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1 毫秒
1.
目的分析门静脉海绵样变(CTPV)的64层螺旋CT表现和特征,探讨64层螺旋CT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对6例CTPV患者,行上腹部CT平扫、动态增强扫描,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等图像后处理技术显示异常的门静脉及侧支血管情况。结果CTPV的64层螺旋CT平扫示门静脉结构不清,肝门区可见多发的结节状软组织影。本组全部病例均见门静脉主干及其分支闭塞和(或)狭窄,正常门静脉系统结构消失,门静脉走行区结构紊乱,表现门静脉主干和(或)其分支因栓子闭塞和(或)狭窄5例,门静脉管腔增宽,内可见低密度充盈缺损1例,门-门侧支血管6例,胆管周围静脉丛曲张3例,胆囊静脉丛曲张2例,胃左静脉曲张5例。门一体侧支血管6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4例,腹膜后静脉曲张2例、脾胃-肾静脉分流3例。增强扫描肝实质灌注异常2例,胆囊、胆管壁增厚2例,合并管腔狭窄5例。结论64层螺旋CT及图像后处理系统对CTPV诊断具有重要价值,门静脉栓塞及其周围迂曲扩张的侧支静脉为其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TPV)的螺旋CT表现,探讨螺旋CT对该病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的15例CTPV病人的螺旋CT资料.结果 15例全部为继发性CTPV,其中12例为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2例为肝硬化,1例为胰腺炎.门静脉系统栓塞14例,脾静脉栓塞3例,肠系膜上静脉栓塞1例.CT特征为:门静脉期正常门静脉结构消失,11例主干或(及)分支可见充盈缺损,7例左支、8例右支充盈缺损;胆管周围、胆囊静脉丛扩张14例,胃左静脉扩张、迂曲4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2例,呈多发点状、结节状、网状不规则门脉期强化血管影,形似海绵样改变;动脉期肝实质灌注异常.结论 螺旋CT在CTPV的诊断及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上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多层螺旋CT在门静脉海绵样变性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TPV)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疑似门静脉病变的患者行上腹部MS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发现17例CTPV,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VR)等技术显示门静脉及侧支血管。结果:17例CTPV的MSCT平扫显示肝门区软组织密度影;增强扫描门静脉期显示门静脉主干及左右支血管腔内充盈缺损12例;门静脉主干及肠系膜上静脉或脾静脉血管腔内充盈缺损3例;门静脉瘤2例。17例CTPV患者胆管周围静脉丛均显示;11例显示胆囊静脉;15例显示胃左静脉。MPR、MIP、VR可直观显示门静脉及侧支血管。结论:MSCT能准确显示CTPV的部位、范围及侧支血管,提供直观的三维图像,是诊断CTPV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能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影像学信息。  相似文献   

4.
64排螺旋CT在评价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血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门静脉成像(CT portal venography,CTPV)显示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血管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50例门静脉高压患者CTPV资料,获得门静脉系统及侧支血管三维重建图像.结果:CTPV不仅直观地显示门静脉系全貌,还可显示整个门静脉侧支血管系统.50例患者中,胃左静脉曲张48例(96%)、食管胃底静脉曲张46例(92%)、食管周围静脉曲张41例(82%)、胃短静脉曲张19例(38%)、脾/胃-肾分流14例(28%)、脐静脉伴腹壁静脉曲张20例(40%)、腹膜后静脉曲张19例(38%).门静脉及其主要属支闭塞导致门静脉海绵状变性8例(16%).结论:CTPV可很好地显示门静脉高压侧支血管,有助于作出正确诊断,对选择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CTP)显示门静脉及其侧支循环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对经临床证实并行16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的127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的CT图像,进行多种不同方法的三维后处理并根据曲张静脉和侧支循环的部位、类型和程度进行分类.结果 127例患者的门静脉及其分支均显示良好,显示静脉曲张和侧支循环90例,其中胃周静脉曲张41例,食道胃底静脉曲张28例,脾肾静脉分流8例,门脐静脉分流10例,门脐腹股沟静脉分流3例.结论 CTP可无创性地显示门静脉及其侧支循环的部位、形态和程度,对临床诊断、选择和优化治疗方案、预后的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门静脉海绵样变的MDSCT表现,评价MDSCT诊断CTPV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经手术病理或US或DSA证实的CTPV患者MDSCT表现。结果本组35例主要表现为门静脉正常结构消失或紊乱、主干和(或)分支闭塞,肝门区门静脉或胆囊周围可见大量侧支静脉形成;动脉期17例出现肝实质灌注异常,静脉期消失。通过VR、MIP血管成像技术能更直观显示门静脉栓塞、侧支静脉情况。结论MDSCT动态增强及血管成像技术对CTPV的诊断和指导临床治疗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胰源性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PSPH)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8例PSPH患者均行全腹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采用容积再现(Volumer endering VR)、血管生长技术(Addvessel AV)进行血管重建,分析脾静脉闭塞后侧支循环血管开放及曲张情况。结果 18例PSPH均表现为脾静脉闭塞、中断。