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病例1患者女,27岁,于入院时3月无意中发现右侧腹股沟区肿块,约7cm×5cm,活动度差,无触痛,与周闱组织界限不明,嘱其屏气后肿块仍叫显。患者两年前在外院行剖宫产术。  相似文献   

2.
例1:患者,30岁,G3P2,孕足月新式剖宫产手术,术后母乳喂养1年断奶,随即月经来潮,后安放宫内节育环避孕,3年后出现腹壁切口处进行性加重的经期疼痛。查体:切口正中皮下组织触及一鸽卵大小包块,压痛,活动欠佳,经期包块增大,触痛明显。4个月后在局麻下行包块剔除,见包块位于皮下脂肪层内,无包膜,与皮肤及筋膜无粘连,剖开取出,见剖面有多个大小不等出血灶。  相似文献   

3.
王宏波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8):2443-2444
<正>1病例患者28岁,住院号801025,以"剖宫产术后4a,发现腹壁包块3a"为主诉入院,入院日期2008年3月18日。患者孕2产1,平素身体健康,月经周期规律,3a前行剖宫产术,术程顺利,产后11个月,月经复潮,经量正常。产后12个月患者出  相似文献   

4.
1临床资料 患者一,女,30岁,因剖官产术后2a,下腹部切口疼痛1a余,于2003年7月入院。入院查体:见切口中央有一直径约2cm的包块,质软,B超检查为囊性包块,后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腹壁包块切除术。  相似文献   

5.
腹壁皮下组织原发性平滑肌肉瘤极为罕见,作者收治1例,报告如下,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进行分析.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性,54岁.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了我院收治的12例腹壁癜痕子宫内膜异位症,均发病于剖宫取胎术后及剖宫产术后,以探讨其发病机理及其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正> 腹膜后的淋巴管瘤属罕见,兹将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一例报告如下: 患者,女,30岁。半月前偶尔发现右腹部胀感,摸之右上腹部有胎头大肿块,且进行性增大,无恶心、呕吐。右腰部隐胀痛,有尿频、尿急、尿少等症状而来院治疗。体检:一般情况尚可,心肺正常,肝、脾触诊不满意。右侧  相似文献   

8.
1临床资料患者女,28岁,因剖宫产术后8个月余,腹壁切口周期性疼痛进行性加重4个月入院。患者于2009年1月足月妊娠在该院因持续性枕后位行剖宫产术,术后第5天拆线,腹部切口甲级愈合出院。出院后1个月余月经恢复正常,月经周期28~33天,经期4~6天,第3个月经周期开始出现经期腹部切口疼痛,月经干净后疼痛逐步消失,随后每次经期腹部切口均疼痛并逐步加重,入院前经期腹部切口疼痛明显且腹壁切口明显向外凸出,而入院治疗。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生命体征正常,心肺未见异常,下腹部有一横形手术切口瘢痕长约11cm,左侧切口  相似文献   

9.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39岁.1年前于左前臂尺侧触及一约10 cm×5 cm×5 cm大小的软组织肿块,表面光滑,无明显不适.X线示:左尺骨前方卵圆形低密度影,边界清楚.考虑为良性软组织肿瘤,未处理.新近复诊,X线示:左侧尺骨中段骨皮质向前向上突起.其髓腔及骨皮质与母骨相延续,约1.3 cm×05cm大小.近骨突侧可见一约O.70 cm×0.50 cm大小的斑点状致密影与其相隔0.25 cm,尺骨未见吸收或破坏性改变.其前缘见一卵圆形低密度影.边界清楚.桡骨及左侧腕关节未见明显异常(图1).  相似文献   

10.
<正>1 临床资料患者,女,65岁,以急性右下腹痛3 h急诊入院。患者入院前1 d因患急性气管炎剧烈咳嗽,入院3 h前又剧烈咳嗽突感右下腹痛渐加剧,不敢自行按压,服654—22片无缓解。既往患高血压病5年。查体:体温37.5℃,脉搏80次·min-1, 血压170/100 mmHg。双肺可闻及干鸣音,二尖瓣听诊区可闻及第一心音亢进。右下腹麦氏点内侧20 cm处压痛,无反跳痛,视之略见膨隆。实验室检查:WBC 11.0×109·L-1,中性73%,尿常规正常。临床考虑为急性阑尾炎。局麻下行阑尾切除术,取右下腹麦氏点切口约8 cm,至腹外斜肌膜下见大量凝血块及血性液体约200 mL,清除凝血块及血性液体后未再见明显出血点,置乳胶管引流另戳口引出,逐层缝合腹壁。临床诊断:右下腹壁血管破裂。术后给予抗生素抗感染治疗,止咳化痰,止血剂,胶管引出血性液体约20 mL,术后3 d拔出引流管,切口一期愈合,术后7 d出院。  相似文献   

