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分析一组34例临床疑为垂体微腺瘤的CT表现和手术所见。20例为高泌乳素血症。18例CT发现局限性低密度区,2例有不均一密度或几为等密度区,2例垂体蒂偏移,10例垂体上缘上突。手术证实18例有肿瘤,16例为微腺瘤,其中12例肿瘤CT定位与手术一致,另4例手术所见肿瘤是在CT检查认为是正常的垂体部位。14例为Cushing's综合征。CT检查,10例有局限性密度异常,其中7例低密度、2例等密度、1例略高密度,4例垂体蒂偏移,6例垂体上缘上突。手术证实11例有肿瘤,其中8例CT表现与手术所见一致,余3例不一致,肿  相似文献   

2.
柯兴氏综合征多由分泌ACTH的垂体腺瘤或分泌皮质醇的肾上腺腺瘤所致,少数是由分泌ACTH的异位肿瘤所致,后者可为肺的燕麦细胞癌、胸腺类癌、胰岛细胞瘤或支气管类癌等。柯兴氏综合征主要诊断困难是鉴别垂体性柯兴氏病与异位分泌ACTH肿瘤。为了确定垂体CT检查对柯兴氏综合征的诊断价值,作者对照了57例柯兴氏综合征的垂体CT表现与手术所见。检查装置为GE9800,静脉注入造影剂后行冠状扫描,层厚3mm。其中,50例手术证实为垂体病变,7例为异位分泌ACT-  相似文献   

3.
本文复习了100例经X 线检查与手术证实的分泌催乳素的垂体腺瘤。所有病例的催乳素均升高。X 线检查包括:蝶鞍正、侧位园形轨迹断层、气脑造影加鞍区断层、双侧颈内动脉造影,20%病例作了脑的CT 扫描。100例中女性97例,平均年龄29岁。典型的临床表现是闭经、溢乳。手术证实96例为垂体腺瘤,4例为增生。53例肿瘤直径小于10毫米。蝶鞍断层中96例见有蝶鞍形状异常,最常见者为侧位断层上蝶鞍轮廓的前下部凸出、皮质变薄但仍完整。X 线提示的肿瘤部位与手术相符。气脑造影检查见到19例有鞍上扩展(10例侵犯鞍上池,9例致第三脑室变形),也均由手术证实。双侧颈内动脉造影对诊断帮助不大,主用于估计鞍旁扩展和  相似文献   

4.
作者20%的柯兴氏综合征病人单凭生化检查不能鉴别过量的ACTH是来源于垂体还是异位分泌。作者对9例手术证实的病例进行CT扫描。其中8例为分泌ACTH的垂体微腺瘤,一例为肝内转移瘸分泌ACTH释放因子(CRF)继发柯兴氏综合征。8例垂体微腺瘤的垂体高度为5.7~15mm,6例垂体上界为凸起形,2例为下凹形,8例漏斗部均居中。造影增强后垂体中可见限局性低增强区而手术证实该区为分泌ACTH微腺瘤者3例。其中2例单层动态CT扫描示中线可见窦隙样毛细血管(束征),1例未见此征。8例中6例肾上腺CT正常,2例增  相似文献   

5.
本文为一篇应用海绵间窦造影诊断垂体微小腺瘤的初步报告。目前,放射科诊断垂体腺瘤的根据为:平片和断层片所显示的蝶鞍骨壁形态与厚度的改变以及综合应用气脑造影、颈动脉造影和 CT 扫描以显示肿瘤的鞍上延伸。而垂体微小腺瘤的诊断则主要依赖断层片和血中泌乳激素的测定。血中泌乳激素正常  相似文献   

