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缪春勤 《护理研究》2007,21(3):264-265
急诊科是医疗护理工作的最前线,特点是急、危、重病人多,工作节奏快,病人及家属急躁。如果护士在病人就诊、抢救过程中处理稍有不当,极易发生护患冲突和护理纠纷。为了能使病人顺利就诊,保障其生命安全,避免发生护患冲突和护理纠纷,我科于2003年3月尝试引入风险管理理论,针对预见性提出的护理风险问题,制定了一系列相应对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1急诊服务需求量和医院急诊实际处理能力之间的差距[1]就我院急诊科具体情况讲,经常参与市区突发事件的处理,如大批车祸、食物中毒,“杜桥”雷击事件、…  相似文献   

2.
邱葵丽 《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2):103-104
目的:探讨急诊科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措施和效果。方法:分析急诊科容易发生护理风险的相关因素,通过健全和完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进行相关技能与业务培训,提高护理安全水平,建立严格的护理风险管理监控体系,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减少急诊科护理风险,并对风险管理实施前后的护理缺陷发生率、抢救物品完好率、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评分等指标进行效果评价。结果:通过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护理缺陷发生率明显下降,抢救物品得到完善,护理人员更加重视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制度,提高了患者满意程度和护理质量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科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制度,是减少医疗护理风险事件、保证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的重要防范措施,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3.
探讨神经外科住院患者实施皮肤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2008年6月起,针对神经外科住院患者以往皮肤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在常规皮肤护理基础上,实施皮肤护理风险管理:成立皮肤护理质控小组,建立完善的皮肤护理安全制度;分析皮肤损伤原因,总结护理经验,注重护理技巧,实施预见性护理;加强风险管理知识的学习,提高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加强护患沟通并让患者及家属参与其中,加强患者及家属对皮肤损伤的防范意识,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从而改善护患关系,共同维护患者的皮肤护理安全;加强护理法规学习,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实施风险管理前(2006年6月-2008年5月)收治2 401例患者,发生42例皮肤损伤事件,皮肤损伤发生率为1.75%,其中5例转化为护理纠纷.实施风险管理后(2008年6月-2010年5月)收治2 415例患者,发生16例皮肤损伤事件,皮肤损伤发生率为0.66%,经积极治疗和护理,皮肤损伤得到及时修复,无护理纠纷发生.对神经外科住院患者实施皮肤护理风险管理能提高护士的沟通能力,增强工作责任心和法律意识,从而降低皮肤损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为减少精神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及风险事件对病人、家属和医院的危害及经济损失.从护理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处理及效果评价等方面论述风险管理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风险管理在精神科尤为重要,为减少和消除护理风险对患者的危害,保障患者安全,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5.
护理风险管理新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从护士、患者、药物、医院卫生学、护理文书、告知行为、护息沟通等方面分析了产生护理风险的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包括:加强风险教育,提高护士或护理管理人员对风险的识别和评估能力;提高护理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素养;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加强护患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积极处理风险事件等,有效地推进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的护理质量管理工作,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有序、优质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风险管理在急诊科ICU中的实施效果,旨在提高急诊科ICU的护理质量,降低风险的发生.方法 选取2010年7~12月收入我院急诊科ICU的患者38例作为实验组,对其实施风险管理.同时选取风险管理实施前2010年1~6月的3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在护理质量、患者的满意度及护士素质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 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实验组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的熟练性、护理文书书写的规范性、护患沟通能力及服务态度等护理质量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总满意度达86.8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86%;实验组护理人员的投诉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医生满意度和业务考核合格率高于对照组.结论 在急诊科ICU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对于改善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均具有积极且显著的效果,因此值得在临床实践中逐步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规避抢救过程中护理风险的发生,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害,确保护理安全.方法 通过完善规章制度、加强专业培训、加强护患沟通、强化法律意识、建立风险呈报制度等手段,减少护理风险发生率.结果 护士风险意识提高,抢救过程中未发生护理纠纷及护理差错与事故.结论 实施有效护理风险管理,对预防病人抢救过程中的护理不安全隐患、减少风险事件的损害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急诊科护患冲突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诊科是医院抢救急、危、重病人的前线,急诊病人的病情急、重,易出现心理障碍。家属和病人往往对急诊的医疗、护理服务期望值高。但医护人员与病人接触时间相对短暂,护士由于抢救护理工作繁忙,易产生急躁情绪,因此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护患冲突。为了提高急诊科的护理质量和服务水平,现将急诊科1996年至1998年发生的护患冲突17次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吸取教训,找出对策,改进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糖尿病护理团队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明确团队中各小组的管理职责、工作内容、主要任务,训练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结果 提高了护士的风险管理能力,规范了风险管理专业行为,提高了护士的整体素质和工作成就感.结论 糖尿病护理团队的建立,形成了群体风险防范意识,实现了人人参与风险管理,规范了风险管理专业行为,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对疾病风险的认识,改善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护理工作满意度,做到了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0.
屈静林 《护理研究》2007,21(7):1765-1766
风险管理是一个管理程序。风险管理是指对病人、工作人员、探视者可能产生伤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价并采取正确行为的过程。护理风险在急诊护理操作、危重病人处置、配合抢救、出诊途中等各环节和过程中时有发生。若处理不慎,轻者影响医疗护理质量,重者造成护患矛盾。因此,如何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理护理工作中的各类风险,防范和减少护理纠纷,  相似文献   

