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姜晖 《西部中医药》1993,6(4):14-16
《内经》认为人体阴阳的盛衰与自然界昼夜晨昏和春夏秋冬的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的理论奠定了中医时间医学的理论基础。《内经》的时间医学可分为时间生理学、时间病理学和时间治疗学。 1 《内经》的时间生理学《内经》认为天体运动存在着周期性,气候的变化存在着节律性,因此人体对自然界周期变化存在着应答反应。表现为日节律、月节律和年节律。 1.1 日节律《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阳气在,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阳气降,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说明了人体生长收藏的昼夜变化。费兆馥氏  相似文献   

2.
中医诊治疾病很注重因时制宜,这是当代医家长期观察人体生命节律活动的结果,《黄帝内经》日:“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即天地间阴阳二气是生物变化的根据,而昼夜节律对人体的影响则有《内经》云:“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益隆,日西而阳气正虚,气门及收暮而闭拒”。还有中药学的“性味归经”理论,又揭示了药物对机体某部分时间的选择性。中医很重视中药归经部位在什么时辰生理效能最好,从而找出病人对药物敏感最强或最适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3.
薛己朝夕分补法在小儿肾病综合征治疗中的引申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学认为人与自然界是统一的,自然界昼夜晨昏有阴阳消长的变化,《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子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人体为了适应自然界的这一变化,在生理上也产生相应的反应,即《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说的“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明代医家薛己依据《内经》的这一论述,进一步认识到当人体发病时,在病理上也有这一变化规律,如他在《疠疡机要·变证治法》中说:“若朝宽暮急,属阴虚;暮宽朝急,属阳虚;朝暮皆急,阴阳俱虚…  相似文献   

4.
<正> 《内经》“天人相应”观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根据昼夜交替、四季更换的恒动性,认为人体阳气的消长、气机的升降,存在着与这种恒动变化一致的周期性振荡和节律性变化。比如《内经》认为皮肤腠理的开合、脉象的变化、十二经气血的运行和经穴的启闭,与一年二十四节气和一日十二时辰的交替变更有同步性节律。近代生物学把这种周期性变化称之谓“生物钟”。“生物钟”又称生物节律,它是生物体存在的基本生理现象。现代医学认为,人体各种活动都有各种长短不等的规律性周期,称为生物节律三周期。至于如何运用人体生物节律三周期指导  相似文献   

5.
人类为了适应大自然的变化,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洞悉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并能自动调节其生理活动以适应环境的变化。1夏季所引起的人体生理变化夏季人的生理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1气血运行旺盛夏季主阳,是阳升之极,阳气盛、气温高,人体阳气运行畅达于外,气血趋向于体表。此外,即使在一天之中,昼夜晨昏的变化也对人体气血盛衰产生相应的影响,人体的阳气“一日而主外,平旦阳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可见,人体阳气的盛衰是随着昼夜阴阳盛衰消长的变化而呈节律性变化,夏季对应于一日的中午时分。脉象上也可以…  相似文献   

6.
《内经》认为施治“谨候其时,病可与期,失时反候,百病不治”,其施针服药择时的原则主要在阴阳昼夜消长,治宜顺势而为;疾病变化有期,贵在截之适时。现略论之,并列举历代医家择时施治经验,现代时间治疗学研究成果,说明其临床意义与科学性。阴阳昼夜消长治宜顺势而为《内经》认为人体阴阳有昼夜消长变化,临床可顺其消长之势而治。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日:“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篇》曰:“顺天之气,而病可与期,顺者为工,逆者为粗。”所谓顺者,顺其自然之性之势也;天者,  相似文献   

7.
张仲景《伤寒论》 ,记载了一种特殊的病理生理现象 ,这便是六经病欲解时辰性。当今众医家认同这一现象的产生 ,是疾病病理节律的昼夜节律表现 ,遵循仲景理论 ,择时治疗 ,取得了事半功倍的疗效。《伤寒论》中 ,有六条有关疾病欲解时辰性的条文。笔者认为 ,其对机理的阐述是多方面的、多角度的。前代医家论述颇丰。总的而言 ,主要是从自然界阴阳之气的规律消长及天人相应的相关理论方面着手者为多。人体是随着自然界昼夜阴阳的变化而变化的。《素问·生气通天论》曾如此描述 :“故阳气者 ,一日而主外 ,平旦人气生 ,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  相似文献   

8.
生物钟节律观与中医“天人一体”观相契合,生物钟节律紊乱可影响人体的生理病理状态,通过调节生物钟节律可达到提高治疗效果的目的。生物钟节律系统包括中枢生物钟节律系统与外周生物节律系统两大系统,分别在疾病发生发展中发挥不同的作用。与之相应,择时疗法是根据人体气血阴阳节律变化而选择相应药物治疗以达到最佳的疗效的一种时间医学治疗方法。临床上许多前列腺癌患者的发病与生物钟节律紊乱密切相关,通过调整生物钟节律具有预防和改善前列腺癌预后的积极作用。因此,本文将以现代生物钟节律的生理及病理机理为切入点,探讨不同生物钟节律系统紊乱在促前列腺癌中医主证形成过程中的发生机理,进而探讨择时治疗策略在不同类型前列腺癌治疗中运用的可行性,以期对前列腺癌的防治及预后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阴阳消长”指阴与阳之间的消长,它不是静止的、绝对的,而是在一定时间、一定限度内的“阳消阴长,阴消阳长”。很明显,阴阳消长受一定时间的制约,阴阳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彼此消长。本文试从昼夜、四季等角度探讨其与人体阴阳消长的关系。一、昼夜、四时与人体阴阳消长的生理关系自然界阴阳的变化密切影响人体的生命活动。《内经》分析昼夜更替、四时变更的阴阳消长过程认为,一日十二时辰中的子(阴退阳进之时)、午(阳退阴进之际)、卯(阳气初升之时)、酉(阳退阴盛之刻),以及一年二十四节气中  相似文献   

