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季平 《职业与健康》2001,17(4):79-80
通州市五窑乡1996年起列为江苏省消灭血吸虫病监测试点。该乡系水网型血吸虫病流行地区,历史上轻螺情重病情,全乡11个村都有血吸虫病流行,经过30多年积极防治,于1985年达到消灭血吸虫病标准。根据《江苏省达到消灭血吸虫病标准地区的监测巩固技术方案》和省血防监测试点工作要求,我们加强了对监测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切实抓好监测措施的落实,在做好常规螺情病情监测的同时,对血防监测工作的社区化管理  相似文献   

2.
上海市宝山区消灭血吸虫病后的巩固监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宝山区(原宝山县)是血吸虫病轻度流行区,自1950年起登记血吸虫病,全区有6个乡、16个村、56个生产队流行血吸虫病,有螺面积171.15万m^2,累计血吸虫病人3794人,晚期血吸虫病人25人。经过28年的积极防治和反复艰巨的监测工作,于1979年实现了消灭血吸虫病,1984年经上级卫生部门组织有关专家考核,确认达到完全消灭血吸虫病。1985年起我区开展了螺情和病情监测为主的血防巩固监测工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通州市某乡系水网型血吸虫病流行区,历史上病情轻螺情重,全乡11个村都有血吸虫病流行,累计有螺面积169万m2,累计病人110例,病牛7头.经过30余年积极防治,于1985年达到消灭血吸虫病标准.  相似文献   

4.
我县属于山丘型血吸虫病轻流行区,原有17个镇乡104个流行村,历史累计有螺面积1687,06km^2,历史累计病人3952人。1992年经考核达到传播阻断标准,次年进入巩固监测阶段,现将12年来螺情、病情监测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韩小芳  徐青华  姜友华 《现代预防医学》2014,(19):3603-3605,3625
目的分析常山县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2005-2012年疫情状况,为制定血吸虫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每年对常山县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开展病情、螺情监测,并进行相关流行因素调查。结果在2005-2012年期间,监测点仅在2006年发现1例输入性急性血吸虫病病人,未发现本地急性感染和新感染病人(畜)。8年累计发现有螺面积14 520 m2,活螺2 559只,未查到感染性钉螺。结论监测点疫情稳定,有少量残存钉螺,仍存在引起血吸虫病重新传播流行的潜在危险,应重点加强本地螺情和输入性传染源的监测,继续探索推进查灭螺运行机制,全面提升查螺队伍整体素质,巩固血防三无成果。  相似文献   

6.
咸宁市咸安区属于血吸虫病轻度流行区,全区历史累计血吸虫病人2 130例,血吸虫病牛244头,查出有螺面积539.34 hm2.经过几十年防治,1991年全区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转入监测阶段,1993年和2002年相继在两个历史无螺村发现钉螺和血吸虫病人[1].对2006 -2011年疫情监测情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7.
金山区历史上是上海市血吸虫病流行较重地区。全区除石化街道外 ,其余 15个乡镇均流行血吸虫病 ,历史有螺面积110 0万m2 ;累计血吸虫病患者有 13 .5万人 ,其中晚期体征病人 42 0 0人。经过 30多年血吸虫病防治工作 ,全区于 1984年达到了阻断血吸虫病传播的标准 ,进而转入监测巩固阶段 ,连续开展了“七五”、“八五”、“九五”3个血防监测巩固五年规划。1 材料与方法1.1 螺情监测1.1.1 内源性残存钉螺 ①广泛宣传发动群众 ,开展识螺报螺活动 ;②组织专业队伍 ,以村为单位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每年春、秋两季查灭螺。1.1.2 输入性钉螺 ①…  相似文献   

8.
宜昌市城区位于长江三峡的西陵峡口,总面积33万km2,常住人口约60万,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血吸虫病流行区有2个乡的2个村,流行区总人口4000余人。历史累计血吸虫病患者294人,急性感染26人、病牛185头,无晚期患者。历史有螺面积59万m2。1972年达到基本消灭血吸虫病。1984年经湖北省考核验收达到消灭血吸虫病标准。1985年开始转入巩固监测阶段。15年来坚持巩固监测工作,至1999年底未发现钉螺和新感染病人、病畜。1 螺情监测1.1 原疫区螺情监测 1985年以来,实行每间隔2年轮换调查1次,每年的春季或秋季(4、5月份或9、10月份)组织以血防专业人…  相似文献   

