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中医药治疗输卵管阻塞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输卵管阻塞在中医文献中没有专门记载,依其临床表现散在于“无子”、“断续”、“带下”、“癥瘕”、“月经不调”等篇中。输卵管阻塞多由输卵管炎、慢性盆腔炎、输卵管结核、盆腔手术之后附件粘连及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引起。据统计,因输卵管因素引起不孕者约占不孕患者的30%~50%,而且其中输卵管不通者占很大一部分。笔者采用“中药口服、灌肠 中药离子透入 输卵管通液法”治疗本病36例,取得了理想疗效,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输卵管阻塞性不孕外治法近况王肖凤朱虹(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北京100053)(江西省瑞金市人民医院瑞金342500)关键词不孕症输卵管阻塞外治疗法综述输卵管阻塞是女性不孕的重要原因这一,根据贝润浦氏[1]报道在不孕症妇女中,输卵管阻塞引起者30%...  相似文献   

4.
李秀云  李天升 《新中医》1999,31(8):39-39
近几年来,笔者运用自拟疏通汤治疗输卵管阻塞11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0例患者均经输卵管碘油造影、通液、通气检查证实为阻塞,其中两侧均阻塞者87例,一侧阻塞者23例;结婚2年不孕者27例,3~5年不孕者61例,6年以上不孕者22例;...  相似文献   

5.
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中医治疗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输卵管阻塞是引起女子不孕症的常见原因,约占女性不孕症的20%~40%[1],是妇科疑难症之一。现代医学认为输卵管阻塞多由慢性输卵管炎症所致,输卵管子宫内膜异位、输卵管先天畸形、结核、肿瘤等均可致本病。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多由气滞血瘀、湿热阻滞、肾虚肝瘀等致瘀阻冲任,胞脉不通而致不孕。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本病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综述如下。1内服中药一般认为本病多由瘀血阻滞胞脉所致,故中药组方以活血化瘀为主,结合辨病辨证加减用药,配伍温通、补肾、理气、清热、通络等药物,同时配合宫腔注药加强疗效。张小玲[2]等认为本病由…  相似文献   

6.
中药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3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中医治疗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中医治疗近况杨小林北京针灸骨伤学院(100015)输卵管阻塞是引起女子不孕的常见原因,约占20%~40%[1],46.9%[2]。而且历来是妇科疑难症,西医多用手术或通液治疗,一般患者痛苦较大。近年来中医对本病的治疗进行了广泛研究总...  相似文献   

8.
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中医治疗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全保 《河北中医》1990,12(1):43-44
输卵管阻塞是引起女子不孕的常见原因,约占20~40%。现代医学对本病多主张手术治疗,但效果大多不佳。近年来,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取得较大进展,现综述如下。内治法 1、辨证施治:李氏把本病主要分为二型治疗,肝郁气滞型常用当归、柴胡、香附、自术、丹皮、茯苓、白芍、橘叶、橘核等。若经前乳胀加郁金、荔枝核;心烦内热加栀子、柴胡;精神抑郁加川楝子、淮小麦;偏肾亏加生地、山萸肉、菟丝子、桑寄生;偏脾亏加淮山药、炒扁豆、茯苓。瘀血阻滞型常用当  相似文献   

9.
活血化瘀法治疗输卵管阻塞不孕症56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周端求 《光明中医》1997,12(2):32-33
活血化瘀法治疗输卵管阻塞不孕症56例周端求湖南省湘乡市中医院(411400)活血化瘀法是中医临床常用治疗方法之一。近几年来,临床应用日益广泛,对其治疗作用和疗效原理亦有进一步的阐述。笔者本着“血贵畅和”之原则,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输卵管阻塞不孕症56例...  相似文献   

10.
11.
结核性输卵管阻塞由于症状不明显,多不能及时明确诊断,失去早期彻底治疗的时机,一旦造成双侧输卵管阻塞,则可致不孕。笔者老师蔡小荪主任医师,擅治本症,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1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输卵管结核多并发于肺结核,由于其症状不明显,故患者多因婚久不孕而行各种检查中才被发现。此时,输卵管结核引起的各种病理变化早已形成,输  相似文献   

12.
钟秀美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13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敏  王秀宝 《国医论坛》1995,10(1):21-22
钟秀美系福建中医学院副教授、泉州市中医院主任医师,从事妇科临床和教学40载,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笔者在跟师学习过程中,深感其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经验独特,疗效显著。现将钟师近年来治疗本病过程中资料完整的133例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三法联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世玲 《河南中医》1999,19(4):51-52
本文病例均选用近5年来在我院不孕专科住院因输卵管不通导致不孕症的患者,采用中药内服外用,针灸及穴位注射,子宫输卵管通液三者相结合的疗法,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1临床资料100例患者中,25~29岁38例,30~34岁45例,35~40岁17例。不孕年限...  相似文献   

