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洪虹  苗华 《新医学》2007,38(7):460-461
目的:探讨骨化三醇联合低钙透析对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SHPT)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7例SHPT患者,根据其全段甲状旁腺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水平分为轻度组(iPTH 300~600 ng/L)和中度组(iPTH 601~1 000 ng/L),在低钙透析(透析液钙浓度为1.25 mmol/L)的基础上,轻度组予骨化三醇1 μg,中度组患者予骨化三醇2 μg,均于透析后当日20:00~22:00口服,连续20周.治疗过程中,骨化三醇用量根据钙磷乘积进行调整.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钙、血磷、钙磷乘积、iPTH、血清白蛋白(serum albumin,SAB)等指标及药物用量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能完成疗程.17例患者治疗期间的血钙和SAB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钙磷乘积、iPTH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0.01).2例出现高血压、1例出现肌痉挛,经处理后症状均消失.结论:骨化三醇联合低钙透析可有效控制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SHPT,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2.
何英  丁晓仙  金娟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9):7298-7299
目的探讨低钙透析在血液透析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进行骨化三醇冲击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浓度1.25 mmol/L低钙透析液,观察2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继发甲旁亢患者在骨化三醇冲击治疗中血清钙、磷、钙磷乘积,血清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等指标变化。结果所有患者治疗期间的血钙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磷、钙磷乘积,iPTH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继发甲旁亢患者在骨化三醇冲击治疗中同时应用低钙透析是安全有效的,避免了高钙血症,降低了骨外软组织钙化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吴素红  崔惠敏  刘远浩 《新医学》2012,43(7):460-463
目的:观察骨化三醇注射液和口服药冲击治疗慢性肾衰竭腹膜透析患者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的疗效。方法:慢性肾衰竭腹膜透析患者58例,血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水平>300 ng/L,随机分为注射骨化三醇冲击组(A组)和口服冲击组(B组)各29例,根据血iPTH水平确定骨化三醇的剂量,测定两组治疗前、后的iPTH、碱性磷酸酶(AKP)、血钙、磷水平,监测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8、12周两组iPTH水平明显下降,A、B组iPTH达标率分别为41%、83%、97%和28%、66%、90%,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4、8、12周时A、B组血清iPTH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血钙、磷水平变化不大,不良反应轻微。结论:静脉与口服骨化三醇冲击治疗腹膜透析SHPT安全有效,但静脉冲击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4.
朱宏  祁真  陈继红 《临床荟萃》2012,27(20):1765-1767
目的 探讨联机血液透析滤过(HDF)、综合血液透析(HD)对患者钙、磷、甲状旁腺激素(PTH)清除效果.方法 取本血液净化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联机HDF组(n=20)和HD组(n=20).维持透析6个月后检测透析前、透析后钙、磷、PTH.结果 联机HDF组透析前后血钙水平为(1.90±0.35) mmol/L vs(2.20±0.67)mmol/L,HD组分别为(2.02±0.22)mmol/L vs (2.30±0.18) mmol/L,两组透析后血钙均有轻度升高,但两组透析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机HDF组透析前后血磷水平为(2.45±0.41) mmol/L vs (1.70±0.15)mmol/L;而HD组分别为(2.52±0.60) mmol/L vs(1.82±0.20)mmol/L,两组患者接受透析后较透析前其血磷浓度均有明显的降低,并且两组透析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机HDF组透析前后血PTH为(702.0±14.3)ng/L vs(345.0±16.8)ng/L; HD组分别为(697.2±13.2)ng/L vs(391.7±19.4)ng/L,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均有明显的降低,而联机组患者其治疗后含量明显低于HD组(P<0.05).