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粱凌毅  林振德  金陈进 《中华眼科杂志》2001,37(5):395-396,T007
由Gimbel、Thomas、Neuhann于 1984年发明的连续环形撕囊 (Continuouscurvilinearcapsulorhexis ,CCC)技术 ,使晶状体囊袋内的超声乳化手术操作更趋于安全、方便 ,同时保证了人工晶状体 (intraocularlens ,IOL)的植入位置 ,成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的关键技术。但是 ,当CCC操作不当时 ,可导致相应并发症发生 ,现报告晶状体囊袋阻滞综合征 (capsularblocksyndrome ,CBS) 1例。患者女 ,70岁。因左眼视力无痛性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Marfan综合征晶状体半脱位手术治疗的安全有效方法。方法:采用小切口,晶状体吸除,保留晶状体后囊膜悬韧带,必要时行玻璃体切除,植入前房人工晶状体治疗8例(12眼)Marfan综合征晶状体严重半脱位,最佳矫正视力<0.3者11眼,>0.3者1眼。结果:术后视力均较术前视力有明显的提高,术后视力0.1~0.3者4眼,0.4~0.9者8眼。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1~0.3者2眼,0.4~0.9者10眼。正常瞳孔下人工晶状体正位,无1例发生偏斜。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采用小切口,晶状体皮质吸除,保留晶状体后囊膜悬韧带,必要时行玻璃体切除,植入前房人工晶状体方法治疗Marfan综合征晶状体严重半脱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晶状体后囊膜切除术治疗后发性白内障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后发性白内障即晶状体后囊膜混浊是目前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常见的远期并发症之一 ,术后 3~ 5年约 10 %~ 5 0 % [1] 的患者因晶状体后囊膜混浊需再次进行治疗。因此 ,如何防治后发性白内障已成为彻底解决白内障盲的重要问题。我院自 1996年以来 ,采用超声乳化仪配备的前部玻璃体切除器行晶状体后囊膜切除术治疗后发性白内障 ,取得良好疗效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资料和方法1.临床资料 :收集 1996年 1月至 2 0 0 1年 1月在我院因后发性白内障行晶状体后囊膜切除术患者 83例 (10 1只眼 ) ,男 5 1例 (6 5只眼 ) ,女 32例 (36只眼 …  相似文献   

4.
刘思伟  王群  康前雁 《眼科新进展》2015,(11):1014-1016
目的 研究荷载Zebularine(Zeb)的聚合物胶束复合体(MePEG-PCL)纳米颗粒(nanoparticles,NPs)对兔晶状体后囊膜混浊(posteriorcapsuleopacification,PCO)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取32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游离Zeb组(ZebF组)、荷载Zeb的MePEG-PCLNPs组(ZebNPs组)、MePEG-PCL空载颗粒组(NPs组),所有动物行晶状体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C组术毕球结膜下注射生理盐水0.1mL,ZebF组注射0.4g·L-1的游离Zeb0.1mL,ZebNPs组注射0.4g·L-1荷载Zeb的MePEG-PCLNPs0.1mL,NPs组注射MePEG-PCL空载颗粒0.1mL。术后采用裂隙灯观察前房反应和PCO分级,动态测量眼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房水中Zeb浓度。结果 术后1d、3d各组间前房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5.21,P=0.59)。术后各组间对应时间点眼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d、2dZebNPs组房水中Zeb含量显著高于ZebF组(均为P<0.01),术后3dZebF组房水中已经检测不到Zeb,术后2dZebNPs组房水中药物含量最高,随后降低。术后10周ZebF组、NPs组、C组均发生了明显的PCO,ZebNPs组PCO较ZebF组显著减轻(H=9.91,P<0.05)。结论 荷载Zeb的MePEG-PCLNPs可通过增高房水中Zeb浓度有效减轻兔眼晶状体摘出术后PCO程度。  相似文献   

5.
后囊膜混浊 (PCO)是白内障囊外摘除术(ECCE)后的一种常见并发症 ,主要与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和移行有关 ,当PCO严重至影响视力时 ,需进行后囊膜切开。近日 ,作者首次报道了一例自发性PCO消退病例。患者女 ,72岁 ,于 1 990年 1 0月进行了EC CE +IOL植入术 ,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为 2 0 /30。1 993年 3月 ,因Elschnig珍珠样增殖型PCO而视力下降至 2 0 /4 0 ,且PCO影响到IOL光学部的下半部 ,该状态一直持续到 1 995年 6月。令人惊奇的是 ,1 996年 9月 ,患者视力上升至 2 0 /2 0 ,而Elschnig珍珠的数…  相似文献   

