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体外循环(CPB)技术是非生理性循环方式,会对患者组织、器官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而危害最大的就是肺组织。据相关临床统计得出,CPB后患者发生肺功能障碍约为15%~30%,严重时可诱发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并导致患者死亡,特别是对于基础功能和代偿功能较差的老年患者,CPB  相似文献   

2.
1,6-二磷酸果糖为葡萄糖代谢过程中的一种重要中间产物,近年已日益广泛地应用于心血管病领域。为了探讨它对心衰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影响,我们对14例不同程度的心衰患者,一次性给予1,6-二磷酸果糖后,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其用药后15、30、60、120min的心排出量,射血分数及左室短轴缩短率,并与用药前相比较。发现患者的上述指标从15min始就明显增加,60min左右达最高峰值,120min开始有所下降,但仍保持在较高水平,药物有效作用时间持续2h以上。  相似文献   

3.
1,6-二磷酸果糖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DP为糖代谢过程重要的中间产物 ,能改善心肌能量代谢 ,降低细胞外Ca2 浓度 ,减少组织过氧化 ,抑制心律失常和抗血小板凝聚等作用。在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结果。该文针对FDP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1 ,6 二磷酸果糖 (FDP)在临床上常用于冠心病、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等的辅助治疗。笔者在临床应用过程中有 1例出现致心律失常作用 ,现报告如下。患者 ,男 ,64岁。因心前疼痛伴胸闷 2h入院。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病史。体检 :血压 1 40 / 80mmHg( 1mmHg =0 .1 33kPa) ,面色苍白 ,大汗 ,双肺呼吸音清 ,心音低钝 ,心律齐 ,心率 82次 /min ,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心电图示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 3~ 4mm ,6h后查血清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明显增高。诊断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给予镇静、吸氧、尿激酶 1 5 0IU溶栓及肝素抗凝 ,同时…  相似文献   

5.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 ,病情重愈后差 ,尤其对老年人危害性更大 ,致死致残率高 ,需要临床特别对待处理。我们采用1,6 二磷酸果糖治疗老年UAP取得良好效果。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76例老年UAP患者全系 2 0 0 0年 7月~ 2 0 0 1年 8月我院住院病人 ,年龄≥ 60岁 :随机分两组 :果糖组 45例 ,其中男 2 7例 ,女 18例 ,年龄 60± 80岁 ,平均 71 2± 6 2岁。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心功能、临床症状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1 2  方法 两组均常规应用治疗心绞痛药物 (硝酸酯类、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阿司匹林等 ) ,果糖组…  相似文献   

6.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是儿科常见病之一,目前尚无特效疗法。近年来,我们用1.6-二磷酸果糖(FDP)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32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1,6-二磷酸果糖的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蔡广 《心脏杂志》2005,17(1):87-88,90
1,6-二磷酸果糖(FDP)是葡萄糖代谢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的中间产物,近年来FDP应用十分广泛,FDP具有细胞保护作用、膜稳定作用、抗氧化作用、供氧作用。临床上FDP主要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力衰竭、缺血、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支气管哮喘、肝炎、肝硬化等疾病,效果良好,毒副作用较少。  相似文献   

8.
