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X线头影测量对软组织侧貌角度的分析,评价前导矫形联合固定矫治器与单纯拔牙对治疗生长发育期安氏Ⅱ类骨性错(牙合)病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1例生长发育期安氏Ⅱ类错(牙合)伴下颌后缩的病例.其中,18例采用Ⅰ期固定式Twin-Block矫治器联合Ⅱ期固定矫治,13例采用传统的单纯拔牙后直丝弓矫治进行治疗.在治疗前、Twin-Block矫治完成后以及全部固定矫治结束后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软组织侧貌角度测量分析.使用SPSS15.0软件包比较前导矫形组、单纯拔牙组治疗前、后的组内差异以及2组的组间差异.结果:2组中,软组织面角、全面凸角、下唇角、上下唇角治疗后均有明显变化.前导矫形组中,面凸角、上下唇基角以及下唇基角治疗前、后差异显著;而单纯拔牙组中,上唇角、Z角治疗后有明显变化.前导矫形组下唇颏唇沟部软组织与鼻底之间的改变大于拔牙组.而拔牙组的上唇软组织改变大于前导矫形组,2组间上唇角、上下唇基角治疗前后差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前导矫形联合固定矫治与单纯拔牙固定矫治相比,在治疗生长发育期骨性Ⅱ类下颌后缩的患者中,固定式Twin-Block矫治器的应用更有利于面下1/3软组织侧貌的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双期矫治安氏Ⅱ~1类错后患者面部侧貌的改变。方法选择15例双期矫治的替牙期、恒牙早期以下颌后缩为主的安氏Ⅱ~1类错患者,其中男性6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11.2岁。Ⅰ期治疗均采用Twin-block矫治器,Ⅱ期采用MBT矫治。应用X线头影测量技术进行Holdaway软组织分析及常规硬组织分析,并对治疗前后测量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双期治疗结束后,患者软组织颏部变厚,软组织面角增大,下唇突点-H线距离、H角、颏唇沟深度和骨骼侧面凸度减小,SNB增大,ANB减小,以上结果均有显著性差异;鼻突度、上唇凹深、鼻下点-H线、上唇基部厚、上唇张力测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SNA、U1-SN、U1-NA、L1-MP、L1-NB、U1-L1、Y轴角和下颌平面角在正畸治疗前后无显著改变。结论下颌发育不足的安氏Ⅱ1类错患者在替牙期、恒牙早期采用双期矫治能改善其面部侧貌;Twin-block矫治器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牙矢状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X线头影测量分析,评价前导矫形联合固定矫治器矫治和单纯拔牙固定矫治对生长发育期安氏Ⅱ类骨性错颌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31例生长发育期安氏Ⅱ类错颌畸形伴下颌后缩的病例。其中,18例采用Ⅰ期固定式Twin-block矫治器联合Ⅱ期固定矫治;13例采用传统的单纯拔牙后使用直丝弓矫治器进行治疗。在治疗前、Twin-block矫治完成后以及全部固定矫治结束后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利用Pancherz测量分析法进行分析,使用SPSS15.0软件包分别比较前导矫形组、单纯拔牙组治疗前后的组内差异以及2组的组间差异。结果 前导矫形组下颌骨长度增加并向前移动,上切牙相对于上颌骨的位置向后方移动,下切牙、下颌第一恒磨牙相对于下颌骨的位置均向前方移动,覆盖减小(P<0.05)。单纯拔牙组上、下颌骨的位置、髁突位置及下颌骨的长度治疗前后均无显著变化。在前牙覆盖的纠正中,前导组牙性因素占39.5%,骨性因素占60.5%,拔牙组牙性因素占86.9%,骨性因素占13.1%;在磨牙关系的纠正中,前导组牙性因素占44.9%,骨性因素占55.1%,拔牙组牙性因素占90.3%,骨性因素占9.7%。结论 前导矫形联合固定矫治与单纯拔牙固定矫治相比,在治疗生长发育期骨性Ⅱ类下颌后缩的患者中,疗效近似,但能更显著地改善患者的骨性侧貌。  相似文献   

4.