6.
晶状体后囊膜混浊(posterior capsular opacification,PCO)是白内障摘除术后影响患者远期视力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机制为术后晶体前囊膜下残留的晶体上皮细胞向后囊膜多行、增殖,分泌大量细胞外基质成分,致使晶状体后囊膜混虫、纤维化。我们休外培养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uman lens epithelial cells,HLES),比较其在聚甲基丙烯酸  相似文献   

7.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的及时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相关并发症及其预后。方法:对70例(70眼)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详细记录了手术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后囊膜破裂及玻璃体脱出的情况和处理方法、人工晶状体的植入情况、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5者52例(74.3%);术后角膜中度水肿18例(25.7%),重度水肿者1例;瞳孔变形、不圆者15例;虹膜根部离断者2例;人工晶状体移位者2例;眼压增高者10例;全葡萄膜炎1例;人工晶状体前形成纤维膜1例;黄斑囊样水肿者1例。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晶状体后囊膜破裂可引起一系列相关并发症,发现及时、处理得当可大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患者术后仍可获得较好的视力,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吸除联合Bigbag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中老年高度近视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40-65岁高度近视患者20例(36眼).方法 采用IOL-Master测算人工晶状体度数,患眼均行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吸除联合Bighag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比较手术前后视力及屈光状态;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主要指标 视力、屈光状态、后囊膜皱褶.结果 术前裸眼视力均<0.3,术前最佳矫正视力>0.6者5.眼(13.9%),术后3天裸眼视力>0.6者10眼(27.8%),术后1个月、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0.6者分别为21眼(58.3%),20眼(55.6%).术后I个月屈光度+1.50-2.00 D,平均(-0.58±0.68)D;术后3个月屈光度+1.50-2.00 D,平均(-0.58±0.64 )D,与术后I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术中1眼发生后囊膜破裂,行前部玻璃体切除,人工晶状体植入囊袋内.未发现其他术中、术后并发症.后囊膜末发现皱褶,人工晶状体固定良好.术后3个月3眼(8.3%)后囊膜轻度混浊,观察至6个月无进展.结论 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吸除联合Bigbag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中老年高度近视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Bigbag人工晶状体可对后囊膜起到稳定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联合手术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对 2 3例 (2 5只眼 )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联合手术进行了回顾分析。结果 术后 2 1只眼 (84 % )视网膜平伏 ,2 0只眼 (80 % )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术后主要的并发症是炎症反应和晶状体后囊膜混浊。结论 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联合手术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主要方法之一 ,术后视力主要取决于术前视网膜病变和术后并发症等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中后囊膜破裂一期植入前房型人工晶状体与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11月至2014年12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中后囊膜破裂一期的100例(100只眼)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研究。将全部患者分为两组,即前房型人工晶状体组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组。前房型人工晶状体组患者共50例(50只眼),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中后囊膜破裂一期植入前房型人工晶状体;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组患者共50例(50只眼),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中后囊膜破裂一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前房型人工晶状体组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组患者治疗后的平均裸眼视力以均数±标准差(x珋±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前房型人工晶状体组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例数和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组和前房型人工晶状体组患者在治疗1个月后的平均裸眼视力分别为0.5±0.1和0.8±0.2。将两组患者的术后裸眼视力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9,P<0.05)。其中,有2例(2只眼)前房型人工晶状体组患者在治疗后出现并发症,分别为视网膜脱离1例(1只眼)和玻璃体积血1例(1只眼)。该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0%(2/50)。有8例(8只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组患者在治疗后出现并发症,分别为视网膜脱离3例(3只眼)、青光眼3例(3只眼)及玻璃体积血2例(2只眼)。该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6.0%(8/50)。将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P<0.05)。结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中后囊膜破裂一期植入前房型人工晶状体较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的短期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1.
孟如法 《国际眼科杂志》2015,15(7):1271-1273
目的::探讨Ⅱ期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玻璃体切除术后囊膜残余无晶状体眼的手术方法及疗效评价。方法:选取2012-01/2014-01期间我院通过行Ⅱ期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玻璃体切除术后囊膜残余无晶状体眼的患者47例47眼,距前次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3~6mo。所有患者随访6~12(平均8.21±2.63)mo。结果:本次研究中47例患者人工晶状体均植入顺利,未见位置偏斜情况。最后一次术后随访的裸眼视力(0.44±0.19),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0.41±0.23)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t=0.879,P=0.342)。无明显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论:Ⅱ期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玻璃体切除术后囊膜残余无晶状体眼患者的效果良好,有效减少了并发症,对于改善患者视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虹膜夹型人工晶状体虹膜后植入治疗无后囊膜或后囊膜不足以支撑的无晶状体眼临床疗效.方法 选用虹膜夹型人工晶状体,对无后囊膜或后囊膜不足以支撑人工晶状体的患者25例(25眼)行人工晶状体虹膜后植入术.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术后视力、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前房深度、眼压、人工晶状体位置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后3个月平均裸眼视力0.5±0.2,优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0.3±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眼(72%)裸眼视力优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前房深度和眼压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人工晶状体位置保持良好的居中性,未发生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结论 虹膜夹型人工晶状体虹膜后植入术是一种矫正无后囊膜或后囊膜不足以支撑人工晶状体的无晶状体眼安全、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13.
董宏伟 《眼科新进展》2011,31(4):376-378
目的探讨应用玻璃体切割头修整后囊孔、行人工晶状体后囊膜夹持植入术治疗儿童无晶状体眼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5年10月至2008年6月在我院就诊拟行Ⅱ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无晶状体眼患儿86例156眼,随机分为2组:夹持组44例80眼,应用玻璃体切割头咬切修整后囊孔形成3.5mm×5.5mm椭圆形,行人工晶状体睫状沟植入,下压人工晶状体光学部嵌入后囊孔完成后囊膜夹持;非夹持组42例76眼,常规行人工晶状体睫状沟植入。随访24个月,观察2组术后视力、屈光状态及人工晶状体移位等情况。结果夹持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3-0.5者56眼(70.00%),非夹持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3-0.5者38眼(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夹持组人工晶状体移位1眼(1.25%),非夹持组人工晶状体移位21眼(27.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夹持组4眼(5.00%)出现虹膜后粘连,所有术眼均未出现后发性白内障等情况;非夹持组16眼(21.05%)出现虹膜后粘连,4眼(5.26%)出现后发性白内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无晶状体眼Ⅱ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将人工晶状体光学部夹持于后囊膜下,可以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避免人工晶状体移位。  相似文献   

