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颅内恶性脑膜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12例恶性脑膜瘤患者术前均进行了CT和(或)MRI检查。全部行手术治疗,术后均由病理检查确诊。结合相关文献对其诊断和治疗进行讨论。结果:8例恶性脑膜瘤全切除,3例次全切除,1例大部切除。初次手术后即行放疗10例。术后7例因再次或多次复发,又行1~3次手术。复发者中术后放疗6例。结论:恶性脑膜瘤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与良性脑膜瘤相比无显著不同,术前诊断有一定难度,确诊需根据病理学检查。恶性脑膜瘤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术后放疗可以延缓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T表现特征对颅内脑膜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0例颅内脑膜瘤病例的表现特征,总结脑膜瘤术前CT检查对其诊断和指导治疗的价值.结果:脑膜瘤形态大多为圆形和椭圆形,CT平扫呈高密度或等密度,周围水肿较轻,增强扫描为明显均匀强化,边界清楚.结论:脑膜瘤的CT表现具有特征性,诊断符合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T、MRI 诊断恶性脑膜瘤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对经CT、MRI 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8 例恶性脑膜瘤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额顶14 例,小脑幕4 例,其它部位10 例。CT 平扫不均匀高密度区和混杂密度区22例,均匀高密度6 例;不均匀增强16 例,不规则环形增强8 例,均匀增强4 例。不均匀长T1 、长T2 信号和不均匀短T1 、T2 信号水肿区,颅骨破坏及增厚13 例。结论:提高识别恶性脑膜瘤的CT、MRI 表现及其良性演变的恶性过程,有利于临床综合治疗,降低肿瘤复发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恶性脑膜瘤的MRI特征表现.方法 搜集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50例恶性脑膜瘤患者的MRI资料,观察肿瘤的生长部位、形态、瘤体平扫及强化信号特点、坏死囊变、肿瘤边界、瘤周水肿及邻近脑膜改变等特点并与病理对照分析.结果 50例中,肿瘤部位以大脑凸面及矢状窦旁多见,分别为15例(30%)及14例(28%).肿瘤形态规则16例(32%),形态不规则34例(68%).边界清晰19例(38%),边界不清晰31例(62%).MRI平扫与脑灰质比较T1WI多呈稍低或等信号,T2WI多呈等及稍高信号,增强后均匀强化13例(26%),不均匀强化37例(74%).16例(32%)可见明显囊变或坏死.34例(68%)瘤周见不同程度水肿.34例(68%)可见“脑膜尾征”.9例(18%)可见邻近颅骨破坏.复发者15例(30%).其中29例免疫组织化学示Ki-67指数平均8.48%(1% ~35%).结论 肿瘤形态不规则,瘤脑界面不清晰,信号不均匀,坏死、囊变,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邻近骨质破坏等可考虑恶性脑膜瘤. 相似文献
6.
颅内多发脑膜瘤的CT诊断(附1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回顾分析14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多发脑膜瘤的CT表现。14例CT平扫时,其中10例发现肿瘤28个,4例无明确的肿瘤可见。全部病例增强后扫描,共发现肿瘤57个,较平扫多发现29个,占肿瘤总数的50%,故增强CT扫描是诊断多发脑膜瘤的重要方法。多发脑膜瘤的数目、大小差别较大,既呈密集性分布亦可分散存在,CT诊断时,应全面观察,避免遗漏。 相似文献
7.
1 临床资料 患儿,男性,2岁,因行走不稳伴呕吐近20 d入院.患儿入院近20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行走不稳伴呕吐,紧张、生气时右侧肢体出现震颤.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可,意识清晰,语言功能正常;Glasgow评分:15分;双瞳孔等圆、等大,直径约4 mm,对光反射灵敏;颅神经检查未见异常,双侧肌力Ⅴ级,双侧肌张力正常,时可见全身不自主震颤,行走不稳,双侧Babinski征(+). 相似文献
8.
患者 女 ,5 1岁。发现左枕部肿块 6个月余 ,进行性增大 1个月余。查体 :左枕项部可扪及一 4 5cm× 4 0cm大小的肿块 ,突出皮肤表面 ,局部皮肤无红肿 ,肿块质地硬 ,且固定 ,边界清 ,无触痛。CT表现 :左枕项部肌肉内见约 3 5cm× 5 0cm× 4 5cm的肿块影 ,密度均匀 ,平扫CT值约 34 6HU ,增强后CT值达 82 1HU。病灶轮廓显示较清 ,与头半棘肌、头夹肌及头最长肌无间隙 ,但与外侧的胸锁乳突肌和内侧的头下斜肌间隙清楚 (图 1,2 )。CT诊断 :左枕项部恶性肿瘤 ,肌肉组织来源可能大。手术所见 :肿块位于左侧胸锁乳突肌下 ,… 相似文献
9.
