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 探讨应用双种植支抗钉牵引拔除紧邻下牙槽神经管水平阻生智牙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正畸科转诊要求拔除锥形束CT确诊紧邻下牙槽神经管的水平阻生智牙8例,双种植支抗钉配合悬臂梁牵引智牙6~9个月,当与下牙槽神经分离后予以拔除。结果: 所有患牙拔除后均未出现下牙槽神经麻木症状。结论: 应用双种植支抗钉牵引拔除紧邻下牙槽神经管的水平阻生智牙是一种高效、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水平低位阻生下颌第三磨牙常与下牙槽神经毗邻,直接拔除创伤较大,易出现各种并发症,最严重的就是下牙槽神经损伤.该文报告1例接触下颌神经管的低位水平阻生第三磨牙通过微种植钉牵引,使其远离下颌神经管后顺利拔除.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患者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分析,探讨利用微钛钉种植体支抗牵引上、下牙列,整体远中移动矫治成人轻、中度双牙弓前突的新途径。方法15例双牙弓轻、中度前突的成年患者,拔除第三恒磨牙,上颌种植钉植入颧牙槽嵴,下颌种植钉植入内、外斜线颊棚区,利用镍钛螺旋弹簧牵引上、下牙列,整体向远中移动。对所有病例矫治前、后的头颅定位侧位片、全口曲面体层片进行测量,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60颗微钛钉种植体均保持稳固。②SNA、SNB等骨骼方面的测量值矫治前、后无显著改变(P>0.05);U1/NA、U1-NA、L1/NB 、L1-NB、U1/L1的变化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表明上、下前牙突度和倾斜度明显减小。③鼻唇角(Cm-Sn-UL)、颏唇沟角(LL-B’-Pos)治疗后显著增大(P<0.01),上、下唇相对于审美平面的突度减小,鼻、唇、颏的协调关系明显改善,面部侧貌改善。④上、下颌磨牙、切牙均不同程度远中移动。结论微钛钉种植体能提供稳定的支抗,牵引上、下牙列整体远中移动,矫治成人轻、中度双牙弓前突,硬组织和软组织均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4.
探索牵引增隙辅助拔除紧邻下牙槽神经管和舌侧骨板低位阻生智齿的效果.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显示紧邻下牙槽神经管和舌侧骨板的垂直阻生智齿8例,微种植钉增强支抗,NiTi悬臂梁颊向牵引智齿4~6周,当牵引点颊向移动距离>2 mm后转外科拔除.所有智齿拔除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牵引增隙可有效降低拔除紧邻下牙槽神经管和舌侧骨板垂直阻生智齿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探索牵引增隙辅助拔除紧邻下牙槽神经管和舌侧骨板低位阻生智齿的效果.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显示紧邻下牙槽神经管和舌侧骨板的垂直阻生智齿8例,微种植钉增强支抗,NiTi悬臂梁颊向牵引智齿4~6周,当牵引点颊向移动距离>2 mm后转外科拔除.所有智齿拔除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牵引增隙可有效降低拔除紧邻下牙槽神经管和舌侧骨板垂直阻生智齿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数字化导板在保存下牙槽神经血管束的下颌骨良性病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下颌支骨化纤维瘤病1例,ProPlan CMF 1.3软件处理CT数据,标记患侧下牙槽神经管,并于其下方2 mm设计截骨线。制作相应数字化导板,指导术中截骨并分离神经;利用反求技术制作定位导板,定位预制的重建钛板。术后CT评价面部对称性与截骨的准确性,同时检测双侧颏部皮肤感觉、下颌牙牙髓活力,以评价神经功能。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应用导板截除病变彻底,术中完整剥离并保存下牙槽神经血管束。术后随访示面形对称,患侧下唇感觉存在,患侧下颌牙牙髓活力与健侧无显著差异。结论:数字化导板可帮助实现下颌骨良性病变的彻底切除、下牙槽神经血管束的保存和同期肋骨移植颌骨重建,是功能性外科的有力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牵引拔牙、截冠和超声骨刀微创拔牙技术拔除压迫下牙槽神经的第三磨牙,观察术后产生下唇麻木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 选择60例全景片和锥形束CT(CBCT)显示下颌第三磨牙牙根压迫下牙槽神经的患者,分别采用3种方法拔牙各20例,术后检查下唇麻木情况。结果: 应用牵引拔牙技术和截冠方法拔除压迫下牙槽神经的第三磨牙,术后无人发生下唇麻木,而应用超声骨刀微创拔牙的患者中有1例出现轻微的下唇麻木症状,经用药1个月后好转。结论: 牵引拔牙技术、截冠和超声骨刀3种方法均可有效避免智牙拔除后下唇麻木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一种微创高效的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方法。方法:将206例门诊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105例采用改良Gow-Gates法,对照组101例采用传统口内注射法(Halstead法)。记录麻醉成功率、麻醉效果和并发症,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改良Gow-Gates法麻醉成功率为97.15%,Halstead法为89.10%,2组间显著差异(P=0.038)。改良Gow-Gates法在麻醉效果A、B级比率为90.48%,Halstead法为87.13% ,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446)。改良Gow-Gates法的并发症显著少于Halstead法(P=0.014)。结论:Gow-Gates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是一种微创高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微动力系统辅助拔除阻生智牙与高速涡轮机辅助拔除阻生智牙的优缺点.方法:随机抽取下颌阻生智牙患者163例,分为2组手术,分别使用涡轮机牙钻和微动力系统辅助拔牙.对拔牙手术时间、术中患者自我感觉、术后局部反应情况进行比较观察.所得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涡轮机组用时略少于微动力组,患者自我感觉、术后局部反应微动力组明显小于涡轮机组.结论:颌面外科微动力系统辅助拔除阻生智牙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和使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阻生牙拔除术中对患者出现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70例需行阻生牙拔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干预组由专职护士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在术前、术中和术后进行全方位的心理护理干预以及护理配合;对照组按常规向患者交代治疗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一般的知识宣教。拔牙结束后,发放焦虑量表。采用SPSS13.0软件包中的χ2检验对2组患者产生焦虑情绪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中出现焦虑情绪的患者人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有计划的心理护理,可帮助患者在阻生牙拔除术中减轻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11.