11.
1.1患者,女,25岁,三年前在我院行剖宫产术,术后切口外观恢复良好,出院后半年恢复月经周期,患者自剖宫产术后第一次经期就出现腹部切口疼痛,但无痛经,上述症状逐月进行性加剧,一年前可自行触及腹部切口(左侧)的包块,彩超提示:“子宫附件无异常”,以“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收住院。  相似文献   

12.
郭靖  赵丽霞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35):1136-1136
1临床资料 患者,女,28岁,因经期腹壁切口疼痛伴左下腹包块2年半,于2008年6月18日就诊并住院。  相似文献   

13.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5岁,因发现后颈部肿物6个月入院。查体:项部正中可触及一肿物,约2.0 cm×1.5 cm,边界清,质韧,活动度尚可,无压痛。颈部彩超提示:于皮下软组织深层见一实质性低回声肿块,紧邻肌层表面,约23 mm×25 mm×12 mm,较深处距体表17 mm,边界不清。颈部核磁提示:颈4椎体水平颈部后方稍偏右侧皮下与颈部肌肉之间见3.07 cm×3.42 cm大小界限不清、信号不均匀性异常信号,T1WI呈肌肉样信号,T2WI呈稍高于肌肉样信号,中间为长  相似文献   

14.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34岁。因发热1+个月,咳嗽、左侧胸痛半月入院。入院查体:T:38℃,左下肺呼吸音减低,余无特殊。辅助检查,外院胸部CT:左肺下叶外基底段软组织肿块,大小约5.9cm×3.1cm×3.9cm,形态不规则,边缘不光整,紧贴胸壁及膈肌,左下叶基底段支气管周围软组织影增多,并见数个小结节状影,左肺门淋巴结增大,上诉改变,考虑:肿瘤性占位?炎性肿块?  相似文献   

15.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在子宫腔外出现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及间质),最常见的异位生长部位为盆腔内生殖器的腹膜面和子宫肌层,发生于术后腹壁疤痕处的异位灶并不多见。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逐渐增多,其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目前国外报道的发病率为0.03%~0.4%[1],2001年3月~2010年5月我院共收治剖宫产术后腹壁疤痕子宫内膜异位  相似文献   

16.
正1病例简介1.1患者:女,25岁,三年前在我院行剖宫产术,术后切口外观恢复良好,出院后半年恢复月经周期,患者自剖宫产术后第一次经期就出现腹部切口疼痛,但无痛经,上述症状逐月进行性加剧,一年前可自行触及腹部切口(左侧)的包块,彩超提示:"子宫附件无异常",以"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收住院。入院查:下腹部耻骨联合上方3厘米处有约10厘米陈旧疤痕,在左侧切口端有5×4×3立方厘米质硬包块、有压痛、局部皮肤色泽正常,活动欠佳,双合诊子宫附件无异常。入院后在连硬外麻下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77岁,退休工人,因右腹股沟包块3个月入院,查体:T36.5℃,P86次/分,R20次/分,BP132/80mmHg,右腹股沟区可见4cm×3.5cm包块,质软,按压包块不能消失,血常规:WBC9.3×10^9/L.N86.5%,L9.2%。入院诊断:右侧股疝。积极术前准备,行右侧股疝修补术,术中见精索内前方寻找到疝囊,约3cm×1.5cm大小,疝内容物为小肠,疝囊颈部位于腹壁下动脉外侧,行疝囊高位结扎,在腹股沟韧带下方包块突出处分离,分离出疝囊,打开疝囊,见疝内容物为大网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1临床资料 1.1患者,女,25岁,三年前在我院行剖宫产术,术后切口外观恢复良好,出院后半年恢复月经周期,患者自剖宫产术后第一次经期就出现腹部切口疼痛,但无痛经,上述症状逐月进行性加剧,一年前可自行触及腹部切口(左侧)的包块,彩超提示:"子宫附件无异常",以"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收住院.  相似文献   

19.
回盲部肿瘤造成阑尾梗阻加之细菌感染引起阑尾炎,虽然少见但值得重视及警惕。  相似文献   

20.
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腔被覆黏膜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并种植生长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可发生于身体的不同部位,以腹腔内的卵巢、子宫直肠窝等处多见,而发生在剖宫产后腹壁切口的子宫内膜异位症较为罕见,但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