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医理论认为,气的根本在肾而统于肺脾,在表则护卫皮毛,充实腠理,使人有抗邪能力,在内则导行血脉,升降阴阳,周流一身。气充则强,气少则虚,气顺则平,气逆则病。血为气之母,气赖血以附,血载气以行。血液循行于人体,滋养周身,如有亏乏、凝滞、妄行均会使人生病。气虚多由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或劳伤过度,或久病不愈,使肺、脾、肾等脏腑的功能减退,使气的生化不足所致。血虚多由久病不愈,阴血虚耗,或失血过多,或脾胃功能失和,使水谷精微不能化生血液所致。由于气与血有着密切的关系,故血虚者可引发气虚,而气虚者由于不能化生血液,又会导致肌体出现血虚的症状。  相似文献   

2.
"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临床上往往先有气病,后有血病,由于气血相互影响最终出现气血同病。气病常见气虚和气机失调;血病常见血虚、瘀血、出血;气血同病,常见气血两虚、气虚血瘀、气滞血瘀、气不摄血、气随血脱。通过梳理、分析气病、血病、气血同病的病机及临床表现,旨在为中医气血辨证及论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3.
凡能补养气血阴阳之不足,阴阳平衡,从而治疗各种虚证的药物,称为补养药。虚证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的不同,补养药也分补气、补血、补阴、助阳四类。 1.补气药一般适用于脾气虚和肺气虚之证,也常用于血虚,因为气为血之帅,气旺可生血。 2.补血药主要用于血虚、中医认为“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所以补血药大部分入心、肝、脾三经。补血药多粘腻,对于湿滞中满、食少便溏者忌用。脾胃虚弱者应与健脾胃药同用。补血药中不少  相似文献   

4.
李爱英 《中国医刊》2000,35(4):54-54
1 气血偏虚气为血之帅 ,血为气之母。气盛则化生血的功能自强 ,气虚则化生血的功能自弱 ,因之 ,气虚可进一步导致血虚 ;气存血中 ,血的丢失必然带来气的丧失 ,而致气血两虚 ,气化无力 ,影响津液的输布 ,泛于肌肤而为水肿 ,临床上多见于功能性水肿。证见 :颜面四肢 ,甚或全身浮肿 ,头晕神疲 ,乏力纳差 ,轻者可纳食正常 ,妇女可见月经不调 ,舌淡 ,苔白 ,脉细。治疗上应调补气血 ,方取归脾汤加减。【例 1】 女 ,3 8岁。反复颜面及双下肢水肿半年 ,有时可扩展至全身 ,呈轻度或中度 ,伴有头晕、乏力、纳差 ,平时月经量多 ,舌淡、苔薄白脉细。西…  相似文献   

5.
国医大师张琪教授认为,“气”与“血”是决定人体生命存在和维持机体正常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和体现,“气”“血”的变化,还能正确反映出机体病理变化的规律,无论外感或者内伤疾病,最终均会伤及气血.治疗疾病的目的都在于使气血调达,生理功能恢复正常.气病当补气、调气、疏气,即气虚宜补,气机升降失司宜调,气郁宜疏;血病当补血、行血、止血,即血虚当补,血瘀当行,出血当止.临证十分重瘀血学说,消而不伐,指出血瘀的因素有气虚、气滞、寒凝、热灼、痰湿、水蓄、风气等不同,临床当随证求因,审因论治,才能达到活血化瘀的目的,不可一味用猛药活血破血.  相似文献   

6.
产后缺乳甚少或全无,称为缺乳。是妇产科常见的一种疾病。笔者根据32例的临床观察认为本病与下列病因有关。 1.脾胃虚弱,气血化源不足,而乳汁正是由气血所化,气不足则乳汁化源不足。又复因分娩失血过多,气随血耗以致气虚血少。乳汁因而甚少或全无。 2.肝郁气滞,产后肝失疏泄、情志抑郁、气机不畅以致经脉涩滞,阻碍乳汁运行,因乳汁缺少甚至不下。 3.病因与发病,脾胃虚弱导致的缺乳,在32例病例中占8例,其中因分娩失血过多占3例。由肝郁气滞引起的缺乳占14例。由此可见,肝郁气滞在缺乳的病例中占多数。  相似文献   