10.
中医学认为,天地由阴阳构成,阴阳之间处于永恒的规律性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其中昼夜阴阳节律是最典型、最普遍以及最重要的节律[1],自然之阴阳作用与影响着人体,并决定了人体的阴阳。早在《内经》就有平旦人气生,日中阳气隆,日西阳气衰少,夜半人气入脏,周而复始,节律变化的记载。天人正是通过阴阳达到了高度统(合)一。根据天人的这种昼夜节律,我们假设,如在平旦阳气当升之时,投以阳药,而在日暮阳气当内敛之时,给以阴药,对于人体阴阳的调节似乎更符合中医辨证论治原理和天人合一规律。故自拟了助阳的旦丸和敛阴的暮丸组成阴阳药对,并以老年功…  相似文献   

11.
中医的经典著作《内经》,开创了中医药学理论体系,为后世中医药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内经》在强调人体阴阳动态平衡“阴平阳秘”的基础上,更加重视阳气的作用。《素问·生气通天论》日:“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意思是说人体中的阳气.就像天空中的太阳一样重要,如果人体阳气亏虚不足,不能守其位而发挥其作用。就像天空中失去太阳一样,人的寿命就会减少。受《内经》重阳理论的启发,笔者在临床治疗中重视顾护阳气,偶有所得,现择其三介绍如下,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2.
按照自然界阴阳变化的规律,秋天阳气渐收,而阴气逐渐生长起来,也就是由热转寒,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人体的生理活动与自然相应,随“夏长”到“秋收”而相应改变。于是《黄帝内经》提出“秋冬养阴”的保养原则,指出秋冬季。声一定要藏养阴气,以适应自然界阴气渐生而旺的规律,从而为来年阳气生发打基础,不应耗精而伤阴气。  相似文献   

13.
扶阳法源流与临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扶阳法的理论渊源 扶阳法,是扶助补益人体阳气、治疗因体内阳气虚弱或阴寒所致病症的大法。重视阳气的思想早在《内经》中就明确体现,《素问一生气通天论》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阴阳之要,阳密乃固。”在阴阳的关系中,认为阳气是主要的,阳气不足,人体卫外功能就下降,百病乃生。  相似文献   

14.
祖国医学认为,人体的生命活动具有一定的周期节律性,且与自然息息相应。如一年四季中阴阳变化存在着“春夏阳气多而阴气少,秋冬阴气多而阳气衰”的规律,一天中阴阳变化亦有规律,如《素问·金匮真言论》所云:“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  相似文献   

15.
《黄帝内经》在揭示人体的生命规律时,提出了:“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生理常态;同时又指出:“凡阴阳之要,阳秘乃固。……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由此可以看出《黄帝内经》在强调“阴平阳秘”的同时,更重视阳气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扶阳思想是中国传统医学中的重要理论思想。在传统医学中,人体阴阳平衡一直被医家认为是人体健康的标志。而扶阳思想是以人体阳气为主,是指保护阳气、资助阳气、调理阳气等多方面为治疗特点的方法论。人体生理基础是“阳常不足,阴常有余”,但并不与阴阳平衡相矛盾。笔者主要通过对《内经》饮食养生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来探讨扶阳思想在营养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秦建 《中医研究》2008,21(8):41-42
何谓汗?《素问·阴阳别论》云:“阳加于阴谓之汗。”也就是说,汗乃人体阳气蒸化阴液所化生的一种液体,即“汗生于阴而出于阳”。这是汗液产生的生理过程。就病理性出汗而言,是与众多因素相关的,其中包括人体阳气的盛衰,阴液自身的过度蒸化,以及外感时邪、内伤杂病的影响等等。最终结果为阳虚不固,阴虚不敛,汗液随之而出。医家需审证求因、辨证论治,使阴阳复归平和、  相似文献   

18.
探讨14058例新生儿出生时间与阴阳昼夜节律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祖国医学认为:人体阳气和昼夜阴阳的运行均有一定规律。《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素问·金匮真言论》:“阴中有阴,阴中有阳。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故人亦应之。”阳气有规律的运行,对人体的各种功能及人的出生、死亡均有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阴阳之要,阳密乃固”,阳气是万事万物之根本,是生命之动力.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环境及女性生活习性的变迁,耗损阳气因素逐年增加.阳气亏虚,冲任虚寒,固摄无权,阳不摄阴,经血非时而下从而导致崩漏.中医治疗重在治病求本,扶阳的目的在于调衡人体阴阳生理状态,恢复人体阴阳本体结构,从而达到“阴平阳秘”动态平衡.作者整理古今文献,基...  相似文献   

20.
《灵枢·营卫生会》篇说:“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灵枢·口问》篇:“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中医认为,睡眠是人体阴阳消长出入变化所产生的,是人体气血运行和适应自然界变化而产生的必然结果。《灵枢·营卫生会》篇:“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脏之气相抟,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瞑。”[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