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穴位解剖学教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穴位解剖学的学习有利于提高针灸临床疗效,揭示针灸穴位的作用机理。结合教学实践就穴位解剖学的课程设置、教材、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作相应的探讨,为穴位解剖学教学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针灸、推拿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它们都是通过非药物的手段来调节人体生理机能 ,又被称为“自然医学” ,逐渐被全世界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随着针灸推拿医学的逐步全球化 ,其自身也正在不断地被完善 ,需要更加精确的解剖学基础。笔者把十几年来对针灸推拿专业的解剖学教学体会进行总结 ,现归纳如下。1 局部解剖学的教学重点 :穴位解剖经络穴位是针灸推拿医学的诊断与治疗的理论基础 ,抛弃了经络学说 ,针灸推拿医学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 ,所以穴位解剖是针灸推拿专业解剖学教学中的重中之重。1 1 解剖部位的安排 我们的局解…  相似文献   

3.
通过从穴位结构的空间布局、危险穴位针刺深度的研究、穴位形态立体构筑、穴位内含物——多种酶的组化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经穴CT扫描图像解剖学、经络弱发光径路的研究、穴位结构、穴位针刺原理和临床应用的研究、针灸穴位医学工程学以及创立具有中医特色系列解剖新学科十个方面的总结,以期对针灸教学及科研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为了详细地观察针灸穴位下存在的结构,进一步探讨经穴的相关解剖学基础,本文对手少阴心经九个穴位进行了层次局部解剖观察。材料和方法采用5具经福尔马林固定的男性成人尸体,取两侧手少阴心经少冲、少府、神门、阴郄、通里、灵道、少海、青灵、极泉九个穴位,每穴10例共90例。取穴定位主要根据近代朱琏的《新针灸学》、中医学院统编针灸  相似文献   

5.
针灸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刺穴位进行疾病治疗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其疗效已经得到了国内外学界的高度赞同,但用现代医学来解释针灸经络现象的观点仍存在较大的分歧,特别应用西医现代解剖学技术尚无法看到经络的存在.  相似文献   

