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灵枢·官针》篇中记载了大量治疗痹证的刺法,有"九刺"中的毛刺和刺、"十二刺"中的恢刺、齐刺、短刺、傍针刺和"五刺"中的输刺、关刺、合谷刺。对痹证采取的针法多为近部取穴,但并不是简单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并强调针刺的深浅,不可太过也不可不及。  相似文献   

2.
《灵枢·官针》篇中记载了大量治疗痹证的刺法,有“九刺”中的毛刺和刺、“十二刺”中的恢刺、齐刺、短刺、傍针刺和“五刺”中的输刺、关刺、合谷刺。对痹证采取的针法多为近部取穴,但并不是简单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并强调针刺的深浅,不可太过也不可不及。  相似文献   

3.
浅刺法作用于皮部,可激发循行于皮肤之中的卫气,运行气血,抵御外邪。根据《黄帝内经》关于九针、九刺、十二刺、五刺的描述,浅刺法可分为浅刺取气法和浅刺取血法两大类。镵针、毫针、毛刺、扬刺、直针刺、浮刺、半刺用于浅刺取气法,现今的皮肤针及皮内针属于此范畴,常用于皮肤性疾病、周围神经性疾病、心血管疾病;锋针、络刺、赞刺用于浅刺取血法,现今由锋针发展而来的三棱针多用于热性炎症性疾病、慢性疾病等。《黄帝内经》浅刺法因四时、胖瘦、少长、病位、病性等因素而有异,浅刺治则可总结为三因制宜,即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因病制宜。  相似文献   

4.
《黄帝内经》记载了多种治病方法,其中对毫针刺法阐述颇为详细,概括了毫针刺法的先决条件,归纳了毫针刺法的基本术式,总结了毫针刺法的终极目标,论述了毫针刺法的补泻机制,提出了毫针刺法的禁忌事宜,还涵盖了其他有关毫针刺法的内容。《黄帝内经》关于毫针刺法的论述形成了针灸学科毫针刺法的基本体系,成为后世论述针刺操作之圭臬,在中国古代针灸学科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灵枢·官针》篇记载的针刺方法颇多,其中有以九针应病情况九变的九种针刺方法——九刺;适应十二经病证的十二种针刺方法——十二刺;依五脏的病变采取的五种针刺方法——五刺这些刺法形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内经》横络解结理论的探究,认为中医经筋系统功能异常是导致痹证的关键,横络解结法是治疗顽痹的有效疗法之一。受《灵枢.九针十二原》"九针"应用阐释的启发,研制出"长针"、大针"、"电子针镜"等中医治疗针械,治疗顽痹,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古代浅刺针法在临床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浅刺针法是指在毫针刺法中 ,将针体刺入穴位内组织较浅部位的一类针刺方法。它是针刺手法的基本要素 ,正如《素问·刺要论》中说 :“病有浮沉 ,刺有浅深 ,各至其理 ,无过其道。”就是说不同部位、组织的疾病对针刺的深度而需要不同的浅深刺法。旱在《灵枢·官针》篇中就有关于“浅内而疾发针 ,无针良肉 ,如拔毛状 ,以取皮气”的半刺法 :“刺浮痹于皮肤”的毛刺法 ;“傍入而浮之”的浮刺法 ;“刺小络之血脉也”的络刺法 ;“引皮乃刺之”的直针刺法 ;“正内一 ,傍内四而浮之”的扬刺法等浅刺法的详细记载 ,为后世医家在临床中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火针疗法是使用一种特制的针具,将其烧红后,快速刺入人体腧穴或一定部位,达到防治疾病目的 的一种治疗方法 [1].火针疗法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称为燔针、焠刺.《灵枢官针》记载:"焠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 "《针灸甲乙针》曰:"焠刺者,燔针取痹气也."说明火针疗法对痹证有其独特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刺血疗法,相当于<内经>中讲的刺络法.用三棱针(即九针中的锋针,<灵枢·九针十二原>"锋针者,刃三隅以发痼疾"),也可以用毫针或缝衣针速刺经络或穴位.据不同病情选取特定的体表部位、浅表血络及穴位刺破肌肤放出适量的血液,通过刺血而达到调气理血的目的.古人称刺血络.  相似文献   

10.
九针其名首见于《内经》,九种针具,形殊功异,乃集众医家心智、纳百家之长而成,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在《灵枢·官针》《灵枢·九针十二原》和《灵枢·九针论》等篇中都详细记载了九针的大小形状及用途。师怀堂先生创制新九针、精于临床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了独特的新九针学术思想体系。师老认为要提高针灸疗效,扩大针灸治病范围,必须进行针具的改革。师老更是将新九针各种针具的治疗作用发挥到极致,毫针长于调气调神,气调神怡方能祛邪外出;火针温阳通痹,祛风寒湿;锋钩针刺血泻热,松筋活络;长针通关过节,一针透多穴;员利针针身粗大治痼疾;磁圆梅针磁针结合,疏通经脉,通则不痛;针定位点穴,九针之使;埋线针以线代针,效集多法,祛顽疗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