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客观评价近视眼配镜过矫对人眼调节功能影响的价值。 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视光学门诊的近视眼配镜过矫伴视疲劳患者16例(30只眼)。其中,男性10例(19只眼),女性6例(11只眼),年龄14~38岁,平均年龄(23.7±7.2)岁。所有患者均进行视力检查、显然验光、复方托吡卡胺散瞳验光、原框架眼镜屈光度检查、主观调节幅度检查及客观调节功能检查。根据近视眼配镜过矫状态下患者主观调节幅度下降、客观调节不足、客观调节异常及客观调节微波动高频成分增加进行分组。使用均数±标准差描述年龄的分布情况;采用眼数和百分比描述各组的病例数量与病例分布情况。使用McNemar配对资料卡方检验和用Kappa一致性检验比较近视眼配镜过矫状态下主观调节幅度下降组与客观调节不足组、客观调节异常组及客观调节微波动高频成分增加组的差异。 结果近视眼配镜过矫伴视疲劳患者16例(30只眼)中,主观调节幅度正常者有8例(11只眼),占36.7%(11/30);主观调节幅度下降者有11例(19只眼),占63.3%(19/30);客观调节检查结果正常者有6例(7只眼),占23.3%(7/30);客观调节异常者有13例(23只眼),占76.7%(23/30);单纯客观调节不足者有3例(3只眼),占10.0%(3/30);单纯客观调节过度者有1例(2只眼),占6.7%(2/30);单纯客观调节紧张者有4例(7只眼),占23.3%(7/30);单纯客观调节痉挛者有1例(2只眼),占6.7%(2/30);客观调节不足伴调节紧张者有4例(7只眼),占23.3%(7/30);客观调节不足伴调节痉挛者有1例(2只眼),占6.7%(2/30)。客观调节紧张者有7例(14只眼),占46.7%(14/30);客观调节不足者有8例(12只眼),占40.0%(12/30);客观调节微波动高频成分增加者有10例(18只眼),占60.0%(18/30)。自身配对资料McNemar精确概率法卡方检验提示主观调节幅度下降组与客观调节不足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43,P<0.05)。对比主观调节幅度下降组与客观调节异常组以及客观调节微波动的高频成分增加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250,0.000;P>0.05)。进一步经过Kappa一致性检验,主观调节幅度下降组与客观调节异常组有高度一致性(κ=0.689,P<0.05),而主观调节幅度下降组与客观调节微波动高频成分增加组一致性弱(κ=0.366,P<0.05)。 结论近视眼配镜过矫常伴随调节功能异常的类型以调节不足和调节紧张为主。人眼调节功能客观检查可对近视眼配镜过矫视疲劳状态进行客观量化的评估。鉴于本研究中主观调节幅度下降组与客观调节异常组的高度一致性,推荐近视眼配镜过矫伴视疲劳患者中使用主观调节幅度检查作为客观调节功能详细检查的筛查指标。  相似文献   

2.
邓秀静  赵世强  王小兵  翟宁 《眼科》2013,22(5):335-339
目的 用客观检测方法检查计算机视觉综合征患者的眼调节功能。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北京同仁医院视光学门诊计算机视觉综合征患者58例。方法 除视力检查、显然验光、复方托吡卡胺散瞳验光、眼镜度数检查、主观调节幅度检查外,使用Nidek AA-1人眼调节分析仪客观检测计算机视觉综合征患者的眼调节功能。主要指标 调节幅度、调节滞后量和调节微波动的高频成分(HFC)。结果 调节幅度检查显示24例(41.38%)调节幅度降低。客观调节功能检查显示41例(70.69%)存在调节功能异常,其中10例(17.24%)调节滞后;14例(24.14%)调节微波动HFC增加,包括调节紧张11例(18.97%)、调节痉挛3例(5.17%); 17例(29.31%)调节滞后和调节微波动HFC增加同时存在,包括调节滞后伴调节紧张14例(24.14%),调节滞后伴调节痉挛3例(5.17%)。结论 本小样本的回顾性病例系列显示,计算机视觉综合征患者多数存在调节功能异常,其异常类型以调节滞后和调节紧张为主。(眼科, 2013, 22: 335-339)  相似文献   

3.