14.
刘健 《陕西中医》1990,11(7):330-331
<正> 输卵管阻塞是妇科难症之一,在中国医学文献中无专门记载,依其症状表现散在于“无子”、“带下”、“断绪”、“症瘕”、“月经不调”等篇章中。引起输卵管阻塞的原因很多,单由非特异性慢性输卵管炎造成的占50%。不孕症中,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所占比例报道不一,有如35.7%、56.7%和61.1%,也有人统计高达75.8%.输卵管阻塞的治疗,目前仍较棘手,手术效果较差。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的临床妊娠率仅为2.5%。然而,运用中医中药辨证施治,疗效颇为乐观(有效率为97.5%、妊娠率达86.2%。本文拟就近几年来中医治疗输卵管阻塞的概况。作一回顾,以供参考。1.审机论治辨证用药综合各家见解,输卵管  相似文献   

15.
林寒梅 《四川中医》2000,18(3):32-33
输卵管梗阻占妇科不孕症病因的三分之一,其中以炎症性输卵管梗阻最为多见。但近年来因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症)发病率在全世界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合并不育者约50%,是因异位症病人的输卵管和卵巢粘连破坏了正常盆腔解剖及输卵管功能而致不育[’]。西医仅用通液术、通管术治疗,妊娠率是较低的。笔者自1992~1998年采用中药水煎、膏剂、浸酒内服及外敷治疗输卵管梗阻7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并分析如下。1一册资料本组兀例均符合1991年《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的诊断标准[‘]。经好检,子宫输卵管60%泛影葡胺造影或碘油造影或B…  相似文献   

16.
中药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8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1996年5月31日至1998年12月31日,选择了门诊82例输卵管阻塞的病人,经复方丹参注射液宫腔注药和中药保留灌肠等综合治疗后获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82例门诊病人,全经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或输卵管通气试验证实为单侧或双侧输卵管阻塞,其中单侧阻塞者53例,双侧阻塞者29例;年龄22~34岁;全部为继发不孕者,未产者35人,经产者47人。2 治疗方法月经干净后3d予以输卵管通液术,用复方丹参注射液(上海第九制药厂生产)4mL加生理盐水20mL稀释后以双腔管缓慢推注入宫腔,压力为120~150mmHg;接着用乐秀珍等[1]的灌肠方(忍冬藤30g,马鞭…  相似文献   

17.
活血化瘀法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英丽 《河北中医》1999,21(5):291-291
输卵管阻塞多因输卵管炎性病变反复发作,使局部组织充血、增生、瘢痕形成或盆腔术后附件粘连所致,是不孕症常见原因之一。临床患者病情复杂,表现各异,但皆有经血运行不畅、色黯有块,少腹疼痛、按之加重的共性症状,且表现舌黯或有瘀斑,脉弦细或涩等。辨证瘀血积滞,壅遏胞脉。治则:活血化瘀,行气通络。多年临床实践证明,活血化瘀法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取得明显疗效。1 药方组成1.1 基础方 桃仁10g,水蛭10g,炙穿山甲15g,路路通10g,香附10g,当归10g,白芍药15g。1.2 方义 桃仁、红花活血化瘀;水蛭、炙穿山甲、路路通逐瘀通络,消症散结;香…  相似文献   

18.
综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8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输卵管阻塞是引起女子不孕的常见原因 ,且近年来有增加趋势。单一方法治疗往往疗效欠佳 ,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治疗本病 82例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82例均为门诊病人 ,年龄 2 3~ 30岁者 63例 ,30岁以上者 19例 ,年龄最大为 4 0岁 ;不孕年限为 2~ 8年 ;其中原发性不孕症 2 7例 ,继发性不孕症 55例。均经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检查确诊 ,并经妇检及B超检查证实子宫发育正常 ,排除生殖系统结核性病变及先天畸形。1 2 主要症状及体征单侧或双侧下腹疼痛者 75例 ,腰痛者 56例 ,带下增多者 4 3例 ,乳房…  相似文献   

19.
20.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不孕症32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冯金英 《新中医》1995,27(11):33-34
以自拟疏肝通瘀汤内服,配合双柏水蜜青外敷,复方毛冬青液灌肠,并用西药宫腔灌注,治疗输卵管阻塞不孕症患者32例,结果痊愈20例,有效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6%,认为本症多由肝郁气滞血瘀,下焦胞络阻塞所致。应用中西结合,采取多种给药方法治疗可提高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