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临床常见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极易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MI)或心源性猝死,我院自1997年6月应用低分子肝素(克赛)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对象和方法1.1 病例选择 选自1997年6月至1999年9月住院的不稳定型心绞痛61例,均符合WHO制定的UAP标准,除外严重高血压,心力衰竭,肝、肾功能不全及出血倾向者。其中初发型劳力型心绞痛13例,恶化型劳力型心绞痛27例,心肌梗死后心绞痛  相似文献   

2.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中间状态 ,极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自 1997年 9月至 2 0 0 2年 8月我们用硝酸异山梨酯 (异舒吉 )与低分子肝素 (速避凝 )、阿司匹林配伍治疗不稳定心绞痛 36例 ,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36例为住院病人 ,其中男 31例 ,女 5例 ;年龄 5 8~ 86岁 ;病程 2~ 2 0年 ,平均 10 3年。初发劳力型心绞痛 9例 ,恶化劳力型心绞痛 16例 ,自发性心绞痛 6例 ,心肌梗死后心绞痛 5例。合并高血压病 6例 ,糖尿病 3例 ,高脂血症 8例 ,心律失常 7例 ,缺血性…  相似文献   

3.
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病情进展迅速,临床症状重,如处理不及时、不合理,可发生急性心肌梗塞甚至猝死,近年来对UAP的治疗十分重视.我们对41例UAP患者进行了低分子量肝素治疗观察.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我院2000年9月~2001年8月住院的UAP病人80例,随机分为低分子量肝素组(治疗组)和普通肝素治疗组(对照组). 1.2入选标准(1)不稳定性心绞痛包括初发劳力型和恶化型及自发型.入选前24h内有一次或一次以上心绞痛发作,发作时间大于3min(2)心绞痛发作时伴有下列ECG异常之一:a、相邻两个条联ST段缺血性下降≥0.1mv;T波低平或倒置;b、ST抬高肢导>0.1mv,胸条>0.3mv,无坏死Q波.  相似文献   

4.
不稳定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极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AMI)和猝死[1]。我院自2004年2月至2006年8月采用通心络胶囊、氨氯地平治疗不稳定心绞痛,观察血液流变学及ECG改变,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62例,男42例,女20例,入选条件均符合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ISIC)及世界卫生组织(WHO)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制定缺血性心脏病命名及诊断标准,并除外:①服用钙阻滞剂、硝酸酯类;②钙拮抗剂过敏者;③稳定性心绞痛;④不能坚持服药者。初发劳力心绞痛15例(24%),自发性心绞痛38例(61%),恶化劳力心绞痛11例(…  相似文献   

5.
不稳定心绞痛 (U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一种综合征 ,其危险性仅次于AMI。我院1 999年 1月至 2 0 0 2年 1月用前列腺素E1 (prostaglandinE1 ,PGE1 )静脉滴注治疗UAP ,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依据 1 979年WHO关于UAP的诊断标准 ,选择临床症状、心电图检查均符合UAP诊断标准的 47例住院病人。其中男 36例 ,女 1 1例 ;年龄 56 1 0± 1 1 1 0岁 ;病程 2 45± 1 50年。初发劳累型心绞痛 3例 ,恶化劳累型心绞痛 2 9例 ,自发型心绞痛 1 5例 (其中变异型心绞痛 3例 )。均经…  相似文献   

6.
<正>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一种常见冠心病,是介于劳力性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之间的状态,包括恶化劳力性心绞痛、初发心绞痛等。本研究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08例UAP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尼可地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UAP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08例UAP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观察组男性34例,女性20例;年龄38~76  相似文献   

7.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ASP)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一组综合征,病情较重,预后不良,极易发展为AMI和猝死[1]。因此,选择适当的治疗对改善其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选择了30例UAP患者,给予前列腺素E1(PGE1)治疗,同时与硝酸甘油治疗者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选择我院住院UAP患者60例,均符合1979年WHO制定的UPA诊断与分型标准。男38例,女22例。年龄45~72岁。其中初发劳力型心绞痛15例;恶化型心绞痛22例;自发型心绞痛14例;心肌梗死后心绞痛9例。剔除外伤和出血性疾病史,以及血小板减少…  相似文献   