7.
一、“凡治血证,须知其要,而动血之由,惟火惟气耳。”是谁提出的?你如何理解?(15分) 答:是明代张景岳提出的。其意思是治疗血证应明确出血的原因不外火与气两方面。因于火者,有实火与虚火之分,实火迫血妄行,治宜清热泻火止血;阴虚火旺,灼伤血络出血,治宜滋阴降火止血。因于气者,有气苑、气虚、阳虚、气虚血瘀之分。气血并苑于上者,应清气降气以止血;气虚不摄者,当益气摄血;阳虚经脉失于温煦者,应温经止血;气虚血瘀者,宜益气活血以止血。二、简述脾胃气虚、脾肾气虚、脾肾阳虚泄泻的证治要点。(20分) 答:脾胃气虚由中气不足、运化功能减退引起。临床以食少、便溏、倦怠乏力,舌  相似文献   

8.
产妇分娩以后,产后1~2天内由于子宫收缩,而引起下腹疼痛为主症的妇科常见病,西医妇产科学称为产后宫缩痛.中医称为产后腹痛. 1 病因分析 1.1血虚素体气血不足,产时耗气,又因血少而令气的生化不足,气虚不能温煦脉中之血,也不能运血以行,以致血行迟缓,虚滞而痛.  相似文献   

9.
补法是补益人体阴阳气血之不足,或补益某一脏之虚损,治疗各种虚证的方法.虚证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等不同,补法也分补气、补血、补阴、补阳等,并宜结合五脏之虚补益五脏.  相似文献   

10.
二、和脾胃、益气血脾胃为后天之本,乃气血生化之源。人之一身所需供给的营养物质,大都要依靠脾胃运化输布,不断补充。脾胃的运化功能强,则气血旺盛,精力充沛。如果脾胃虚弱,运化不良,则营养缺乏,气血不足,精神疲乏,易于衰老。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气以升为常,胃气以降为顺;清阳之气上升,浊阴之气下降,这是脾胃的正常生理现象。如果脾胃失和,上逆则为呕吐、恶心;下陷则为泄泻、脱肛。长期脾胃气虚,营血生成不足,或者统摄功能失常,出血不止,可见血虚之证。又有情志抑郁,也会影响脾胃气血不和者。遇有这些情况,当以和脾胃、益气血为主要治疗方…  相似文献   

11.
痔疮从气血论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痔疮的形成与气血相关 气血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气血是人体生命的源泉,它运行于全身,无处不到,肛门、直肠部亦是依赖于气血的不断运动从而得到精微物质。古人有“气为血之先导,血为气之依附”之说。气血密切相关,相互影响。气无血不生,血无气不活。气衰则无以推动,血必因之而阻;气陷而不能统摄,血常因之外溢。血之于气则有濡养运载作用。血虚无以载气,则气随之而少;气失去血的濡养,则燥热诸疾而生。气血阴阳是相对平衡的,反之则病乃生,它对痔疮的生成发展及病理改变有其重要的意义。现代医学将痔疮  相似文献   

12.
由于身体虚弱而出现发热的症状,都称为虚热。其原因多为急性热病,日久不愈,导致身体虚弱,发热不已,如热邪伤气、伤阴。慢性病多因久病正气亏损,不能驱邪外出,如阴虚发热,血虚发热等。虚热的辨证施治,根据人体气血阴阳的不足,可分为阴虚、气虚、血虚、阴虚发热。但在这四症中而以阴虚发热与气虚发热为最多见。虚热的治法,一般的当以  相似文献   

13.
1 《医林改错》论血瘀证 《医林改错·气血合脉说》:治病之要诀,在明白气血,无论外感内伤,要知初病伤人何物,不能伤脏腑,不能伤筋骨,不能伤皮肉,所伤者无非气血. 气有虚实,实者邪气实,虚者正气虚. 正气虚当与半身不遂门四十种气虚之症、小儿抽风门二十种气虚之症互相参考. 血有亏瘀,血亏必有亏血之因,或因吐血衄血,或因溺血便血,或破伤流血过多,或崩漏、产后伤血过多;若血瘀,有血瘀之症可查,后有五十种血瘀症相互参考. 惟血府之血,瘀而不活,最难分别. 后半日发烧,前半夜更甚,后半夜轻,前半日不烧,此是血府血瘀. 血瘀之轻者,不分四段,惟日落前后烧两时;再轻者,或烧一时,此内烧兼身热而言. 若午后身凉, 发烧片刻乃气虚参芪之症. 若天明身不热,发烧止一阵,乃参附之症. 不可混含.  相似文献   

