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65例良、恶性胆道梗阻患者的CT、MRI影像资料进行分析,探讨CT、MRI成像各自在良、恶性胆道梗阻诊断方面的优缺点,提高对良、恶性胆道梗阻的诊断率。方法收集65例临床诊断为梗阻性黄疸的病人,行上腹部CT检查,同时行MRI、MRCP检查,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及病理确诊。对其影像学征象进行统计分析,分别计算出各征象对胆道梗阻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结果以病理结果为标准,各征象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如下:在CT上,结石的敏感性91.3%、特异性100%、准确性96.9%;管壁毛糙的敏感性90.6%、特异性100%、准确性95.4%;胆管壁不均匀增厚的敏感性82.8%、特异性100%、准确性93.8%;管壁强化的敏感性94.7%、特异性100%、准确性96.9%;实质性肿瘤及肿大淋巴结的敏感性100%、特异性97.5%、准确性98.5%;胆管扩张的敏感性100%、特异性100%、准确性98.5%;杯口征的敏感性87.0%、特异性100%、准确性95.4%;乌嘴征的敏感性92.6%、特异性100%、准确性96.9%;双管征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均为100%;在MRI上,结石的敏感性82.6%、特异性100%、准确性93.8%;管壁毛糙的敏感性84.4%、特异性100%、准确性92.3%:胆管壁不均匀增厚的敏感性65.5%、特异性100%、准确性84.6%;管壁强化的敏感性97.4%、特异性100%、准确性98.5%;实质性肿瘤及肿大淋巴结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均为100%;胆管扩张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均为100%;杯口征的敏感性95.7%、特异性100%、准确性98.5%;鸟嘴征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均为100%;双管征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均为100%;结论CT、MRI在显示胆道梗阻的直接、间接征象方面各有优缺点,两种检查方法相结合有助于明确良、恶性胆道梗阻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T、MRI在鉴别诊断良恶性胆道梗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胆道梗阻患者128例,所有患者入院均采取腹部CT平扫+增强检查,同时辅以MRI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及胆系水成像。对比分析患者CT及MRI诊断准确性及相关病灶的定位与定性指标数据。结果:CT与MRI在患者病灶定位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灶的良恶性定性及诊断准确率方面,CT的诊断准确率为78.1%,MRI为9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胆管扩张、双管征及实质性肿瘤和肿大淋巴结的敏感性MRI与CT均能达到100%。结论:CT、MRI应用于临床胆道梗阻的良恶性诊断各有优劣,两者相互结合,会有理想的诊断结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低场MRI在胆管梗阻中的应用.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胆管梗阻患者84例,对其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84例梗阻部位定位准确,定位诊断准确率为100%.MRI诊断胆管梗阻明显优于CT检查.MRI系统显示胆道满意,有55例恶性胆管梗阻,图像可见卫星结节、中心瘢痕、增强后呈中度环形强化.表现为肝内块状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其中3例呈梗阻端杯口状、5例呈萝卜根样、22例呈鸟嘴样、25例呈截断状.84例中胆管图像呈枯枝状,胆管直径:6~10mm,为中度扩张,共有34例;有50例胆管直径>10mm,胆管图像呈腊肠状,为重度扩张.扩张的肝内胆道均呈为"软藤"状.下段胆管癌的胰管扩张,呈现为"双腔"征.结论:MRI对胆道梗阻性疾病定位准确,特异性高,是诊断胆道梗阻性疾病定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高飞  程涛  韦炜 《安徽医学》2012,33(4):478-481
目的探讨饮水低张MSCT技术在胆管梗阻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6例临床拟诊梗阻性黄疸患者行饮水低张MSCT扫描,分析其CT表现,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定位准确率最高的为第3段胆管;良性胆道病变定性准确率最高的是胆管结石,恶性胆道病变定性准确率较高的是壶腹周围癌及肝外胆管细胞癌;胆管扩张CT表现为渐进性扩张24例,其中良性病变17例,恶性7例;节段性扩张12例,其中良性扩张7例,恶性5例;软藤样扩张38例,其中良性扩张1例,恶性扩张37例。杯口样狭窄25例,鸟嘴样狭窄16例,均为恶性病变;靶征出现7例,均为胆总管结石。25例壶腹周围癌中,半月征出现7例,双环征8例,双管征12例,指样征9例。结论采用饮水低张MSCT技术,良、恶性胆管梗阻性疾病在CT表现上具有一定特征,结合综合征象,能提高螺旋CT在胆管梗阻性疾病的定位、定性准确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对胆道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2例胆道梗阻者MRCP的梗阻端及胆管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MRCP能够清晰显示胰胆管树。