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分支性室性心动过速(FVT)的消融终点以提高RFCA的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FVT患者的临床资料、心电图、心内电生理特点及射频消融结果。结果 22例左后分支性室性心动过速消融手术后21例体表心电图出现左后分支阻滞图形,8例左前分支性室性心动过速术后6例体表心电图出现左前分支阻滞图形。30例均消融成功,无复发。结论消融术后新出现的左后分支阻滞或左前分支阻滞图形可作为消融成功终点判断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2.
郑方胜  刘松  辛辉  赵强 《心脏杂志》2003,15(5):437-439
目的 :探讨经食管心房调搏 (TEAP)电生理检查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PSVT)的诊断价值 ,为射频消融(RFCA )手术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初步诊断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欲行 RFCA患者 32 8例 ,在做 RFCA之前均先行 TEAP检查 ,应用多导心电图 (ECG)记录的诱发心动过速 ,将 TEAP时多导 ECG标测资料与心内电生理资料进行对比观察 ,评价 TEAP检查对 PSVT诊断价值。结果 :初诊为 PSVT且 TEAP检查成功者 32 8例中 316例TEAP诊断与心内电生理及射频消融结果符合 ,TEAP与心内电生理符合率为 96 .4 %。结论 :TEAP电生理检查是PSVT患者 RFCA术前分类诊断的准确方法 ,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40例宽QRS波心动过速体表心电图及食管电生理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体表心电图及食管电生理检查对宽 QRS波心动过速的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分析 40例宽 QRS波心动过速患者体表心电图、食管心电生理检查特点 ,并与心内电生理检查结果比较 ,检验各传统指标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结果 在体表心电图及食管电生理检查各项诊断指标中 ,诊断室性心动过速的敏感性、准确性较高的指标有 :胸导联无 RS型、食管心电图房室分离、心房起搏不能终止心动过速。结论 将体表心电图及食管电生理检查结合起来分析可提高对宽 QRS波心动过速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射频消融治疗儿童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旨在探讨射频消融(RFCA)在治疗儿童室上性心动过速(SV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我院自1998年8月~1999年12月用RFCA治疗小儿SVT共9例,其中男7例,女2例。年龄8~14岁。经检查无器质性心脏病。在骶管或局部麻醉下,经皮穿刺右颈内静脉、股静脉、股动脉插入四极电极导管,先行心内电生理检查明确心律失常电生理机制,后以大头导管精确定位标测,最后从小电能开始RF放电直至有效消融成功。结果 心内电生理检查结果示显性预激综合征6例(3例右侧,3例左侧),右侧隐匿性预激综合征1例,房室结双径路1例,持续性房室交界区反复性心动过速(PJRT)1例。RFCA治疗9例SVT,8例根治,1例复发,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RFCA治疗儿童SVT疗效确切,创伤小,可重复应用。对顽固性SVT病儿,需终身服抗心律失常药物及影响儿童学习者通过RFCA可得到根治。然RFCA对幼小婴儿心肌的长远影响尚待积累更多的资料。  相似文献   

5.
射频消融术前行经食管心房调搏检查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方胜  刘松  辛辉 《山东医药》2003,43(4):15-17
选取初步诊断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欲行射频消融(RFCA)的患者328例,在做RFCA之前均先行经食管心房调搏(TEAP)检查。在检查过程中,每例患者均诱发出心动过速,在心动过速时应用多导心电图(ECG)同时记录,并通过TEAP时多导ECG标测资料与心内电生理资料进行对比观察,找出TEAP检查对PSVT的诊断规律并对其进行评价。结果本组328例初诊为PSVT患者在行TEAP检查之后均做了心内电生理检查并且射频消融均获成功;其中316例TEAP诊断与心内电生理及射频消融结果符合,TEAP与心内电生理符合率为96.4%。TEAP 12例不符合诊断病例,其诊断错误主人由于P波记录不表、RP标测不准确及不能做心室起搏观察室房逆行传导等局限性造成。认为在PSVT射频消融手术之前行TEAP电生理检查,可初步了解PSVT性质、分类,明确诊断,简化射频消融操作手续,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痛苦,降低放射线照射的损害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1999年 4月~ 2 0 0 2年 7月我院用射频消融 ( RFCA)方法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 PSVT) 4 0例 ,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 2 4例 ,女 16例 ;年龄 2 2~ 69岁 ,平均为 41岁。有 PSVT反复发作史 3~ 3 0年 ,经心电图或食管心房调搏证实。所有病例均为常规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不能预防发作者 ,无介入性导管操作的禁忌征。入院后经检查未发现合并其他器质性心脏病。在 RFCA前均进行心内电生理检查 ,诊断房室旁路参与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 AVRT ) 18例 ,房室结双径路参与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 AVNRT)2 2例。消融方法 :经检…  相似文献   