14.
按中医理论分析冠心病者舌脉症的表现,則其基本病机是气虚血瘀,因而其基本治则当是益气活血。中医气血相关理论认为,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行血行。气虚可导致血瘀,气滞也可导致血瘀。中医治疗血瘀证除采用活血化瘀之外,更强调要治气。国内就活血化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理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已取得显著进展。然而,对益气或益气活血治疗冠心病进行系统研究者甚少。因  相似文献   

15.
《内经》中气虚的概念及相关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检出了《内经》中有关气虚的所有条文,分析归纳出《内经》中的气虚涵义:①是指一身之气虚亏,属阴阳二气对等的皆不足;②是指以针刺泻法使气得散的一种状态;③是指个体的体质差异。据此推出气虚的基本概念:是一身之气不足及其推动、调节、防御、固摄等功能减退的病理状态,以体倦乏力、少气不足以息、防御和康复能力低下为主要临床表现,属阴阳二气对等的皆虚。气虚与精虚、血虚、津液亏虚同时并存时可合称为精气两虚、气血两虚、气津两亏,但一般不再统称为阴阳两虚。气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气虚包括阴虚、阳虚、阴阳两虚等,狭义的气虚是阴阳二气对等的皆虚。  相似文献   

16.
习惯性流产,病因频多。有气虚、血虚、气血双虚;有痰盛、火盛、血热等.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多属肾气不足,冲任不固,不能摄血养胎所致.因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冲任之气健固,则胎有所载,血有所养,其胎便可正常生长发育.反之,则发生本病.几年来,我用千金保孕汤加减治疗本病117例,其中滑胎3~6次的81例,7~11次的36例.经治疗114例痊愈,3例因患其他疾病无效.基本方高丽参6克白术10克黄芩10克茯苓10克桑寄生15克炒杜仲10克菟丝子30克甘草3克.若遇火盛、痰盛、气虚、血虚者,可根据不同情况,随证加减.方解方中白术健脾;黄芩清热;高丽参大补元气,补益脾胃;茯苓功能益心脾,与高丽  相似文献   

17.
月经过少是妇科临床上常见的疑难病,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常伴有短气乏力、不孕、烦躁、失眠等症状,需及早调治。究其病因病机,主要是经亏血少,冲任气血不足,或寒凝瘀阻,冲任气血不畅,血海满溢不多而致。常分为肾虚、血虚、血寒、血瘀  相似文献   

18.
邹燕勤教授认为,慢性肾脏病发生气血运行不畅而郁滞的机理很多,主要有:气虚不能推动血液运行而致瘀;肾阳虚衰,寒自内生,阳不运血,血遇寒则凝而为瘀,血虚脉道不充,血行迂缓,易于停滞成瘀,精不化气而化水,水停则气阻,气滞则血瘀;患病日久,缠绵不愈,深而入络,而致脉络瘀阻;因虚而易感外邪,外邪入侵客于经络,使脉络不和,血涩不通,瘀结成肿,阴虚生火,灼伤血络,或气不摄血,血溢脉外,均可停于脏腑之间而成瘀.因而肾病更须十分注意活络,运行血气.  相似文献   

19.
王卓 《求医问药》2008,(11):51-51
便秘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之一。传统医学认为,便秘是由人体内大肠积热、气滞、寒凝或阴阳气血亏虚,使大肠的传导功能失调所导致的。该病可分为热秘、气秘、气虚便秘、血虚便秘、阴虚便秘和阳虚便秘等类型。其中,阳虚便秘是由于患者的肾阳不足,阴寒内生,肠道运化功能减弱而引起的一种便秘。此类便秘患者可出现面色淡白、手足不温、喜热怕冷、腹中冷痛、舌淡胖、脉沉迟等症状。专家认为,阳虚便秘患者在坚持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的基础上,若配合药浴来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20.
女子一生生理、病理异于男子,所治处方亦有所差异,女子特殊的月经、带下、胎孕、产育和哺乳,均以血为用而数伤于血,导致女性多血虚的病理特点,气为阳,血为阴,"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血虚则气易郁而不行,故而出现气血同病。肝藏血,血虚肝脏无以为藏、无以为用而疏泄失职,临证中在疏肝理气的同时亦应重视"血虚"的特点而佐以养血柔肝之品,使得气血充足,肝血旺盛,藏泄有度而疾病皆无。小柴胡汤为《伤寒论》少阳病篇代表方,能够调和气血,运转枢机,柴胡四物汤为刘完素的经典方剂,能够和畅气机,补血调血,两首方剂均以调补为主。文章从女性特殊的生理、病理处着眼探讨补益类方药小柴胡汤及柴胡四物汤在妇科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