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分析探讨格林巴利综合征误诊原因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断为格林巴利综合征病例64例,误诊16例的原因。结果:本组64例,误诊16例,误诊原因为慢性格林巴利或变异型格林巴利综合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误诊病例为多发性神经炎,脑梗塞,低钾麻痹,重症肌无力,颈椎病等。结论:格林巴利综合征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详细询问病史,做好全面体检。配合CSF检查及电生理检查可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2.
张金花 《天津护理》2002,10(5):223-224
目的:探讨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早期并发症的预防监测,提高急性期救治质量。方法:对48例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发生早期并发症的31例进行了预见性评估分析并提出护理对策。结果:1例遗留轻度吞咽障碍,4例遗留心肌缺血改变,其余早期并发症均得到控制。结论:运用预见性护理可发现格林巴利综合征早期并发症的危险信号,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提高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救治成活率的临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分析72例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实施综合治疗和整体护理。结果:72例患者中,治愈63例,好转5例,转院3例,死亡1例,治愈率为87.5%。结论: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加强基础护理,重视呼吸道管理,预防感染,可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彭英  左泽兰 《齐鲁护理杂志》2005,11(11):1574-1575
目的:总结Orem自理理论在30例格林巴利综合征患儿护理中的应用体会。方法:将Orem自理学说中辅助教育,部分补偿性护理、全补偿性护理用于格林巴利综合征患儿的治疗过程中,给患儿家属提供情感、信息支持。结果:患儿日常生活能力、心理及社会功能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结论:Orem自理理论应用于格林巴利综合征患儿可增进惠儿自理能力,帮助其主动参与护理,并为他们回归家庭、社会,提高生活质量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5.
格林巴利综合征是迅速进展而大多数可以恢复的以周围神经和神经根的脱髓鞘及小血管的周围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的炎性反应为病理特点的自身免疫疾病。临床症状常以四肢对称性无力为首发症状,严重者可侵犯脑神经和呼吸肌。我科从2004年3月-2006年6月收治58例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通过应用甲基强的松龙联合人血丙种球蛋白的治疗,取得显著疗效,现将观察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血浆置换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护理431700湖北省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李红燕,严姣娥护理部主任:今天我们在内二科对首例格林巴利综合征病人接受血浆置换术的护理进行全院大查房,请责任护士报告病情。责任护士:患者女,23岁,入院前5天无明显诱因感下肢乏力,继...  相似文献   

7.
格林巴利综合征即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神经根病,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后大多可恢复的多发性脊神经根(可伴脑神经)受累后的一组疾病。呼吸麻痹是格林巴利综合征主要的致死原因,呼吸麻痹的抢救成功是提高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我院于2007年12月收治1例格林巴利综合征合并呼吸麻痹至呼吸衰竭患者,经过积极抢救及护理,患者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3种康复手段对格林巴利综合征患儿肌力恢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的分析3年来在我院治疗的74例格林巴利综合征患儿的3种康复手段,A组24例,采用高压氧治疗+推拿按摩方法;B组21例,采用超声中频+推拿按摩方法;c组29例,采用单纯的推拿按摩方法,责任护士每日上、下午对患儿进行推拿按摩两次,30min/次。疗程均在8d以上。结果:高压氧或超声中频结合推拿按摩效果较理想。结论:高压氧或超声中频结合推拿按摩可作为格林巴利综合征患儿肌力恢复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格林巴利综合征合并吸入性肺炎病人的护理。[方法]对12例格林巴利综合征合并吸入性肺炎病人进行严密观察病情、心理调适、饮食护理、口腔护理、皮肤护理、用药护理、气管切开护理、有效排痰、早期功能锻炼。[结果]12例病人肺部炎症吸收,无吞咽障碍、压疮、关节畸形、肌萎缩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加强格林巴利综合征合并吸入性肺炎病人的观察与护理有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10.
Mirizzi综合征的术前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Mirizzi综合征的术前诊断和有关治疗方法。方法:结合前人资料及临床病例对Mirizzi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手段进行总结,根据Mirizzi综合征分类对不同类型Mifizzi综合征的治疗方案的选择。结果:所有病人术后都无胆漏及胆管狭窄等严重并发症。结论:Mirizzi综合征是可以在手术之前进行诊断的,而不同类型的Mirizzi综合征可有不同的治疗方案,Mirizzi综合征并不是腹腔镜手术的绝对禁忌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疗法对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5例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进行血浆置换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并检测患者血浆中抗体和补体的含量,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血浆置换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明显改善,痊愈3例,显效7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3.33%;血浆中抗体和补体含量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置换术是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较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格林巴利综合征患儿更科学有效的营养支持方法,以及营养支持对患儿疾病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52例格林巴利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80倒给予匀浆膳食,对照组72例给予配方奶。均采用硅胶鼻胃管鼻饲。5~6次/d,监测入院时、入院第7d、入院第14d各项观察指标。结果:经统计学处理,观察组体置、上臂围等营养指标下降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肺炎发生率、机械通气天数、便秘发生率和平均住院日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格林巴利综合征患儿采用匀浆膳食能获得更为全面有效的营养支持,缩短平均住院日,减轻患儿的家庭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SS)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MBI)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均得到改善,但研究组的恢复程度和Barthel指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对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可改善其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14.
本文探讨儿童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护理。通过对21例格林巴利综合征患儿经采用系统的康复护理,取得满意的效果。认为格林巴利综合征通常瘫痪时间长,容易产生褥疮、肌肉萎缩、关节挛缩、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给予恰当的护理措施,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可明显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格林巴利综合征 (GBS)好发于儿童、青年,老年人发病相对较少.作者对我院 1992年 1月~ 2002年 12月收治老年 GBS患者 31例 (占同期本病住院例数的 9.37% )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临床特点及护理重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与激素治疗重型格林巴利综合征黄良国韦秀碧作者单位:563003贵州,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我院1993年以来采用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UBIO)与激素综合治疗重型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死亡率明显下降。资料和方法患者27...  相似文献   

17.
应用宫腔镜实施子宫粘膜下肌瘤及子宫肌瘤膜汽化术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目的:探讨子宫粘膜下肌瘤及子宫内膜汽化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德国STORZ公司生产的27Fr连续灌流式宫腔电切镜和汽化电极,对经宫腔镜确诊的子宫粘膜下肌瘤22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16例患者实施汽化手术。结果:手术时间最短15min,最长65min,术中出血平均为15mL,且无1例电切综合征发生。术后随访治愈率100%。结论:宫腔镜汽化 术治疗子宫粘膜下肌瘤及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手术时间短,术中失血少,不会发生电切综合征,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18.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合征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芬  乔美珍 《现代护理》2002,8(8):614-615
目的:总结和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和电汽化术并发经尿道前列腺电切综合征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预防和抢救措施及护理要点。方法:观察和分析7例发生经尿道电切综合征的临床资料和护理体会。结果:365例中并发经尿道电切综合征7例,占1.9%。主要发生在全身情况差、有合并症、前列腺较大、手术时间超过1小时的患者。7例患者经积极抢救,认真护理后痊愈出院。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综合征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临床上应高度重视。术中及术后应密切观察、及时诊治、积极预防这一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静脉注射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治疗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取得良好效果[1,2],1996~2001年作者应用这一疗法治疗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对格林巴利综合征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分析本院22例格林巴黎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在传统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早期康复护理,观察并比较患儿护理前后肌力功能情况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情况的改变。结果早期康复护理实施后,患儿的MBI指数、肌力功能情况较实施前明显改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明显缩短格林巴利综合征患儿的康复时间,降低伤残指数,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