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养肝利胆颗粒对豚鼠胆囊胆色素结石的生化学影响。方法:应用雄性豚鼠建立胆色素结石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养肝利胆颗粒组,每组8只。观察养肝利胆颗粒对该模型成石率、总胆红素、游离胆红素、钙离子等指标的影响。结果:正常组、养肝利胆颗粒组的成石率、总胆红素、游离胆红素和钙离子浓度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养肝利胆颗粒通过降低总胆红素、游离胆红素和钙离子含量,逆转成石胆汁,从而起到预防胆色素结石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应用豚鼠胆色素结石模型对养肝柔肝中药(Ⅱ号合剂)与养肝柔肝 疏肝利胆中药(Ⅰ号合剂)进行防治胆色素结石的实验研究,结果发现两种方法都能降低胆汁β—G酶活力、胆汁游离胆红素百分比与胆汁钙离子含量,具育明显的防石作用,应用大鼠作不同剂量养肝柔肝中药利胆作用的观察,结果显示高剂量能显著增加大鼠胆汁流量,有明显的利胆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养肝柔肝中药在肝细胞水平的作用可能是防治胆色素结石最重要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3.
养肝利胆合剂防治胆色素类结石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复制豚鼠胆色素结石模型的实验研究中,从生化和形态学角度观察到肝细胞水平是胆石病发生和发展的枢纽环节。应用豚鼠胆色素结石模型对养肝柔肝中药(Ⅱ号合剂)与养肝柔肝+疏肝利胆中药(Ⅰ号合剂)进行防治胆色素结石观察,结果显示两种方法都能降低胆汁β—G 酶活力、胆汁游离胆红素百分比与胆汁中钙离子含量,具有明显的防石作用。通过对豚鼠肝质膜ATP 酶活性改变与肝、胆组织病理及超微结构观察,发现两种方法都能作用于肝细胞水平,具有抗肝脏脂肪变性和逆转肝细胞超微结构异常变化的作用。应用SD大白鼠对不同剂量养肝柔肝中药进行利胆作用观察,表明高剂量能显著增加大鼠胆汁流量,有明显的利胆作用。实验结果证实养肝柔肝中药具有从肝细胞水平发挥防治胆色素结石的作用,是临床防治胆色素结石病的一种较为理想的药物。  相似文献   

4.
金钱草对食饵性胆色素结石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金钱草乙酸乙酯提取物(Ethyl acetate extract from Herba Lysimachiae,EA)利胆排石的作用及其机理.方法:采用对正常大鼠胆汁分泌的影响研究EA的利胆作用,采用致石饲料喂养豚鼠制成胆色素结石模型的方法来研究EA对胆色素结石的防治作用,并通过对动物的胆汁和血清成分分析其防石的机理.结果:EA能显著促进大鼠胆汁分泌,减少胆色素结石的成石率,且能调整和维持胆汁成分比例及动物体内代谢的正常化.结论:EA是金钱草利胆排石的起效部位,它通过调节胆汁成分和血清血脂达到防治胆色素结石的作用,这可能是其排石作用的机制.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以豚鼠复制胆色素结石模型,通过在动物“穴位”上施予针刺或艾灸,观察其对成石率的影响,分析胆汁中胆红素成分、胆汁和肝脏β—葡萄糖醛酸酶活性及血清胆固醇的变化,并作肝脏组织学观察。实验结果表明针或灸确能抑制豚鼠由诱石饲料导致的胆色素结石形成,观察到致石饲料还可造成肝组织的脂肪变性,艾灸能明显抑制肝脂肪变进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大柴胡颗粒对胆色素结石豚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豚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大柴胡颗粒高、中、低剂量(4.4、2.2、1.1g/kg)组和熊去氧胆酸(50 mg/kg)组.采用饲料法复制胆色素结石豚鼠模型,观察大柴胡颗粒对胆色素结石豚鼠的成石率、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KP)、谷氨酰基转移酶(γ-GT)、总胆红素(TB)、1分钟胆红素水平、血浆和胆囊组织胃动素和生长抑素(SS)水平,以及胆汁内总胆酸(TBA)、磷脂、总胆固醇(TC)、黏蛋白量的影响;肝脏和胆囊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其组织病变情况.结果 大柴胡颗粒中剂量组可显著降低结石成石率;其3个剂量组均可降低胆囊SS水平;其中、高剂量组可显著升高血浆和胆囊胃动素水平,降低血清γ-GT、1分钟胆红素水平和胆汁黏蛋白的量;其高剂量组可显著降低血清AST和TB、血浆SS和胆汁中TC水平,升高胆汁中TBA的量;而低剂量组可显著升高胆汁中磷脂的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0.01).组织病理学观察表明大柴胡颗粒可显著改善胆囊上皮增生,减轻组织水肿、炎细胞浸润、肝脏脂肪变性、汇管区炎细胞浸润和纤维组织增生.结论 大柴胡颗粒对胆色素结石豚鼠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与其减少肝胆细胞损伤、调节胆汁成分、促进胆汁分泌等机制相关.  相似文献   