结论 联机HDF可以有效清除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液中钙、磷PTH,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 SHPT)口服或静脉注射骨化三醇联合西那卡塞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维持性血液透析3个月以上SHPT患者50例,根据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arathormone, PTH)水平分为轻度组(PTH 300~600 ng/L)29例和中重度组(PTH600 ng/L)21例;再根据骨化三醇给药方式,轻度组分为口服亚组16例、静脉亚组13例,中重度组分为口服亚组12例、静脉亚组9例。轻、中重度组均给予盐酸西那卡塞餐中吞服,初始剂量均为25 mg/d;轻、中重度组口服及静脉亚组骨化三醇初始剂量分别为1~2μg/次、2~4μg/次,均2次/周;之后各组根据血钙和患者耐受情况调整西那卡塞、骨化三醇剂量,每2~4周调整1次,西那卡塞最大剂量为100 mg/d,骨化三醇最大剂量为6μg/d。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3、6个月采集透析前空腹静脉血,检测血钙、血磷、PTH、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LP)水平;记录西那卡塞、骨化三醇使用剂量;比较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轻度组口服、静脉亚组治疗前及治疗3、6个月血清PTH水平在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亚组治疗后3个月血磷水平[(2.97±0.57)mmol/L]较治疗前[(2.71±0.49)mmol/L]增高(P0.05),且高于口服亚组[(2.02±0.39)mmol/L](P0.05),治疗后6个月血清PTH水平[(128.93±61.23)ng/L]较口服组[(244.74±39.31)ng/L]降低(P0.05)。中重度组口服、静脉亚组治疗前及治疗3、6个月血清PTH、ALP水平在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亚组治疗3、6个月血清PTH水平[(386.67±89.84)、(177.88±68.63)ng/L]较治疗前[(868.45±189.66)ng/L]降低,治疗6个月ALP水平[(66.25±27.39)u/L]较治疗前[(151.58±85.11)u/L]、治疗3个月[(109.90±49.92) u/L]降低(P0.05),且治疗6个月血清PTH水平较口服亚组[(300.23±63.01)ng/L]明显降低(P0.05);口服亚组治疗6个月PTH水平较治疗前[(654.00±96.00)ng/L]降低(P0.05)。轻、中重度组口服亚组治疗3、6个月西那卡塞剂量、治疗前及治疗3、6个月骨化三醇使用剂量与静脉亚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组静脉亚组治疗6个月骨化三醇剂量较治疗前、治疗3个月均显著降低(P0.05)。轻度组口服和静脉亚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中重度组口服亚组2例、静脉亚组1例出现轻度恶心、上腹不适等消化道反应,2亚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那卡塞联合骨化三醇注射液治疗轻、中重度SHPT均具有较好的效果;中重度SHPT联合静脉用骨化三醇可能减少药物剂量,同时改善骨代谢状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骨化三醇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肾性骨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肾性骨病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3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骨化三醇,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清钙、血清磷、尿素氮、ALP和肌酐水平分别为(2.58±0.34)mmol/L、(1.67±0.29)mmol/L、(15.73±1.20)mmol/L、(70.50±2.88)U/L和(252.72±10.21)μmol/L,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60%(P<0.05)。结论:骨化三醇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肾性骨病的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碳酸镧在慢性肾衰竭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应用骨化三醇治疗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时对血钙和血磷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3~6月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腹膜透析中心的CAPD导致SHPT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碳酸镧组予以口服碳酸镧和骨化三醇冲击治疗,碳酸钙组给予碳酸钙和骨化三醇治疗,观察患者血清钙、磷、iPTH的变化。统计分析采用SPSS 17.0软件。结果共纳入40例患者,两组各20例。治疗12周后,碳酸镧组患者血磷(t=5.095,P=0.000)和iPTH(t=1.225,P=0.000)水平均明显下降,且碳酸镧组血钙(t=1.127,P=0.001)、血磷(t=2.035,P=0.000)水平明显低于碳酸钙组。结论碳酸镧能有效治疗CAPD患者应用骨化三醇冲击治疗SHPT时的高钙血症和高磷血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血液透析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钙、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 PTH)检测结果,评价MHD患者钙磷代谢状况。