7.
食管心房调搏对室上性心动过速类型判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管心房调搏安全、简便、可靠 ,对快速心律失常的诊断与鉴别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本文通过对2 0 3例具有心动过速史的患者心内电生理检查结果以及术前的食道心房调搏结果的对比 ,评价食道心房调搏对室上性心动过速类型判断的作用。资料与方法  选择 1 996年 3月至 1 998年末的 40 0例行心内电生理及导管射频消融成功根治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患者中 ,2 0 3例食管心房调搏资料完整 ,男 1 1 9例、女 84例 ,平均年龄 41± 7(1 5~ 64)岁。经鼻腔送入 2极或 4极食管电极于近左心房后侧 ,采用双极记录 ,记录到大 A小 V,正负双相的食管心电图 ,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食管电生理检查在宽QRS波心动过速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结合心内电生理检查结论,对42例宽QRS波群心动过速(WCT)发作时的食管心电图及体表心电图诊断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评价食管电生理在诊断WCT中的应用价值。结果与体表心电图诊断结果相比较,食管心电图对WCT的诊断准确度更高,而误诊率、漏诊率更低。结论应用食管电生理能显著提高对WCT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在心律失常的治疗上也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支型室速(FVT)的电生理特性及合理治疗。方法根据FVT者的心电图特征、发生机制及治疗作一探讨。结果13例FVT者QRS波时限均无明显增宽(≤130ms),9例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伴左前分支传导阻滞(LAFB),4例RBBB伴左后分支阻滞(LPFB),11例可见室房逆传。8例用异搏定治疗;3例先用胺碘酮、利多卡因等治疗无效后用异搏定;2例室房逆传1:1者,用食管调搏终止发作;5例经射频消融治疗成功。结论FVT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室速,因其电生理特性,易与室上性心动过速相混淆,早期诊断并合理治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内电生理检查对快速性心律失常诊断、射频消融术(RFCA)后疗效评价的意义。方法198例快速性心律失常者均成功地进行RFCA,在RFCA前后均进行标准的心内电生理检查,并对心腔内心电图进行分析。结果198例中114例诊断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70例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室速12例,Ⅰ型心房扑动(AF)1例、房速1例。198例在RFCA前心房和/或心室刺激均能诱发心动过速,RFCA后,则未能诱发心动过速。AVRT者心室刺激呈现房室分离,显性预激者6波消失,AVNRT者心房slS2刺激时,AH间期呈逐渐延长,未诱发AVNRT。结论心内电生理检查不仅能准确地揭示快速心律失常的电生理机制,而且是判断快速心律失常RFCA成功与否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估起源点邻近房室瓣环附近的室性心动过速和室性早搏(室速/室早)的体表心电图特点及射频消融治疗效果.方法 共19例特发性室速/室早患者接受常规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治疗,对所有病例12导联体表心电图进行分析.结果 19例室速/室早术中均消融成功.10例起源于二尖瓣环附近,包括前侧壁(5例)、后侧壁(3例)、后间隔(2例).9例起源于三尖瓣环附近,包括游离壁侧5例、间隔侧4例.对各组瓣环室速/室早心电图做进一步分析,可概括出系列心电图判断指标用以估计消融靶点的部位.结论 起源点邻近房窜瓣环附近的室速/窒早是特发件室速/室早的一个亚组,射频消融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掌握其体表心电图特点有助于判定室速/室早的起源部位.  相似文献   

12.
右房房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特征及其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6例右房房性心动过速(AT)的电生理特点及其射频消融(RFCA,4例)或外科手术(2例)治疗的结果。6例(4例合并器质性心脏病)均有反复AT发作的病史,并经心电图和电生理检查证实为右房AT:5例为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IART)、1例为自律性房速(AAT)。5例IART均采用激动标测并结合拖带或隐匿拖带寻找RFCA的心房靶点,3例治愈、2例失败。失败者皆因心脏手术后瘢痕所致,其中1例经外科手术在传导组织狭区行线性冷冻治愈。1例AAT经外科手术切除右心耳疤痕而治愈。结果表明:AT的机制研究对指导AT的RFCA和手术治疗有重要意义,器质性心脏病所致的AT在RFCA失败后采用手术方法可获治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心室反应 (VR)在射频消融IVT的作用。方法 应用体表心电图、心内膜激动标测及VR相结合的方法射频消融 13例IVT病人。以激动标测初选靶点 ,射频消融试放电产生的VR确定靶点 ,采用VR与VT发作相一致处为靶点消融。结果  13例IVT即刻消融成功率 13/ 13。VR表现 :(1)窦性心律下消融时出现与VT发作相一致的VR。随后室性心动过速 (VT)中间断出现窦性心律、双发或联律室性早搏 ,最终完全恢复成窦性心律。 (2 )出现与VT发作不一致的VR。结论 以VR与VT发作相一致处作靶点 ,产生与VT发作相一致的VR可被视为有效消融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和总结快慢型房室结双径路患者临床心电图的表现及特征。方法 8例快慢型房室结双径路的诊断均经心内电生理检查证实。根据心电图、动态心电图、食管心房调搏及心内电生理检查等资料进行心电图特点的观察和总结,8例患者均进行了射频消融术的治疗。结果 8例患者心电图显示隐匿性房室结双径路的特点,同时还有以下几个特点:(1)100%伴有单次快慢型房室结折返性房早:(2)心动过速频率100-150bpm,相对较慢;(3)8例患者房室结前传曲线圆滑而无中断现象。射频消融术均获成功。结论 本文首次提出快慢型房室结双径路是一种隐匿性房室结双径路的概念,其具有较多特征性的心电图表现,注意这些特征对心电图及临床诊断有较大的助益,射频消融术是其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不纯心房扑动发生机制的心内电生理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心内电生理检查研究体表心电图不纯心房扑动的可能发生机制。方法6例患者经体表心电图证实有不纯心房扑动,射频消融时进行了心内电生理检查,并进行峡部阻断法消融心房扑动。结果:体表心电图与心心内电图同步记录证实,6例不纯心房扑动发作时均为右心房扑动、左心房颤动的心房脱节,心房扑动射频消融均获成功。随访期中2例复发,再次消融成功。结论:不纯心房扑动的发生可能是在右心房扑动的同时,左心房发生一过性颤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Background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LVH) is an independent predictor of new‐onset atrial fibrillation. Whether LVH can predict the recurrence of arrhythmia after 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 (RFCA) in patients with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 (PAF) remains unclear.