高美琴  姚宁  陆建锋  熊斌  顾永佳 《口腔医学》2008,28(12):646-648
目的骨性Ⅱ类错患者采用单期或双期矫治,比较这两种矫治方案的疗效。方法选择骨性Ⅱ类错患者30例,以下颌后缩为主,深覆Ⅱ°以上,∠ANB>5°,磨牙为远中关系,其中15例,恒牙期直接采用直丝弓矫治器矫治;15例在混合牙列期或恒牙早期,Ⅰ期用Twin-Block功能矫治器矫治,Ⅱ期再用直丝弓矫治器矫治。每位患者均拍摄治疗前后头颅定位侧位片和全景片,以X线头影测量方法评价疗效。结果双期矫治后,SNB角增加、下颌体长度(Go-Pg)、下颌升支(Go-Co)和软组织面角均增加,ANB角和H角减小,以上变化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而单期矫治后以上变化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无论单期和双期矫治,均能使骨性Ⅱ类患者的覆覆盖关系得到明显改善,双期矫治较单期矫治能明显促进患者下颌骨生长,有效改善下颌后缩的面形,使患者面部侧貌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拔除下颌第二磨牙结合固定矫治器矫治恒牙期严重骨性Ⅲ类错畸形的疗效与机制。方法8例恒牙期严重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男4例,女4例,年龄12.0~17.8岁,平均(14.5±0.7)岁,全部患者采用拔除下颌第二磨牙,直丝弓矫治器矫治,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及常规头影测量分析。结果8例严重骨性Ⅲ类错患者均取得良好的矫治效果。上颌前牙发生明显的唇向倾斜移动,下颌前牙发生明显舌向移动,前牙建立良好覆、覆盖关系,磨牙关系由完全近中变为中性关系,面型由凹面型变为直面型。疗程15~25个月,平均18个月。结论严重的骨性Ⅲ类错,拔除第二磨牙后,通过结合固定矫治器、应用差动力技术,可有效地矫正严重的骨性反,并且面型可以得到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Twin-block功能矫治器早期矫治骨性Ⅱ类错所引起的牙、牙槽以及颌骨的变化。方法:对23例处于生长发育期的以下颌后缩为特征的Ⅱ类患者进行Twin-block功能矫治,对其治疗前后硬组织X线头影测量进行Pancherz分析。结果:治疗后,磨牙关系与前牙覆盖得到改善,下颌向有利的方向发育。前牙覆盖的改善51%为骨骼因素,49%为牙性因素。磨牙关系的改善66%为骨骼因素,34%为牙性因素。结论:Twin-block矫治器对骨性Ⅱ类错的矫治是有效的,包括矫形作用与正畸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改良Twinblock矫治器治疗骨性错患者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18例AngelⅡ类错,采用改良Twinblock矫治器,经作用期、维持期、保持期治疗,比较矫治前、后数据。结果 患者侧貌明显改善,头影测量显示SNB增加,ANB减小,两者都趋向正常。PP -FH、PP -MP有不同程度增大。结论 Twinblock矫治器可保持下颌于功能前移位,持续刺激下颌生长,矫治后面形和生长形都趋于正常。  相似文献   

8.
