组引流手术后行胆道内粒子链植入;C组引流手术后行规律动脉灌注化疗及胆道内粒子链植入。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肿瘤患者的死亡因素分析采用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A组中位生存期为(186.0±36.4)d,B组中位生存期为(183.0±26.5)d, C组中位生存期为(252.0±43.6)d。肿瘤患者的死亡因素分析采用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患者生存期影响因素经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分期[HR=8.434,95%CI(3.41~20.090)]是死亡的危险因素,治疗方式[HR=0.616,95%CI(0.429~0.884)]是死亡的保护因素,肿瘤分化程度(Score检验,字2=0.197,P=0.657)与死亡无关。与A组相比,B组患者的死亡风险无明显差异[HR=1.012,95%CI(0.558~2.179)],而C组治疗方式[HR=0.334,95%CI(0.148~0.075)]是死亡的保护因素。结论肿瘤TNM分期及不同治疗方式对中下段胆总管癌患者生存时间有影响,中下段胆总管癌致梗阻性黄疸患者引流术后应行化疗及内放疗相结合的综合介入治疗,确能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7.
恶性梗阻性黄疸(MOJ)是临床常见病症,梗阻以肿瘤压迫胆道狭窄为主要原因,早期缺乏典型症状,手术切除率低,预后极差。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及胆道支架置入术是MOJ最有效的解决方法,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肝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介入联合化疗、125Ⅰ粒子植入、射频消融等方法治疗原发肿瘤,可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期。术后积极抗感染治疗,可显著降低并发症。随着新一代抗肿瘤药物问世、介入器材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药膜内支架的开发与研究,为介入治疗提供了各种新的途径和手段,胆道内支架置入后有望保持长期畅通,大大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8.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治疗 (附23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胆道内支架置入术和介入动脉灌注化疗或化疗栓塞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效果并进行分析。方法 23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共植入胆道内支架24枚,其中:原发性肝癌3例,胰腺癌2例,胆管癌14例(肝门胆管癌10例,胆管癌4例),胆囊癌肝门转移2例,转移癌2例。23例患支架植入术后全部行介入动脉灌注化疗或化疗栓塞。结果 23例采用经皮肝穿胆道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均获得成功,技术成功率为100%,其中20例一次性植入内支架,另3例胆汁外引流后,再放置金属内支架,全部患黄疸消退均较满意(100%),全组病例1个月、3个月、6个月生存率分别为100%(23/23),91.30%(21/23),60.87%(14/23),术后早期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恶性梗阻性黄疸内支架置入术和介入动脉灌注化疗或化疗栓塞,方法简单,疗效确切,能提高患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9.
10.
71例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71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经皮穿刺胆道引流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 认真细致地做好术前准备,重视心理护理,加强营养支持,保证患者的体质能耐受手术.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观察黄疸消退情况.保持引流管通畅,做好穿刺局部及引流管的护理.结果 71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前准备充分,术后护理得当,黄疸消退明显,胆道梗阻解...  相似文献   

11.
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短期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影响恶性梗阻性黄疸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或(和)胆道支架置入术近期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分析2008年12月至2009年6月经PTBD或(和)PTBS治疗的梗阻性黄疸患者67例,参照胆红素下降程度和术后30 d内生存情况分为短期治疗有效(54例)和无效(13例)2组,应用X~2进行单因素分析,非条件Logistic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单冈素分析方法显示患者梗阻时间、引流方式、术前胆道感染和肝功能Child-Pugh评分、TBIL、HGB、Cr 7个因素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示术前胆道感染、肝功能Child-Pugh评分≥11分、Cr>115 μmol/L3个因素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术前胆道感染、肝功能Child-Pugh评分≥11分、Cr>115μmol/L与梗阻性黄疸短期预后关系密切,对梗阻性黄疸介人治疗的术前评估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治疗与近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介入治疗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近期疗效。方法9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其中,胆管癌31例,转移瘤28例,原发性肝癌16例,胰头癌11例,以及壶腹部癌4例均经介入治疗。接受经皮经肝穿刺胆汁引流术(PTBIED)者43例,接受胆道支架置入术(PTIBS)者47例。所有患者术前总血清胆红素(TSB)水平与术后3~7d及10—15d者进行了比较。结果90例患者的TSB水平从术前298.4(204.3~482.6)micromol/L降至术后3~7d的281.4(76.2~482.6)micromol/L(P〈0.05)。76例患者的TSB水平从术前的298.4(204.3~482.6)micromol/L降至术后10~15d的146.2(37.6~358.6)micromole/L(P〈0.01)。PTBIED与PTIBS二者间的效果未见明显差异。结论介入治疗术对于缓解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症状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价值。而且是一种简便、安全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王兢  魏勤  李红旗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9):1494-1495,1499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在介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疽中的作用。方法 167例恶性梗阻性黄疽实施了PTCD,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引入了全程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等整体护理的方法。结果全部患者通过整体护理,提高了对介入治疗的理解和认识,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和护理,顺利地完成了治疗。结论整体护理是一种先进的护理模式,能够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介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79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根据具体情况给予经皮肝穿刺胆道置管外引流、内外引流或胆道内支架治疗。术后对患者的胆红素水平、一般症状等情况进行随访。结果所有患者均穿刺引流成功,单纯外引流14例、内外引流31例、置入金属支架内引流34例。术后患者一般症状、肝功能血清学指标,较术前明显改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介入治疗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疽的安全、有效的姑息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5.
胆管癌性阻塞姑息性胆肠吻合术后再发梗阻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胆管癌性阻塞姑息性胆肠吻合术后再发梗阻的介入治疗方法。方法  10例胆管癌性阻塞姑息性胆肠吻合术后再发梗阻患者 ,9例采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 (PTCD)加金属内支架置入术 ,共使用 9枚金属内支架 ,1例置入内外引流管 ,并比较介入手术前后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的变化。结果  10例采用经皮经肝穿刺置入金属胆道内支架或内外引流管均获得成功 ,均一次性置入支架。术后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均有明显下降 ,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术后黄疸消退满意。结论 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内金属支架再置入术治疗胆管癌性阻塞姑息性胆肠吻合术后再发梗阻 ,疗效满意 ,操作简单 ,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胆管引流联合CT导引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安全性、疗效。方法:19例MOJ患者先行介入性减黄术,术后4~6周在CT导引下接受125I粒子植入术。术后2月评估肿瘤近期疗效,统计累计生存率。结果:行胆管内支架植入术3例,单纯性胆管外引流4例,内外引流术12例。单个瘤体内植入粒子数为8~60粒,平均27.1粒。粒子植入术中和术后未见明显并发症发生。肿瘤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8例,有效率47.4%(9/19)。6,12,18,24,30,36月生存率分别为57.9%(11/19),36.8%(7/19),26.3%(5/19),15.8%(3/19),15.8%(3/19),0%(0/19)。结论:胆管引流联合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安全,且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