14.
祁勇军  顾敏  邹玉平  李斌辉 《眼科》2005,14(1):14-16
目的 :探讨采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的疗效。方法 :对 31例 (41只眼 )高度近视眼经透明角膜切口或巩膜隧道切口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平均年龄 (44 2 1± 5 33)岁 ,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为指数 / 30cm~ 0 6 ,平均等效球镜度数为 (- 15 5 4± 4 13)D ,平均眼轴长度为 (2 8 4 5± 5 13)mm ,植入人工晶状体屈光度 (- 7 0~ 14 5 )D。结果 :所有病例术后矫正视力均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 ,术后裸眼视力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者 31只眼(75 6 % ) ,术后裸眼视力达到或超过 0 5者 18只眼 (43 9% )。术后屈光度平均值为 (- 1 85± 1 32 )D ,37只眼 (90 2 % )在设计预矫屈光度± 1D内 ,39只眼 (95 1% )在预矫屈光度± 2D内。术后 6~ 2 4个月 (平均 15个月 )随访期中 ,5只眼 (12 2 % )发生后囊膜混浊。未发现视网膜脱离、黄斑囊样水肿、眼底出血、青光眼、人工晶状体偏位等并发症。结论 :超声乳化透明晶状体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治疗高度近视安全、有效的方法 ,具有术后视力好、并发症少、预测屈光状态准确性及稳定性较好等优点。其远期疗效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植入不同人工晶状体术后发生后囊膜混浊(posterior capsular opacification,PCO)的临床意义. 方法将折叠人工晶状体与非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患者分为两组,观察术后6个月PCO的发生情况,并进行相应统计分析. 结果折叠人工晶状体组患者术后发生PCO的可能性较小,而且在发生不同程度的PCO患者中,折叠人工晶状体组发生PCO的程度较轻. 结论行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对减少发生PCO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黄芳  祁华  沈枫  张磊 《国际眼科杂志》2011,11(9):1600-1601
目的:探讨小切口对无后囊膜无晶状体眼行两点固定折叠人工晶状体缝线悬吊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1例11眼无后囊膜或后囊膜不足以支撑人工晶状体的患者用RAYNER(570C)折叠式人工晶状体,通过小切口两点固定行折叠人工晶状体悬吊术,观察患者术后视力、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1d裸眼视力>0.5者5眼(46%),0.3~0.5者4眼(36%),2眼(18%)为0.2。术后1,3,6mo视力均达到或好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小切口两点固定折叠人工晶状体悬吊术是治疗无囊膜无晶状体眼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Shen L  Tong J  Lou D  Li Y 《中华眼科杂志》2002,38(11):674-676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晶状体后囊膜破裂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远期预后。方法 对 6 6例 (6 6只眼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晶状体后囊膜破裂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 ,记录患者晶状体后囊膜破裂或 (和 )悬韧带断裂的发现时间、玻璃体脱出情况和清除方法、人工晶状体的植入情况、手术前和后的最佳矫正视力、术后并发症情况。平均随访时间 (11± 8)个月。结果 在 6 6例患者中 ,术后最佳矫正视力≥ 0 5者 5 2例 (5 2只眼 )。术后并发症包括角膜水肿 (42只眼 )、瞳孔变形 (5只眼 )、眼压升高 (4只眼 )、黄斑囊样水肿 (3只眼 )、晶状体皮质残留 (2只眼 )、视网膜脱离 (2只眼 )、虹膜缺损 (1只眼 )和人工晶状体脱位 (1只眼 )。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晶状体后囊膜破裂 ,可引发一系列手术并发症 ;只要通过正确处理 ,患者术后仍可获得较好的视力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在白内障术中韧带断裂及后囊破裂后人工晶状体二期植入,外伤性白内障、晶状体脱位等无晶状体后囊膜术眼中的应用及术后并发症。