果糖-1,6-二磷酸对急性冬眠心肌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果糖-1,6-二磷酸(FDP)对急性冬眠心肌心功能和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建立急性冬眠心肌模型,四道生理记录仪记录左心室内压力曲线、压力上升速率曲线;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三磷酸腺苷及磷酸肌酸含量,蒽酮试剂检测心肌糖原含量,酶促偶联法测定灌流液中乳酸。结果:①冬眠90分钟时,FDP治疗组(n=7)心肌磷酸肌酸含量为37.91±2.97μmol/g干重,明显高于冬眠组(n=7)的15.76±0.76μmol/g干重(P<0.05)。②FDP减少急性冬眠心肌舒张峰压上升幅度,在缺血30分钟和60分钟,FDP治疗—再灌注组(n=6)明显低于冬眠—再灌注组(n=7,P<0.05)。冬眠期间,FDP治疗—再灌注组左心室收缩峰压和左心室内压力最大上升速率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FDP可增加急性冬眠心肌的磷酸肌酸含量,改善心肌舒张功能,对冬眠心肌起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促肝细胞生长素联合1,6-二磷酸果糖治疗慢性肝炎重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促肝细胞生长素联合 1,6 二磷果糖治疗慢性肝炎重度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用促肝细胞生长素 12 0mg ,1,6 二磷酸果糖 10g静滴 ,1次 /日 ;对照组用门冬氨酸钾镁 3 0ml,丹参 2 5 0ml静滴 ,1次 /日。疗程均为 4周。结果 治疗组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纳减、恶心、呕吐、腹胀等常见症状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6.7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77.42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治疗组TBIL、ALT的下降均较对照组明显 ,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结论 促肝细胞生长素联合 1,6 二磷酸果糖治疗慢性肝炎重度 ,有较好的改善临床症状、退黄降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1,6-二磷酸果糖治疗脑心综合征中心肌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脑血管意外病人中合并有心肌缺血的病人10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1,6-二磷酸果糖,对照给予肌苷针剂,治疗2周。结果治疗后两组病人心电图改善情况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1,6-二磷酸果糖治疗脑心综合征中心肌缺血疗效肯定,且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体外循环采用自体血预充技术对全身炎性反应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32例非急诊手术首次接受体外循环下心脏冠脉搭桥的患者,依性别(男女比例)、年龄、体重、身高、体表面积(BSA)和射血分数(EF)进行配对后分为两组:自体血预充组(16例)和经典预充组(16例).自体血预充组:用1250 ml晶体液和8000 IU肝素预充,体外循环开始前先采用自体血预充技术置换出大部分最初预充液,置换过程中严密监视血流动力学变化,维持平均动脉压(MAP)在50 mm Hg以上.整个过程依患者血流动力学耐受程度决定.经典预充组:1250 ml晶体液和8000 IU肝素预充.两组患者心肌保护均采用Calafiore温血停跳液灌注,体外循环中保持温度35.0 ℃~35.5 ℃,流量 2.5~2.8 L·min-1·m-2.所有患者按标准手术步骤进行手术,先完成全部远端吻合口后,开放升主动脉再逐一完成近端吻合.平均体外循环时间64 min,阻断升主动脉时间37 min,平均每例搭桥3.0支.手术结束前将体外循环系统中余血全部回输给患者.结果 自体血预充组平均置换出(885±161)ml的最初预充液,患者体外循环中、手术结束时、术后6 h、术后1 d的HCT水平均明显高于经典预充组(P<0.05).90%自体血预充组患者围术期免于输血,而经典预充组患者未输血比例为68%.患者体外循环结束和体外循环后6 h动脉血IL-6水平低于经典体外循环组(P<0.05).经典预充组患者体外循环开始和结束时IL-8、TNF-α水平高于自体血预充组(P<0.05).结论 体外循环应用自体血预充技术能减少血液稀释,减少围术期输血量,一定程度地抑制IL-6、IL-8和TNF-α炎症介质的升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胸腺五肽对体外循环患者围术期细胞免疫功能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26例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术的成年患者,随机分为胸腺五肽组14例(T组)和对照组12例(C组)。胸腺五肽组术前第1天至术后第7天予胸腺五肽10 mg肌注,1次/d,对照组作空白处理。观察术前1 d、体外循环停机时以及术后第1,3,7及11 d外周血CD4+/CD8+血浆白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及血细胞计数等。结果:2组术后中性粒细胞先升后降,术后胸腺五肽组中性粒细胞计数于第7天及第11天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5);2组术后CD4+/CD8+先降后升,胸腺五肽组回升较对照组早且快;2组体外循环停机时TNF-α较术前均明显上升,术后第1天和第3天胸腺五肽组TNF-α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腺五肽对体外循环术后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有治疗作用,同时可以缓解全身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体外循环围术期儿童与成人血浆皮质醇浓度的变化规律。方法 从手术前一天至手术后第四天,采取系列血样,测定血浆皮质醇浓度。结果 小儿组血浆皮质醇浓度在研究期内多数检测点上显著高于成人组。结论 提示小儿组手术中和手术后,应不用或慎用激素类药物。成人组应增加激素类药物的使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前后患者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浓度和激活程度的变化。方法拟行心内直视手术的成年患者20例为体外组,同期行其他开胸手术的成年患者8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体外组患者在肝素化后常规建立体外循环,以2.2 ̄2.4L/(m2·min)恒流灌注,体外循环期间维持鼻温27℃~29℃。