6.
18F-FDG和18F-FET PET脑显像诊断垂体腺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欣  周前  党永红  霍力 《中华核医学杂志》2003,23(5):263-265,T001
目的 比较^18F-脱氧葡萄糖(FDG)和^18F-酪氨酸(FET)PET显像对垂体腺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正常对照者7例同期行^18F-FDGPET脑显像和^13N-NH3PET脑血流显像。20例垂体腺瘤患者行^18F-FDG PET脑显像,其中10例同期行^18F-FETPET脑显像,并参照近期MRI结果进行分析。加例患者均行经口鼻蝶窦垂体腺瘤切除术,术后行病理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分型。结果①正常对照组垂体^18F-FDG摄取明显低于周围组织。②对于分泌激素和无分泌功能的垂体腺瘤,^18F-FDGPET和^18F-FETPET均可显示病灶。③垂体腺瘤在^18F-FDG显像中多表现为均匀的放射性摄取增高,而^18F-FET。显像则多表现为散在的摄取增高,与MRI所示等瓦长T2或稍长瓦长T2信号的肿瘤组织分布相似。④7例微腺瘤^18F-FDG PET检出5例,MRI检出3例。⑤不同激素分泌型和无分泌功能垂体腺瘤的瘤体大小、激素水平与^18F-FDG或^18F-FET显像标准摄取值(SUV)间无明显相关。结论 ^18F-FDG和^18F-FET PET脑显像均可显示垂体腺瘤,而以前者更佳。  相似文献   

7.
作者分析56例无功能垂体腺瘤,分泌催乳激素和生长激素腺瘤的CT表现。并讨论CT表现与手术、病理、内分泌学改变的关系。无功能性腺瘤17例。非增强CT扫描显示低或等密度(平均19.1H),增强CT扫描中5例无增强,平均CT值为36.8。密度与腺瘤类型无关。催乳激素性25例。血清催乳激素含量在30毫克/毫升以上,有10例为微小腺瘤。血清激素水平与肿瘤大小明显有关。扫描前后CT值与无功能腺瘤几相同。5例无增强。然催乳激素腺瘤增强检查中些病例为高密度。生长激素性腺瘤14例,血清生长激素水平超过10毫克/毫升。2例微小腺瘤为嗜酸性。激素水平与肿瘤大小无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鞍区生殖细胞瘤的临床影像特点,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8例和放射治疗协诊4例.回顾性分析鞍区生殖细胞瘤的CT及MRI影像特点.结果 12例鞍区生殖细胞瘤中,5例肿瘤形态不规则,侵犯垂体和垂体柄,垂体后叶T1WI高信号消失;5例肿瘤累及垂体柄增粗;2例肿瘤仅累及下丘脑.CT平扫显示所有肿瘤均无钙化,呈等或略高密度.MRI检查,肿瘤在T1WI等信号,T2WI为高信号.增强示肿瘤明显均匀强化.3例瘤体呈环状强化.其中3例肿瘤由下丘脑浸润三脑室旁伴周围脑质轻度水肿.另外1例沿脑脊液发生种植性播散,右侧外侧裂池内有一结节病灶.结论 鞍区生殖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资料分析,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作者分析了35例(男9例,女26例)临床疑有促ACTH垂体腺瘤并经手术探查患者的冠状位CT扫描资材,手术证实27例。27例中,3例为大的垂体腺瘤,术前CT诊断均正确(包括高度、上缘的形态、垂体柄移位及蝶鞍的骨质变化)。24例垂体微腺瘤中(直径<10mm)14例CT术前诊断正确,男10例则为阴性。35例术前CT检查共疑有腺瘤者20例,其中17例(85%)经手术证实,在15例术前CT检查阴性者中,10例(66.6%)手术探查发现肿瘤。冠状面CT检查诊断促ACTH腺瘤的敏感性为63%,特异性为62.5%,总的准确性为62.8%。作者认为,采用当前最新的CT装置和检查技术,柯兴氏病的术前垂体CT检查价值明显低于泌乳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偶发垂体大腺瘤在健康人群及肿瘤患者间发病率的差异,并探讨18F-FDG PET/CT全身显像在偶发垂体大腺瘤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对行PET/CT头部及体部检查的无垂体瘤相关病史的183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健康体检者600例,确诊及疑诊肿瘤患者1230例;选择PET显示垂体部位高摄取及同机CT显示垂体占位(病灶短径大于1.0 cm)患者,记录病灶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对入选患者进行随访3~26个月,经病理及MRI明确最终诊断;所有结果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应用Fisher确切检验比较偶发垂体大腺瘤在两组人群间发病率的差异,并评价PET/CT对偶发垂体大腺瘤的诊断价值。 结果 15例患者符合上述标准入选,SUVmax为4.2~22.2;1例患者经手术确诊为垂体区转移瘤,SUVmax为19.5;14例患者为偶发垂体大腺瘤,发病率为0.77%,其中源于健康体检者1例,发病率为0. 17%,其余13例患者均具有恶性肿瘤病史,发病率为1.06 %;PET/CT对偶发垂体大腺瘤的检出率为100%,准确率为93.33%。 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组垂体大腺瘤的发病率高于健康体检组;18F-FDG PET/CT显像对偶发垂体大腺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作者复习了10例自发性肾周围出血病人的影象学,包括CT、MRI和动脉造影。在症状出现0~23天获得上腹部包括肾脏的CT扫描,其中平扫4例,强化扫描1例,平扫后再加强化扫描5例。CT扫描后3周内作MRI 2例,1例用0.15T、另1例用1.5T超导系统作了T_1、T_2加权成象。CT扫描后作动脉造影5例,同时行肾动脉栓塞1例。8例做了根治性肾切除,1例为肝硬化门脉高压出血,在观察期继发感染后手术清除积血,另1例CT和MRI显示典型的肾周围出血,针吸为血性液,肾动脉造影显示结节性动脉周围炎特征。结果表明,9例(90%)诊断基于CT所见,其特征为肾被膜下或肾周围液体的积聚伴CT值较高区(40~70HU)。其余1例被膜下液体为低值,但在MRI  相似文献   