近中阻生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是口腔外科常见手术。中、低位近中阻生的第三磨牙牙根与牙根位置常与下牙槽神经(inferior alveolar nerve, IAN)关系密切,由于近中邻牙的阻力,拔除时创伤较大,易造成第二磨牙损伤及神经损伤。本文报告1例牙根压迫下牙槽神经的近中阻生下颌第三磨牙患者,采用微创正畸牵引法,直立患牙,牵引完成后顺利拔除。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牵引技术拔除压迫下牙槽神经的下颌第三磨牙,以减少术后并发症。方法:对20例全景片和CT显示下颌第三磨牙牙根压迫或紧贴下牙槽神经的患者,先应用正畸牵引技术牵引,经3~10周的牵引,使牙根远离下牙槽神经后再行拔除术。结果:20例牙根压迫下牙槽神经的患者,经牵引拔牙后,无1例发生下唇麻木,术后反应轻微。结论:应用牵引拔牙技术拔除下颌第三磨牙,解决了术后下唇麻木、骨折等高风险并发症的发生,也使拔牙更容易、更快。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观察下颌智牙截冠后牙根移动速率与患者年龄、性别、牙根数目、阻生方向、新骨形成特点等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综合评价牙冠去除技术的临床适用范围.方法:49例智牙通过锥形束CT(CBCT)确定牙根与邻近下颌神经管的关系,测量截冠后牙根移动距离,并分析牙根移动速率特点.对牙根移动速率与患者年龄、性别等因素的相关性进行推导...  相似文献   

14.
目的使用微种植钉压低犬磨牙,观察周期性加力不同时间牙周组织中MMP-2的表达。方法选取健康成年雄性纯种Beagle犬3只,于左侧上颌第二、第三前磨牙颊、腭侧根分叉区各植入1颗微种植钉,施加150 g的力压低犬牙;每4周加力1次。左侧磨牙作为实验组,随机分为3组,分别加力12、24、36周,右侧磨牙为空白对照组。处死动物后,取上颌第二、第三前磨牙及其周围牙周组织,固定、脱钙及制作组织学标本,切片后行MMP-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光镜下观察,IPP软件计算MMP-2的平均吸光度值。采用SPSS17.0 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犬磨牙牙周组织中MMP-2仅有少量表达;实验组MMP-2的表达量显著升高;压低24周,牙周组织中MMP-2的表达量达最高;压低36周表达量下降,但与对照组仍有显著性差异;压低12、24、36周组间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MMP-2参与了犬牙压低过程中牙周组织的改建;在周期性加力过程中,牙周组织中MMP-2的表达没有随着压低时间的延长而明显升高。证明使用微种植钉周期性加力压低磨牙,磨牙牙周组织保持一种动态平衡的骨改建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三维重建技术在阻生牙拔除术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运用三维重建软件Mimics 20.0,将下颌阻生第三磨牙与周围组织,包括邻牙,下牙槽神经管及周围颌骨的位置关系通过三维方式呈现。在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实习学生中选取40人,随机分为三维重建学习组和传统教学组2组,每组各20名学生。分别进行阻生牙拔除术临床教学,并在教学课程结束后对学生进行理论考核、综合实践考核及问卷调查,采用SPSS 2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组学生阻生牙相关理论考核成绩无显著差异,但三维重建学习组在综合能力考核中显著优于传统教学组。问卷调查显示,三维重建学习组学生对学习的满意度高于传统教学组。结论: 通过三维重建技术进行临床教学,加深了学生对阻生牙理论知识及应用的理解,且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探讨上颌腭侧埋伏阻生尖牙的埋伏特征及邻牙牙根吸收情况。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上颌尖牙腭侧埋伏阻生的青少年患者22例,获取CBCT三维数据,应用Dolphin imaging 11.0软件,分析腭侧埋伏尖牙的埋伏状况、与邻牙位置关系并分类,观察邻牙牙根的吸收情况。结果上颌腭侧埋伏尖牙大多近中、腭向倾斜阻生,近中异位以Ⅰ类和Ⅳ类较为多见,分别占30.8%和38.5%;近中倾斜角度多在53.8°~68.5°,腭侧异位距正中矢状面多在5.4~8.4 mm。年龄越大,上颌腭侧埋伏尖牙近中腭向异位越远,近中倾斜角度越大。84.6%的相邻侧切牙及19.2%的中切牙牙根与埋伏尖牙接触;50%的相邻侧切牙及15.4%的邻中切牙牙根吸收,相邻侧切牙吸收多位于根尖1/3,而相邻中切牙吸收多位于根中1/3;相邻切牙牙根吸收概率与腭侧埋伏尖牙与切牙间的最小距离呈反比关系。结论CBCT能在三维方向诊断上颌尖牙埋伏状况及与邻近组织的关系,准确判断邻牙根吸收情况,准确测量埋伏尖牙倾斜度及埋伏深度,为上颌腭侧埋伏尖牙的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