良性梗阻端呈杯口状、渐进性狭窄等表现;胆管轻中度扩张呈枯枝状;恶性梗阻端呈截断、鸟嘴状等征象,胆管呈残根状、软藤状及双管征等中重度扩张表现。结论:MRCP具有安全、无创、诊断准确率高等优点,结合资源图像可对梗阻病变进行定位、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胰胆管水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在梗阻性黄疸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3例梗阻性黄疸病人禁食6-8小时空腹行MRCP及多层螺旋CT检查.首先,与临床及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比较,评价其诊断准确事、敏感性及特异性;其次,描述良恶性梗阻的影像学表现,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 33例中,良性梗阻10例,其中结石7例,炎性狭窄3例.恶性梗阻23例,其中肝门癌5例,胆管中段癌3例,胆管下段癌4例,胰头癌5例,壶腹癌8例.33例MRCP定位诊断均与临床及手术病理结果相符,定位准确率为100%(36/36),诊断结石敏感性及特异性均为 100%;炎症敏感性为66.6%,特异性为100%;肿瘤敏感性为91.3%,特异性为80%,总的定性诊断准确率为93.9%;CT结石定位准确率及敏感性、特异性均为100%;肿瘤定位准确率为82.6%,敏感性为86.9%,特异性为63.6%;炎症敏感性为33.3%,特异性为100%.MRCP及CT两组诊断指标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所有病例均显示肝内或肝内外胆管及胆囊不同程度扩张,良性梗阻以轻-中度扩张为主,肝内胆管扩张大部呈"枯树枝征",1例炎性狭窄呈"软藤征"而误诊为肿瘤.恶性梗阻以中-重度扩张为主,肝内胆管扩张均呈"软藤征".结论 MRCP能完整的显示胰胆管系统,明确梗阻部位,是一种简单、无创且安全的检查方法;MRCP定位诊断明显优于CT,发现病变及定性诊断与CT相比无显著差异,在梗阻性黄疸病因诊断中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确定CT对急性绞窄性小肠梗阻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证实的急性绞窄性小肠梗阻(n=17)和单纯性梗阻(n=19)患者术前腹盆部CT检查资料,对肠梗阻的CT征象进行逐一分析,以判断梗阻性质.结果 CT对单纯性小肠梗阻组诊断正确率达95%,而绞窄组诊断正确率为82%.梗阻肠段肠壁增厚对于诊断急性绞窄性小肠梗阻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8%、74%;靶征为12%、100%;肠壁强化异常为12%、100%;肠壁积气为29%、100%;肠系膜积液为94%、58%;肠系膜血管水肿47%、100%;漩涡征为12%、100%;鸟嘴征为18%、100%;腹水为59%、84%.结论 CT是一种诊断急性绞窄性肠梗阻有效、快速的方法.梗阻肠段肠壁强化缺如、肠壁积气、缆绳征、靶征、漩涡征和鸟嘴征,为诊断绞窄性肠梗阻的较为特异性的征象;而梗阻肠壁增厚、肠系膜积液、腹水等征象,对于急性绞窄性小肠梗阻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MRI、MRCP征象结合血清CA199检测对低位性胆道梗阻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搜集我院经手术或临床证实的低位性胆道梗阻并同时进行血清CA199检测的患者51例。分析比较良恶性梗阻的MRI、MRCP征象及血清CA199水平。结果(1)低位性胆道梗阻恶性组与良性组间的血清CA199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2)恶性组肝内胆管中重度扩张者占88.9%,良性组轻中度扩张者占87.8%,两组间轻度及重度扩张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9);(3)恶性组肝内胆管扩张呈软藤状者占55.6%,而良性组呈枯枝状者占87.8%,二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5);(4)恶性组胆总管下端表现为杵状或菜花状改变者占44.4%;良性组胆总管末端表现逐渐变细者占72.7%,但除菜花状改变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余两种征象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胆囊增大及胰管扩张在良恶性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RI及MRCP能较清楚的显示低位性胆道梗阻的影像征像,结合血清CA199水平对低位性胆道梗阻的鉴别诊断准确率可达100%,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MRI及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对恶性胆道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3例经临床、B超、CT诊断为胆道梗阻患者进行MRCP及MRI检查,结合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MRI和MRCP对恶性胆道梗阻的诊断准确率为95%。MRCP主要在整体上显示胆道,高位胆道梗阻的肝内胆管呈树枝样和腊肠样扩张,低位胆道梗阻的胆总管末端大多呈截断状、杯口状或锥状。结论 MRI及MRCP诊断恶性胆道梗阻准确率高,可以作为不能进行ERCP时的替代检查方法或筛选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CT及PTC对胆道梗阻定性定位的诊断价值探讨 ,归纳有其鉴别意义的影像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 5 3例手术经病理证实的胆道梗阻术前CT及PTC资料 ,良性 3 1例 ,恶性 2 2例。