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肠扭转的CT特征性征象,提高肠扭转的术前CT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10例经手术证实的肠扭转腹部CT表现,均为术前全腹CT平扫加增强,并将图像传入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包括MPR、MIP及CTA。结果10例肠扭转患者中,单纯小肠扭转7例,乙状结肠扭转2例,空肠合并升结肠扭转1例。CT表现为肠管不同程度扩张并长短不一的气液平,肠壁水肿,4例合并腹腔积液,其中特征性CT征象包括:7例单纯小肠扭转患者中5例出现肠管“旋涡征”,6例“血管旋涡征”,4例“靶环征”,3例“鸟喙征”:2例乙状结肠扭转患者均见“鸟喙征”,可见“U字征”1例,“S字征”1例,1例空肠合并升结肠扭转患者可见肠管、血管“旋涡征”及“鸟喙征”。结论肠扭转患者螺旋CT表现具有特征性,结合后处理技术,通常能于术前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肠扭转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肠扭转患者的CT检查资料和临床资料。结果 CT平扫显示肠管不同程度扩张、胀气,内见长短不一的液气平面影,肠壁和肠系膜增厚,密度减低,增强扫描病变肠段强化减弱。9例小肠扭转患者中,3例可见"U"形征,8例可见"漩涡征";4例见"鸟喙征";3例见"靶环征";2例MPR图像显示肠系膜血管扭曲,3例伴有腹腔积液。2例乙状结肠扭转患者均可见"鸟喙征",其中1例可见"S"征,另1例可见"U"形征。结论肠扭转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MSCT分辨率高,扫描速度快,并可多方位、多角度观察,对肠扭转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小肠扭转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仕强  廖庆厚  冯仕庭 《海南医学》2010,21(2):112-113,119
目的总结小肠扭转的CT表现,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冽经手术证实的小肠扭转的CT表现。1例行CT平扫,5例行CT平扫+双期增强扫描(动脉期和门脉期)。结果6例小肠扭转(SBV)的CT征象包括“漩涡征”5例,“鸟喙征”2例,肠管“靶环征”1例,肠管壁强化减弱、肠壁水肿1例,腹水1例,6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小肠扩张,并见液气平面。肠系膜上静脉主干扩张2例。结论小肠扭转在CT上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CT对SBV的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5例肠旋转不良伴中肠扭转的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对本病的CT影像认识.方法:本组5例,男4例,女1例,均做CT检查,将影像表现与手术结果相对照,CT检查采用Philips Arua机型,层厚7 mm,螺距1.25 mm,重建间隔5 mm,兴趣区行3 mm薄层扫描.结果:5例CT表现均显示胰头下方肠系膜根部团块状软组织影,可见肠管以系膜血管为中心盘旋状排列呈"漩涡征",局部小肠系膜纠集,肠管变窄,近段肠管显著扩张.1例在口服造影剂后扫描,可见造影剂从狭窄的肠管内通过.结论:"漩涡征"是本病的CT特征性表现,对"漩涡征"及一些间接征象认识不足,与肠套叠的"靶征"相混淆,是造成误诊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如何提高肠扭转的术前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33例肠扭转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诊疗过程.结果 33例患者小肠扭转27例,盲肠扭转1例,乙状结肠扭转5例.有4例乙状结肠扭转通过非手术治疗治愈,29例小肠扭转患者通过手术治疗,其中并发大面积小肠坏死2例,部分小肠坏死、穿孔3例,10例通过术前增强CT检查证实,单纯小肠复位10例、盲肠及乙状结肠复位固定各1例,小肠部分、大部分切除17例,死亡3例,治愈28例,并发短肠综合征2例(死亡1例),肠瘘1例.结论 早期诊断是防治肠扭转严重并发症的关键,增强CT可明显提高诊断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6.