分别在手术开始前、转流开始前和停机成功后取血液标本2ml,肝素抗凝,分离出血浆,分装并置于-20℃冰箱中保存。对照组患者的采血时间为手术开始前、进胸后和关胸时,标本处理和保存方法同体外组。全部标本均测定血浆总MMP-9浓度和活性MMP-9浓度,计算MMP-9激活程度。结果体外组患者血浆总MMP-9、活性MMP-9浓度及其激活程度于停机成功后高于对照组(对照组为关胸时)(P<0.01);与手术开始前比较,体外组患者上述指标于停机成功后显著升高(P<0.01),而对照组各时点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循环可导致患者血浆MMP-9浓度和激活程度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术期血清细胞因子浓度的变化以及脑苷肌肽对其影响。方法40例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脑苷肌肽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20例。A组于麻醉诱导后静脉注射脑苷肌肽20ml(每毫升含神经节苷脂50pg、多肽3.2mg),B组给等容积生理盐水。分别于给药前(T1)、CPB结束(12)及结束后2h(T3)、6h(T4)、24h(T5)各时间点采集颈内静脉球部血,测定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结果两组IL-6、IL-8和TNF-α浓度在CPB后均显著升高,组间比较显示B组IL-6和IL-8浓度在T3、T4和髑时间点均显著高于A组(P〈0.05),B组TNF-α浓度在12、T3、T4和T5时间点均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脑苷肌肽可以减少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中炎性细胞因子IL-6、IL-8和TNF-α的释放。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低温肺保护液肺动脉灌注在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中对血氧合指数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肺动脉灌注对减轻肺损伤的生物学机制。方法选择30例重度肺动脉高压先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肺保护组,每组15例。肺保护组,体外循环术中一次性从肺动脉灌注低温肺保护液,对照组未行肺动脉灌注。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体外循环结束(T2)、手术结束(T3)和术后6h(T4)测算氧合指数(PaO2/FiO2)。收集手术结束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测其中肿瘤坏死因子-d(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结果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保护组患者体外循环结束、手术结柬、术后6h的氧合指数分别为(421±31)、(382±41)和(370±39)mmHg,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40±33)、(321±38)和(315±41)mmHg(P〈0.05)。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的TNF—α和IL-6水平肺保护组分别为(0.985±0.378)、(156.736±52.485)μg/L,低于对照组的(15.589±6.385)、(735.967±83.485)μg/L(P〈0.01)。结论肺动脉灌注低温肺保护液不仅可以改善氧合,同时抑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TNF—α和IL-6的释放,减轻肺损伤,改善术后肺功能。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患者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早期脑损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早期脑损伤的情况。方法 随机选择行瓣膜置换术的糖尿病患者 16例为实验组 ,非糖尿病患者 2 0例为对照组。在体外循环结束后 5小时抽血 ,采用 EL ISA法检测血清 S10 0 B蛋白浓度 ,以判断脑损伤的发生。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术后早期脑损伤发生率分别为 94 %和6 5 % ,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糖尿病患者在体外循环术后脑损伤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为减少糖尿病患者术后脑损伤的发生 ,术前必须严格控制血糖 ,术中严密观察血糖变化 ,术中和术后及时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动态监测体外循环前后单核细胞各亚群表型及数量变化,研究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择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20例,随机分成乌司他丁组(U+组)和对照组(U-组),每组10例。于麻醉后CPB前(T1)、CPB停机0h(T2)、术后1d(T3)及3d(T4)四个时间点采取外周抗凝血。采用流式细胞仪结合绝对计数法,观察乌司他丁的应用对于CPB术后患者单核细胞各亚群比例和数目,及不同单核细胞亚群表面免疫功能相关分子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4,TLR-4)和人白细胞抗原-DR(human leukocyte antigen DR,HLA-DR)表达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U-组和U+组单核细胞亚群Mo1、Mo2和Mo3数目在停机0h均有所下降;术后1d,Mo1和Mo2数量有不同程度升高;术后3d,Mo1及Mo2数目均有所下降,但U+组的细胞数目明显低于U-组(P<0.05)。结论:在CPB围术期使用乌司他丁可减少外周血单核细胞亚群数量,从而减弱CPB诱发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混合糖对腹部手术后老年患者血糖、胰岛功能以及炎性反应的影响. 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双盲、对照的研究方法.满足方案入选标准并获得知情同意的腹部手术后老年患者共40例进入本研究.术后1~2 d开始研究组患者空腹静脉输注混合糖(葡萄糖:果糖:木糖醇为4∶2∶1)电解质注射液1000 ml,对照组患者静脉输注10%葡萄糖注射液1000 ml加15%氯化钾10 ml和10%氯化钠10 ml,连续3 d.观察血糖和胰岛素、胰岛素C肽的变化,同时观察炎性反应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以及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发生率. 