12.
造影增强CT扫描时,脑脓肿表现环状强化,但无特异性,此表现也见于脑转移,神经胶质瘤,血肿和出血性脑梗塞。作者报道2例环状强化,初诊为脑脓肿,后证实为动静脉血管畸形所致的脑内血肿。例1增强CT扫描示右额叶有一环状强化病变。脑血管造影示右额叶有异常血管团,与CT扫描病变部位一致。例2增强CT扫描示右额叶有一环状强化病变。脑血管造影示右额叶有异常血管团及一条引  相似文献   

13.
作者报告24例垂体微腺瘤,均经手术及组织学确诊。术前均有MRI及CT检查。女21例,男3例。年龄12~55岁。其中17例为催乳激素瘤,7例为ACTH腺瘤。18例术前诊断经手术证实准确。6例术前诊断及定位错误。18例确诊者MRI较CT敏感,计MR及CT均不能区分肿瘤边界者4例,MR可区分者14例其中4例CT不能区分,两法均可区  相似文献   

14.
经单侧鼻腔经蝶显微手术切除脑垂体腺瘤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分析经单侧鼻腔、经蝶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瘤的手术操作及术后处理,方法:对45例不同大小垂体腺瘤采用经鼻蝶手术,均行CT扫描及内分泌检查,其中肿瘤高径1.0-3.5cm者39例,视力视野障碍者34例,发生瘤卒中2例。结果:行肿瘤全切35例,大部分切除8例,部分切除2例,无死亡,经3个月-4.5年(平均2.1年)随访,无肿瘤复发,大部或部分切除者保持稳定。结论:经单侧鼻腔、经蝶显微手术切除3.5cm以内的垂体腺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十二指肠腺瘤的影像诊断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CT和低张十二指肠造影(HD)诊断和鉴别诊断十二指肠腺瘤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分析6例十二指肠腺瘤的CT和HD表现,对照手术病理所见,对CT、HD在显示病变、定性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作用进行评价。结果HD表现为充盈缺损,其中5例边缘光滑,1例边缘欠光滑,3例呈椭圆形与肠道纵轴平行,2例轻度分叶,1例显示蒂部,2例肿瘤可移动,周围黏膜正常,管壁柔软。主要CT征象为腔内肿块,密度均匀,边缘光滑,轻~中度均匀强化。2例壶腹区腺瘤显示胆系轻~中度扩张。结论CT可显示腔内病变及腔外改变。HD观察腔内异常,尤其显示带蒂腺瘤蒂部及位置改变优于CT,且具有诊断特征。二者结合有助于提高诊断正确性。  相似文献   