方法入选2007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七年期间,仁济医院血液透析中心透析龄大于等于3个月MHD患者528例,随访患者从入选至患者死亡、终止血液透析、转肾移植、转其他中心、失随访或至研究终止日期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所有入选患者每3个月测定血清白蛋白、血钙,血磷,血i PTH。依据KDOQI和KDIGO指南血钙、磷和i PTH靶目标,分析MHD患者血总钙、血磷和血i PTH达标率,并分析年龄、性别、透析频率、透析龄对血总钙、血磷和血i PTH分布影响。结果患者平均年龄63.1±15.0岁,其中男性295例(占60.2%)。血总钙、血磷和i PTH达标率分别为51.3%、39.0%、26.1%。非老年患者(年龄小于65岁)血磷和血i PTH明显高于老年患者(年龄大于65岁)[血磷(2.02±0.40 mmol/L vs.1.75±0.40 mmol/L,P0.001)、i PTH[352.36(180.14,589.25)pg/ml vs.223.76(122.36,381.82)pg/ml,P0.001)]。18%MHD患者i PTH大于600pg/ml,25.6%MHD患者i PTH小于150pg/ml。每周3次血液透析组血磷水平显著低于每周2次血液透析组(1.87±0.42 mmol/L vs.1.95±0.41 mmol/L,P=0.043)。而每周3次血液透析组血钙水平显著高于每周2次血液透析组(2.32±0.21mmol/L vs.2.27±0.22 mmol/L,P=0.022)。透析龄5年及以上患者血总钙水平(2.35±0.22mmol/L vs.2.23±0.18mmol/L,P0.0001)、血磷水平(1.95±0.41mmol/L vs.1.84±0.44mmol/L,P=0.027)、血i PTH水平(443.17±393.76pg/ml vs285.19±282.95pg/ml,P0.0001)都显著高于透析龄5年以下患者。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清白蛋白(P=0.001)、血钙(P0.001)、血i PTH(P0.001)、年龄(P0.001)、透析龄(P=0.004)是影响血磷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MHD患者钙磷代谢控制尚不理想。与每周2次透析相比,每周3次透析可能更有利于控制血磷。透析龄大于5年患者钙磷代谢更难以控制。血钙,血i PTH,血清白蛋白,年龄,透析龄是影响血磷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低钙透析在维持性血液透析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旁亢)患者骨化三醇冲击治疗中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采用稀释后浓度为1.25mmol/L低钙透析液,观察50例维持性透析继发甲旁亢患者在骨化三醇冲击治疗中应用低钙透析3个月的血清钙、磷、钙磷乘积、iPTH指标变化。结果所有病例血钙维持正常水平,血磷下降明显,PTH下降明显。透析过程中出现肌痉挛10%(5/50),低血压反应4%(2/50),心悸2%(1/50),经处理均缓解。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在骨化三醇冲击治疗中同时应用低钙透析是安全有效的。低钙透析提高了对活性维生素D3和碳酸钙治疗的耐受性,避免了高钙血症和转移性钙化的出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1.25mmol/L钙浓度透析液对于低甲状旁腺激素(iPTH)水平的血液透析(HD)患者钙磷代谢及甲状旁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北京医院血液净化中心26例血清全段iPTH水平低于100pg/ml的HD患者,应用1.25mmol/L钙浓度透析液,同时停用活性维生素D治疗。观察12个月,比较观察前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后血清钙、磷、钙磷乘积及iPTH的变化。结果应用低钙透析液3个月后患者血钙显著下降[(2.63±0.29)mmol/Lvs(2.38±0.13)mmol/L,P<0.05],此后保持稳定,不再继续下降。血磷浓度呈逐渐下降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钙磷乘积在进入观察后3个月时已有显著下降[(53.14±13.6)mg2/dl2vs(46.74±9.47)mg2/dl2,P<0.05],此后仍呈下降趋势,但较3个月时差异无显著性。6个月时血清iPTH由观察前的(57.79±36.61)pg/ml升高至(131.12±76.17)pg/ml(P<0.05),此后继续保持此水平。结论1.25mmol/L钙浓度透析液可以降低血钙和钙磷乘积水平,改善被过度抑制的甲状旁腺功能;在维持血钙正常的情况下,较少发生甲状旁腺的过度刺激,适合应用于有高血钙倾向、且钙化危险性增加的低iPTH水平的透析患者。  相似文献   

11.
高通量血液透析对血清钙、磷和甲状旁腺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对血清钙、磷和甲状旁腺素(PTH)的影响。方法:采用双盲随机对照,A组应用高通量透析,B组应用普通透析,分时点检测病人空腹透析前血清总钙、磷和全段PTH的水平。结果:A组病人血清钙各时点均数在正常范围,相互比较无显著变化(P>0.05);血清磷和血清全段PTH在3个月时显著降低并维持犤血磷(1.98±0.08)mmol/L,血清全段PTH(256.16±101.22)pg/L犦,P<0.05。B组病人血清钙在正常范围,血清磷和血清全段PTH水平较高,各时点均数比较,P>0.05。A组血清磷和PTH在3个月时明显低于B组(P<0.05),之后维持;血清钙两组无差异。结论:高通量透析可增加血磷的清除量,有效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磷和PTH。  相似文献   

12.