结果腹部手术后研究组输注混合糖后第2天和第3天血糖升高幅度明显低对照组[(4.40±2.58)mmol/L对(14.97±3.44)mmol/L,t=2.984,P=0.008和(2.70±1.55)mmol/L对(8.11±2.60)mmol/L,t=5.659,P=0.000];血胰岛素和胰岛素C肽水平变化两组结果相似;输注不同糖类液体时,第3天研究组 IL-6和TNF-α结果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L-6(21.76±10.40)ng/L对(50.17±35.24)ng/L,t=-2.447,P=0.034;TNF-α(23.92±14.89)ng/L对(51.48±42.81)ng/L,t=-2.268,P=0.043],研究组术后发生SIRS 6例,感染并发症4例;对照组分别有8例和6例. 结论适量应用混合糖对创伤后老年患者血糖影响较小,有可能减轻机体炎症反应和减少SIRS和感染并发症的发生.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a carbohydrate-electrolyte solution on serum glucose, pancreas islet function and inflammatory response in elderly patients after abdominal operation.Methods It was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double-blinded and controlled trial. Totally 40 elderly patients after abdominal operation who met the defined criteria were enrolled. The subjects in study group were administered with 1000 ml carbohydrate-electrolyte solution intravenously in consecutive three days since 1st or 2nd postoperative day. Control group was administered with 1000 ml of 10% glucose on the same method. The changes of serum glucose, insulin, C-peptide and inflammatory response cytokine (IL-6, TNF-α, CRP) were detected before and after injection.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SIRS) was observed.Results All the 40 patients completed the study according to the study protocol. The incremental rate of serum glucos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study group than in control group on the 2nd and 3rd day after administration [(4.40±2.58) mmol/L vs. (14.97±3.44) mmol/L, t=2.984, P=0.008; (2.70± 1.55) mmol/L vs. (8.11± 2.60) mmol/L, t= 5.659, P= 0.000]. The changes of insulin and C-peptide of two group were similar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 The levels of IL-6 and TNF-α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study group than in control group on the 3rd day after administration[IL-6: (21.76±10.40) ng/Lvs. (50.17±35.24) ng/L, t=-2.447, P=0.034; TNF-α:(23.92±14.89) ng/L vs. (51.48±42.81) ng/L, t=-2.268, P=0.043]. In study group, 6 cases experienced SIRS and 4 cases had infective complications, but in control group the numbers were 8 and 6 respectively.Conclusions Appropriate application of carbohydrate-electrolyte solution intravenously has relatively mild effects on serum glucose and inflammatory response cytokine in elderly patients after abdominal operation, it decreases incidence of SIRS and maybe decrease infective co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剂量盐酸戊乙奎醚对体外循环下行冠脉搭桥手术患者心肌保护作用.方法 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择期行冠脉搭桥手术患者75例,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25例),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小剂量组(25例),戊乙奎醚 0.05 mg/kg;大剂量组(25例),戊乙奎醚0.1 mg/kg.比较三组冠脉搭桥手术患者不同时间点的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MB(CK-MB)、肌酸激酶(CK)、谷草转氨酶(AST)、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乳酸脱氢酶(LDH)浓度的变化.结果 三组患者cTnI、CK-MB、CK、AST、α-HBDH、LDH浓度,主动脉开放后1 h(T1)及主动脉开放后24 h(T2)与麻醉诱导前(T0)相比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时间点组间比较,戊乙奎醚大、小剂量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戊乙奎醚大剂量组与小剂量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结论 盐酸戊乙奎醚对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患者具有心肌保护作用,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剂量上大剂量组并不优于小剂量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