何志辉  钟华  黎昕 《海南医学》2006,17(3):63-65
目的探讨进一步提高影像X线平片定性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手术证实资料完整的88例各类肠梗阻的X线征象.单纯性肠梗阻68例,其中小肠粘连性肠梗阻40例,小肠粪石性肠梗阻13例,结肠梗阻9例,小肠恶性肿瘤一例,不明原因小肠梗阻5例.绞窄性肠梗阻12例,小肠扭转2例,盲肠扭转1例,乙状结肠扭转1例;动力性肠梗阻16例.结果大部分肠梗阻表现为肠环扩张,积气积液,可见液气平面,单纯性肠梗阻肠环分布规律性、连续;绞窄性肠梗阻,有特殊征象"空回肠换位征"、"巨大肠环征"、"咖啡豆征".结论影像X线平片应密切结合临床病史资料,认真分析影像X线平片征象,对确定有无梗阻,梗阻部位,梗阻性质是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5例肠旋转不良伴中肠扭转的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对本病的CT影像认识。方法:本组5例,男4例,女1例,均做CT检查,将影像表现与手术结果相对照,CT检查采用Philips Arua机型,层厚7 mm,螺距1.25 mm,重建间隔5 mm,兴趣区行3 mm薄层扫描。结果:5例CT表现均显示胰头下方肠系膜根部团块状软组织影,可见肠管以系膜血管为中心盘旋状排列呈“漩涡征”,局部小肠系膜纠集,肠管变窄,近段肠管显著扩张。1例在口服造影剂后扫描,可见造影剂从狭窄的肠管内通过。结论:“漩涡征”是本病的CT特征性表现,对“漩涡征”及一些间接征象认识不足,与肠套叠的“靶征”相混淆,是造成误诊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肠系膜血管旋涡征在腹部多排螺旋CT图像中的显示率及形态学特点,明确其作为肠扭转的特异性征象的诊断可靠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全腹部CT平扫和(或)三期增强扫描病例经影像学诊断具有肠系膜血管漩涡征的图像38例,对是否存在肠系膜血管漩涡征、漩涡征形态特点及伴随征象进行诊断分析,结合临床症状、手术结果等病史资料分析漩涡征对肠扭转的诊断价值。结果在38例病例中,CT均能发现肠系膜血管漩涡征,9例出现在肠扭转病例组(23.7%),均伴有较明显的肠管旋转。29例出现在非肠扭转病例组(76.3%),伴随征象包括肠管积液扩张(15例),肠粘连改变(9例),肿瘤性病变(5例),其中3例无伴随征象。结论肠系膜血管漩涡征并非肠系膜扭转的特异性征象,肠系膜血管漩涡征结合临床特征、伴随征象及三维重组图像分析有助于鉴别肠扭转与伴有漩涡征的非肠扭转病例。  相似文献   

9.
郭祥彬   《中国医学工程》2012,(10):28+31-28,3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对肠扭转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64层螺旋CT扫描及手术证实为肠扭转病例,分析其CT表现及后处理的技术优势。结果 11例CT诊断为肠扭转全部为手术证实,其中小肠扭转6例,十二指肠扭转1例,结肠扭转4例。CT主要影像特征为:肠管及肠系膜血管"漩涡征",血管"扭曲反折征",肠管"C形征","鸟嘴征",肠壁水肿增厚"靶环征"。结论 64层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的综合运用对肠扭转的定位及定性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先天性卵巢囊肿的CT表现与临床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先天性卵巢囊肿的CT表现及临床特征,总结其共同点及规律。结果 经手术及病理证实24例病例中:卵巢单纯囊肿11例,卵巢囊肿伴蒂扭转10例,孵巢浆液性囊腺瘤伴蒂扭转1例,卵巢囊肿伴出血1例,卵巢自截1例。所有卵巢单纯囊肿均表现为类圆形薄壁囊性肿块。当卵巢囊肿伴发出血、蒂扭转、自截等并发症时,CT可见囊壁增厚、囊壁钙化。此外囊液分层是卵巢囊肿伴出血的典型CT表现,囊肿边缘高密度三角形征是囊肿伴发蒂扭转的特征性CT征象。结论 先天性卵巢囊肿,尤其当伴发出血、蒂扭转、自截时,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认识相关CT征象有助于术前准确诊断并识别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肠系膜血管旋涡征在腹部多层螺旋CT图像中的显示率及形态学特点,明确其作为肠扭转的特异性征象的诊断可靠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26例行全腹部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病例图像。以肠系膜血管伴或不伴肠管绕轴旋转角度至少大于90°作为漩涡征的判断标准,由2名经验丰富的医师对是否存在肠系膜血管漩涡征、漩涡征形态特点(位置、旋转方向、旋转角度、旋转段血管起止点间直线距离、旋转半径)及伴随征象进行评估,并比较肠扭转及非肠扭转病例组中漩涡征各项特征的差异性。结果在626例病例中,CT发现72例肠系膜血管漩涡征,其中64例出现在非肠扭转病例组(显示率约10.4%),8例出现在肠扭转病例组(显示率约88.9%)。所有8例肠扭转病例的肠系膜血管漩涡征均伴有肠管漩涡征,6例伴肠系膜上动脉狭窄。非肠扭转病例漩涡征中仅2例伴肠管漩涡征,无1例肠系膜上动脉狭窄。肠系膜血管漩涡征在肠扭转及非肠扭转病例组间比较结果显示旋转角度及旋转段血管起止点间直线距离存在统计学差异(分别为P=0.042,P=0.036)。结论肠系膜血管漩涡征的形态学特征及三维重建图像分析有助于鉴别肠扭转与伴有漩涡征的非肠扭转病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肠扭转的形成因素及MSCT诊断价值。方法:对17例肠扭转的MSCT表现及手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例小肠及系膜肿瘤并肠扭转,1例腹腔异物并肠扭转,4例腹内疝并肠扭转,5例乙状结肠冗长并肠扭转;17例肠扭转均见"漩涡征";5例见"鸟嘴征";顺时针扭转11例,逆时针扭转6例,扭转角360720°不等。