6.
基于功能解剖学探讨了慢性颈痛的发病机制、诊断、针灸治疗选穴及针刺操作、摄生调护。功能解剖学和传统针灸学对于慢性颈痛的认知存在共同点:两者均认为自身稳态的失衡是慢性颈痛的病机,在治疗上均强调恢复自身稳态的平衡。传统的慢性颈痛理论仅聚焦于导致颈痛的疾病,而功能解剖学则更关注其功能上的异常,更强调导致慢性颈痛的头颈部的力学失衡模式。功能解剖学相应的评估模式与治疗理念可应用于慢性颈痛的针灸临床治疗,协助指导穴位选择及揣穴,明确针刺操作方式及层次,把握疾病的标本关系,指导养生调护。故结合功能解剖学学科理论,可进一步完善针灸学对于慢性颈痛的认识,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数字化虚拟人技术催生了一门新的学科——数字腧穴学。数字腧穴学利用数字化虚拟人体数据库和计算机技术,构建穴位三维立体模型,清楚显示针灸穴位下的相关组织结构,对针刺穴位的安全性进行可视化研究,三维动态显示针刺过程,展现针灸学的奥妙。为腧穴研究、针灸教学、临床应用开启新思路,提供新手段。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如何提高高职针灸推拿专业系统解剖学的教学效果,提出了紧密结合针灸推拿专业特点精选教学内容,重视体表标志教学,重视解剖学与其它基础医学学科的联系及联系临床实际,应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的意见,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中国针灸学会实验针灸研究会第四次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10月21~23日在山东省济南市召开。全国20个单位的28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教学论文17篇、教材4本。会议着重讨论了实验针灸学的教学内容和师资培养。当前实验针灸教学已呈现出百花齐放、多家争鸣的大好局面,在此基础上适当确定实验针灸学的基本教学内容已有条件。经过热烈讨论,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实验针灸学的基本教学内容应包括穴位与得气、影响针灸作用的因素、针灸作用特点、针灸镇痛作用、针灸防御作用、针灸调整作用、经络现象、穴位一脏腑相关、对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加针灸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应用穴位注射结合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并与传统针灸组作比较。结果:运用穴位注射结合针灸治疗组优于传统针灸组。结论:穴位注射结合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病程短,疗效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针刺SD大鼠单个腧穴和双腧穴热水甩尾痛阈值的观察和分析,探讨针刺腧穴的组方,对大鼠针刺镇痛模型的作用,为深入研究临床针刺用穴处方机理提供基础实验条件。方法:分别单针针刺SD大鼠"后三里"、"关元"和双针同时针刺"后三里"+"后三里"、"后三里"+"关元"等腧穴,采用热水甩尾测痛方法,测量大鼠针刺前后的痛阈,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单针针刺"后三里"腧穴,针刺前(5.6301±0.3296)针刺后(10.0680±0.4403)配对t检验比较差异显著(P=0.0001);单针针刺"关元"腧穴,针刺前(5.3511±0.1860)针刺后(7.5133±0.2615)配对t检验比较差异显著(P=0.0001);双针针刺"后三里"+"后三里"腧穴,针刺前(5.2167±0.3513)针刺后(10.5850±0.6087)配对t检验比较差异显著(P=0.0001);双针针刺"后三里"+"关元"腧穴,针刺前(4.8000±0.3061)针刺后(9.4979±0.6233)配对t检验比较差异显著(P=0.0001);(2)单针针刺"后三里"针刺后(9.8293±0.3469)和双针针刺"后三里"+"后三里"腧穴针刺后(10.1936±0.5839)配对t检验比较未见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变(P=0.5455);单针针刺"关元"针刺后(7.5133±0.2615)与双针针刺"后三里"+"关元"腧穴针刺后(9.4979±0.6233)配对t检验比较未见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变(P=0.7579);双针针刺"后三里"+"后三里"腧穴针刺后(10.1936±0.5839)与双针针刺"后三里"+"关元"腧穴针刺后(9.4979±0.6233)配对t检验比较未见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变(P=0.2436);单针针刺"关元"针刺后(7.5133±0.2615)和双针针刺"后三里"+"关元"腧穴针刺后(9.4979±0.6233)配对t检验比较,两者之间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420);(3)双针针刺"后三里"+"后三里"腧穴针刺前痛阈值(5.2167±0.3513)与针刺后60min痛阈值(6.1308±0.5036)比较,未见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变(P=0.1279);单针针刺"关元"腧穴针刺前(5.6429±0.3253)与针刺后60min痛阈值(5.6601±0.5129)比较,未见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变(P=0.9703);单针针刺"后三里"腧穴针刺前(5.6301±0.3296)与针刺后60min痛阈值(6.6590±0.5227)比较,两者之间显示出有意义的差异(P=0.0267);双针针刺"后三里"+"关元"腧穴针刺前(4.8001±0.3061)与针刺后60min痛阈值(6.4014±0.6112)比较,两者之间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144)。结论:(1)本实验中,单针、双针针刺前后痛阈值都显示出显著性的差异;(2)单针针刺"后三里"腧穴的热水甩尾痛阈值与双针针刺"后三里"+"后三里"腧穴的热水甩尾痛阈值接近;单针针刺"后三里"腧穴的热水甩尾痛阈值与双针针刺"后三里"+"关元"腧穴的热水甩尾痛阈值接近;双针针刺"后三里"+"后三里"腧穴的热水甩尾痛阈值与双针针刺"后三里"+"关元"腧穴的热水甩尾痛阈值接近。单针针刺"关元"腧穴的热水甩尾痛阈值与双针针刺"后三里"+"关元"腧穴的热水甩尾痛阈值显示出一定的差异。(3)单针针刺"后三里"腧穴针刺前与针刺后60min痛阈值比较、双针针刺"后三里"+"关元"腧穴针刺前与针刺后60min痛阈值比较,两者的针刺效应作用时程显示出有意义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近十年针灸治疗银屑病的临床文献进行整理分析,总结和分析针灸治疗银屑病的取穴规律,以期为临床应用与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2005~2014年国内针灸治疗银屑病的临床应用与研究文献,将纳入文献的腧穴按照选用频率及归经、经络选用频次、腧穴分布频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针灸治疗银屑病取穴以足太阳膀胱经的腧穴使用频率最高,其次是手阳明大肠经;使用总频次最多的是肺俞穴,其次为曲池穴;腧穴分布主要集中在背部。结论:针灸疗法治疗银屑病疗效确切,且遵循循经取穴、辨证和局部取穴的取穴规律。  相似文献   