Hypothesis

PAF patients with baseline‐electrocardiographic LVH has a higher recurrence rate after RFCA procedure compared with those without LVH.

Methods

A total of 436 patients with PAF undergoing first RFCA were consecutively enrolled and clustered into 2 groups based on electrocardiogram (ECG) findings: non‐ECG LVH (218 patients) and ECG LVH (218 patients). LVH was characterized by the Romhilt‐Estes point score system; the score ≥5points were defined as LVH.

Results

At 42 months' (interquartile range, 18.0–60.0 months) follow‐up after RFCA, 151 (69.3%) patients in the non‐ECG LVH group and 108 (49.5%) patients in the ECG LVH group maintained sinus rhythm without using antiarrhythmic drugs (P < 0.001). Patients with ECG LVH tended to experience a much higher prevalence of stroke and recurrence of atrial arrhythmia episodes compared with those without ECG LVH (log‐rank P < 0.001). Multivariate analysis found the presence of ECG LVH and left atrial diameter to b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recurrence after adjusting for confounding factors.

Conclusions

The presence of ECG LVH was a strong and independent predictor of recurrence in patients with PAF following RFCA.  相似文献   

17.
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射频消融术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室速 )临床疗效。方法 :5 6例特发性室速患者中 ,34例左室特发性室速采用EPT小、中弯大头导管 (或Webstr小弯大头 ) ,在左室行激动顺序标测和消融 ,以P电位较QRS起点提前 2 0ms以上作为消融靶点。 2 2例右室流出道室速采用Webster加硬导管在右室流出道行起搏标测 ,以起搏时与心动过速时体表 12导联QRS形态完全相同或最接近处为消融靶点 ,成功标准为放电过程中心动过速终止且不能诱发。结果 :5 1例患者消融成功 ,成功率 91.1%。 34例左室特发性室速中 30例靶点位于左室间隔中下部 ,2例近左室心尖 ,1例左室流出道 ,1例位于间隔高位。 31例消融成功 ,1例失败 ,2例因导管到达间隔处机械刺激终止室速而不能再诱发 ,于终止室速处作为靶点射频消融 ,1例于术后第 2天、另 1例半年后室速复发。 2 2例右室流出道室速 ,16例位于流出道间隔侧 ,6例位于流出道游离侧壁。 19例起搏标测到与心动过速 12导联QRS形态完全相同靶点 ,1例形态接近 ,消融获成功。 2例未能诱发室速 ,射频消融 1个月心动过速重新出现 ,所有患者无并发症出现。结论 :射频消融术对特发性室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可作为首选治疗。电生理未诱发室速或机械刺激终止室速不宜尝试射频消融治疗。  相似文献   

18.
分支型室速发生机制与治疗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分支型室速 (FVT)的机制。方法 就 10例FVT的心电图特征、机制以及治疗作一探讨。结果  10例中 8例呈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CRBBB) ,2例呈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ICRBBB) ;额面电轴LAD者中 8例 ,RAD者 2例。 5例经射频消融治疗、3例用异搏定治疗、1例利多卡因治疗、1例FVT发作时心率仅 6 8/min ,拟为自律性增高的逸博心律 ,阿托品使发作消失。 1例有文氏传出阻滞后 ,该 2例似不能以折返机制解释 ,余近返机制可能性为大。讨论 支型室速多为折返机制 ,但不能排除自律性增高。  相似文献   

19.
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分析经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疗效和合并症。方法:入选48例PSVT患者,均根据心内电生理检查结果诊断,而后行射频消融术,对射频消融术方法及术中、后并发症进行总结分析。结果:46例(95.83%)治愈,2例(4.17%)失败,4例(8.33%)出现合并症。2例复发再次行RFCA,其后随访6月,均未再发作心动过速。结论: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