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四川省组织胞浆菌病发病态势的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组织胞浆菌病 (histoplasmosis)是由荚膜组织胞浆菌(Histoplasmacapsulatum)引起的感染性真菌病 ,主要流行于美洲和非洲 ,在东南亚的一些国家也有散在发生。国内以前此病较罕见 ,但自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不少省、市陆续出现组织胞浆菌病患者 ,且呈现患者渐增、区域渐扩大的趋势[1 5] ,提示国内有该病流行的迹象。 1 994~ 1 997年四川省内曾发现 5例播散性组织胞浆菌病患者 ,患者均无外出史[6] 。为了解四川省是否存在组织胞浆菌病流行以及流行的程度 ,对省内的一些地区进行了相关的调查和研究。1 .对象与方法 :(1 )调查地点 :选择曾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组织胞浆菌病实验室和临床诊治特点,为减少组织胞浆菌病的漏检率和病死率提供经验。方法调查两例由荚膜组织胞浆菌引起的肺组织胞浆菌病临床资料,分析其组织胞浆菌病患者流行病学史和治疗原则及疗效;采用萨布罗和血琼脂培养基进行病原菌培养。结果两例患者均为有组织胞浆菌暴露史的人群,两例患者伊曲康唑治疗约4个月后均有明显效果;该菌初代在萨布罗培养基真菌孵箱培养10d后,生长出微小、白色干燥菌落,血琼脂于普通孵箱20d后长出酵母样菌落;组织标本剪碎后涂片,六胺银染色查见真菌大分生孢子,有管型和柱型的突起;次代生长的菌落通过乳酸棉酚兰、革兰染色均见到典型的大分生孢子,>50%的大分生孢子表面有管型和柱型突起。结论组织胞浆菌培养困难和时间长,组织剪碎后涂片行六胺银染色镜下见真菌大分生孢子,有管型和柱型的突起,可以提前提示实验室内要考虑组织胞浆菌的培养和鉴定,医学实验室和临床均应高度重视患者的流行病史,提高组织胞浆菌的检出。  相似文献   

3.
成都地区组织胞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用组织胞浆菌素在成都市郊区的绵竹县对271例健康成人进行了组织胞浆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感染率为21.77%,健康人群组的PPD阳性率为26.20%,两种皮试均为阳性者占8.12%,其中PPD强阳性又伴组织胞浆菌素阳性者占2.21%。调查成都市某结核病院33例住院结核病人,组织胞浆菌素阳性率为54.55%,PPD阳性率为36.36%,合并感染率为21.21%。  相似文献   

4.
组织胞浆菌病是一种少见的真菌感染性疾病.近年来,随着HIV感染患者的增加,组织胞浆菌病亦有所增加.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艾滋病合并组织胞浆菌病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49岁,农民,因发热乏力6个月,加重5d入院.该患者每1~2 d出现1次发热,体温最高达40℃,曾多次到当地卫生院进行抗炎、降温等治疗后体温可下降,但第2天体温又回升.  相似文献   

5.
组织胞浆菌属于真菌界-半知菌亚门-丝孢菌纲-丛梗孢科,为双相型真菌,常经呼吸道传染,也可经皮肤、胃肠道黏膜受染。可侵犯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网状内皮和淋巴系统)引起探部真菌病。组织胞浆菌病(Histoplasmosis,HP)是具有传染性的深部真菌病,当病原菌侵入人体后,视个体免疫力情况而表现为局限性或播散性感染,  相似文献   

6.
组织胞浆菌病近况概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组织胞浆菌病是一种由组织胞浆菌引起的以侵犯网状内皮系统或肺部为主的深部真菌病。也是HIV阳性者、AIDS、肺结核等病人的重要机会性感染疾病。该病呈世界性流行。过去我国对本病认识不足,多有误诊。现证实我国存在美洲型组织胞浆菌病。本文就组织胞浆菌病的流行情况、病原、流行病学意义、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防等方面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7.
组织胞浆菌病在我国较少见,临床及实验室常误诊,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避免误诊,现将我院诊治的1例播散性组织胞浆菌病的临床及骨髓象特征报道如下。1病例患者女,40岁,湖北利川市人,在家务农,无外出打工史。持续高热3d入院,体温波动于38.1~42℃,午后高热,无寒颤,体重减轻,咳嗽伴胸闷,肝、脾、浅表淋巴结与腹膜后淋巴结肿大。WBC 2.3×109/L,RBC 2.35×1012/L,Hb 60g/L,  相似文献   