13.
《内经》中关于腧穴的认识大多是有形的体表组织,但在腧穴理论的形成过程中逐渐被固化成为无形的体表的“点”。部分体表的病理反应也在《内经》中有所描述,这一认识是形成“阿是穴”的基础。阿是穴的本质意义是取穴法,适用于所有腧穴。现在对腧穴的认识,包括新的针灸临床学派中的治疗思想,与《内经》中的腧穴思想可以互通。故对古代解剖生理语言的重新理解与深入阐释,可以起到沟通古今认识与填充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的理解沟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刘家瑛教授从事中医针灸的临床、科研与教学工作40余年,治学严谨,医术精湛,学验颇丰,擅长临床治疗神经内科系统疾病,尤其是对针灸治疗中风病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该文主要总结其对中风病因病机认识及针灸介入、选穴、手法等经验。  相似文献   

15.
随着针灸科研水平的逐渐提高和针灸标准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急需对常用实验动物穴位制定国家级标准,因此研究科学的实验动物穴位定位方法对于针灸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笔者结合近年来动物穴位的相关研究,对常用实验动物穴位定位方法进行了分析,总结出常见的4种方法:1)中国兽医针灸学是实验动物穴位定位的参考,参考家畜的穴位对实验动物穴位进行模拟定位。2)比较解剖学是实验动物穴位定位的基础,将人的腧穴模拟到实验动物身上。3)经络穴位特性的现代研究是实验动物穴位定位的科学依据,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来进行检测定位。4)穴位的效应是实验动物穴位定位的关键因素,把发挥效应的检测点作为穴位。以上4种方法各有利弊,可以综合利用上述方法,从而提高动物穴位定位的准确性,使常用实验动物穴位的标准化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应用FLIR-A615型便携式红外热像仪,观察健康志愿者和脑出血患者双侧足三里穴在针刺前后穴区体表温度的变化,分析腧穴在生理状态和病理状态下的穴敏化过程的变化,为腧穴穴敏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纳入30例健康志愿者和25例脑出血患者,采用红外成像技术,针刺双侧足三里穴,分别于针刺前、针刺即刻、针刺10 min、针刺20 min和针刺30 min时,采集记录并分析两侧足三里穴区局部体表温度的变化。结果 :(1)健康志愿者左右两侧足三里穴针刺后穴区体表温度升高,与针刺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足三里穴区体表温度在针刺前、针刺即刻、针刺10 min、针刺20 min和针刺30 min各时间点两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脑出血患者患侧与健侧足三里穴针刺后穴区体表温度升高,与针刺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针刺前、针刺即刻、针刺10 min、针刺20 min和针刺30 min各时间点,患侧与健侧足三里穴区体表温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足三里穴区体表温度低于健侧(P<0.05)。结论:针刺可以升高腧穴局部体表温度,为腧穴穴敏化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分析针刺治疗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的用穴规律。方法:收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近10年收录的针灸治疗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的文献,利用Excel软件建立用穴数据库,采用SPSS 17.0和Clementine 12.0软件对数据进行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纳入分析的186篇文献涉及腧穴165个,主要归属任脉(占22.61%)和足太阳膀胱经(18.32%);其中使用频次排前3位的是三阴交、关元和足三里。关联规则分析显示穴位之间相关性最高的是三阴交-太冲。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存在4个核心用穴群以及辨证用穴、重点用穴。结论:单纯针灸在治疗女性生殖系统疾病时,以任脉、膀胱经腧穴为主,并优先选用三阴交、关元、足三里、太冲、气海进行处方配伍。  相似文献   

18.
搜集近12年来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报道59篇,总结归纳其临床针灸治疗方法及取穴规律,结果发现:(1)临床以腹泻型针灸治疗研究居多;(2)取穴遵循:局部取穴为主,重视俞募配穴,存在循经取穴、肝经取穴亦不忽视等原则;且针多取天枢穴,灸多取神阙穴,为肠易激综合征针灸临床取穴方案的规范治疗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天圣铜人对后世针灸模型制作的影响。方法:通过查阅文献了解天圣铜人的铸造、命运分析其对后世针灸模型制作的影响。结果与结论:天圣铜人对后世针灸模型的制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是经络腧穴教学不可缺少的工具。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古代文献中治疗鼓胀病的选穴、配穴规律。方法:以古代针灸文献中治疗鼓胀的经穴为原始数据,统计治疗该病的单穴或配穴的词频,使用关联规则算法,寻找多个穴位配伍层次关系。结果:通过2次priori关联结果,最终确认组穴1(复溜,中封)和组穴2(复溜,脾俞)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强关联性。结论:古代文献中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可以极大地加深对某些特定穴重要性的认识,用于指导临床优选经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