8.
我院从1992年7月~2002年9月用地尔硫联合硝酸甘油治疗不稳定心绞痛 (UA)38例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 1临床资料 :依据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以及WHO临床命名标准联合专题组制定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和诊断标准。选择临床症状、心电图检查均符合不稳定心绞痛诊断标准的76例患者 ,其中初发劳力型心绞痛36例 ,恶化劳力型心绞痛13例 ,自发型心绞痛20例 ,梗死后心绞痛7例。随机分成两组 :观察组38例 ,男27例 ,女11例 ,年龄45~70岁 ,平均58岁 ;对照组38例 ,男22例 ,女16例 ,年龄42~71岁 ,平均59岁。1 2治疗方法 :对照组…  相似文献   

9.
不稳定型心绞痛 (unstableangirapeetoris,UAP)是常见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 ,2000年8月~2003年8月 ,我们应用前列腺素E1 治疗2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 1病例选择 :我院收治的UAP患者55例均符合1979年WHO制定的缺血性心脏病诊断标准 ,无严重的高血压 ,肾功能不全 ,出血性疾病等抗凝禁忌症。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27例 ,男18例 ,女9例 ,年龄52~82岁 ,其中初发劳力型14例 ,恶化劳力型5例 ,按1972年加拿大心血管病学会劳力型心绞痛4级标准 ,3级12例 ,4级5例 ,自发性心绞痛10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稳定期型心绞痛(UAP)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5月~2010年5月本院收治的78例UAP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初发劳累性31例,变异性心绞痛18例,恶化型劳累性心绞痛17例,自发性心绞痛12例。经过治疗总有效率为89.7%(70例)。结论:UAP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精心的护理是UAP患者尽快康复的保证,也是患者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种急性心肌局部缺血所致的临床缺血综合征。发病机制主要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岀血诱发血小板聚集,不全阻塞性血栓形成有关。笔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东菱可栓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UAP)患者30例,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05年5月至2008年5月期间共收治的60例UPA患者,除外急性心肌梗死及使用东菱可栓酶、肝素的禁忌证。其中初发劳力型心绞痛24例,恶化劳力型心绞痛11例,梗塞后心绞痛25例,其中男46例,女14例;平均年龄62±7·5岁。按时间顺序随机分组: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两组年龄、性别、类型、病情无显著性差异(P>0·05)。均具有可比性。1·2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东菱克栓酶首剂量为10U溶于250 ml生理盐水缓慢静脉滴注(1 h以上)。以后5U隔天一次共二次。多在治疗后1 d显效,以发病6 h内开始治疗者为佳。低分子肝素钙5000 U脐周皮下注射,2次/d,连用7 d,7 d内监测2次凝血酶时间。对照组仅给常规心绞痛药物(静滴硝酸脂制剂,口服β受体阻滞剂,转换酶抑制剂及抗血小板...  相似文献   

12.
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是稳定性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schemia,AMI)和心脏性猝死之间的一种状态,包括除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以外的其他各型心绞痛,15%~35%的病例可能发展为AMI甚至猝死。我院自1997年4月至2001年3月对30例UAP患者应用硝酸甘油联合硫酸镁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应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30例 ,经 2~ 6个月的治疗 ,对缓解心绞痛发作 ,降低血脂及心电图恢复等均有疗效 ,结果显示有效率 93 3% ,未发现任何副作用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从 2 0 0 0年 6月~ 2 0 0 1年 6月筛选了 6 0例配合治疗的门诊及住院患者 ,男 36例 ,女 2 4例 ,年龄 4 3~70岁 ,平均年龄 5 4岁。1.2 诊断标准 命名及诊断标准按世界卫生组织的心绞痛分型 :初发劳力型心绞痛 4 0例 ,稳定劳力型心绞痛 16例 ,其他心绞痛 3例。1 3 方法  6 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 ,每组各 …  相似文献   