8.
12例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病原学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调查湖北地区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 (PDH)的流行情况。方法 将分布在湖北省 8地市 12例原诊断为黑热病患者的骨髓片重新镜检 ,部分患者外周血及骨髓制片镜检 ;骨髓、外周血及肝脾组织接种梅里埃双相培养基 (MLI) ,获单个菌落后转种BHIB、SDA、CMA培养基置 2 5℃和35℃孵育。将骨髓、外周血或分离培养的酵母相组织胞浆菌 (H·cap)制成浓菌液腹腔接种昆明种小鼠和裸鼠 ,待其发病后取其脾组织镜检及培养 ,观察其特征。用菌丝相和酵母相H·cap接种尿素酶(URE)、明胶 (GEL) 2 5℃和 35℃培养 ;采用组织胞浆菌素皮下注射患者 ,观察反应 ;应用两性霉素B(AmB)治疗。结果  12例患者骨髓片中单核 巨噬细胞内未见桑葚状细胞团、腊肠状细胞 ,1例发现杜利体 ,11例真菌孢子的胞浆中无动基体 ,未发现横隔 ;H·cap的URE反应阳性 ,不液化GEL ,2 5℃孵育时为菌丝相 ,未见帚状枝及孢子链 ,发现特征性齿轮状大分生孢子 ,不产生红色色素 ;35℃孵育时为酵母相 ,未见腊肠状孢子及横隔 ,镜下可见酵母相孢子。昆明种小鼠和裸鼠的脾组织可分离培养出H·cap ,其与马尔尼菲青霉菌、杜波伊斯胞浆菌等双相型真菌的菌丝相和酵母相菌落特征、镜下形态及生化反应有不同特点。结论 湖北地区有PDH的散发流行 ,且东南部发现率高于西  相似文献   

9.
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抗真菌药物共有6种。 伊曲康唑 [适应证]临床主要应用于深部真菌所引起的系统感染,如芽生菌病、组织胞浆菌病、类球孢子菌病、着色真菌病、孢子丝菌病、球孢子菌病等,也可用于念珠菌病和曲菌病。  相似文献   

10.
艾滋病合并播散性双相型真菌感染的真菌培养及鉴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提高对艾滋病合并播散性荚膜组织胞浆菌病、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实验诊断水平。〔方法〕取患者血液置于Bact alert12 0血培养仪配套培养瓶培养 ,然后转种哥伦比亚血平板、沙保劳琼脂平板 ,观察荚膜组织胞浆菌、马尔尼菲青霉菌分别于 2 5℃及 3 7℃孵育时的菌落特征、镜下形态特点。〔结果〕荚膜组织胞浆菌及马尔尼菲青霉菌均为双相型真菌 ,2 5℃培养为霉菌相。荚膜组织胞浆菌 ,无色素 ,生长缓慢 ,7-10d后可见白色绒毛样或棉花团样菌落 ,镜下可见特征性的齿轮状或棘状大分生孢子 ;3 7℃培养时为酵母相 ,镜下可见圆形、卵圆形 2 -4 μm的芽生孢子。马尔尼菲青霉菌 2 5℃培养 3 -4d为白色绒毛样菌落 ,菌落周围出现水溶性的葡萄酒样红色色素 ,镜下可见特征性的帚状枝 ;3 7℃孵育时为白色酵母样菌落 ,无色素 ,镜下可见圆形、卵圆形及特征性腊肠样孢子。〔结论〕艾滋病患者对荚膜组织胞浆菌、马尔尼菲青霉菌易感 ,易至播散性感染 ,从患者体内检出荚膜组织胞浆菌、马尔尼菲青霉菌是诊断荚膜组织胞浆菌病、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1.
赵丽萍 《职业与健康》2010,26(17):2036-2037
鉴于组织胞浆菌首次在我院得以诊治,由于该类病例病情发展缓慢多变,诊断过程中容易与其他常见相关疾病混淆,而且较少见,为了让此类患者得以及早诊治,防止漏诊、误诊,笔者现将该病例的诊断与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南京地区组织胞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组织胞浆菌素(Histolyn-CYL,ALK/Berkeley Laboratories,美国)和PPD在南京市调查了292例当地居民或留居者,发现组织胞浆菌素皮试49例(16.78%)阳性,阳性皮肤反应直径为5.0 ̄23.0(9.5±4.2)mm,其中正常人阳性率为15.10%,肺部疾病病人阳性率为17.74%;PPD皮试阳性率为56.16%,阳性反应直径为5 ̄50(14.2±4.7)mm,  相似文献   

