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侯政阶  李景和等 《湖南医学》2001,18(5):340-342,F004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与大肠癌血管生成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48例大肠癌组织VEGF、TGFβ1、TGFβ2蛋白表达和微血管密度VD),分析VEGF,TGFβ1,TGFβ2与大肠癌MVD及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 大肠癌VEGF,TGFβ1,TGFβ2蛋白表达阳性者,其MVD值均显著高于阴性者;VEGF,TGFβ1,及MVD与其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与患者年龄、性别及大肠癌的组织学分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无关。结论 VEGF、TGFβ1,TGFβ2与大肠癌的血管生成密切相关,对其淋巴结转移有促进作用;VEGF、TGFβ1和MVD可作为反映大肠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与结直肠癌血管生成、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2002,23(1):73-75,I004
  相似文献   

3.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一种多功能胞内酶,显增加血管通透性,在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肝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调控与肝癌的生长、转移密切相关。VEGF检测为肝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价提供依据。组织VEGF及其受体检查是术后病理分析的重要信息。血清VEGF水平亦可能成为一种鉴别良、恶性肿瘤的标志,一种预后判断因子和一种肿瘤血管生成的标志。针对VEGF及其受体的抗血管治疗正逐渐走向临床,成为抗肿瘤治疗的一项重要战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 4E,eIF4E)、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growth faetor,VEGF)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31例食管癌组织及20例癌旁组织中eIF4E,VEGF及微血管密度(Micro vessel density,MVD)的表达.结果:eIF4E、VEGF在食管癌中的表达高于正常食管组织(P=0.000、P=0.002,P<0.05),且eIF4E和VEGF的表达与食管癌的浸润深度(P=001、P=0.004,P<0.05)、淋巴结转移情况(P=01、P=0.003,P<0.05)及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0.026、P=0.025,P<0.05).结论:eIF4E、VEGF协同表达对血管生成、食管癌的浸润、转移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可能为食管癌治疗中的一个新靶点.  相似文献   

5.
肝细胞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C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43例肝细胞癌及癌旁组织,24例正常肝组织中VEGF -C的表达。结果:肝癌、癌旁和正常肝组织中VEGF -C阳性表 达率分别为72.1%(31/43)、23.3%(10/43)和12.5%(3/24),肝癌组织与癌旁组织VEGF -C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χ2=5.82,P<0.05)。癌组织中VEGF -C的表达与门静脉癌栓、肝门淋巴结转移和复发有关(P<0.05)。结 论:VEGF -C与肝细胞癌侵袭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6.
鼻咽癌血管生成及nm23基因表达与复发转移关系初探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及nm23基因蛋白表达与鼻咽癌复发转移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了73例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组织中的微血管密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nm23基因蛋白表达。结果:NPC中复发转移者或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者的MVD及VEGF表达显著升高,而nm23基因蛋白表达则较无复发转移者或不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者的低。结论:NPC的MVD及nm23、VEGF与其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有可能作为判断肿瘤生物学行为、转移潜能及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7.
肝细胞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与SCT侵袭和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表达与螺旋CT(SCT)表现中肝细胞癌侵袭及转移的关系。方法 对行SCT动、静脉双期扫描后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39例共 4 1个HCC病灶 ,观察其SCT表现特征。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肝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 ,并与SCT增强特征对照。结果 VEGF蛋白阳性率为 6 1.0 % ;在转移高危组、包膜欠完整和 或无包膜组、小肝癌组中VEGF蛋白的表达均高于转移低危组、包膜完整组和大肝癌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VEGF蛋白的表达与肝细胞癌的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 ,且可通过SCT增强表现在一定程度上推测VEGF蛋白的表达情况  相似文献   

8.
<正>肝癌是继肺癌、结肠直肠癌和胃癌之后2015年因癌症死亡的第4位原因[1]。全球原发性肝癌最常见的类型是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其次是胆管癌[2]。HCC的发生是一个多阶段、多因素的协同作用,经过启动、促癌和演进等过程以及多个癌基因和相关基因参与的结果。微小RNA(miRNA)是一种小的非编码RNA分子,由20~24个核苷酸组成,可以通过与靶mRNA的3’非翻译区(UTR)结合来下调其靶基因的表达,导致mRNA降解和翻译抑制[3-4]。miRNA的一  相似文献   

9.