⑴胃冠状静脉(GCV)未受累及15例中,胃冠状静脉12例、胃短静脉(GSV)15例、胃网膜静脉(GEV)15例、胃结肠干(GCT)10例可见静脉曲张,脾-肾静脉交通1例;⑵胃冠状静脉受累及3例中,均出现GCV、GSV、GEV及GCT曲张,脾-肾静脉交通2例。结论 MSCTA能清晰显示PSPH中脾静脉狭窄、闭塞及周围侧支循环血管曲张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门静脉海绵样变(CTPV)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TPV患者,均做了MRI平扫、动态增强扫描,5例做了门静脉动态对比增强(DCE-MRA)检查。分析其MRI影像表现。结果16例CTPV,MRI上均明确了病因。CTPVMRI平扫表现门静脉主干、分支及属支闭塞,门静脉周围可见丰富的侧枝血管。动态增强动脉期7例见肝脏异常灌注,门静脉期肝门区周围异常丰富侧枝血管。DCE-MRA直观显示上述异常改变。6例伴胆管不规则狭窄。结论CTPV具有特征性的MRI表现,MRI对CTPV诊断及明确病因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在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avernous transformation of portalvein,CTPV)向肝性侧支静脉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经CT诊断为CTPV的患者40例,所有病例均行上腹部螺旋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图像均采用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组、容积再现(VR)等后处理进行血管成像,以显示异常的门静脉及向肝性侧支静脉情况。结果40例CTPV患者中,37例能清楚地显示CTPV向肝侧支静脉起源部位、走行及与周围脏器的关系,从而判断侧支静脉来源,占92.5%。主要表现为以下3支向肝性侧支静脉:(1)胆囊周围侧支开放者28例,占75.6%;(2)胆总管周围侧支开放者16例,占43.2%;(3)胰十二指肠周围侧支开放者11例,占29.7%。另外3例只能显示门静脉周围蜂窝状侧支血管网,无法识别侧支静脉的起源及走形途径,占7.5%。结论 MSCT检查能优化CTPV侧支静脉的显示,能准确地识别向肝性侧支血管的起止和走行路线,提供直观的诊断依据,是诊断CTPV的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CT门静脉造影对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门静脉造影(CTPV)对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同时经胃镜及16排螺旋CT门静脉造影证实有食管胃静脉曲张的69例临床确诊为肝硬化患者,观察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与胃左静脉开口位置的关系,以及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与门静脉直径的关系.结果 69例肝硬化患者应用CT门静脉造影方法 可清晰显示门静脉侧支循环血管,其中门静脉主干、胃左静脉均全部显示(100%),89.9%显示食管静脉曲张(62/69),72.5%显示胃底静脉曲张(50/69).胃左静脉开口位于门静脉主干共42例.胃左静脉开口位置与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之间存在相关性(X2=4.406,P<0.05);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与门静脉直径无明显关系.结论 CT门静脉造影能很好显示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血管,并可对血管直径进行准确测量;胃左静脉开口在门静脉主干者易发生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联合应用CT门静脉造影和胃镜检查,能对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严重程度及其破裂出血的危险性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1.
刘建民  杨林  江山岳  刘鑫 《西部医学》2011,23(11):2240-2242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门静脉癌栓所致门静脉海绵样变侧支循环血管的构成及螺旋CT影像特征。方法对我院行上腹部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并由组织病理学证实或临床随访证实为肝细胞癌CT显示肝细胞癌侵犯门静脉主干并继发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TPV)者的37例进行分析。结果 20例门静脉左支受累;其中13例累及门静脉主干;23例显示扩张、扭曲呈锯齿状明显强化的胆囊静脉;15例显示胃底周围增粗及迂曲强化的门静脉胃支;18例显示胰十二指肠沟内增粗的胰十二指肠后上静脉。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能清楚地显示CTPV主要侧支循环血管的构成、走行及分布特点;熟悉与重视这些侧支血管的解剖位置和影像学表现特征将会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诊治门静脉海绵样变(CTPV)中的价值。方法对经手术或DSA证实的10例CTPV病例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行平扫 三期螺旋扫描,层厚6mm,层距6mm,部分0.75mm图像重建后行MPR或MIP图像重建。结果10例病例均见肝门区门脉走行紊乱,并见侧支循环形成,其中显示胆囊静脉6例,胃左静脉5例,脐旁静脉及后腹膜静脉1例,门脉癌栓8例,肝外围异常灌注3例,胆囊壁增厚2例,肝内原发灶8例。结论螺旋CT对门静脉海绵样变诊断快捷、方便,且准确率高,能为临床治疗提供极大的信息。  相似文献   