胡培克  李兆春  杨亚波  倪海龙 《眼科研究》2012,30(11):1026-1029
背景 主视眼是人类具有功能不对称行为的器官之一,它和非主视眼在很多方面的差异一直是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热点,但基于成年近视患者调节功能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 目的 研究成年近视患者主视眼和非主视眼与调节相关各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描述性系列病例观察的研究方法,纳入35例年龄为18~ 35岁、双眼屈光不正球镜度为-2.00 ~-10.00 DS、散光度≤1.50 DC且双眼屈光参差≤1.5 DS、最佳矫正视力(BCVA)≥1.0的单纯近视患者,采用卡洞法并结合拇指法判断主视眼的眼别,采用主观、客观综合验光法获得受检眼屈光不正的度数,用移近法测量单眼的调节幅度,以附加±0.50 D融合交叉柱镜(FCC)法测量受检眼的调节滞后情况,采用翻转法测量各眼的调节灵敏度. 结果 本组患者的主视眼与非主视眼调节幅度分别为(9.69 ±2.30)D和(9.60±2.37)D,调节灵敏度分别为(11.08±4.20) cpm和(10.63±4.60) cpm,调节滞后量分别为0和0.25 D,主视眼与非主视眼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94、0.260、0.141).右眼为主视眼的患者双眼调节幅度分别为(9.48±2.29)D和(9.33±2.49)D,调节灵敏度分别为(10.50±4.70)cpm和(9.99±4.90) cp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319、0.116),双眼调节滞后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0).左眼为主视眼的患者双眼调节幅度分别为(9.91±2.35)D和(9.88±2.26)D,调节灵敏度分别为(10.70±3.77) cpm和(11.25±4.27) cp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749、0.295),双眼调节滞后量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8).结论 对于无或有较小屈光参差的成年近视患者,主视眼和非主视眼在调节幅度、调节灵敏度及调节准确性方面无差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虹膜夹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IFPIOL)植入治疗高度近视术后患者调节功能的变化,为IFPIOL植入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估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病例对照研究.试验组为IFPIOL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患者12例(23只眼),对照组选择年龄、性别匹配的正视眼11例(22只眼),试验组在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时检查调节幅度、单眼调节灵活度和双眼正和(或)负相对性调节.对照组也做同样检查.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定量资料方差分析对试验组手术前后调节功能的数据进行分析;试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比较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术后1个月和3个月时调节幅度分别为(8.90 ±2.13)D、(9.10 ±1.72)D,明显高于术前(7.35 ±2.2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88,P<0.01),且术后3个月时与对照组(10.10 ±2.09)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6,P=0.09).调节灵活度在术后1个月和3个月时分别为(8.17±2.09)cyc/min、(8.67±1.80)cyc/min,明显高于术前(5.67±1.53)cyc/min(F=64.27,P<0.01),且术后3个月时低于对照组的(14.51 ±3.81)cyc/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9,P<0.01).正相对性调节术后3个月时为(2.45±0.81)D,明显高于术前(1.61±0.80)D(F=6.10,P=0.01),且术后3个月时显著低于对照组(3.89 ±1.49)D(t=-2.83,P=0.01).结论 IFPIOL植入术后患者保留了正常的调节功能,而且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并随着时间的推移保持稳定,但与正视眼相比仍有差距,较长期的影响尚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5.