安氏Ⅱ~2错拔牙矫治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影响安氏Ⅱ2 错拔牙矫治的因素 ,矫治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 共收集安氏Ⅱ2 类病例 2 8例 ,分为非拔牙矫治 16例 ,拔牙矫治 12例两组 ,对两组的牙 ,软、硬组织头影测量及模型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两组间仅有上颌拥挤量 ,上牙弓宽度 ,庞特双尖牙指数及反映上下颌骨前后向协调关系的指标APDI有意义。结论 正畸医生对安氏Ⅱ2 错拔牙矫治应慎重 ,临床上应对每个病例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Twin-block与Headgear-activator两种功能矫治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自然生长和使用Twin-block、Headgear-activator功能矫治器矫治成功的60例骨性Ⅱ类错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Twin-block组和Headgear-activator组,每组均为20例患者。在正畸治疗前后拍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对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值进行比较。结果:软组织指标:上唇审美平面距、下唇审美平面距、上唇突角、上唇倾角、下唇倾角、上下唇突角、颏沟倾角、上唇颏突角、软组织面角、鼻唇角、颏唇沟角、Z角、面突角、软组织面高、软组织下面高、上唇长的变化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硬组织指标:SNB、ANB、U1-SN、U1-NA的变化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治疗组间,上唇倾角、上唇长、软组织面高、软组织下面高、IMPA、FMIA、FMA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win-block与Headgear-activator可明显改善上下颌骨矢状不调,一定程度上恢复了鼻、唇、颏之间的协调性,两者在下前牙唇倾度、下面高、唇部形态等方面的效果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骨性Ⅲ类错是临床较常见的错畸形,其早期治疗一直是临床的难题之一。多数学者认为,临床上若早期开始治疗,大多数轻中度骨性Ⅲ类错畸形能得到明显的临床改善或治疗成功。文献报道约25%的患者需正颌手术治疗,因此,大部分骨性Ⅲ类错的早期治疗是必需的。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以及临床探索,本文就国内外关于骨性Ⅲ类错的治疗时机、治疗方法以及适应证的选择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对安氏Ⅱ类错牙合采用不同拔牙矫治设计的患者 ,其矫治前后的X线头影软组织侧貌进行测量研究 ,探讨软组织侧貌在矫治前后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择 30例采用不同拔牙矫治设计的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 ,分为A组 :拔除两个上颌第一双尖牙 ;B组 :拔除四个第一双尖牙 ;对矫治前后X线头影测量的结果输入计算机经过SPSS统计软件处理。结果 ①A组鼻唇角、上下唇角、下唇角、上唇长度变大 ,上唇角和上唇突度变小。②B组鼻唇角、上下唇角、下唇基角、下唇角、面角、颏突角、下唇长、面下三分一高变大 ,上唇角和上唇突度、下唇突度、鼻颏角变小。A、B两组全面高均变大。统计结果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①安氏Ⅱ类错牙合拔除四个第一双尖牙的患者 ,其软硬组织的变化是一致的 ,其牙型、骨骼型从Ⅱ类变为Ⅰ类 ,覆盖其上的软组织也发生一致的改变 ,使面突度明显减小 ,下颌后缩得到改善 ,面部软组织侧貌更趋于协调美观。②拔除两个上颌第一双尖牙的患者 ,其软硬组织的变化在上颌是一致的 ,而在下颌却不一致 ,软组织侧貌突度也减小。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以11例恒牙期AngleⅡ1类错畸形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拔除四个第一双尖牙,用方丝弓矫治器矫治,并对矫治前后患者的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上颌软、硬组织的变化大于下颌,其中,上唇平均内收1.39mm,上切牙平均内收4.08mm,上唇与上切牙后移量之比为1:29。上唇长度增加,A点后移,ANB角减小,上下切牙角增大。本研究结果表明,AngleⅡ1类错拔牙矫治后患者软组织侧貌及唇闭合功能都有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13.
Twin-block矫治器(TBA)是Clark[1]于1982年为弥补肌激动器不足而发明的可全天戴用的功能矫治器,主要用于安氏Ⅱ1错(?)矫治,近年来逐步得到重视。Chadwick[2]调查英国各类功能矫治器应用情况,结果表明TBA受正畸科医生欢迎程度最高。其基础源于Activator矫治器和黯垫矫治器,将(?)垫、口外力、夜间牵引力、功能矫形力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也可与磁体相结合形成双阻板磁力功能矫治器(Twin-block magnetic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研究头帽Activator与Herbst矫治器治疗骨性安氏Ⅱ类错的机理。方法应用 Pancherz设计的 Herbst矫治器及 Van beek设计的 Activator治疗Ⅱ类错,以 X线头影测量方法评价疗效。