牛新  吕放光 《新医学》2006,37(9):596-598
目的:观察骨化三醇治疗肾性骨病的疗效.方法:对35例肾性骨病患者予以治疗基础疾病、透析(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口服补充钙剂,同时加口服骨化三醇治疗(0.25~1.0 μg/d,根据血清钙、磷监测结果随时调整剂量),持续治疗3年,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骨痛、骨骼畸形、病理性骨折,血清磷、钙、碱性磷酸酶及X线检查情况,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35例治疗3年后,血清钙比治疗前升高、血清磷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碱性磷酸酶、血尿素氮及血清肌酐变化不明显;治疗前35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骨痛、骨骼畸形、病理性骨折及骨骼X线照片检查发现骨质疏松,治疗3年后仅7例有骨痛、骨骼畸形、病理性骨折及骨骼X线照片检查发现骨质疏松.结论:在肾性骨病患者中应用骨化三醇治疗,可显著减轻患者的骨病症状及X线检查的骨质疏松表现,对氮质血症无不利影响,且其不良反应少,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生理钙透析液对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钙磷代谢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09年12月腹膜透析患者的钙磷指标,资料齐全的患者中使用钙浓度为1.25 mmol/L的腹膜透析液(生理钙组)的患者有30例,使用钙浓度为1.75 mmol/L的透析液(标准钙组)患者30例.对两组患者钙磷代...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对尿毒症患者在钙、磷代谢的影响。方法对97例血液透析及45例腹膜透析治疗均超过3个月以上的患者在0、3、6个月进行血钙、磷及全段甲状旁腺激素测定和比较,并记录患者的残余尿量。入选后2组高甲状旁腺激素患者使用骨化三醇治疗,血液透析高钙患者采用1.25mmol/L的钙浓度的透析液进行治疗。结果治疗初血液透析组的高血磷、高甲状旁腺激素和低甲状旁腺激素发生率分别为51.5%、37.1%、8.2%,而腹膜透析组分别为22.2%、17.8%、24.4%,经比较2组有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尿量大于500ml的腹膜透析组占有55.6%、血液透析组6.2%,经比较2组有统计学意义。在使用低钙透析液及罗盖全治疗后3、6月,血液透析组和腹膜透析组患者的甲状旁腺激素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F值分别为23.803和4.989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液透析组中的血钙较治疗前明显下降,F值为19.87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相对于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选择腹膜透析能更好地控制钙磷代谢,能更有效地保护残肾功能。关注透析患者的饮食,以及重视低钙透析液,骨化三醇在透析患者钙磷代谢中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钙对体内外人腹膜间皮增殖、损伤和间质纤维化的影响。方法体外试验:以人腹膜间皮细胞永生化细胞株(HMrSV5)为研究对象,予不同浓度钙(0、0.25、0.75、1.25、1.75、2.25mmol/L)处理该细胞12、24h。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比色法和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评估细胞的增殖能力和损伤。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的表达。临床试验:随机选择47例既往使用低钙透析液(Baxter PD4,含钙1.25mmol/L)的稳定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平均透析时间为(18.5±11.7)个月。采用前后自身对照法进行研究。以患者刚入选本研究时作为对照组,入选后换用含钙1.75mmol/L的PD2进行透析(其他成份均与PD4相同)4周,其他治疗(降压、降磷、活性维生素D3等)不变。患者使用PD2透析后的每一周末作为一组(分别为第1、2、3、4周组)。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腹膜透析引流液中的FN和LDH,电化学发光法(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assay,ECLA)检测CA125。同时检测血清钙、磷及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水平。结果体外试验:钙呈时间及浓度依赖性促进HMrSV5增殖,含钙1.75mmol/L组最高;不同浓度钙呈时间依赖性显著诱导LDH上调,其中钙1.25mmol/L组LDH最低(P<0.05);FN亦呈钙浓度及时间依赖性表达上调。临床试验:4个试验组腹膜透析引流液中LDH值均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且呈时间依赖性升高。第4周组的FN和LDH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组,CA125水平明显低于其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第4周组的血清钙高于对照组,血磷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PTH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体内外试验中,高钙(1.75mmol/L)可促进人腹膜间皮细胞增殖,同时加重细胞损伤,促进FN合成,而生理浓度钙(1.25mmol/L)对人腹膜间皮细胞有一定保护作用并可能预防腹膜纤维化。  相似文献   

16.