俞阿勇  瞿佳  许琛琛  金婉卿  余野 《眼科》2006,15(1):20-23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相对调节,为临床改善人工晶状体眼者生活质量提供依据。设计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研究对象 30例60眼,年龄(62.77±5.27)岁(50-70岁)。其中单眼人工晶状体眼16例,双眼人工晶状体眼14例。44眼为人工品状体眼。方法采用综合验光仪(TOPCON)测量调节幅度、相对调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其相关性。主要指标调节幅度、相对调节。结果人工晶状体眼的移近法单眼调节幅度(2.35±1.14)D,单眼负相对调节(1.12±0.46) D,单眼正相对调节(-1.10±0.44)D,单眼相对调节总量(2.23±0.89)D,单眼调节幅度与单眼相对调节总量不存在相关(r=0.303, P=0.104)。结论对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的人工晶状体眼患者,相对调节是独立于调节幅度的伪调节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发病早期的儿童和青少年近视的调节功能状态,分析主导眼和非主导眼的调节功能水平.方法 应用动态检影法和移近法分别测量50例发病1~2年的学龄期儿童和青少年近视患儿调节滞后和调节幅度;同样方法测量20例正视儿童和25例远视屈光不正患儿;检测其主导眼和非主导眼.结果 近视患儿的主导眼和非主导眼的调节幅度和调节滞后与正视儿童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其主导眼和非主导眼的调节幅度比远视患儿明显更大(t=2.21,P=0.03<0.05;t=2.83,P=0.006<0.05);两组的调节滞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例近视患儿主导眼和非主导眼的调节滞后值分别为(0.73±0.31)D和(0.81±0.38)D,主导眼和非主导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4,P=0.038<0.05);调节幅度分别为(13.39±3.51)D和(13.26±3.60)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例观察对象(近视、正视和远视患儿)的主导眼的调节滞后度为(0.68±0.36)D,非主导眼调节滞后度为(0.75±0.34)D,主导眼和非主导眼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6,P=0.042<0.05);主导眼调节幅度(12.9±3.09)D,非主导眼为(12.6±3.09)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9,P=0.14).结论 发病早期的儿童和青少年近视的调节滞后值和调节幅度与正视儿童无明显差别;调节幅度比远视儿童的更大.儿童和青少年主导眼的调节滞后比非主导眼的更小,进行调节滞后相关研究时应注意主导眼和非主导眼的区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不同程度远视性弱视眼与正视眼之间调节幅度及调节灵活度的差别.方法 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09年1~12月在河北大学附属医院眼科门诊能配合检查的远视性弱视儿童50例92只眼,按弱视程度分为中度弱视组(A组),轻度弱视组(B组),弱视治愈组(C组).正常儿童组(对照组)20人40只眼,采用改良移近法测量调节幅度(AMP),正负球镜翻转测量调节灵活度.结果 A组、B组、C组及对照组AMP平均值分别为(13.07±1.72)D、(14.17±1.60)D、(15.55±1.26)D、(16.09±1.11)D,调节灵活度平均值分别为(5.77±2.00)次/分、(5.13±1.67)次/分、(5.06±1.56)次/分、(5.45±2.19)次/分,结果显示A组和B组AMP均分别显著低于C组及对照组(P<0.05).C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247).各组调节灵活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23).A组及B组中AMP与矫正视力呈正相关(r=0.487,P=0.007),AMP与屈光度无显著相关性(r=-0.236,P=0.218).结论 与同年龄正常眼相比,远视性弱视儿童眼调节幅度降低,调节幅度与弱视程度有显著相关性.调节灵活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儿童和青少年远视性屈光参差调节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远视性屈光参差患儿的调节幅度和调节滞后量,并比较其主导眼和非主导眼的差别。方法18例远视性屈光参差患几,年龄6.5~15(10.5±2.6)岁,屈光参差度+1.75~5.0(+3.5±0.9)D.7例伴有单眼轻中度弱视,11例不伴弱视。采用动态检影法检查患者40cm处的调节滞后情况.移近法测量调节幅度,区分主导眼和非主导眼,并与同期就诊的25例远视屈光不正患儿[年龄7—14(9.8±2.4)岁,屈光度(+4.5±2.3)D1和20例正视儿童[年龄7~12(9.5±2.6)岁]进行对照比较。采用t检验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远视性屈光参差患儿主导眼的调节幅度和调节滞后量分别为(13.3±3.2)D和(0.79±0.39)D.与正视儿童及远视屈光不正患儿无明显差别;非主导眼的调节幅度为(11.3±3.3)D,与正视儿童及远视屈光不正患儿无明显差别:调节滞后量为(1.10±0.12)D,与正视儿童及远视屈光不正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9,P=0.03;t=2.95,P=0.02)。远视性屈光参差患儿主导眼和非主导眼的调节幅度和调节滞后量不同,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t=3.12,P=0.006;t=4.10,P=0.001)。伴弱视者主导眼调节滞后量比无弱视者主导眼调节滞后量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3,P=0.027),而两组非主导眼的调节滞后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8,P=0.45)。结论儿童和青少年远视性屈光参差的主导眼和非主导眼的调节幅度和调节滞后不同:其主导眼的调节功能与同龄儿童无明显差别.非主导眼的调节功能存在缺陷。伴弱视者.其主导眼的调节功能也存在缺陷。  相似文献   

9.
