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目的分析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34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实施PKP。观察患者术后疼痛、椎体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34例患者术后发生骨水泥渗漏1例(2.94%)。未发生坠积性肺炎、肺栓塞、大小便失禁等其他并发症。术后随访6~10个月,术后7 d、6个月随访,患者椎体前缘高度、伤椎后凸角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Barthel指数等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并发症少、疼痛缓解及伤椎恢复效果好,患者生活质量可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 效果。方法对69例共叨个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患者,均行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 成形术。观察指标为术前术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al analogue scale,VAS )、椎体高度的恢复及 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W个椎体均经皮行双侧椎弓根穿刺成功完成手术。所有患者疼痛缓解, VAS术前平均为(7. 52 10. 49)分,术后第3天平均为(2. 38 1 0. 22)分;术后1个月VAS平均为(1. 88 ±0. 12)分。术前骨折椎体前缘高度平均为(15.65 1 0. 68 ) mm,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平均为(23.68 1 0.83) mm,术前术后差异有显著性(P < 0. 05 )。骨水泥注射量每个椎体3.5-7.5@1,平均5.5 ml。骨 水泥少量渗漏到椎间隙1个椎体,沿手术通道反流至椎弓根2个椎体,均无临床症状,渗漏率为 3.23%。结论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能迅速 缓解疼痛,一定程度的恢复椎体高度,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我院采用经皮球囊扩张后凸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及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23例,取得了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PKP治疗6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共77椎),比较手术前后VAS评分、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变化情况,分析疗效。结果 VAS评分术后低于术前,椎体前缘高度术后高于术前,Cobb角术后小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12(8.2±1.7)个月。随访期间均未发生疼痛加重情况。结论 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临床疗效良好,有效恢复并保持脊柱功能,并发症少,患者接受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5.
傅宏  朱宝华  王俊 《中国骨伤》2009,22(2):144-145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病,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以往治疗方法为单纯采用俯卧背伸复位、佩戴矫形支具、理疗、止痛等姑息疗法。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是近年来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椎体转移瘤等疾病引起疼痛的一项新型微创脊柱外科技术,被认为是理想的较为安全的选择。从2003年10月至2007年4月,应用球囊经皮椎体成形手术系统治疗椎体压缩骨折17例30椎,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微创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中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微创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中老年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10例14个椎节.手术方式全部采用经双侧椎弓根入路置入2枚可扩张球囊,球囊撑开复位后用骨水泥填充腔隙.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椎体高度及脊柱后凸畸形的改善情况.结果 随访3~16个月,所有患者胸腰段的疼痛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压缩椎体的高度有明显恢复,后凸畸形平均矫正约11.3°.结论 微创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是治疗中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康复锻炼.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3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随机分成PVP组和PKP组,PVP组7例单椎体,5例2个椎体、2例3个椎体、1例4个椎体,共27个椎体接受治疗;PKP组9例单椎体、5例2个椎体、1例3个椎体,共22个椎体接受治疗。结果30例患者手术操作全部成功。PVP组8例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PKP组10例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术后PKP组椎体压缩率和Cobb角与术前比较有改善(P〈0.05)。结论PVP和PKP两种手术方法均具有显著止痛效果,PKP较PVP在椎体高度恢复及脊柱后凸畸形矫正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比单球囊交替扩张与双球囊同时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54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单球囊组(30例)和双球囊组(24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水泥注射量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Cobb角、椎体高度,评价其疗效.结果 单个椎体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射量及术中出血量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VAS评分、Cobb角及椎体前缘高度、中央高度及后缘高度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及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术后椎体前缘高度与中央高度均较术前提高(P〈0.05),但后缘高度并未发生明显的变化(P〉0.05).结论 单球囊交替扩张与双球囊同时扩张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均能够获得较好的疗效,但在患者经济情况允许的情况下,双球囊扩张术应是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9.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和椎体肿瘤的脊柱微创技术。2008年1月~2012年3月,笔者应用PKP治疗胸腰椎骨折28例、椎体肿瘤6例,取得满意疗效。1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病理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短中期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2年10月~2007年12月收治的53例病理性椎体压缩骨折,将患者按随访时间长短分为两组,A组4~24个月,B组24~56个月,将所调查的数据经统计学处理,比较组间疗效、影像学变化特点,分析影响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 临床疗效总优...  相似文献   

11.
术中即时三维导航在后凸成形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术中即时三维导航行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方法、疗效及适应证的选择. 方法 2006年4月至2009年8月在术中即时三维导航引导下行经皮穿刺PKP 15例(44个椎体).比较手术前、后视觉模拟法(VAS)评分、伤椎前后缘高度及伤椎Cobb角变化. 结果 15例患者术后第1~2天均可佩戴胸腰骶支具下地活动,VAS评分、伤椎前后缘高度及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恢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穿刺针及工作通道置入位置准确,未发现椎弓根穿破的患者,围手术期无肺柃塞、神经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随访3~14个月,平均7.1个月;未次随访X线片示骨折愈合良好,未发现手术节段椎体再次塌陷. 结论应用术中即时三维导航行PKP可以明显提高手术的精确度和安全性,简化手术步骤,减少辐射的危害和手术并发症,疗效肯定.行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时,如存在多发骨折(≥3个椎体)、中上胸椎骨折、骨折压缩严重或严重骨质疏松等情况,应考虑应用术中即时三维导航进行辅助.  相似文献   