胰腺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及与微血管生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胰腺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表达及与微血管生成、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30例胰腺癌组织中VEGF表达和微血管密度 (MVD)。结果 胰腺癌组织中VEGF表达阳性率 6 3.3% (19/ 30 ) ;VEGF阳性者MVD显著高于阴性者 (P <0 .0 5 ) ;Ⅲ~Ⅳ期组VEGF表达率显著高于Ⅰ~Ⅱ期组 (P <0 .0 5 ) ;VEGF表达及MVD与病理分级无关。结论 胰腺癌组织中VEGF高表达 ,VEGF使微血管大量生成 ,促进肿瘤生长、转移 ,VEGF和MVD可作为反映胰腺癌生物学行为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王敬民  孔繁斗 《医学综述》2005,11(10):907-909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家族不同成员作为内皮细胞重要的调节因子控制着血管生成、淋巴管生成、血管发生、血管通透性以及内皮细胞存活,对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VEGF在宫颈癌发生、转移中的作用越来越被重视。现就其生物学特性与宫颈癌的关系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郑青平  倪秉强 《医学综述》2009,15(4):517-519
实体性肿瘤在其发展过程中都有大量的肿瘤新生血管形成,血管形成是肿瘤细胞生长、侵袭和转移的基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诱导肝癌肿瘤血管形成。阻断VEGF血管形成通路靶向治疗能抑制肝癌的生长和转移,实验与临床研究均已取得一定疗效,是治疗肝癌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胃癌中缺氧诱导因子 1α(HIF -1α)的表达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微血管密度 (MVD)的相关性 ,分析与胃癌的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HIF-1α、VEGF的表达 ;用CD34标记血管内皮细胞并计数MVD。结果 :胃癌组织HIF-1α及VEGF与正常胃黏膜组织比有统计学意义 (P <0 . 0 5 ) ;HIF- 1α及VEGF表达有一致性 ,呈正相关 ;HIF- 1α或VEGF阳性肿瘤组织的MVD值显著高于阴性组织 ;胃癌转移者与无转移者HIF 1α及VEGF比有统计学意义 (P <0 . 0 5 )。结论 :HIF- 1α参与了诱导VEGF表达并促进肿瘤血管生成及转移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想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以及这种表达和预后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手术切除的60例肝细胞癌标本进行了实验观察,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这60例的相关临床数据及随访资料进行了分析处理。结果:60例肝细胞癌中VEGF阳性表达40例占66.67%。和肝内转移、血管漫润有着明显的关联性,P=0.004,P=0.005。VEGF的阳性表达和较短的生存时间相关联,P=0.01。结论:以上结果支持VEGF在肝细胞癌的发展和预后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血管生成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VEGF、血管生成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以及与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2例甲状腺癌、19例甲状腺良性病变中VEGF、CD34的表达,分析VEGF和MVD与甲状腺癌组织学分型、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关系。结果甲状腺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明显高于良性病变(P〈0.01),此外,VEGF与MVD的表达与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P〈0.01),与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结论VEGF、MVD的表达增高对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有促进作用,可作为监测肿瘤发生、发展及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淋巴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血管生成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1例胃癌手术切除标本中VEGFR-3的表达,应用CD34标记肿瘤内微血管,计数微血管密度,对VEGFR-3与临床病理参数、肿瘤内MVD以及预后间的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胃癌淋巴结转移组织VEGFR-3阳性率和MVD明显增高;VEGFR-3阳性组和高MVD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以及3年、5年生存率均明显低于阴性组,VEGFR-3与MVD呈正相关。结论VEGFR-3的表达与胃癌的浸润深度、肿瘤分级及淋巴结转移相关。VEGFR-3可促进肿瘤微血管生成。VEGFR-3阳性、MVD增高可作为胃癌淋巴转移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血小板反应素 (TSP)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 ,与结直肠癌微血管计数、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 (S P法 )检测 10 5例原发性结直肠癌手术切除组织中的微血管计数 (MVC)和VEGF、TSP蛋白表达。【结果】结直肠癌VEGF表达阳性率 6 1 9% ,TSP表达阳性率 72 4%。MVC在VEGF表达阳性者明显高于VEGF表达阴性者 (31 6± 13 2vs2 5 4± 10 7,P <0 0 5 )。发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病人VEGF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无转移者 (P 均 <0 0 5 )。MVC在TSP表达阳性者和阴性者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2 8 7± 12 8vs30 8± 12 4,P =0 434 )。TSP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无关。【结论】VEGF表达与结直肠癌血管生成和转移密切相关 ,可作为反映结直肠癌发展和转移潜能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7.