冯祎  刘丽娟  唐萍  郭寅  孟梦 《眼科》2012,21(5):323-326
目的分析9~10岁青少年近视状态与眼调节功能的相关性,试图探索预防、治疗、矫正青少年近视较佳方案。设计横断面研究。研究对象小学三四年级9~10岁、裸眼视力<0.9并近视屈光度≤-0.25 D的学生114例223眼。方法对以上小学生进行眼前段和眼底检查,调节幅度、调节灵活度及正、负相对调节检查,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美多丽)散瞳后行屈光度检查,根据近视屈光程度(散光以等效球镜度计算)将受试者分为A组-0.25~-1.25 D(115眼)、B组-1.50~-2.50 D(70眼)、C组-2.75~-4.50 D(38眼),分别进行调节相关参数与近视屈光状态间Pearson相关性检验以及单因素方差分析。主要指标近视屈光度,调节参数(调节幅度、调节灵活度、正相对调节、负相对调节)。结果 223眼近视屈光度为(-1.57±1.03)D(-0.25~-4.50 D)。调节幅度与近视屈光度呈正相关(r=0.22,P=0.001)。正相对调节与近视屈光度呈负相关(r=-0.25,P=0.000)。调节灵活度和负相对调节与近视屈光度不具有显著相关性(r=0.03、0.06,P=0.65、0.34)。对三组屈光度间学生的调节因素进行两两比较,显示调节幅度中A组与B组和C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16、2.21,P=0.00、0.00);正相对调节中A组与B组和C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0.45、-0.53,P=0.01、0.02);B组的调节幅度和正相对调节与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6、-0.09,P=0.95、0.72)。结论调节参数中调节幅度和正相对调节对近视的发展具有参考价值,通过视觉训练改善调节的异常,可能对部分调节滞后的儿童具有辅助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中重度与极重度甲状腺相关眼病(TAO)发病一般规律、甲状腺功能状况,为TAO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6年12月诊治的122例TAO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2例TAO平均年龄(48.20±18.54)岁,其中男性19~76岁,平均(49.65±13.19)岁,女性22~74岁,平均(46.66±13.84)岁,差别无统计学意义(t=1.221,P>0.05)。甲状腺功能异常病程介于0~360个月,中位数12个月,眼病病程介于0.5~360个月,中位数7个月。男女两组间甲状腺功能异常病程与眼病病程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甲亢102例(83.6%),甲减13例(10.7%),甲状腺功能正常者7例(5.7%),平均CAS评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功能异常治疗情况:抗甲状腺药物治疗85例,经治疗后甲状腺功能稳定38例,眼病加重13例;甲状腺手术治疗11例,治疗后甲状腺功能稳定1例,眼病加重4例;I131治疗14例,治疗后甲状腺功能稳定1例,眼病加重10例。结论中重度与极重度TAO患者大多伴有甲状腺功能异常,甲状腺功能异常会增加TAO发展和恶化的危险程度。  相似文献   

11.
朱梦钧  何鲜桂  朱剑锋 《眼科新进展》2012,32(11):1034-1037
目的 观察调节功能优化训练对改善青少年近视裸眼视力以及双眼协动参数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54例(108眼)6 ~14岁青少年低度近视眼患者,其中29例(58眼)患儿进行调节功能优化训练,每周2次,共8周,作为本研究的治疗组,记录患者训练前后裸眼视力以及调节功能的变化;其余25例(50眼)作为近视对照组,配戴普通单光眼镜,记录8周内患者裸眼视力等的变化.采用SPSS 11.5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8周后,治疗组裸眼视力与初始裸眼视力相比提高了(0.18±0.15) logMAR,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01);对照组裸眼视力与初始裸眼视力相比则下降(0.07±0.16) logMAR,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的裸眼视力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与初始裸眼视力相比,治疗组裸眼视力在训练10次(5周)后即发生显著提高(P<0.01).治疗组训练8周后眼调节幅度、正相对调节、调节灵敏度分别从训练前的(9.78±3.24)D、(-4.12±1.69)D、(5.03±3.29) min提高为(13.94 ±4.71)D、(-5.91±2.62)D、(8.00±4.46) 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而负相对调节以及AC/A值则无明显改善(均为P>0.05).结论 调节功能优化训练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提高青少年近视调节功能以及裸眼视力的训练模式,希望通过不同训练方案之间的灵活搭配,成为一种可持续的青少年近视的眼保健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单眼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的调节幅度及调节灵活度,比较其弱视眼和非弱视眼的差别.方法 23例能配合检查的单眼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采用改良移近法及正负球镜翻转法分别测量调节幅度及调节灵活度.并与同期就诊的12例(24只眼)正视儿童作对照比较.结果 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非弱视眼的调节幅度和调节灵活度分别为(15.43±1.33)D和(6.45±2.19)次/min,与正视儿童眼无明显差别(t=0.781,P=0.451;t=1.072,P=0.293).弱视眼的调节幅度为(13.22±1.61)D,与正视儿童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20,P=0.006),弱视眼的调节灵活度为(6.36±1.40)次/min,与正视儿童眼无明显差别(t=1.542,P=0.137).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非弱视眼与弱视眼调节幅度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394,P=0.032),调节灵活度的比较无明显差别(t =1.286,P=0.212).结论 儿童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眼的调节幅度明显低于非弱视眼及同龄正视儿童,其非弱视眼的调节幅度与同龄正视儿童无明显差别.弱视眼与非弱视眼的调节灵活度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3.