11.
压疮风险管理中履行护理告知的做法与效果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将护理告知应用于压疮风险管理中,促进护患沟通、合作,规避护理风险,避免护理纠纷。方法运用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营养评分表及压疮报告表评估压疮风险,将评分内容与护理措施采用口头和书面告知流程向患者及其家属告知。结果患者及家属主动参与,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维护了良好的护患关系。结论护理告知可使患者及家属更好地了解压疮发生的风险,提高护理措施实施的有效性,达到较好的护患沟通和法律保护的效应。  相似文献   

12.
加强护理风险管理 促进护理质量提升   总被引:56,自引:6,他引:56  
为加强医院护理人员的质量意识及安全意识,提高为患者服务的水平和抗风险能力,护理部在强化护理质量管理的同时,对护理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隐患进行了分析与评估,制定和完善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紧急预案与护理工作有关的紧急风险预案20余项、护理质量管理关键流程、护理缺陷管理措施等.通过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强化了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及质量意识,同时由于加强了与患者的沟通,护理工作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密切了护患关系,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护理风险管理在烧伤科应用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周洁  张寅  方丽莉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15):1182-1183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烧伤科应用的效果,以确保医疗护理安全。方法健全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建立风险事件申报制度,加强护理风险的识别和监控,建立急救预案,加强风险处置,培训护士风险防范的意识和能力,加强护理文件的管理。结果实施风险管理以来,烧伤科无护理纠纷和护理差错事故发生,护士的风险意识有了提高。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护士的专科技术水平和护理质量得到了提升,患者的满意率也较高。结论注重护理风险管理,加强风险教育和检查,可有效避免护理风险,减少护理纠纷和护理事故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取得护患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4.
赵翠英 《现代护理》2007,13(9):830-831
目的规避抢救过程中护理风险的发生,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害,确保护理安全。方法通过完善规章制度、加强专业培训、加强护患沟通、强化法律意识、建立风险呈报制度等手段,减少护理风险发生率。结果护士风险意识提高,抢救过程中未发生护理纠纷及护理差错与事故。结论实施有效护理风险管理,对预防病人抢救过程中的护理不安全隐患、减少风险事件的损害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门诊就诊的8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将门诊工作中遇到的危险因素及存在的护患矛盾进行总结分析,再对其中的潜在风险进行评估,然后制定出相应的管理措施。最终评价实施风险管理前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情况。结果:实施风险管理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1),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P0.01)。结论:在门诊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能有效避免及解决潜在风险,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急诊护理风险管理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在现代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日益受到管理者的关注,急诊科作为医院的一个特殊部门,是生命的绿色通道,是评价医院医疗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急诊科具有病情危、急、重,不可预见性、风险性大、流动性大、病谱广、工作任务繁重、工作难度大等特点,属于高风险科室,急诊科护士的风险防范意识直接关系着患者的生命安危。因此,如何通过护理风险管理,对现有和潜在的护理风险甄别、评价和处理,以减少医疗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现对5年来急诊护理风险管理进行总结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危机管理对精神科患者护理质量及风险事件的影响。【方法】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对本院精神科患者应用危机管理,并与应用危机管理前(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进行对比,分析危机管理对精神科护理质量、护理纠纷、风险事件及患者家属满意度的影响。【结果】危机管理实施后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危险患者管理、护理记录、病房环境/安全、急救药品/器械及护理质量总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 <00.5);护理风险事件、护患纠纷发生率、护理投诉率、护理差错率显著低于实施前( P <00.5);患者家属满意率显著高于实施前( P <00.5)。【结论】危机管理可以效提高精神科患者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及护理差错率的发生,有助于提高患者家属满意率,降低护理纠纷发生。  相似文献   

18.
随着患者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患者对医院的护理服务需求越来越高,护理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医疗护理所承担的风险也就越来越大,在临床护理服务过程中一旦发生患者认为损害其个人利益时,则产生投诉行为,因此我们在临床护理服务中,如何发现护理风险隐患和降低护理风险事故,减少护患纠纷。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位护理人员树立正确、积极的医疗护理风险意识,认识护理风险的存在,增强法制观念,加强护理风险管理,规范护理风险告知,融洽护患关系,做到最大限度地控制和避免护理风险,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姜平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10):1381-1384
目的探讨品质管理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活动对降低急诊抢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成立QCC管理小组,对该院急诊科2016年5月1日~12月31日急诊抢救不良事件统一患者收集、整理,通过QCC活动步骤分析不良事件发生率高的原因,制定并实施解决策略,评价实施效果并给予改进。分析QCC活动开展前后急诊抢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和上报情况,比较护患纠纷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统计比较活动前后的护理质量及护理文书书写质量。结果QCC活动开展后急诊抢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由开展前的5.81%下降至1.26%,同时上报率、护理满意度均显著提高,护患纠纷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活动开展前比较,QCC活动后护理质量总评分提高,护理文书书写质量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QCC活动能有效降低急诊抢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减少护患纠纷,保证护理质量,同时培养圈员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临床科室的护理风险管理及防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医疗风险是指在医疗活动中医务人员或医疗机构对他人的身体发生医疗侵权行为所负的法律和经济赔偿责任的风险.风险预防是在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价的基础上对风险事件出现前采取的防范措施.护士属于高风险职业,随着人们法律意识日益增强,医疗纠纷的发生也逐年上升,护理风险始终贯穿在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个环节和过程中,有时即使是极为简单或看似微不足道的临床活动都有风险.随着医疗法制建设的逐步完善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病人就医时自我保护意识越来越强,对医疗护理质量、服务质量和医疗护理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使护患纠纷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如何加强护理风险管理,防范与化解医疗护理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