9.
通州市五窑乡 1996年起被列为江苏省消灭血吸虫病监测试点。该乡系水网型血吸虫病流行地区 ,历史上病情轻螺情重 ,全乡 11个村都有血吸虫病流行 ,经过 30多年积极防治 ,于 1985年达到消灭血吸虫病标准。根据《江苏省达到消灭血吸虫病标准地区的监测巩固技术方案》和省血防监测试点工作要求 ,我们加强了对监督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 ,切实抓好监测措施的落实 ,在做好常规螺情病情监测的同时 ,对血防监测工作的社区化管理进行了探索和尝试 ,把监测点的工作纳入社区管理的轨道 ,充分发挥社区管理的作用 ,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监测工作任务。1 明确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常山县血吸虫病监测点2008-2011年疫情状况,掌握山丘地区复杂环境血吸虫病监测方法,为制订山丘地区监测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全国和浙江省血吸虫病监测点监测方案,每年对螺情、自然因素、常住人群、流动人口和家畜疫情进行监测,纵向观察和分析山丘地区血防传播阻断下疫情变化趋势。结果 2008-2011年监测点疫情监测未发现本地急性感染和新感染病人(畜)。螺情监测每年均发现少量残存钉螺,4年累计发现有螺面积6 680m2,活螺1 021只,未查到感染性钉螺。本地居民血检IHA阳性率为3.43%,输入性病例血检IHA阳性率为6.37%,未发现输入性急性血吸虫病例。结论监测点疫情稳定,但有少量残存钉螺,仍易引起血吸虫病重新传播流行,应重点做好本地螺情和输入性传染源的监测。  相似文献   

11.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5,16(10):805-807
通过掌握嘉兴市秀洲区省级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动态,为评价全省水网型地区血吸虫病防治措施和防治效果提供依据。本研究根据《浙江省血吸虫病监测点监测方案(2012年修订版)》要求,开展螺情、病情和相关因素等监测工作,纵向观察、分析水网型地区疫情变化趋势。结果显示2012-2014年查螺面积累计18.99hm2,本监测周期内未发现钉螺。本地居民血吸虫病IHA监测阳性率为1.14%。在秀洲区输入性传染源监测中,查出实验室确诊病例3例。2012-2014年监测点虽未发现钉螺,但前期时有钉螺复现,并有输入性传染源存在,警惕有局部流行的风险。重点应做好本地螺情和输入性传染源的监测工作,巩固取得的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高邮湖区4县(市)“十三五”期间血吸虫病疫情状况及防治效果,探讨今后防治对策。方法每年3—4月份,采取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法对高邮湖区开展钉螺调查;每年6—9月份,采用网捞法和稻草帘诱螺法对高邮湖区重点地段开展漂浮物和水体钉螺扩散监测。每年在血吸虫病流行季节,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或胶体染料试纸条法对高邮湖区重点人群进行血吸虫病筛查,阳性者采用Kato-katz法(1粪3检)进行病原学检查。调查统计湖区4县(市)灭螺、治疗、粪便管理、健康教育、联防联控等防治措施落实情况及效果。结果2016—2020年高邮湖区4县(市)累计查螺面积38755.10 hm^(2),发现有螺面积284.45 hm^(2),其中新发现有螺面积2.83 hm^(2)。宝应县有螺面积17.37 hm^(2),高邮市有螺面积267.08 hm^(2)。累计解剖钉螺14319只,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累计开展人群血清学查病114890人次,血清学阳性率0.90%。粪检查病14449人次,未发现阳性者。累计开展药物灭螺及巩固性灭螺2608.08 hm^(2),有螺面积下降了53.84%。扩大化疗970例,新建无害化厕所9座。目标人群血防知识知晓率达到95%以上。结论高邮湖区4县均达到消除血吸虫病标准,仍应做好包括血吸虫病非流行区在内的长期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3.
海宁市位于浙江北部,属杭嘉湖平原水网型地区,全市25个乡镇,282个行政村。历史有螺面积1022.9万平方米,历史累计病人148810人,是浙江省血吸虫病重流行区之一,1971年全市实现基本消灭血吸虫病,1991年全市达到消灭血吸虫病标准。1 资料 所有螺情、病情监测资料(1994~1998年)中的数据,来源于市地病办年报资料,可靠性强。1.1 螺情监测 按浙江省和嘉兴市消灭血吸虫病巩固监测方案规定,我市从1994年起继续实行春季1/3村查螺,从1995年改为1/5村组的轮查制。1.2 查螺方法…  相似文献   

14.
慈溪市属血吸虫病轻度流行区,历史累计有螺面积达36929万m^2。经过几十年的积极防制和综合治理,于1981年达到消灭血吸虫病标准。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外来民工的输入,尤其是来自疫区的外来人员不断增加,给慈溪市的监测工作带来新课题。为巩固血防成果,防止传染源的输入,现将2004—2005年慈溪市外来人口血吸虫病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掌握浙江省省级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状况,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参考。方法按《浙江省血吸虫病监测点监测方案》要求,在全省9个省级血吸虫病监测点开展螺情、病情及相关因素等调查。结果 2008-2011年监测点螺情监测在6个监测点查出有螺面积54 970m2,2011年有螺面积、有螺框出现率和活螺密度分别较2008年下降了71.81%、80.99%和93.79%,未查到输入性钉螺和感染性钉螺。病情监测未发现本地急性感染病人、新感染病人(畜),尚存4例历史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发现14例输入性血吸虫病患者,其中2例为急性血吸虫病患者。结论监测结果基本反映了浙江省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后当前的疫情状况和防治现状,残存钉螺和输入性传染源的存在增加了血吸虫病重新流行的危险性,必需加强本地螺情和输入性传染源的监测。  相似文献   

