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建立一种基于核糖体基因内间隔区(IGS)的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用于快速鉴定新生隐球菌新生变种、格鲁比变种和格特隐球菌。方法 选取新生隐球菌和格特隐球菌IGS中变异度最高的Ⅰ区(IGS1)为靶点,经ClustalW2多重比对,并结合Oligo6软件在不同序列位点设计针对新生隐球菌新生变种、格鲁比变种和格特隐球菌的引物用于多重PCR分析。通过51株新生隐球菌(VNⅠ-VNⅣ和VNB基因型)和41株格特隐球菌(VGⅠ-VGⅣ基因型)对该方法进行验证,并将该方法与已报道的CGB显色培养和采用特异性引物GPA1A、CLA4D和SOD1gattii扩增格鲁比变种、新生变种和格特隐球菌的单一引物PCR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基于IGS的多重PCR分析成功鉴定所有92株新生隐球菌和格特隐球菌,对其他常见致病酵母的扩增均阴性,显示所设计引物较高的特异性;已报道的基于GPA1A和CLA4D引物PCR分别在鉴定2株和1株格特隐球菌时出现假阳性结果;CGB培养基在鉴定1株格鲁比变种和1株新生变种时出现假阳性结果。上述方法在鉴定时均未出现假阴性结果。结论 建立的多重PCR可快速准确地鉴定新生隐球菌新生变种、格鲁比变种、AD杂合子和格特隐球菌,且优于已报道的单一引物PCR 或CGB显色培养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在扎伊尔的金沙萨市,从室外鸽子与鸡禽的排泄物、室内患有新型隐球菌病合并艾滋病(CN+AIDS)病人与正常人屋子中空气与灰尘中,均分离到了引起隐球菌病的新型隐球菌新型变种。其结果是鸡和鸽子排泄物获得了1.4%和11.3%的阳性率,而5个CN+AIDS患者的屋子和74个其它屋子分别获得了2和3株该菌。虽然新型隐球菌  相似文献   

3.
肺部隐球菌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二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肺隐球菌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在临床上并不常见,早期诊断较为困难,在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以前,常漏诊或误诊为肺部肿瘤,或错过治疗时机,最终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使治疗难度增大。我们报道2例肺隐球菌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诊断与治疗。例1男,21岁,福建闽清县人。于1997年7月在当地参加高考体检,行X线胸片检查发现右肺有一块状阴影,当时患者无发热、盗汗、咳嗽、咳痰、咯血等任何症状,CT示右肺紧贴胸膜处有实质性肿块,疑诊为肺部肿瘤在当地医院行手术切除肿块,病变组织培养见新生隐球菌生长,给予口服氟康…  相似文献   

4.
PCR-RFLP鉴别念珠菌、曲霉和隐球菌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快速鉴别3类医学上重要真菌-念珠菌、曲霉和隐球菌,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PCR-RFLP)的分子生物学说法方法对白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季地蒙念珠菌、近平滑珠菌、热带念珠菌、乳念珠菌、新生隐球菌格梯变种、新生隐球菌新生变种、罗伦隐球菌格梯变种、新生隐球菌新生变种、罗伦隐球菌1、工霉、黄曲霉和杂色曲霉进行体外研究。新生隐新生变种、罗伦隐球菌、曲霉隐球菌放增出310bp经PCR含珠菌、  相似文献   

5.
C57BL/6小鼠感染新生隐球菌对大脑皮质BDNF和bFGF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C57BL/6小鼠感染新生隐球菌后对大脑皮质BDNF和bFGF表达的影响,并探讨BDNF和bFGF在新生隐球菌感染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48只C57BL/6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环磷酰胺组和试验组,免疫组化法检测大脑皮质BDNF和bFGF的表达。结果:尾静脉注入新生隐球菌后6h大脑皮质查见新生隐球菌,2h大脑皮质BDNF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环磷酰胺组(P〈0.01),0.5h大脑皮质bFGF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环磷酰胺组(P〈0.01)。结论:新生隐球菌感染后大脑皮质BDNF和bFGF表达增高,提示BDNF和bFGF对新生隐球菌性脑膜炎具有修复作用,有望成为潜在的防治新生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药物。  相似文献   

6.
一步法提取隐球菌DNA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我们在对隐球菌临床和环境分离株进行基因分型的过程中,将隐球菌DNA提取方法进行了改革,建立了一个简便、快速、高产的方法,现介绍如下。一、材料和方法(一)菌株:选择4株新生隐球菌(血清A、B、C和D型),其中945752(A型)由意大利米兰大学卫生与预...  相似文献   