13.
伊曲康唑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曲康唑是一种合成的广谱抗真菌药,为三氮唑衍生物,对皮肤癣菌、酵母菌、曲霉菌属、组织胞浆菌属、巴西副球孢子菌、申克孢子丝菌、着色真菌属、枝孢霉属、皮炎芽生菌以及各种其它的酵母菌和真菌感染有效。该药对浅部及深部真菌感染有良好疗效,但国内外医药期刊关于伊曲康唑的不良反应常有病例报道。本文对此进行简要综述,供临床用药参考。  相似文献   

14.
湖北地区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误诊为黑热病1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北地区于 195 8年基本消灭黑热病 ,此后 ,进一步肃清传染源和扑灭白蛉 ,多次抽查、考核 ,未发现新的病例。但1989年以来 ,又陆续报道“黑热病”14例 ,死亡 6例 ,为了查明黑热病在湖北地区是否会卷土重来 ,湖北省医科院寄研所于 1997~ 1999年进行了湖北省黑热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证实 14例“黑热病”中除老河口市 1例系 195 9年发病、感染地不详的皮肤型残存病例和罗田县 1例系在新疆感染的输入病例确诊为黑热病外 ,其余有 12例均为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的误诊 ,现将 12例误诊为黑热病的病例分别报告如下。病例 1,男 ,2 5岁 ,中学教师 ,京…  相似文献   

15.
养鸡喂鸽是我国城乡人民比较喜爱的事。但是,有一种真菌病,叫作组织胞浆菌病,与鸡、鸽有密切关系。假如我们没有搞好卫生消毒等预防工作,患了组织胞浆菌病,就会得不偿失,严重的甚至有生命危险。本文就什么是组织胞浆菌病,它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检查与诊断方法、治疗、预防等作一全面的介绍。 一、什么是组织胞浆菌病 组织胞浆菌病是由鸡、鸽、蝙蝠等传播给人的疾病,城乡皆有,并不少见。组织胞浆菌(histoplasma capsulatum)是一种双相型真菌,在室温下为菌丝型,  相似文献   

16.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有2月余无明显诱因发热入院。体温在38~41℃之间波动,肺部感染,肝脾肿大,呈慢性消耗病容。使用多种抗菌素治疗无效。检查 Hb90~100g/L ,WBC4.5~7.1×10~9/L,取静脉血及骨髓涂片检查,从中检出组织胞浆菌孢子(Histoplasmosis),明确诊断后,分别经大蒜素。两性霉素B、酮康唑(Ketoconazole,又名Nigoral)为广谱抗真菌药。治疗2月余,痊愈后出院。2 检验方法 抽取静脉血2ml离心沉淀出白细胞层,取出涂片,骨髓常  相似文献   

17.
新近有效药物的回顾本文重点复习常见霉菌病治疗的近况,包括原发性感染(球孢子菌病、组织胞浆菌病、芽生菌病、孢子丝菌病)和偶发感染  相似文献   

18.
肺结核病与组织胞浆菌病的临床表现和X线胸部照片极相似,很易混淆。这两种病都是常见病、多发病,而治疗迥异。本文主要探讨中国的结核病与组织胞浆菌病的关系。一、材料组织胞浆菌素(Histolyn)美国产,每支1.3ml,每次0.1ml作皮内注射。48小时后观察结果,凡反应超过5.0mm者为阳性。用组织胞浆菌素测定研究对象血清中抗体的补体结合试验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19.
组织胞浆菌病(Histoplasmosis)是西半球主要的地方性真菌病之一。该病在动物宿主中的早期暴露标志是迟发型超敏反应,这与保护性免疫相关。如果这种细胞介导的免疫不能控制感染,荚膜组织胞浆菌可经血行传播引起局部或播散性疾病,后者与婴儿期和免疫抑制状态(包括艾滋病)有关。据早期临床报道,在艾滋病相关的机会性感染时可发生真菌感染,截至1988年6月,报告艾滋病并发组织胞浆菌病的病例达80例以上。虽然一些研究资料不太完整,但  相似文献   

20.
组织胞浆菌病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组织胞浆菌病是由荚膜组织胞浆菌感染所致的传染病,在世界范围内流行广泛。人类认识本病已有近100年的历史,人群普遍易感,尤以婴幼儿和老年人多见,男性多于女性,静脉吸毒和免疫功能缺陷者是本病的高发人群。禽类是组织胞浆菌病的主要传染源,在含有鸟排泄物的土壤中存在大量的荚膜组织胞浆菌。蝙蝠也可经肠道排泄荚膜组织胞浆菌,故在其栖息的洞穴内存在此菌。荚膜组织胞浆菌属双态真菌,粪便中的菌丝体在外界环境下产生分生孢子。人在有蝙蝠的洞穴内或清理鸡窝时可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