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97例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芳  朱豫 《眼科新进展》2011,31(4):373-375
目的探讨甲状腺相关眼病(thyroid-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TAO)的临床特征、病情特点及影响因素,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诊治的97例(171眼)TAO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7例TAO患者平均发病年龄(44.6±12.8)岁,女性多见,多为双眼发病,以眼球突出为主要就诊原因。78例(144眼)患者伴有甲状腺功能异常。眼睑退缩127眼(73.2%),上睑迟落116眼(63.9%),闭合不全54眼(33.0%),眼睑肿胀76眼(42.3%),球结膜充血及水肿65眼(37.1%);眼球突出119眼(70.1%),眼球运动受限116眼(69.1%),CT测量眼外肌肥厚132眼(77.2%),下直肌受累124眼(72.5%),眼压增高34眼(27.8%),视神经病变21眼(13.4%)。结论 TAO的发病多伴甲状腺功能的异常,其临床特征有其自身的特点,早期正确的临床诊断及病情分析对疾病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假晶状体眼的调节灵活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调节灵活度,为临床改善假晶状体眼者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30人60眼,年龄(62.77±5.27)岁(50~70岁)。其中单眼假晶状体眼16人,双眼假晶状体眼14人,44眼为假晶状体眼。测量调节幅度、近距离调节灵活度。采用SPSS11.0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移近法单眼调节幅度(2.35±1.14)D,单眼调节灵活度(13.68±4.47)周/分,双眼调节灵活度(11.76±3.66)周/分,单眼调节灵活度与单眼调节幅度不存在相关(r=0.023,P=0.442)。结论对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的假晶状体眼患者,调节灵活度是独立于调节幅度的伪调节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Array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在70岁以上白内障患者中的远期疗效.方法 选择2004年2月至2005年12月在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Array (AMO)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的70岁以上患者25例(45只眼),检查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最佳矫正近视力时的调节幅度及调节近点,并进行生活质量问卷调查.结果 随访时间为3.5~5.0年,裸眼远视力(UCDVA)为0.74±0.19,最佳矫正远视力(BCDVA)为0.88±0.14,裸眼近视力(UCNVA)为0.46±0.12,最佳矫正近视力(BCNVA)为0.77±0.23,调节幅度为(1.78±0.81)D,调节近点为(12.38±5.83)cm.后发性白内障(PCO)发生率为28.89%,无PCO眼的调节幅度较PCO眼大,无PCO眼的调节近点较PCO眼小,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rray SA-40NBTM多焦点人工晶体在70岁以上人群中能提供稳定优良的远期视力和良好的调节幅度.  相似文献   

16.