全大勇  龚蓉  皮婧静  舒英  杨斌  刘蔓莉  李迎春  叶娜 《临床荟萃》2014,29(10):1171-1174
目的 观察分析不同透析模式对初始透析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进行维持性透析(包括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3个月的终末期肾病患者86例,其中血液透析(HD)组42例,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 22例,日间不卧床腹膜透析(DAPD)22例,测定并比较入组9个月3组在尿素清除指数(Kt/V)达标率、24小时尿量、血清白蛋白(Alh)、血红蛋白(Hb)、血钙(Ca)、血磷(P)、血清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水平、水肿、心力衰竭发生率、血压达标率的差异.结果 HD组、CAPD组、DAPD组在Kt/V达标率、Hb水平、心力衰竭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h尿量分别为250(142.5) ml、575(387.5) ml、650(150.0) ml,DAPD组尿量最多(P<0.05);Alb分别为(37.7±2.1) g/L、(34.2±1.6)g/L、(36.7±1.4) g/L,HD组最高(P<0.05),DAPD组高于CAPD组(P<0.05);水肿发生率DAPD组最低(P<0.05),分别为50.0%(21/42)、45.5%(10/22)、18.2%(4/22);血压达标率DAPD组最高(P<0.05),分别为45.2%(19/42)、54.5%(12/22)、81.8%(18/22).HD组、CAPD组、DAPD组血钙分别为(2.25±0.22) mmol/L、(1.94±0.11) mmol/L、(2.01±0.22) mmol/L,HD组高于CAPD及DAPD组(P<0.05).DAPD组血磷最低(P<0.05),分别为(2.22±0.54) mmol/L、(1.95±0.30) mmol/L、(1.68±0.29) mmol/L,iPTH 3组分别为169.40(241.5) ng/L,137.50(99.5) ng/L,87.50(91.25) ng/L,HD组最高(P<0.05).结论 对于初始进入透析的患者,在3种模式中,DAPD在不影响透析充分性的情况下,能更好的保护残余尿量,更好地控制钙磷代谢及心血管并发症,在Alb优于传统的CAPD,有可能成为残余尿量较好的初始透析患者优选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应用口服醋酸钙联合低钙透析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磷血症的治疗及对冠状动脉钙化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本院血液净化中心90例有高磷血症、血钙正常伴不同程度冠状动脉钙化的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低钙透析液(钙浓度为1.25 mmol/L,透析期间口服醋酸钙),对照组采用常规透析液(钙浓度为1.75 mmol/L,透析期间口服醋酸钙),所有患者透析12个月。在透析初始、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检测患者血钙、血磷、血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观察前后血压及不良反应,同时用64层MSCT检查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结果:透析12个月后,治疗组患者血钙水平有所下降,血磷及钙磷乘积显著下降(P0.05),血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有所上升(P0.05);对照组血钙、钙磷乘积和iPTH均不同程度上升(P0.05)。全部患者低钙透析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7/90(7.8%),主要为肌痉挛、低血压。治疗组在透析3个月、6个月、12个月冠脉钙化积分(CACS)轻微增高,而对照组患者冠脉钙化积分随透析时间延长持续增高。结论:对有高磷血症合并冠状动脉钙化的MHD患者,阶段性采用低钙透析液联合口服醋酸钙的方法,可以有效降低血磷、钙磷乘积,延缓冠状动脉钙化进展速度,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钙磷代谢相关指标对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心力衰竭患病影响以及风险预测作用。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多中心临床研究。选取2014年01月~2018年10月在上海市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集团行维持性腹膜透析(maintenance peritoneal dialysis,MPD)的患者322例。通过空腹血清磷水平,将患者分为高磷组143例(血磷≥1.6 mmol/L),低磷组21例(血磷≤0.8mmol/L),正常组磷158例(0.8mmol/L血磷1.6mmol/L),随访大于3个月,记录心力衰竭事件的发生。首先,分析组间一般情况、透析指标、理化结果和心脏彩超参数的差异;其次,我们分析心力衰竭患病与钙磷代谢及其它临床指标的关系;最后,我们采用Kaplan-Meier曲线评估钙磷代谢对于心力衰竭发生生存分析,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心力衰竭患病风险。所有统计采用SPSS 20.0软件分析,P0.05表示差异显著。