16.
反应性环状强化为脑术后的CT表现之一,出现在脑组织对手术创伤所产生的反应性病理改变过程中,是良性的术后现象。因其表现类似于肿瘤残灶和脓肿,故易造成误诊而作再次剖颅探察。它与病变性环状强化的鉴别,对于指导临床处理和预后有重要的实用价值。现将部分有关文献综述如下。一、CT表现反应性环状强化见于脑病变切除术后。平扫,术区常显示低密度,无等密度环影和结节影。增强扫描强化出现手术区边缘,与手术切线范围一致,形成圆形或类圆形  相似文献   

17.
匙孔动态增强MRI对45例催乳激素分泌型垂体微腺瘤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匙孔(keyhole)动态MRI对催乳激素(prolactin,PRL)分泌型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经手术或临床证实的PRL分泌型垂体微腺瘤的动态增强MRI影像表现,由两位有经验的影像科医师阅片,不告知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的情况下作诊断,垂体内见有粟粒、结节或片块状异常信号者作肯定微腺瘤诊断;垂体内信号不均匀者作可疑微腺瘤诊断;垂体内信号未见异常者不作微腺瘤诊断.结果:无临床及实验室检查参考时,可肯定垂体微腺瘤诊断者18例;可疑垂体微腺瘤诊断者26例;不作垂体微腺瘤诊断者1例.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诊断正确率达97.8%.结论:keyhole动态MR对PRL分泌型垂体微腺瘤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临床和实验室检查怀疑PRL分泌型垂体微腺瘤而MR平扫阴性的患者应常规作动态增强MR检查.  相似文献   

18.
无分泌功能性垂体腺瘤的临床与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显微外科手术切除的158例无分泌功能性垂体腺瘤,占同期垂体腺瘤的28.1%,一病特点是:以视力障碍、性功能低下和头痛为主要症状;垂体功能低下发生率较高;5%为向一腺 瘤,57.6%为大腺瘤,34.4%为巨大腺瘤;免疫组化显示,部分肿瘤内含1-2种垂体激素成分。哈部病例的61.4%经蝶,38.6%经颅入路手术。肿瘤全切或次全切除率为89.1%,手术死亡1.9%。  相似文献   

19.
作者分析了5例经手术及组织学证实的三叉神经神经瘤的CT 扫描,讨论了该肿瘤的各种表现。5例病人之CT 表现因其部位不同而异。造影强化前,2例肿瘤表现为等密度,1例密度低,1例为正常与低密度的混合表现,1例未行强化前扫描。造影强化前均未见均匀或不均匀的密度增高。造影强化后,5例均有强化。2例强化为均匀的,2例为不均匀的,一例有肿瘤环状强化。造影强化后5例肿瘤均勾画满意,肿瘤周围均未见脑水肿。2例组织学上  相似文献   

20.
作者收集了25例1990年4月~1991年7月经组织学证实的垂体瘤,术前均行Gd-DTPA增强MRI检查,所确定的正常垂体位置均为手术证实,不包括肿瘤复发者。微腺瘤(直径10mm以下)5例,大腺瘤(直径大于10mm)20例。分泌功能腺瘤16例,其中泌乳素瘤5例,生长素瘤9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瘤1例,促甲状腺素瘤1例,另9例为无分泌功能腺癌。所有病例术前均无尿崩症。MR场强为1.5T,一般取自旋回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