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名字记忆法:即凭借中药的名字来追记其性能。部分中药系根据其性味功能命名。如防风祛风,升麻升清,番泻叶通泄大使,茵陈篙利湿退黄,续断续筋接骨,木通通经利尿等。名中寓以主要功用,言其名则知其用。二、象形记忆法:即某些药物可根据其形象来溯取其性能功效,实源于中医学的“取类比象”法。  相似文献   

2.
从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基:汉字思维、取象比类着手,借助图像记忆法、定位记忆法、故事联想法的记忆法原理,构建出基于汉字字形的中药"象-图"记忆法.该法以中药名中的单个汉字为定位记忆的"地点桩",首先进行某味中药性味、归经及功效的比类取象,寻找出可对应中药性味、归经及功效的自然表象,然后利用"关键词""形似法"将表象事物之图像...  相似文献   

3.
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种记忆方法,即联想比喻记忆法、谐音趣味记忆法、歌诀吟诵记忆法、联想对比记忆法、对称记忆法、穴名分析记忆法、实践操作记忆法、软件记忆法,以帮助学生们对于《经络腧穴学》有关知识的记忆,提高其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今后其他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开发一种可视化的方剂记忆法,用于提高初学者方剂记忆效果和锻炼中医象思维能力。方法:利用三角形等几何图形为记忆桩,以麻黄汤、桂枝汤、大承气汤等为研究对象,一首方剂有几味药就选择几边形来作为记忆桩。对几何图形进行意义赋值:一个角代表一味中药并将中药简称标注于角内,角与角连接的线段旁附注两药配伍所起功效,每个角上绘以中药谐音形象(趣味记忆法),几何图中心空白处则以风、寒、湿等简图类比主治证候。结果:运用WPS等软件能够完成多首方剂、加减方剂的记忆图绘制。该方剂记忆法与歌诀等记忆法相比,具有可视性、趣味性、包容性、清晰性等多重优点,也可与方剂歌诀等配合使用,形成图、文、言一体的表征方式。结论:该方法不仅能提升对中药方剂组成、功效、配伍等的记忆效果,还能够锻炼具象思维能力,培养对方剂整体配伍的认知能力,进而逐渐构建起一种图文结合的象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5.
《中药学》的学习方法很多,如归类记忆法、整理比较法,名称近似药区别记忆法,趣味记忆法,理解记忆法等等。任学生如何使用,中药性效牢固记忆甚微,临证精选药物颇感困难。究其原因,是没有理解药物性能效用,没有掌握应用这些方法的诀窍。现将各种学习方法的具体使用做以介绍。  相似文献   

6.
一、分类记忆法即按《中药学》的分类法记忆。首先记住每一章分几类、每一类有哪几种药物,然后对其逐一记忆。此法层次清楚、界限分明,有利于指导临床配伍选药。二、比较记忆法即将功效、主治等相类似的药物予以比较,找出其异同点,然后记忆。此法适宜于记忆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简便易行,且掌握准确、牢固,又可为临床合理选药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像索记忆法对中药名称和功效记忆的影响,对比分析像索记忆法和传统记忆方法的记忆效率差异.方法:将9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被试随机分为像索记忆组、歌诀记忆组和机械记忆组,每组30例.进行3次实验,分别运用各组的记忆方法记忆中药名称和功效,对比分析3组的记忆保持量和遗忘率,并且调查3组的记忆感受.结果:3组的记忆保持量和遗忘率均有显著差异(P 〈0.05),其中像索记忆组的成绩显著优于其他2组,并且在记忆感受调查中得到了较好的评价.结论:像索记忆法对于中药名称和功效的记忆有较为显著的促进作用,值得向同学们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像索记忆法对中药名称和功效记忆的影响,对比分析像索记忆法和传统记忆方法的记忆效率差异.方法:将9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被试随机分为像索记忆组、歌诀记忆组和机械记忆组,每组30例.进行3次实验,分别运用各组的记忆方法记忆中药名称和功效,对比分析3组的记忆保持量和遗忘率,并且调查3组的记忆感受.结果:3组的记忆保持量和遗忘率均有显著差异(P <0.05),其中像索记忆组的成绩显著优于其他2组,并且在记忆感受调查中得到了较好的评价.结论:像索记忆法对于中药名称和功效的记忆有较为显著的促进作用,值得向同学们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基于思维导图与漫画结合的中药功效快速记忆法,启迪学习思维,提高记忆效率,探索《中药学》学习新模式。方法首先用思维导图与点名诗构建脉络;然后每味中药分别以药名、性状、功效等为切入点,结合实例,分别从"形,音,义,色,类,比"等方面进行情景创设,导出功效,采用漫画构建功效情景,形成快速记忆及认知。结果基于思维导图与漫画的中药功效记忆法,结合了认知心理及右脑思维激发,能高效进行中药功效的记忆学习。结论中药功效快速记忆法基于中医思维学习模式,以思维导图与漫画的形式呈现具有创新性开拓性,符合学习认知心理,能极大提高记忆效率,可为中医药学相关课程的学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中药学教学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药学教学中,应注重优化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记忆、解决临床课前置等问题。认为“精讲—自学—讨论”模式教学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归纳记忆法、歌诀记忆法、图表记忆法、反差记忆法、共有特征记忆法可有效地帮助学生记忆;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可解决临床课前置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串油”系统处方中含有大量油脂性中药时,可将处方中其它中药先粉碎,然后取一部分粉末与含油脂性中药共同粉碎。“串料”系指在处方中含有粘性中药较多时,可将处方中其它中药先粉碎成粗末,再取其一部分与粘性中药串压,使成不规  相似文献   