结果头帽Activator对上颌生长抑制作用强于Herbst矫治器,而Herbst矫治器刺激下颌生长尤其是水平向生长效果优于头帽Activator;头帽Activator内收压入上前牙效果显著;而Herbst矫治器压低下前牙较为明显。结论头帽Activator更适于矫治上颌矢状及垂直向发育过度的Ⅱ类错,Herbst矫治器适于矫治下颌发育不足的Ⅱ类错。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分析比较非拔牙矫治与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矫治后,青少年安氏Ⅱ1错颅颌面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已完成病例,非拔牙组105例,男62例,女43例;拔牙组92例,男52例,女40例。经头影测量分析,比较两组矫治前后以及组间颅颌面的改变情况。结果:非拔牙组矫治后∠SArGo、∠SNB、∠NGoMe、∠SN-OP、Go-Me/N-S比值以及∠L1-MeGo均增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NB、∠NGoAr、∠U1-SN、∠U1-L1均减小,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牙组矫治后,∠SArGo、∠SN-OP、S-Go/N-Me及Go-Me/N-S比值、∠U1-L1均增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NGoAr、∠U1-SN及∠L1-GoMe均减小,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拔牙组∠U1-SN比拔牙组少减小了10.31°(P<0.05);非拔牙组∠L1-GoMe、∠SNB分别比拔牙组多增大了6.74°、1.73°(P<0.05);非拔牙组∠ANB比拔牙组多减小了1.12°(P<0.05)。结论:两种矫治方法均能改善安氏Ⅱ1错,同时均有利于上切牙内收。但与非拔牙矫治相比,拔牙矫治前牙内收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采用双期或者单期矫治的安氏Ⅱ类错儿童的矫治结果,比较这两种矫治方案的疗效。方法:选择安氏Ⅱ类错患者30例,∠ANB>60,覆盖>7mm,其中16例在恒牙列早期采用固定矫治器矫治,14例自混合牙列或恒牙列早期起先用Herbst矫治器矫治,然后使用固定矫治器矫治。采用PAR指数对每个患者第一期治疗前、第二期治疗前及第二期治疗结束后的模型进行测量。比较各治疗阶段的PAR分值。结果:双期矫治第一期矫治结束后,前牙的覆盖、覆改善,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别,磨牙关系亦有改善,与单期矫治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别。矫治后PAR总分、加权分值、加权总分差以及减少百分率有显著性差异。第二阶段结束时,两组之间的PAR分数没有差别,整个PAR的百分比变化也是如此,矫治结束后两者的PAR百分比变化无差别。结论:对于安氏Ⅱ类错,无论采用双期矫治还是单期矫治,都能使关系得到改善。对部分患者而言,采用疗程相对较长的双期矫治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X线头影测量,探讨恒牙初期青少年安氏Ⅱ类、Ⅲ类错牙合软组织侧貌特征。方法选择恒牙初期正常牙合、安氏Ⅱ类、Ⅲ类错牙合青少年各50例,确定22项常用的软组织侧貌测量指标进行X线头影测量。结果大多数软组织测量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多因素判别分析各筛选出五项主要软组织指标。结论Ⅱ类、Ⅲ类错牙合青少年软组织侧貌明显异常,B’Li-FH、NsLs-FH、LiNsPg’、Li-E、CmSnLs和LsNsLi、CmSnLs、NsLi-FH、Ls-E、Li-E分别是最敏感的、最能体现Ⅱ类、Ⅲ类错牙合软组织侧貌异常的五项软组织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AngleⅡ1错牙合病例单颌拔牙矫治前后硬软组织的变化及对面部侧貌的影响。方法:对10例AngleⅡ1错牙合病例矫治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AngleⅡ1错牙合病例矫治后组织改变主要表现为上切牙突度,上唇突度,U1-SN角减小,U1-L1角、鼻唇角增大,上唇厚度增加。结论:AngleⅡ1错牙合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矫治,主要是利用拔牙间隙减小上前牙唇倾度来改善面部侧貌,对面部骨骼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Twin-block矫治器早期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的临床效果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研究Twin-block矫治器治疗快速生长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30名快 速生长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治疗组18例采用Twin-block矫治器治疗,对照组12例未作矫治。 治疗组治疗前后、对照组观察开始和结束时分别拍摄头颅侧位片,采用Pancherz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 相比,治疗组ANB角、前牙覆盖、磨牙关系、下颌基骨位置、髁突位置和下颌长度的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而上颌基骨位置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牙覆盖减小和磨牙关系改善主要来源于骨骼效应。结论  Twin-block矫治器治疗生长快速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可有效改善前牙覆盖和磨牙关系。这种改善包括骨骼 效应和牙齿效应,其中下颌骨矢状方向的生长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