16.
上海市青浦区基本消灭血吸虫病后的巩固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浦区是全国10个血吸虫病严重流行区(县)之一,自1950年开展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全区有螺面积达7429万余平方米,占全市有螺面积的44.6%;累计历史病人15.7万余人,占全市患病人数的20.7%;累计晚期血吸虫病人6014人,占全市患病人数的29.3%。经达30多年的综合治理,于1983年全区达到消灭血吸虫病标准,实现了梦寐以求的愿望。1984年全面进入巩固监测阶段,通过系统的螺情、病情监测,1990年、1999年巩固监测工作效果调查,1994年市组织的血防大会战及2003年市组织有关专家对全区春季全面查螺,并进行质控检验,结果均未发现钉螺,进一步肯定了我区血防监测工作的巩固成果。在青浦区血吸虫病监测工作取得成果的同时,今后的巩固监测工作仍然是长期而艰巨的,这是由于现代查螺的局限性和钉螺繁殖力很强的生态特点所决定,内源性残存钉螺还可能存在。毗邻地区和有螺区域水生植物频繁流入,并可能带入钉螺。同时,全国部分地区血吸虫病疫情回升,消灭血吸虫病毗邻地区钉螺又出现反复的严峻形势,因此,必须加强血防监测工作的重视力度,坚持“肃清内患、防止外来”的原则,做好中间宿主——钉螺的查灭;切实加强外来流动人口“三病”检疫的力度和覆盖面,继续深入完善农村改厕工作,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管机制,全面地做好各个环节的预防工作,从而继续稳固的保证本区血吸虫病防制工作的成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肇庆市高新区螺情和流动人口血吸虫病感染情况。方法按照《广东省消灭血吸虫病后巩固监测方案(试行)》和《关于对外来人口开展血吸虫病监测的通知》的要求,开展螺情、病情等监测工作。初筛采用胶体金免疫渗滤法(DIGFA)进行血清学检测;对所有血清抗体阳性者采用尼龙绢集卵法(镜检+孵化)进行病原学检查和流行病学调查。采用系统抽样方法,调查历史有螺环境和现有钉螺环境。结果肇庆市高新区2008-2013年共监测流动人口2 880人,血清抗体阳性率为1.63%;监测本地人口2 563人,阳性率为0.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13,P0.01)。所有初筛血清抗体为阳性的人员均进行病原学检测,未发现确诊病例。血清抗体呈阳性的流动人员主要来源于湖北和安徽省(占70.21%);年龄以20~39岁为主,占59.57%;职业以农民工、工人、家政或待业为主,分别占36.17%、29.78%、17.02%。6年累计查螺24.78hm2,计12 490框,未捕获活钉螺。结论人口流动给血吸虫病的流行传播带来潜在威胁,应加强对来自血吸虫病流行区流动人口的监控工作。  相似文献   

18.
1血吸虫病流行情况兴化市位于苏北里下河地区腹部,境内地势低洼,河流纵横,水面积60万亩,占全市总面积18.3%,草滩面积5.8万亩,占1.8%。兴化市历史上属血吸虫病轻流行区,有螺地区局限在2个乡3个村,累计有螺面积20.8万平方米,经过多年反复查灭,自1972年起,未再发现螺情。于1982年通过省“达标”考核,从此转入巩固监测阶段。2螺情监测1989~1998年,10年来对历史流行村、历史带螺村以及与有螺县市毗邻的乡村坚持进行螺情监测。历史流行村以村为单位,每年轮查,3年轮查一遍;历史带螺村选…  相似文献   

19.
彭双 《应用预防医学》2001,7(4):254-254
靖西县原是广西血吸虫病严重流行区之一 ,1972年基本消灭血吸虫病 ,1985年达到消灭血吸虫病标准 ,1986年至2000年期间 ,除1992年发现一螺点 ,其余年均未查到钉螺 ,未发现新病人和病牛 ,现将监测结果报告如下。1监测方法1.1螺情监测根据《广西消灭血吸虫病监测巩固工作方案》的查螺要求 ,按无螺年限长短 ,每年轮查1/2~1/3的原疫区。对原疫区毗邻的地区 ,与原疫区有水系相通的历史无螺区及环境尚未改变的地区组织抽查。采用机械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方法进行查螺 ,框距3m~10m ,中间加查一框。每年分为春季(…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掌握血吸虫病疫情动态,为制订防治策略和考核防治效果提供依据。方法按《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的方法,于2005年开始对仁寿县志气村国家级监测点开展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结果 2005年、2006年人群血吸虫病感染率分别为0.53%、1.17%,2007-2012年未检出血吸虫感染者;仅在2005年检出2头血吸虫感染耕牛;有螺面积从2005年的29 770 m^2下降到2012年的340 m^2,残存钉螺主要分布在水田、沟渠。结论监测点疫情总体呈下降趋势,但血吸虫病流行因素未根本改变,疫情易反弹;今后做好传染源的管理,加大灭螺力度,以进一步降低血吸虫病流行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