7.
新生隐球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当机体免疫力减低时就可能侵犯人体,引起严重的隐球菌病,特别是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死亡率极高。隐球菌属包括17个种7个变种,然而能够致病的只有新生隐球菌及其变种,且以血清型A型最常见。我们以A型新生隐球菌标准菌为实验菌株,构建了质粒克隆库,这是进一步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基础,如在核酸水平探索致病机理,建立快速诊断方法等。一、材料和方法(一)菌株和质粒:①A型新生隐球菌标准株D48由世界卫生组织(WHO)提供,本研究室保藏;②质粒PUC18及宿主菌JM103由复旦大学遗传学研…  相似文献   

8.
隐球菌与体外培养角质形成细胞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隐球菌与体外培养的角质形成细胞的相互作用。方法:检测新生隐球菌对体外培养的角质形成细胞HaCaT株(简称HaCaT细胞)的时间-浓度黏附率、通透率;检测新生隐球菌对细胞的损伤;透射电镜观察二者相互作用的超微结构。结果:新生隐球菌标准野生株B3501(简称B3501)可以对HaCaT细胞产生黏附与侵袭,黏附率与侵袭率呈现时间依赖性;同时,B3501还可以使HacaT细胞凋亡率升高,对其造成损伤,这与菌体的活力相关。超微结构可见新生隐球菌与角质形成细胞的黏附与侵袭过程。结论:活的隐球菌黏附与侵袭角质形成细胞是其感染皮肤的重要条件。进一步明确二者的相互作用对隐球菌发病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隐球菌生物膜的构建、结构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构建隐球菌生物膜体外、动物模型,观察其形成的特点、超微结构,脑脊液及血清对生物膜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小鼠腹腔内置凹槽法,构建隐球菌生物膜动物模型。采用96孔微量培养皿构建不同血清型隐球菌生物膜体外模型,Vit k3增强的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评价隐球菌生物膜的体外生长动力学,脑脊液及血清对隐球菌生物膜活性的影响;光镜、电镜和共焦激光扫描显微镜观察隐球菌生物膜超微结构。结果:构建隐球菌生物膜体外模型和动物模型;隐球菌生物膜活性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增强,脑脊液和血清具有明显增强隐球菌生物膜活性的作用,不同血清型生成生物膜的厚度和其生长动力学不同。结论:隐球菌可以产生生物膜;脑脊液和血清具有明显增强其生物膜活性的作用,不同血清型生成隐球菌生物膜的能力不同。  相似文献   

10.
新生隐球菌cap60荚膜缺陷株转化系统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构建新生隐球菌荚膜缺陷株cap60的转化系统。方法与结果:(1)在新生隐球菌的荚膜缺陷株cap60中利用5-氟乳清乳(5-FOA)反选择法筛选到一个尿嘧啶合成基因突变株。(2)利用带有以新生隐球菌ura5基因为选择标记的质粒载体pCntell-d通过电转化法和化学转化法成功地转化该ura5突变株。  相似文献   

11.
国产氟康唑抗真菌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国产氟康唑作体内外药效学研究中发现不论在体外或体内均具有较好的广谱抗真菌作用。体外对31株白念珠菌(白念MIC为0.8~200mg/L)、24株新型隐球菌(新隐MIC为2.24~35.4mg/L)及部份皮癣菌等均有较好的抑菌作用,其MIC范围及MIC50、MIC90的结果均与国外同类制品(0.2~>100mg/L及3.13~12.5mg/L)相似,且对国外尚未报道的马尔尼菲青霉菌均有一定抑菌作用。体内对白念与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50%致死保护量(ED50)为0.057~0.949mg/kg,与国外同类产品相当或更佳(0.08~1.25mg/kg)。提示国产氟康唑与进口制品相似,可用于人类的系统性真菌感染,尤其是对难治的新型隐球菌脑膜炎可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儿童全身播散性隐球菌病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儿童全身播散性隐球菌病1例刘德明,曾庆玉,王华隐球菌病是由新生隐球菌引起,全身播散性损害罕见,最近我们收治1例有皮肤、淋巴结、肺、骨及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隐球菌病患儿,现报告如下。患儿胡×,女,6岁。因发热、咳嗽、胸痛6个月,伴有皮疹3个月入院。起病初...  相似文献   