结果 病程超过 6个月有助于良性胆道梗阻的诊断 ;胆内胆管“软藤样”扩张 ,肝外胆管肝门段梗阻只见于恶性病变 ;胆管内占位呈“多房样” ,横截面大于其上缘胆管为胆管结石的可靠依据 ;下段胆管梗阻胆囊不增大主要见于良性病变 ;CT对胆道梗阻检查的局限性是对下段梗阻定位定性的准确性相对较低 ,PTC的局限性是不能显示完全性梗阻和部分严重梗阻远端的影像。结论 良恶性胆管梗阻各有特征性的CT和PTC表现 ,两种检查方法各有优势和不足 ,互相借鉴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梗阻性黄疸的CT征象分析(附3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梗阻性黄疸的CT征象及CT检查在胆道良恶性梗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资料完整34例良恶性梗阻性黄疸的CT征象。良性病变17例,其中肝内胆管结石5例、肝内外胆管结石6例、术后胆管狭窄3例、胰腺炎3例;恶性病变14例,其中胆管癌4例、胰头癌6例、壶腹部癌1例、胆囊癌2例、胆管癌合并胆囊癌1例。结果良性梗阻性黄疸胆总管下段结石在CT表现有高密度或等密度结石影。胆总管型形成"晕环征"或"新月征",良性炎性纤维组织增生而引起胆总管下段狭窄,逐渐均匀变细,终止胰头。恶性梗阻性黄疸的CT表现有肝内胆管及肝门部位胆管扩张,表现为"软藤征"或"截断征"、"双管征"、软组织肿块及淋巴结肿大、腹水。结论CT对于梗阻性黄疸的梗阻水平判断及良恶性判断较准确,是诊断梗阻性黄疸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平扫的单一征象及组合征象在区分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良、恶性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SPN患者采用GE Light Speed l6排螺旋CT机进行平扫,应用GEADW4.3工作站的后处理技术对SPN进行分析,计算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单个征象及组合征象的ROC曲线下面积、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判断单个征象和组合征象的诊断效能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60例SPN患者进行了CT平扫,以手术病理结果为诊断标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单个征象为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边缘不光整及血管集束征,其中诊断效能前三位的分别为分叶征、毛刺征及胸膜凹陷征,其ROC曲线下面积、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分叶征:0.771、75.0%、79.2%、76.7%、84.4%、67.9%,毛刺征:0.694、72.2%、76.7%、70.0%、82.3%、64.9%,胸膜凹陷征:0.660、44.4%、87.5%、61.7%、84.2%、51.2%。组合征象的ROC曲线下面积、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分叶征+毛刺征:0.743、61.1%、87.5%、71.7%、87.9%、60.0%,分叶征+胸膜凹陷征:0.674、38.9%、95.8%、61.7%、93.3%、51.1%,毛刺征+胸膜凹陷征:0.646、33.3%、95.8%、75.0%、92.2%、48.9%,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0.653、30.6%、100%、58.3%、100%、48.9%。单个征象及组合征象的诊断效能均无统计学差异,其各组间ROC曲线下面积Z检验均无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平扫能对多数SPN良恶性做出准确诊断。随着组合征象的增多,诊断恶性的阳性预测值增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胆管内超声对良恶性胆道狭窄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至2006年6月57例患者胆管狭窄行ERCP,所有患者均在行ERCP时用经导丝的UMG20-29R腔内超声探头扫查狭窄部位。结果手术病理或者细胞学刷检证实为恶性胆管狭窄者共31例,病理阴性且长期随访证实良性胆管狭窄者共26例,所有良性胆管狭窄的患者随访12~36个月。单纯细胞学诊断胆道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分别为39.1%、100%、100%、48.1%和61%。IDUS对胆管恶性狭窄判断的敏感性为80.6%,特异性为80.8%,阳性预测值为83.3%,阴性预测值为77.8%,准确性为80.7%。结论IDUS是一项安全可靠的技术,对胆管良恶性狭窄性质的鉴别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CT增强薄层靶扫描和MRCP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IPMN)良恶性鉴别诊断中应用价值的差异。