方法:选取我科2007-02/2012-11 采用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患者31例32眼,均获得较满意的效果。

结果:术后随访3mo~1a,矫正视力>0.5者9眼(28%); 0.1~0.5者17眼(53%); <0.1者6眼(19%)。出现术中睫状体穿刺口出血、术后角膜水肿、角膜散光、悬吊线松弛断裂、人工晶状体偏位等主要并发症。

结论: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是目前无后囊或后囊膜晶状体悬韧带大范围缺损的手术首选,但还有许多手术并发症有待进一步解决。  相似文献   


19.
后囊膜混浊是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最主要的并发症之一。后囊膜混浊的发生是多因素参与的结果,手术方式的改进、人工晶状体的改良、术后炎症反应的控制都可以减少后囊膜混浊的发生。本文就人工晶状体的设计对后囊膜混浊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人工晶状体眼晶状体后囊膜混浊对视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晶状体眼晶状体后囊膜混浊对患者最佳矫正视力、对比敏感度、立体视觉及色觉等诸项视功能的影响。方法:对30例患者(35眼)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发生后囊膜混浊(posteriorcapsuleopacification,PCO)的患眼及对侧眼进行最佳矫正视力、对比敏感度、立体视觉及色觉等项检查。对患眼施行Nd:YAG激光晶状体后囊膜切开术。术后1wk重复上述视功能检查,将术前术后检查结果进行配对比较分析,单眼患者与对侧眼进行比较。结果:Nd:YAG激光晶状体后囊膜切开术前患眼的LogMAR视力平均(0.43±0.33),术后LogMAR视力平均(0.08±0.12),术后视力较术前提高差异有极显著性(P<0.05)。患眼各空间频率的对比敏感度较术前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极显著性(P<0.01);而对侧眼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各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与术后复查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采用颜少明《立体视觉检查图》检测显示,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前立体视觉阳性13例(43%),其中2例(7%)具有中心立体视,无立体视者17例(57%);Titmus立体视觉检查卡检查显示22例患者(73%)立体视阳性,其中4例有中心立体视(13%),无立体视功能者8例(27%)。术后颜氏《立体视觉检查图》和Titmus立体视觉检查卡检测的立体视阳性分别为24例(80%)和28例(93%),其中分别有11例(37%)和15例(50%)达到中心立体视,术后的立体视觉较术前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前全部患眼存在色觉异常,主要表现在蓝紫色及绿色辨别能力下降,术后色觉障碍有一定程度提高,但蓝紫色觉改善不明显。结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后囊膜混浊不仅影响患眼视力的康复,还对对比敏感度、立体视锐度、色觉等多种视功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Nd:YAG激光晶状体后囊膜切开术是治疗PCO,提高视力和改善视功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