结论:MSCT能清晰显示肠扭转的部位及伴随征象,对临床诊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的CT资料,共34例,观察其CT影像特征,并与手术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盲肠区3例,升结肠4例,结肠肝区3例,横结肠2例,结肠脾区4例,降结肠5例,乙状结肠9例,直肠4例.CT表现主要为小肠和/或结肠梗阻,梗阻段肠腔内肿块或管壁不规则增厚,梗阻段与正常肠管间形成"肩"或"袖口"征.结论 CT可以清晰显示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的梗阻部位,对其定性诊断也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盆腔器官扭转的多排螺旋CT表现,探讨多排螺旋CT对盆腔器官扭转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盆腔器官扭转的多排螺旋CT表现,所有病例均行动脉期(30 s)、静脉期(60 s)及延时期(180 s)三期扫描。结果乙状结肠扭转1例,CT表现为乙状结肠转位及"鸟嘴征";回肠扭转伴肠坏死2例,可见"咖啡豆征"及肠壁积气;肠系膜上动脉扭转伴小肠缺血4例,或见"漩涡征";卵巢黏液性囊腺瘤蒂扭转3例,其中左侧2例,右侧1例,见囊性肿块及分隔,分隔增厚,可见软组织样蒂,增强扫描呈轻度强化;右侧卵巢颗粒细胞瘤蒂扭转2例,表现为囊实性肿块;右侧卵巢良性囊性畸胎瘤蒂扭转3例,可见不对称增厚囊壁,扭转轻囊壁轻度增厚,扭转重囊壁明显增厚,增强扫描未见明显强化;右侧卵巢囊肿扭转5例,其中右侧3例,左侧2例,短期复查见囊肿增大,密度增高,囊肿发生位置移位;右侧输卵管积水伴扭转2例,可见增厚囊壁伴高密度出血;左侧隐睾恶变伴扭转1例,病变未见明显强化,内见积气,同侧精索及睾丸消失;左侧精索扭转1例,见精索增粗、模糊,同侧睾丸强化减弱。结论盆腔器官扭转的CT表现多样,"漩涡征"、"鸟嘴征"是肠扭转的特点;水肿增粗、强化减弱的"蒂"与原发肿瘤形成的囊实性"双肿块"提示卵巢囊腺瘤扭转;良性囊性畸胎瘤囊壁厚薄与扭转程度相关;同侧精索消失提示隐睾。多排螺旋CT对盆腔器官扭转的术前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儿童肠重复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肠重复畸形CT表现。结果本组20例肠重复畸形中,位于胃底部1例,十二指肠2例,空肠1例,回肠13例,升结肠及降结肠各1例,膀胱1例。19例病变位于肠系膜侧,1例位于系膜对侧。1例病变与升结肠间可见细蒂相连呈憩室型改变,1例与降结肠伴行呈管状,余18例均为囊肿型。1例合并畸胎瘤,1例合并肠套叠,3例合并肠扭转。结论多层螺旋CT具有较高的密度分辨力,结合后处理三重建技术,可对儿童肠重复畸形的诊断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儿童肠重复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O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肠重复畸形CT表现。结果本组20例肠重复畸形中,位于胃底部1例、十二指肠2例,空肠1例,回肠13例,升结肠及降结肠各1例,膀胱1例。19例嫡变位于肠系膜侧,1例位于系膜对侧。1例病变与升结肠问可见细蒂相连呈憩室型改变,1例与降结肠伴行呈管状,余18倒均为囊肿型。1例合并畸胎瘤,1例合并肠套叠、3例合并肠扭转。结论多层螺旋CT具有较高的密度分辨力,结合后处理三重建技术,可对儿童肠重复畸形的诊断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7.
肠扭转的病因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肠扭转发病原因与防治方法。方法 分析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乙状结肠扭转为乙状结肠臃长所致,15例小肠扭转多因小肠肿物、肠粘连所致。根据典型临床特征结合腹部X线检查多可确诊,部分小肠扭转术中确诊。治疗采用急诊手术行扭转肠管复位或病变肠管切除吻合。结论 肠扭转多见于小肠,肿物、肠粘连所致多见,确诊后应尽快急诊手术。  相似文献   

18.
小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CT影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对小肠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肠NHL患者,术前均行CT检查,分析其CT表现。结果10例CT表现为:肠腔扩大,类似瘤样扩张改变;6例表现为肠壁增厚,肠腔狭窄;9例显示夹心面包征。结论小肠NHL的CT征象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借助CT表现可对患者做出正确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9.
16层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对小肠扭转早期诊断的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对小肠扭转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16层螺旋CT扫描及后处理诊断为小肠扭转的患者,分析其CT表现并与手术后结果进行对比。结果:13例CT诊断为小肠扭转患者中,手术证实:全小肠扭转1例、空回肠扭转5例、部分空肠扭转3例、部分回肠扭转4例。结论:小肠扭转的主要影像特征为:肠系膜血管扭转,C形征,鸟嘴征。16层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对小肠扭转的早期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肠扭转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分析12例小肠扭转病例的影像学特点。结果:12例中,腹部平片腹部肠管表现为“咖啡豆征”、“8字征”、“香蕉征”等影像特征10例,“无气腹”或“少气腹”征象2例,“空回肠换位征”1例,CT扫描“漩涡征”12例。结论:“咖啡豆征”、“8字征”、“香蕉征”、“无气腹征”、“少气腹征”、“漩涡征”对小肠扭转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