方法 收集45例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同时行CT增强薄层靶扫描和MRCP检查的IPMN患者影像资料,按2017福冈指南专家共识标准,分别分析并计算CT增强薄层靶扫描和MRCP检查病灶出现的征象中,肿瘤强化壁结节≥5mm、主胰管扩张≥10mm、胆管扩张、厚分隔、胰腺萎缩、分支胰管型最大囊肿≥3cm在鉴别诊断IPMN良恶性的准确性、曲线下面积(AUC)、敏感性及特异性,统计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 各影像征象诊断恶性IPMN两种检查方法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以上四个影像征象,CT增强薄层靶扫描诊断恶性IPMN中的总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及分别为:86.67%、87.10%、85.71%,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为93.10%、75.00%;而MRCP在诊断恶性IPMN的总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及分别为80.00%、80.64%、78.50%,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为89.28%、64.70%,且各征象总的诊断效能,两种检查方法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梗阻性黄疸的CT征象及CT检查在胆道良恶性梗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且资料完整的40例梗阻性黄疸的CT征象,其中胰头癌4例,壶腹癌5例,胆管癌6例,胰腺转移瘤1例(术后证实),胆总管结石16例,胆管炎7例,胆总管术后梗阻1例。结果 梗阻性黄疸的CT表现有肝内胆管、肝总管、胆囊及胆总管扩张,表现“软藤征”、“截断征”、“双轨征”、“靶征”。结论 CT对梗阻水平的判断及良恶性判定较准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螺旋CT、低场强MRI与MRCP、对低位胆道梗阻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33例低位胆道梗阻(恶性12例,良性21例),对其常规MRI、2DFSE序列MRCP、螺旋CT(增强19例,平扫17例)表现进行分析。结果:螺旋CT、MRI与MRCP对低位梗阻定位诊断标准率均为100%,定性诊断;住确率分别为86%、88%。薄层螺旋CT能显示梗阻端的肿块、胆管壁规则或不规则增厚、胆总管结石。MRI与MRCP能显示胆总管下段良恶性病变的各种异常改变。结论:螺旋CT、MRI与MRCP对低位胆道梗阻具有同样重要的定性诊断价值。MRCP能显示梗阻端的部位与形态。MRI与MRCP结合可提高定位定性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诊断胆道梗阻性疾病的价值及良、恶性梗阻性疾病的影像表现。方法:对45例胆道梗阻性疾病患者的MRCP和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MRCP定位诊断准确率100.0%,定性准确率88.9%;胆道结石表现为胆管内充盈缺损、周围有胆汁包绕或为"杯口状"阻塞,胆管炎表现为胆管节段性扩张和狭窄,恶性病变表现为胆管突然截断或偏心性狭窄。结论:MRCP对胆道梗阻性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应作为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口直接胆道内镜对胆管良、恶性狭窄诊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7例CT、MRCP证实胆管狭窄者在预先行EST或EPBD后用经鼻内镜经乳头插入胆管直至病变处,直视下观察病变处,结合活检,统计诊断准确性及活检阳性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7例内镜均成功插入胆管并得到明确的内镜诊断(100%).其中恶性狭窄15例、良性狭窄2例,诊断准确性100%.14例(82.4%)活检标本能满足组织细胞学检查,其中恶性狭窄12例,结果为腺癌9例(高分化腺癌5、中分化腺癌1、低分化腺癌2,不能分型1)、重度不典型增生1例、中度不典型增生1例、慢性炎症伴轻度不典型增生1例.活检敏感性75%,特异性100%.另2例良性狭窄者均为慢性炎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口直接胆道内镜直视下观察并活检对胆管良、恶性狭窄的诊断有效而安全.  相似文献   

19.
①目的 探讨磁共振检查(MRCP、MRI)对胆管梗阻性病变的诊断价值.②方法 对60例胆管梗阻患者磁共振影像资料进行分析,并与CT、US及临床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③结果 MRCP(结合局部MRI)对胆管梗阻定位诊断率为100%,MRCP、CT、US对梗阻定性诊断率分别为86.7% 、71.7% 、65.0%.MRCP结合MRI定性诊断率可提高至93.3%.④结论 MRCP结合局部MRI有利于胆管梗阻性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且在鉴别诊断胆管梗阻的良恶性与CT、US相比是较准确的.  相似文献   

20.
急性绞窄性小肠梗阻的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确定CT对急性绞窄性小肠梗阻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手术证实的急性绞窄性小肠梗阻(n=17)和单纯性梗阻(n=19)患者术前腹盆部CT检查资料,对肠梗阻的CT征象进行逐一分析,以判断梗阻性质。结果 CT对单纯性小肠梗阻组诊断正确率达95%,而绞窄组诊断正确率为82%。梗阻肠段肠壁增厚对于诊断急性绞窄性小肠梗阻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8%、74%;靶征为12%、100%;肠壁强化异常为12%、100%;肠壁积气为29%、100%;肠系膜积液为94%、58%;肠系膜血管水肿47%、100%;漩涡征为12%、1000k;鸟嘴征为18%、100%;腹水为59%、84%。结论 CT是一种诊断急性绞窄性肠梗阻有效、快速的方法。梗阻肠段肠壁强化缺如、肠壁积气、缆绳征、靶征、漩涡征和鸟嘴征,为诊断绞窄性肠梗阻的较为特异性的征象;而梗阻肠壁增厚、肠系膜积液、腹水等征象,对于急性绞窄性小肠梗阻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