13.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多层螺旋CT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TPV)的多层螺旋CT(MSCT)诊断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7例MSCT诊断为CTPV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MSCT采用平扫及对比增强三期容积扫描,层厚1.25mm,层间距0.625mm,均行多平面重建(MPR)和薄层最大密度投影重建(STS—MIP)。所有病例均经DSA、US或手术证实。结果17例病例均显示门静脉走行区结构紊乱,正常门静脉系统结构消失,代之以增粗、扭曲的侧支循环静脉;胆囊静脉显示17例;胆管周围静脉丛显示10例;胃左静脉显示8例。结论MSCT具有微创、快捷、方便的特点,通过MPR、MIP等成像技术的应用,在CTPV的诊断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CTPV的正确诊断有助于临床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门静脉造影重建技术在门静脉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60例门静脉系统疾病患者行64层螺旋CT门静脉造影.重建技术有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结果 肝动脉-门静脉瘘5例,门静脉栓塞41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侧支形成8例,门静脉海绵样变1例,邻近病变的门静脉受侵5例.多层螺旋CT血管重建技术MIP及VR能清楚显示门脉主干的病变,门脉的侧支血管和邻近病变的门脉受侵;MPR较直观显示病变整体形态、范嗣及门静脉管腔变窄程度.结论 64层螺旋CT门静脉造影重建技术是显示门静脉病变有效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利用64排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及多种血管重建方法诊断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avernous transformation of portal vein,CTPV)的价值和意义。方法 10例经手术、数字血管造影、超声诊断证实的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病例,均行腹部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及血管后处理成像。结果门静脉海绵样变性主要表现为门脉主干和(或)分支的阻塞,门脉走行区正常结构消失,出现大量向肝性及离肝性侧枝静脉。通过VR、MIP、MPR等血管成像技术能很好的显示门静脉栓塞、侧枝血管的重建与开放情况。结论 64排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及血管成像技术对诊断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及侧枝血管的显示有较大优势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CTPV)对门静脉高压症(PHT)的诊断及分类价值。方法收集42例PHT,肝内性PHT 26例,均为肝硬化患者,合并肝癌7例,门静脉肝内分支癌栓形成3例;肝前性PHT13例,其中门静脉肝外段血栓3例,门静脉肝外段癌栓4例,海绵样变6例;肝后性PHT3例,为布加综合征患者;均行64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检查,容积数据采用MIP、VR、MPR或CPR重建,观察门静脉、属支及侧支循环的影像学特征。结果 CTPV能清楚显示侧支循环的分布范围、初步评估门静脉高压程度及部位分类。结论 CTPV能准确诊断PHT及鉴别分类,对预测其并发症、手术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烟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烟雾病病例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受检者均行颅脑CT平扫和MSCTA检查.在ADW 4 4工作站上作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多平面重建(MPR).结果: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均清晰显示发生狭窄、闭塞的颈内动脉、Wills环血管近侧端以及明显增多、扩张的脑底部侧支血管影,其中双侧颈内动脉闭塞4例,单侧颈内动脉伴同侧大脑后动脉狭窄6例.所有CTA图像均可评价侧支血管情况,表现为相应血管及其分支的粗大、增多、迂曲延长.结论:综合运用多种重建技术,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不仅可以清晰显示狭窄血管,还可以评价狭窄远端血管和侧支血管等情况,直观显示病变周围空间结构关系,从而为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发性门静脉海绵样变(PCTPV)的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表现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造影或手术证实原发性门静脉海绵样变患者的MSCT血管成像,观察其特征性,并对其指导临床治疗进行了评价。结果:6例中4例清楚显示门脉主要分支近肝门处阻塞,2例门静脉主干阻塞,代之以肿块样纡曲血管并在其周围形成向肝性放射状侧支血管影像,以及离肝性侧支循环静脉。6例CT血管成像均能对与分流或断流手术有关的血管解剖提供准确信息。结论:原发性门静脉海绵样变的MSCT血管成像具有特征性,对CTPV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64层CT门静脉血管造影(MSCTP)及多种重建技术的临床综合应用价值。方法:64例门静脉病变患者,采用64层螺旋CT行平扫、动脉期、门脉期及平衡期多期扫描后,并且运用容积重建法(VR)、多层面重组(MPR)和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对门静脉及其分支进行重建,评价门静脉病变程度和范围。结果:MSCTP能够满意地显示正常和异常的门静脉血管,比较直观地评价门静脉的轮廓、位置及有无门静脉侵犯或癌栓形成,了解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的分布和扩张程度。MPR可以较直接显示病变整体形态、范围。结论:螺旋CT门静脉造影是门静脉无创性检查的可靠方法,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病人的螺旋CT表现及病理基础.方法随机收集80例行腹部螺旋CT增强扫描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原发性肝癌47例均合并门静脉癌栓(门脉主干完全栓塞20例,不全栓塞27例),肝血管瘤8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25例(7例合并原发性肝癌但未出现门静脉癌栓).结果门静脉期胆囊周围(胆丛)、胆总管周围及胃小弯侧等区可见圆形或条形与门静脉同样强化的血管影.肝血管瘤组未见上述表现.在门脉完全栓塞组中,胆囊周围侧支(胆丛)开放者11例,胆总管周围侧支开放者15例,胃小弯侧支开放者13例;不全栓塞组上述侧支开放分别为2例、9例及11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组中胃小弯侧支静脉开放者18例,未见胆总管周围及胆丛侧支开放.结论胆丛和胆总管周围侧支为门脉栓塞后特有侧支循环途径,而胃小弯侧支在单纯门脉高压及门脉栓塞后均可出现,不具特征性.门静脉海绵样变的形成与阻塞程度有关,阻塞越重,发生机会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