7.
利胆祛石口服液溶石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人胆固醇和胆色素胆石植入兔胆囊内 ,观察利胆祛石口服液的溶石作用。结果表明利胆祛石口服液对胆固醇结石溶石作用显著。体外溶石结果表明 :利胆祛石口服液对胆固醇结石和胆色素结石有溶石倾向 ,但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药胆宁片抑制胆色素类结石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应用豚鼠胆色素结石模型对中药胆宁片进行防石作用与致石胆汁影响的观察,证实胆宁片能明显降低肝脏、胆汁β-葡萄糖醛酸酶活力,降低胆汁中游离胆红素与钙离子含量,逆转成石趋势,使实验动物的成石率由86.66%下降至26.66%(P<0.01),有明显的防石作用。实验还证实胆色素结石形成的主要病理环节在于肝细胞水平。胆宁片能作用于肝细胞水平,使变性的肝细胞超微结构恢复正常,肝脏脂肪变性由93.21%下降至35.72%(P<0.01),有非常显著的抗脂变能力;可增强胆囊上皮细胞吞饮活动,使细胞肿胀变性消退;还可显著提高肝Na·K-ATP酶活性与显著降低Mg-ATP酶活性。胆宁片与对照药物利胆排石片比较,明显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9.
利胆排石冲剂防治胆石病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食饵诱发性胆固醇结石豚鼠为实验对象,通过溶石排石实验、防石实验,观察豚鼠胆囊结石成石情况,并利用生化检测方法测定胆汁中总胆固醇(TC)、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胆汁酸(BA)、钙(Ca)和血清中TC、TBIL的含量.实验中利胆排石冲剂分大、中、小三种剂量组,阳性对照药物选用临床上普遍应用于胆固醇结石的鹅去氧胆酸.结果,食饵诱发动物胆固醇结石模型成石率达到80%,这与高脂、高碳水化合物饮食容易诱发人体胆石病的报道相吻合.实验证实利胆排石冲剂对动物体内结石的溶解和排出具有明显作用,并能有效地抑制胆石的形成;利胆排石冲剂的作用优于鹅去氧胆酸,并以中剂量组作用最显著;本方有效降低胆汁和血清中TC、TBIL的含量和升高胆汁中BA的浓度,同时显示了在降血脂和抗脂肪肝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针药结合疗法对胆色素结石模型豚鼠胆囊和肝脏超微结构的作用.方法:采用豚鼠复制胆色素结石模型,观察针药结合疗法对胆色素结石豚鼠结石消除和肝胆超微结构的改善作用.结果:针药治疗组成石率下降(P<0.05);电镜观察发现针药治疗组豚鼠胆囊和肝细胞结构得到了明显改善.结论:针刺加消石丹治疗能改善胆色素结石豚鼠胆囊和肝脏超微结构,逆转成石趋势.  相似文献   

11.
头皮静脉穿刺是儿科护士必备的技术,其成功率的高低直接危机患儿的痛苦乃至生命,掌握这门过硬的技术,尽量做到一针见血,是儿科护士的天职,也是衡量合格护士的标准之一。本人从事儿科护理工作已多年,现将这方面的体会做一报告。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伤寒与温疫的证治特点、《伤寒论》与《温疫论》的篇章结构、张仲景与吴又可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现代医学对出血热与鼠疫的认识,梳理热病证治的发展历史与脉络。  相似文献   

13.
《伤寒论》这一中医经典著作,指导临床,疗效显著,活人无数,尤其是对外感热病的发展影响颇深.伤寒学派是以研究或阐述张仲景《伤寒论》辨证论治及理法方药为中心的医学学术群体,该学派学术璀璨,连绵千年.现就以古代此派的形成、发展、争鸣3个阶段进行初步探析,认为其形成于晋唐,发展于宋元,争鸣于明清.  相似文献   

14.
根据“穴位组学概念”的提出,针对针刺机理进行深入研究。目的在于揭示针刺的生物学基础,阐明针刺的科学性,并对相关针刺处方进行优化,围绕临床针刺治疗手段中的关键技术进行标准化与规范化研究,实现针刺科学机理转化为实际应用,从而更好的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15.
中药蛇床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姜涛  李慧梁 《中草药》2001,32(2):181-183
概述近年来有关蛇床子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文化大革命爆发的近20年间,是新时期仲景学说研究队伍的形成———发展期。在这一时期,对《伤寒论》原著的注释和校正工作,揭开了新中国教材编写的序幕;对《伤寒论》中一些有代表性问题或关键性字词的考订,是一个特点;对《伤寒杂病论》方法论的研究,也是这一时期出现的新特点。此外,这一时期,对六经的研究逐渐深入;对方证的研究仍是热门话题;对伤寒方中用药规律的研究出现热潮;对张仲景治疗方法原理的研究开始活跃;比较性研究热度不减;专题性研究渐成趋势。  相似文献   

17.
百年以来《伤寒论》理论研究述评(之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百年来,公开发表的研究《伤寒论》的学术论文约3万篇,内容涉及张仲景生平事迹、《伤寒论》版本传承、《伤寒论》学术思想和临床应用研究等多个方面。民国时期是近代仲景学术研究的萌芽——发动期,这一时期的文章具有以下时代特点:①期刊和作者群有明显的地域和社团性;②体现了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方向;③研究空间不断扩大;④学术争鸣空前活跃。  相似文献   

18.
艾灸足三里在脾胃病的临床疗效肯定,其机制研究也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不断完善。大量研究证明,艾灸足三里促进胃黏膜修复的信号传导是通过神经实现的,其作用机制是系统而复杂的,既可以直接调节胃肠内分泌激素的水平,也可以作用于胃黏膜损伤的信号传导途径上。因此,艾灸足三里对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病变及病变的各个阶段都有一定作用,且作用机制不尽相同。据现有研究,对未来艾灸足三里的机制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9.
从中医角度探讨“软系”疗法的科学性,探求“软系”疗法疗效显著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探讨肝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各方面压力的增加会引起人们的情志变化,本文利用中医的基本观点和肝的特性,探讨肝气郁结所导致的多种脏器疾病发生的机理,详细探讨肝郁的各种影响提出治疗要兼顾情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