14.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一种严重并具有潜在危险的重症状态 ,易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 1999年 10月至 2 0 0 1年10月 ,我院收治 3 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患者 ,随机分为 2组 (其中一组应用低分子肝素——法安明治疗 ) ,取得不同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3 2例中 ,男 2 5例 ,女 7例 ;年龄 41~ 74岁(平均 61.5岁 )。其中初发劳力型心绞痛 7例 ,恶化劳力型心绞痛 19例 ,梗死后心绞痛 6例。 3 2例患者随机分为 A、B两组 ,各 16例。1.2 方法 :A组为对照组 ,采用常规 (包括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阿…  相似文献   

15.
不稳定性心绞痛 ( VAP)易致心肌梗塞和猝死 ,发病率高 ,是临床常见急症。近年来 ,国内外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采取早期溶栓治疗 ,均取得明显疗效。但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采用溶栓、抗凝治疗的报道尚少 ,且无肯定疗效。我们对 4 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采用扩冠同时给溶栓、抗凝治疗 ,现将结果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本组 10 8例均符合以下标准 ;根据 WHO心绞痛分型原则 ,结合 1994年 5月全国 VAP诊治研讨会精神 ,将 VAP分为以下 5型 :1初发劳力型 :近一个月内发作的劳力型心绞痛。 2恶化劳力型 :劳力型心绞痛在短期内发作频繁 ,…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 ,“不稳定型心绞痛”一词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 ,并认为是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和心肌梗死之间的中间状态[1] 。其病情变化复杂 ,可逆转为稳定型心绞痛 ,也可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我院 1998年 1月~ 2 0 0 1年 3月应用葛根素对部分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了治疗 ,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依据 1979年WHO关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标准 ,选择临床症状、心电图检查均符合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的 80例住院患者 ,其中初发劳力型心绞痛19例 ,恶化劳力型心绞痛 39例 ,自发性心绞痛 2 2例。按入院无后随机…  相似文献   

17.
马树人  卢辉和 《江苏医药》2003,29(4):313-313
卡维地洛是新型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在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方面已显示出比美托洛尔更好的疗效,但其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治疗作用尚不清楚。我们于2001年1月至12月用卡维地洛治疗初发劳力型心绞痛48例,并与美托洛尔相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急症之一,病情不稳定,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塞或猝死。我们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奥(注射用奥扎格雷钠)治疗UAP患者48例,取得了显著效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选择2001年2月至2004年6月入院的UAP患者,符合WHO制定的缺血性心脏病命名的诊断标准,共选择96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8例,其中男28例,女20例,年龄45~76岁,平均(61±6)岁,初发劳累性心绞痛14例,恶化劳累性心绞痛26例,自发型心绞痛8例,心电图示:ST段压低0.05~0.10mV者36例,ST段压低>0.10mV者18例,伴有T波倒置者40例。对照组4…  相似文献   

19.
硫酸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UAP)属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1种,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塞之间的1组疾病,可表现为劳力性心绞痛,初发型心绞痛和继发型心绞痛等。目前阿司匹林与低分子肝素已成为治疗UAP的标准。氯吡格雷(Clop idogrel)是近年应用的抗血小板新药,我们在应用阿司匹林与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5年2月至2006年12月,符合诊断标准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12例,男性89例,女性23例,年龄50~73岁,平均年龄63岁。随机分为对照组(56例),治疗…  相似文献   

20.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绞痛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动脉管腔狭窄和痉挛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导致以胸痛或心痛区不适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WHO的分类将初发劳力型心绞痛、自发型心绞痛及恶化型心绞痛称为不稳定型心绞痛。自1999年6月开始,我科对不稳定型心绞痛192名患者在药物治疗期间,采用相应的护理措施,取得了显著疗效,现将护理对策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192名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心前区疼痛,心悸、胸闷、心电图改变,初发劳力型心绞痛82例,男38例,女44例,平均年龄45岁;自发型心绞痛52例,男32例,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