结果①在随访期间[(25.46±16.98)月]共发生心力衰竭事件179例。高磷组心力衰竭患病率(69.2%)高于低磷组(4.8%)和正常磷组(50.0%),F=17.386,P=0.016。②高磷组、低磷组、正常组3组在透析龄(F=202.706,P=0.009)、白蛋白水平(F=84.193,P=0.020)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应用Kaplan-Meier曲线评估钙磷代谢对于心力衰竭发生的生存分析,发现在MPD人群中,低钙高磷高全段甲状旁腺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的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风险更大(P=0.002)。④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磷、高iPTH均是腹膜透析患者心力衰竭患病的高危因素,风险OR、95%CI分别为1.231(1.023~4.634,P=0.004)、1.003(1.000~1.006,P=0.030)。结论高磷、高iPTH是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低钙高磷高iPTH的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风险更大。因此,纠正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钙磷代谢紊乱对减少心力衰竭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在限磷饮食下比较碳酸镧和醋酸钙降低腹膜透析患者高磷血症的效果。方法纳入2014年12月~2015年5月期间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膜透析中心接受规律透析,并存在高磷血症(血磷≥1.78mmol/L)的患者,随机分为碳酸镧组和醋酸钙组,治疗3个月。研究期间合理使用低钙透析液,根据血钙、磷水平调整药物剂量。比较基线、1月、2月和3月的血磷、钙和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 PTH)水平的变化,同时检测饮食磷摄入,尿液和透析液排出磷及净磷蓄积水平。结果共有51例腹膜透析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为碳酸镧25例,醋酸钙26例。研究期间除3例因胃肠道反应退出外,其余均完成3月随访,结束时2组服用磷结合剂的剂量分别为碳酸镧1500(750~1875)mg/天,醋酸钙2001(2001~4002)mg/天。2组在基线时人口学资料、生化参数及透析充分性均无差异[年龄:(52.48±13.55)岁比(58.12±11.41)岁,t=-1.669,P=0.101;血白蛋白:(37.90±0.80)g/L比(39.44±6.21)g/L,t=-1.032,P=0.307]。研究期间,碳酸镧和醋酸钙组间比较显示血钙(F=1.122,P=0.293)、磷(F=1.118,P=0.732)和i PTH(F=1.638,P=0.206)水平的变化趋势没有显著区别,2种药物均可有效降低血磷。其中碳酸镧组血磷从治疗前(2.12±0.37)mmol/l下降到(1.67±0.27)mmol/l(t=4.295,P0.001),醋酸钙组从治疗前(2.04±0.33)mmol/L下降到(1.64±0.32)mmol/L(t=3.293,P0.001)。经限磷饮食教育,碳酸镧和醋酸钙组患者3月内平均饮食摄入磷控制在稳定的较低水平,在基线和3月2组患者的净磷蓄积水平无显著性差异[基线:175.98(84.12~414.93)比256.66(101.15~443.74),t=2.065,P=0.735;3月:418.74(214.04~531.20)比361.0(210.48~394.37),t=0.965,P=0.349]。结论本研究发现,在有效实施限磷饮食和合理使用低钙腹膜透析液的前提下,醋酸钙和碳酸镧的降磷效果类似,且未观察到醋酸钙增加高血钙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影响腹膜透析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腹膜透析中心置管且规律透析大于3个月的275例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死亡的60例为观察组,继续规律腹膜透析的215例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及二分类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各临床指标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死亡组与对照组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的构成比分别为15.0%(9/60)与5.6%(12/215),进入腹膜透析治疗时年龄分别为(50.6±14.3)岁与(45.7±13.2)岁(t=-2.518),肾小球滤过率分别为6.0(4.5,9.4)与5.1 (4.2,6.6),血钾分别为(4.2±0.7)mmol/L 与(4.5±0.7)mmol/L(t=2.14),血肌酐分别为721.0(585.0,891.3)μmol/L与847.0(723.3,1033.3)μmol/L,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进入腹膜透析治疗时年龄、肾小球滤过率、血尿酸是腹膜透析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肾病、年龄、肾小球滤过率、血尿酸水平是影响腹膜透析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