12.
中药原汁,即鲜药捣烂后经过绞榨得到的液体。此种形式的药材,古时或称“汁”,或称“液”。如《肘后方·治疟病方》以“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即是以大量青蒿鲜品捣取液汁治疗疟疾;明·缪希雍云:“液者,捣鲜药而绞自然真汁是也”。今人因而也有称其为“自然汁”者。因鲜药未经过煎煮等加热过程,保留了其自然性能,在临床可发挥独特的疗效。在古时多为医家所青睐,直到现代也有不少赏识者。笔者溯古略今,试述其古今沿革,期与同道共飨。1中药原汁应用源流以原汁形式用药,早在《五十二病方》中即有记载。如该书治“…  相似文献   

13.
中药口服液是经特殊包装的内服液体制剂。它克服了中药汤剂用量大、携带不方便、不能久贮、无法商品化生产等缺点。与固体制剂相比较 ,分散度大 ,易吸收 ,生物利用度高 ,奏效快 ;安瓿或支头瓶装 ,剂量准确 ,密封程度好 ,并可采用灭菌措施 ,不易再污染 ,有利于保存。它是中药剂型改革的一大进展。口服液具有的优点特别适用于商品化大生产 ,故近年来中药方剂改成口服液的品种日益增多 ,涌现出不少的好品种 :如大山楂口服液 ,由大山楂丸方剂改成 ,经进行对比研究 ,其药理作用及化学成分含量基本一致 ,临床验证两者无显著性差异 ;又如回逆汤、玉…  相似文献   

14.
中药是一个概念。中药中早已出现了中药提取物、部位、成分,但作为中药的提取物、部位和成分如何定位,不管从历史上的中药还是现代中药的发展历程,我们认为,应当依其于临床或实验中所反应的属性,即以临床或实验中反映的作用或功能而定位,并可根据其作用、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在临床实践中修正、完善而最终确定之。  相似文献   

15.
应用中药外治法,在止痛、消炎、止痒以及促使病变痊愈等方面,有取效快捷、方法简单、价格低廉等优点,对基层尤为适用.中药外治法可根据局部病变的性质(风、湿、寒、热、瘀等),选药组方或试用验方,其用药剂型多种多样,以煎剂或研末外用较简便易行.根据笔者从事中医的多年经验,介绍几种中药外治法与某些病症有效方药,供同行参考、交流.  相似文献   

16.
中药的优势-双向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毅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3):108-108
中药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主要是纠正人体阴阳偏盛、偏衰的病理现象,以恢复其动态平衡并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中药的性能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在这诸多复杂的性能中,有的具有双向作用,如升与降、补与泻、散与收(敛)等。  相似文献   

17.
骨伤科疾病的治疗不仅多用外治,且善于利用药物在内调和气血、通达四肢的特点以达到通行气血、濡养筋脉的目的。《本草汇言》中著:凡藤蔓之属,皆可通经入络。由于藤蔓缠绕交错,运用中医取象比类法,藤类中药均可治疗筋脉拘急、气血痹阻不通之痹症。正如《要药分别》中著:络石之功,专于舒筋活络,凡病人筋脉拘挛、不易伸屈者,服之无不获效。本文对临床上比较常用的藤类中药加以总结分析,以拓宽临床用药思路,提高治疗效果,并有利于骨伤科痹症治疗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一、提高药物疗效中药除了通过配伍来提高疗效外,同时还可通过加入一些辅料的炮制手段,起到协同作用而提高原药物的疗效。如用蜂蜜制款冬花,紫菀等能增强润肺止咳作用;用羊脂油制淫羊藿,可促进助肾兴阳之功;用生姜制半夏,可增加化饮止呕作用,且可解其毒;用黄酒制(艹斩)蛇、可促进活血散风功效等。此外、矿石、贝甲、化石类及某些坚硬植物的根与根茎、木质,果实种子类和动物的角质药材、其整品除不便于调剂外,且在短时间内有效成分不易煎出。必须针对不同药材的质地情况,分别进行炮制处理,使其有效成分易于煎出。如矿石类的磁石、代赭石须火煅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彝族药和中药的命名特点。方法:总结彝族药和中药各自的命名分类。结果:彝族药根据药物的形态、生长特点等主要分为7种;中药根据药物的功效、药用部位等主要分为12种。结论:彝药与中药在以药物的功效、药用部位、形态、气味等四方面命名都有非常类似之处,部分彝药和中药的名字是一致的。中药的命名依据更多,但从中可看出彝药命名的影子。而彝药的命名更形象生动、通俗易懂,具有彝医特色,体现了彝药的民族性、传统性和区域性。  相似文献   

20.
通过查阅近年来大量文献,文章针对中药不良反应的严重性和中药治疗药物监测(TDM)发展滞后的现状,对如何借鉴西药TDM开展中药TDM进行了探讨,以需要进行治疗药物监测的各类中药为突破口,总结归纳了中药TDM的研究思路并分析了其研究方法,且在方法中提到无创伤性样品(如尿液、唾液等)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