13.
重度隐球菌性脑膜炎抢救成功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球菌性脑膜炎(以下称隐脑)是由新生隐球菌侵犯中枢神经系统而引起的深部真菌病,预后严重,死亡率高,即使经过正规治疗,死亡率仍高达25%~60%[1],以往认为隐脑患者脑脊液(CSF)中菌体计数超过280个/mm3,即无法救治,往往在数天内死亡。最近我...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深部致病性真菌新生隐球菌分泌的胞外蛋白水解酶对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微管相关蛋白(Tau—LRP)表达的影响以及抑肽酶的干预作用。方法:在含有成熟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培养皿中,分别加入胞外蛋白水解酶相关成分及其特异性抑制剂后,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内皮细胞中MMP-9、Tau—LRP表达的变化。结果:加入新生隐球菌分泌的胞外蛋白水解酶和(或)丝氨酸蛋白酶后内皮细胞的MMP-9、Tau—LRP表达均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抑制剂组的MMP-9、Tau—LR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隐球菌分泌的胞外蛋白水解酶通过上调MMP-9和(或)Tau—LRP表达,诱导微血管内皮细胞基质降解和细胞自身微管结构及紧密连接发生变化,可能是最终导致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隐球菌病(cryptococcosis)是一种重要的世界性人兽共患的感染性真菌病,可侵犯人体的肺、脑、皮肤、骨骼等全身各脏器。因其强烈的嗜中枢性,所致的隐球菌性脑膜炎/脑膜脑炎(cryptococca meningitis/meningoencephalitis,CME)约占隐球菌感染的80%以上,具高病死率。现从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诊断及治疗几方面阐述隐球菌病诊治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应用氟胞嘧啶治疗24例真菌感染取得良好结果。21例系单独使用氟胞嘧啶,3例则并用两性霉素B。致病菌有新型隐球菌、白色串珠苗,热带串珠菌及球拟酵母菌(Torulopsis glabrata)。 24例中3例肺部隐球菌感染、2例白色串珠菌眼内感染以及8例由白色串珠菌或球拟酵母菌引起的尿路感染疗效最佳,结果痊愈。1例隐球菌引起的肺及脊椎感染也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4例有其他严重疾病并发播散性串珠菌病的患者2例获得痊愈,作者综合应用两性霉素B和氟胞嘧啶治疗了3例重笃患者,1例隐球菌性脑膜炎合并有椎管感染,  相似文献   

17.
新生隐球菌血清型与艾滋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报道表明新生隐球菌的血清型具有明显的地理分布差异[1]。但在艾滋病(AIDS)和非艾滋病(Non-AIDS)患者的感染方面其血清型是否存在差别尚未见详细报道。据此,我们用日本IatronLaboratoriesIncCo公司生产的新生隐球菌血清分...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氧浓度对新生隐球菌荚膜的影响。方法 以厌氧、微需氧和CO2产气袋建立不同氧浓度(分别为0、8%、15%)培养条件,以大气氧浓度(21%)为正常氧浓度培养条件,以新生隐球菌标准株5株(BLS71、BLS63、ATCC32609、ATCC34874、YD53,分别为血清型A、B、C、D、AD)、临床株1株为研究对象,以常规沙氏液体培养基和含3-(N-吗啡啉)丙磺酸(MOPS)的10%沙氏液体培养基(pH 7.3)为非诱导和诱导培养基,在37 ℃下培养3 d,观察不同氧浓度培养条件下新生隐球菌的荚膜形成及大小。结果 除菌株YD53(血清型AD)外,其余受试菌株均可形成明显的荚膜。在非诱导培养条件下,菌株BLS71、BLS63、ATCC32609和临床株在4种氧浓度培养条件下荚膜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在诱导培养条件下,菌株BLS71、BLS63和临床株在厌氧培养条件下的荚膜厚度比其余氧浓度条件下的荚膜明显变小(P < 0.05)。结论 缺氧可能抑制新生隐球菌荚膜的形成。 【关键词】 隐球菌,新型; 氧; 荚膜  相似文献   

19.
真菌病     
952038 新生隐球菌L型致病性的实验研究/张宏…//中华皮肤科杂志。-1995,28(3).-158~160 新生隐球菌在机体内可出现多种不规则形,如长丝体、巨形体,或边界不清的原浆团块,与体外诱导形成的L型(细胞壁缺陷型)的形态类似。本文以稳定新生稳球菌L型感染小鼠后,结果在肝、肺、脑和脑膜、肾皮质、心肌、肠粘膜及胃肠腺体等组织引起间质性炎症。病原分离,呈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病理变化为胶样团块与肉芽肿。其形成可能与病灶处新生隐球菌变异成L型有关。参10  相似文献   

20.
报告1例免疫功能正常的播散性隐球菌病.患儿女,11岁.全身包括肺、淋巴结、骨髓、肝脾、脑及皮肤等多器官受累,表现为痤疮样皮损.患儿临床症状进展缓慢,全身中毒症状轻微,嗜酸性粒细胞升高.皮损、淋巴结组织病理检查示组织细胞内、外大量隐球菌酵母细胞,PAS染色阳性.皮损、骨髓、淋巴液真菌培养阳性,菌种鉴定为新生隐球菌,经PCR扩增测序为新生隐球菌grubii变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