青年人近视眼与各调节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析眼屈光不正与调节各因素的关系,探讨近视眼与眼调节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分别对45名大学生的90眼进行屈光不正、调节幅度、调节灵活度和正相对调节检查,然后将各项结果与屈光不正状况进行相关性统计分析。结果45名大学生受试者调节幅度的平均值为(8.49±1.61)D(6.25~13.70 D)。调节灵活度平均值为(9.64±2.30)周/min。正相对调节平均值为(-2.19±0.84)D。其中调节幅度与眼屈光度有显著相关性(r=-0.885,P≤0.05)。调节灵活度与眼屈光度无相关性。结论眼屈光不正与眼调节幅度有显著关系,眼的调节灵活度与屈光不正无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选择同年龄段、同等学历的大学生测量不同屈光组眼正、负相对调节力及其比值等调节参数,分析其与近视眼的发病的关系.方法 同意被检查入校新生292人,平均年龄( 18.76±0.80)岁.正视组29人,低、中、高度近视组分别为118、82、37人;26人远视及屈光参差者被排除.被检者在电脑验光基础上,使用综合验光仪进行主觉验光,并测其调节幅度、正负相对调节力.结果 正视组正相对调节力(PRA)均值(-.4.87±1.47)D,低、中、高度近视组正相对调节力均值分别为(-2.36±1.21)D、(-2.92±1.40)D、(-2.86±1.81)D,不同近视组PRA比正视组均有显著降低(F=24.54,p=0.00);正视组负相对调节力(NRA)均值(+2.09±0.46)D,低、中、高度近视组负相对调节力均值分别为(+1.99±0.51)D、(+1.95±0.45)D、(+1.99±0.47)D,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58,P=0.63);正视组PRA/NRA的比值均值为2.35±0.51,低、中、高度近视组PRA/NRA的比值均值分别为1.21±0.66、1.53±0.76、1.49±0.95,不同近视组PRA/NRA的比值比正视组均有显著降低(F =19.06,P=0.00).结论 同年龄段、同等学历大学生近视组的正负相对调节力比值、正相对调节力明显低于正视组.近视眼的正负相对调节力比值及正相对调节力下降是近视眼发病的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8~10岁视力不良儿童调节幅度与眼生物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横断面研究.2010年7月对北京市密云区三所小学三、四年级300名视力不良学生进行了调查.所有学生均接受睫状肌麻痹后电脑验光与检影验光、调节幅度测定以及生物参数测量.根据屈光度范围,将受试者分为A组(+0.75 D≤SE≤-0.75 D)、B组(-0.75 D<SE<-1.75 D)和C组(SE≥-1.75 D),分别进行调节幅度与屈光度、眼生物参数的Pearson相关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A组调节幅度仅与前房深度具有相关性(r=-0.30,P=0.05).B组调节幅度与屈光度、眼轴长度及前房深度均具有显著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r=0.40、-0.41和-0.40,P均<0.05),而与晶状体厚度、角膜厚度以及角膜曲率无相关性.C组中调节幅度与各生物参数均无相关性.结论 在一定的屈光度范围内(-0.75 D<SE<-1.75 D),调节幅度的大小与屈光度、眼轴长度及前房深度具有显著相关性.提示在近视初发时,可以通过视觉训练来改变调节功能的异常,间接、部分地控制近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Tetraflex可调节人工晶状体临床应用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囊袋内可调节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效果.方法 病例对照研究.全部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囊袋内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根据植入人工晶状体的不同分为试验组:22例(30只眼)植入可调节人工晶状体,对照组:22例(29只眼)植入单焦点人工晶状体.观察并记录术后6个月和12个月时术眼远、近视力,主观调节幅度,应用OCULUS Pentacam三维前段分析仪测量2%毛果芸香碱眼液诱导前后的前房深度变化值.各观察指标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使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采用两组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各观察指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术后随访期间,试验组患者的裸眼近视力和最佳远视力矫正后的近视力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00),两组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应用主观移近法测得的主观调节幅度,试验组为(1.60±0.57)D,对照组为(1.10±0.70)D.前房深度变化值试验组为(0.50±0.37)mm,对照组为(0.08±0.06)mm.术后12个月时,应用主观移近法测得的主观调节幅度,试验组为(1.38±0.52)D,对照组为(1.06±0.61)D.前房深度变化值试验组为(0.30±0.27)mm,对照组为(0.10±0.09)mm.结论 与传统的单焦点人工晶状体相比,Tetraflex可调节人工晶状体可以为患者提供较好的近视力和主观调节幅度,但远期疗效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0.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回顾性分析56例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hyroid 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TAO),提出TAO不典型病例的临床特征,为早期进行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总结56例TAO患者的主诉、眼征、斜视度、眼球运动等临床特征和眼外肌的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有94.7%的患者表现为眼球运动受限,83.9%的病例以复视为主诉就诊,53.6%出现眼球突出,46.4%出现眼睑退缩和迟落.TAO以多条眼外肌受累为特点,眼外肌厚度增加以上直肌最为明显,以上转运动受限频率最高(69.6%).本组TAO的发生先于甲状腺功能异常23人(41.1%),其中有9人(16.1%)是TAO发生1年以上才发生甲状腺功能异常的.结论大多数TAO患者依据其临床表现易于确诊,对不典型患者应注意眼征特点,分析眼外肌受累的情况,并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限制性斜视.牵拉试验和影像学检查对确诊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