上皮性卵巢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及血管生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与癌周正常卵巢组织中的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CF)的表达,探讨血管生成与上皮性卵巢癌的生长、临床分期、细胞学分级、转移、治疗、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过氧化物酶标记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法),对上皮性卵巢癌的组织切片行Ⅷ因子相关抗体和VEGF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上皮性卵巢癌组织MVD及VEGF表达明显高于癌周正常卵巢组织,P<0.001;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MVD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癌组织中的VEGF表达百分率与MVD之间呈直线相关,相关系数0.3811,P<0.05;癌周正常卵巢组织内的VEGF表达与MVD没有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1902,P>0.1。多元分析提示MVD与临床分期、细胞学分级有关。结论:MVD和VEGF表达可作为反映上皮性卵巢癌血管生成的指标。血管生成与上皮性卵巢癌的生长、转移、预后有密切关系。寻找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药物可为抗肿瘤治疗开辟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简称肝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二位。它是一种容易复发转移的恶性肿瘤,复发转移方式有直接蔓延、血道转移、淋巴道转移。肝外器官血道转移早且广泛,肺脏是肝外转移的优先器官。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Tenascin-C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探讨Tenascin-C与HCC浸润、转移和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4例HCC、32例肝硬化、17例正常肝组织中Tenascin-C的表达情况以及微血管密度(MVD);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Tenascin-C mRNA,并结合临床病理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Tenascin-C在HCC、肝硬化和正常肝脏组织中的阳性例数分别为34、6和0,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06,P<0.01);Tenascin-C在HCC组织内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肝硬化组织[(162.15±9.77)vs.(149.24±8.25),t=2.192,P<0.05]。HCC组织Tenascin-C mRNA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肝硬化组织[(0.593±0.110)vs.(0.138±0.089),t=2.894,P<0.05]。有包膜浸润的HCC组织中Tenascin-C表达量明显高于无浸润者(t=2.248,P<0.05),Edmondson-Steiner病理分级中HCC属Ⅲ~Ⅳ级的Tenascin-C含量明显高于Ⅰ~Ⅱ级者(t=2.698,P<0.05),HCC有转移的Te-nascin-C含量明显高于无转移者(t=2.785,P<0.01)。HCC组织中Tenascin-C表达与微血管密度(MVD)呈正相关(r=0.68,P<0.05)。获随访的46例(85.2%)HCC患者在随访期间(3~30个月,平均11.5个月),Tenascin-C阴性表达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长于Tenascin-C阳性表达的患者[(22.01±6.95)月vs.(15.08±7.06)月,P<0.05,log-rank test]。结论 Tenascin-C对HCC的浸润、转移和血管生成起着重要作用。Tenascin-C和MVD可以作为预测HCC浸润、转移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生成与胃癌发展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42例胃癌组织VEGF蛋白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分析VEGF和MVD及其与胃癌各临床病理指标间关系。结果 VEGF阳性者MVD值显著高于阴性者(P<0.01),VEGF表达和MVD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皆P<0.05),与肿瘤分化无关(P>0.05)。结论 VEGF与胃癌的血管生成密切相关,对胃癌的生长和浸润转移有促进作用,VEGF或MVD可作为反映胃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