12.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是由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发展而来的一种微创放射介入疗法,目前多应用于老年人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当中,其具有创伤小、临床疗效显著、并发症少等优点。本院自2007年应用PKP技术治疗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取得了优良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根据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段骨折的疗效来探讨其适应证的选择,并对其并发症进行评估。方法 2009年5月~2010年3月,72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行PKP治疗。所选患者均为单节段椎体骨折,其中T1111例,T1229例,L124例,L28例。术前、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测量X线片椎体前缘丢失高度及Cobb角;术后X线及CT扫描判断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分布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综合评估手术疗效。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2~18个月,平均15.8个月,伤椎前缘高度丢失比值由术前(45.8±9.8)%恢复至术后(21.5±5.4)%,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为(24.2±5.5)%,与术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bb角术前28.1°±2.8°恢复至术后19.2°±3.2°,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为21.2°±2.7°,与术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及ODI术前分别为8.9±0.8、37.4±4.9,术后3 d分别为2.3±0.6、28.2±4.1,手术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分别为2.2±0.6、27.4±4.2,与术后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安全可靠,近期疗效满意,适用于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骨折,适应证主要以骨密度值及椎体压缩形态判定,注射剂量及再骨折风险为并发症评估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及经皮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PVP或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患者38例,共54个节段,临床均表现为腰背部痛,且无神经症状及体征。其中33个节段采用PKP治疗,21个节段采用PVP治疗。结果术后1个月门诊随访患者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与活动能力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未发生骨水泥渗漏及神经受损等症状。术后3个月复查未见椎体压缩。结论应用PVP或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应用PVP或PKP可有效缓解疼痛,恢复椎体高度。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根据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段骨折的疗效来探讨其适应证的选择,并对其并发症进行评估。 方法 2009年5月~2010年3月,72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行PKP治疗。所选患者均为单节段椎体骨折,其中T11 11例,T12 29例,L1 24例,L2 8例。术前、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测量X线片椎体前缘丢失高度及Cobb角;术后X线及CT扫描判断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分布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综合评估手术疗效。 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12~18个月,平均15.8个月,伤椎前缘高度丢失比值由术前 (45.8±9.8)%恢复至术后(21.5±5.4)%,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为(24.2±5.5)%,与术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bb角术前28.1°±2.8°恢复至术后19.2°±3.2°,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为21.2°±2.7°,与术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及ODI术前分别为8.9±0.8、37.4±4.9,术后3 d分别为2.3±0.6、28.2±4.1,手术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分别为2.2±0.6、27.4±4.2,与术后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PKP安全可靠,近期疗效满意,适用于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骨折,适应证主要以骨密度值及椎体压缩形态判定,注射剂量及再骨折风险为并发症评估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2007年10月~2009年4月收治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06例,其中61例82个椎体接受PVP治疗,男21例29个椎体,女40例53个椎体,年龄65~96岁,平均78.3岁;45例55个椎体接受PKP治疗,男17例21个椎体,女28例34个椎体,年龄68~90岁,平均77.1岁。术前及术后1d进行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测量伤椎高度,随访伤椎高度丢失情况,记录骨水泥渗漏及随访期间邻近椎体骨折情况。结果:PVP组术前和术后1d VAS分别为6.7±1.4分和2.1±0.7分,PKP组分别为6.9±1.2分和2.2±0.9分,每组术后VAS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间点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PVP组55例、PKP组41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36个月,平均18个月。PVP组和PKP组术后伤椎高度分别较术前增加2.4±1.8mm和9.2±2.2mm,术后12个月随访伤椎高度分别丢失0.8±0.5mm和1.9±0.8mm,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PVP组术中骨水泥渗漏28例33个椎体,PKP组15例17个椎体,PKP组骨水泥渗漏率明显低于PVP组(P<0.05)。随访期间PVP组发生相邻椎体骨折9例,PKP组6例,两组相邻椎体骨折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VP和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止痛效果均较好;PKP的复位效果优于PVP,较少发生骨水泥渗漏,但术后椎体高度再次丢失较明显;两者术后相邻椎体骨折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疼痛性椎体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搜集2008年01月-2017年04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行PKP治疗的疼痛性椎体血管瘤(vertebral hemangioma, VH)患者资料。本组32例中男7例、女25例,年龄平均61.3±12.8岁(32-92岁);血管瘤位于胸椎20例、腰椎9例、胸椎合并腰椎多发者3例,共累计36个椎体,其中2个椎体血管瘤合并椎体压缩骨折。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s scales, VAS)评估患者疼痛情况,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量表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并记录术后并发症。结果 32例患者共计36个血管瘤椎体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双侧穿刺30个椎体,单侧穿刺6个椎体。所有患者完成随访,平均14.69±4.91月(7-26个月)。VAS评分术前5.63±1.52,术后24h为1.31±1.06,与术前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月0.88±0.82,末次随访0.69±0.58;ODI评分术前(61.09±18.95)%,术后24h(21.72±10.57)%,与术前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月(12.66±9.10)%,末次随访(9.31±5.60)%。VAS评分与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下降,且在术后随访中呈递减趋势。术后X线片4例椎体出现椎旁骨水泥漏,无临床症状,无椎管内渗漏。1例患者术后8月因骨质疏松出现临近椎体骨折再次行PKP术,1例92岁患者术后1年自然死亡。术后影像学资料未显示有血管瘤复发。结论:对于无神经压迫、以疼痛为主要症状的椎体血管瘤,椎体后凸成形术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合并椎体压缩骨折的血管瘤患者PKP同样有效。  相似文献   

18.
19.
20.
椎体后凸成形术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椎体后凸成形术是新近发展起来的脊柱微创手术,主要适用于骨质疏松性和脊柱肿瘤等所造成的椎体病理性压缩骨折.具有即刻止痛,恢复压缩椎体高度,矫正脊柱后凸畸形的效果,且并发症较少,是一项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