儿童颅内脑膜瘤临床CT分析(附1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儿童颅内脑膜瘤的临床CT特点。材料与方法:对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7例患者的临床及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平扫可显示肿瘤的发生部位、大小、形态、密度、边缘及瘤周水肿,增强扫描可显示病变的血运情况。结论:认识儿童脑膜瘤的CT特点,有助于术前诊断,并对病变的良恶性可初步判断。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4例罕见的鞍内脑膜瘤,分析其临床及CT 扫描的主要特点。认为鞍内肿瘤多为垂体瘤,脑膜瘤与垂体瘤的鉴别比较困难,应用高分辨率CT 扫描仪行冠状位增强扫描对定性有一定帮助。脑膜瘤与垂体瘤的临床症状有重要的鉴别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恶性脑膜瘤的CT、MRI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几年来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恶性脑膜瘤(35例)的CT、MRI资料.结果 恶性脑膜瘤影像学表现包括:(1)T2WI信号及密度不 均29例(82.1%);(2)T1WI信号不 均27例(77.1%);(3)边缘不规则21例(60%);(4)粗短的硬脑膜尾征19例(54.2%);(5)颅骨受侵8例(22.8%);(6)瘤内钙化14例(40%);(7)其中2例为多发(占5.7%).结论 恶性脑膜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定性诊断需要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2.
恶性脑膜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恶性脑膜瘤的MRI表现,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恶性脑膜瘤病例资料.结果:肿瘤边缘多不规则(11/14),T1WI呈等、低信号9例,等、高信号2例,较均匀信号3例;T2WI像呈不均匀信号12例,呈较均匀信号2例;增强扫描均呈不均匀强化.结论:恶性脑膜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异性,但需注意和良性脑膜瘤鉴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恶性脑膜瘤的MRI表现,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分析6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恶性脑膜瘤临床、病理及MRI资料。结果:肿瘤形态多呈分叶状(26/67)、蘑菇状(7/67)及不规则状(29/67);肿瘤边缘模糊或部分边缘与周围脑组织、邻近组织分界不清:表现为单纯蛛网膜受侵犯26例、硬脑膜受侵犯18例、脑组织受侵犯8例、脑外组织受侵犯4例;肿瘤信号改变:T1WI呈等、低信号60例、等、高信号3例及较均匀信号4例,T2WI呈不均匀信号64例、较均匀信号3例,增强后均显示不均匀强化;肿瘤恶性度与瘤周水肿具有一定的关联性,瘤周水肿形态表现为:圆晕状水肿20例、指压状水肿18例、不规则水肿24例。结论:恶性脑膜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但需要注意与良性脑膜瘤鉴别。 相似文献
14.
恶性脑膜瘤的CT、MRI影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恶性脑膜瘤的CT、MRI的影像学特征,以提高诊断正确率,为临床手术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几年来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恶性脑膜瘤(35例)的CT、MRI资料。结果恶性脑膜瘤:(1)T2WI信号及密度不均29例(82.1%);(2)T1WI信号不均27例(77.1%);(3)边缘不规则21例(60%);(4)粗短的硬脑膜尾征19例(54.2%);(5)颅骨受侵8例(22.8%);(6)瘤内钙化14例(40%);(7)多发2例(占5.7%)。结论恶性脑膜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定性诊断需要综合分析,注意与良性脑膜瘤的鉴别。 相似文献
15.
魏江明 《中外医用放射技术》2004,(5):F002-F002
脑膜瘤是一种生长缓慢的肿瘤,约占颅内原发肿瘤的15%-20%,属最常见的非神经胶质肿瘤,成人常见,青少年和儿童罕见,男女比例发病约1:2。肿瘤多居脑外,常为单发,多发少见。绝大多数为良性,极少数为恶性。病理通常来源于蛛网膜颗粒的脑膜细胞,故多发生于硬脑膜静脉窦附近,其形状与发生部位有关,可呈球形、扁平状。脑膜瘤 相似文献
16.
17.
恶性脑膜瘤MRI表现与病理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恶性脑膜瘤MRI征象与病理分型及恶性程度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1例恶性脑膜瘤MRI表现.结果 Ⅱ型脑膜瘤形态规整,伴有瘤周中度水肿,增强后瘤实质明显均匀强化.其中透明细胞型脑膜瘤T2WI上呈毛玻璃样均匀高信号,边界清楚,伴有轻度瘤周水肿.非典型脑膜瘤呈等T1等T2信号影,其内多见坏死.Ⅲ型脑膜瘤瘤实质信号混杂,形态不规整,呈分叶状多中心生长,增强后不均匀强化.其中间变型脑膜瘤囊变多见.乳头型脑膜瘤常侵犯邻近颅骨,增强呈中度不均匀强化.横纹肌型脑膜瘤呈弥漫性片状生长,边界模糊,伴有囊变坏死及出血.结论 部分恶性脑膜瘤的MRI征象与病理分型及恶性程度具有相关性,结合MRI表现,可以提示恶性脑膜瘤的恶性程度以及病理分型. 相似文献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