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tice Imaging,MRI)检查中不同序列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分析3O例经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MRI图像,采用(FsE)横轴位T1W1、T2WI脂肪抑制(fS)、EPI—DWI;矢状位、冠状位T2WI脂肪抑制(fS)和矢状面子宫容积超快速的三维成像序列(LAVh)多期动态增强扫描,比较不同序列在子宫内膜癌检查中的应用价值。结果30例患者的图像质量满意,达到诊断要求。T1WI、T2WI—fs、DWI和3D—LAVA动态增强序列对子宫内膜癌的总检出率分别为77%、86%、93%和100%。动态增强扫描能清晰显示子宫的形态、内膜厚度、结合带的完整性和肌层的浸润程度。倍论在子宫内膜癌MRI检查中FSET1WI、T2WI-fs是常规序列,DWI是必不可少的序列,3D-LAVA动态增强扫描序列对子宫内膜癌的检出和诊断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2.
磁共振成像对子宫内膜癌诊断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7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MRI表现,根据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原则进行分期并与病理检查结果对比。结果 MRI对子宫内膜癌浸润深度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肿瘤局限于内膜为71.4%、86.7%、83.8%、55.6%和92.8%;肿瘤位于浅肌层为80.8%、81.8%、81.1%、91.3%和64.3%;肿瘤位于深肌层及伴有子宫颈浸润的为100.0%、97.0%、97.3%、80.0%和100.0%;总的准确率为81.1%。结论 MRI能多方位显示子宫内膜癌瘤灶、侵犯范围和深度,对子宫内膜癌的术前诊断与分期具有重要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MRI在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诊断中的准确性,评估其临床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7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MRI检查,由2名放射科医师在双盲的情况下分析子宫内膜癌的MRI表现,进行分期,并达成共识,意见不一致时请上级医师评估,所有患者均经病理确诊为子宫内膜癌,观察术前MRI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的一致性、MRI检查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一致性采用Kappa检验。 结果 7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包括Ⅰa期43例,Ⅰb期19例,Ⅱ期8例,Ⅲ期5例,Ⅳ期3例;MRI诊断Ⅰa期子宫内膜癌的灵敏度为95.3%,特异度为97.1%;MRI诊断Ⅰb期子宫内膜癌的灵敏度为84.2%,特异度为93.2%;MRI诊断Ⅱ期子宫内膜癌的灵敏度为75%,特异度为97.1%;MRI诊断Ⅲ期子宫内膜癌的灵敏度为80%,特异度为98.6%;MRI诊断Ⅳ期子宫内膜癌的灵敏度为66.7%,特异度为98.7%。。MRI与手术病理分期结果的Kappa=0.815。 结论 子宫内膜癌MRI术前分期与术后病理一致性强,可为术前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 magine,MRI)对于Ⅰ期、Ⅱ期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和判断子宫肌层浸润深度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9例子宫内膜癌病例术前进行MRI检查及分期,并与手术病理分期对照比较。结果:MRI诊断共有4例与手术病理分期不符,正确率为86.21%(25/29),MRI对于区分Ⅰ期的总准确率为82.61%(19/23),MRI提示病变累及宫颈6例,与手术结果一致。结论:MRI对术前判断Ⅰ期、Ⅱ期子宫内膜癌患者肿瘤侵犯肌层的程度及准确分期方面具有很高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的MRI表现,探讨MRI在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分段诊刮病理学证实的33例子宫内膜癌MRI征象,对其中29例行手术治疗,将术前MRI分期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子宫内膜癌的表现:子宫增大,子宫内膜弥漫性不规则增厚,T1WI呈低信号,T2WI为相对高信号,有强化,侵犯肌层时,则T2WI上子宫肌层信号增高,结合带中断,显示不清。MRI诊断子宫内膜癌敏感性93.94%,总的准确率72.41%,Ia期子宫内膜癌诊断准确率50%。结论:MRI能多方位显示子宫内膜癌瘤灶及侵犯范围和深度,明显优于其他影像检查方法,但对Ia期病例的诊断仍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Ⅰ期、Ⅱ期子宫内膜癌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评价MRI对Ⅰ期、Ⅱ期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方法:3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Ⅰ期、Ⅱ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均行MRI平扫、动态增强及常规增强检查,在MRI图像上观察子宫内膜厚度、信号、结合带与内膜下强化带及内膜与肌层交界面情况、宫颈管及纤维基质环情况,将MRI分期与手术病理结果比较.结果:MRI对Ⅰ期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准确率为91.7%,对Ⅱ期的诊断准确率为88.9%,总准确率为90.9%.结论:MRI是术前诊断Ⅰ期、Ⅱ期子宫内膜癌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7.
我院用磁共振成像对 4 0例子宫内膜癌诊断 ,并结合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分析 ,以探讨磁共振成像对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和肌层浸润情况的诊断价值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子宫内膜癌患者 4 0例 ,年龄 38~ 6 9岁 ,平均年龄 5 3.5岁 ,均进行子宫切除术及根治术 ,并在术前进行了MRI检查 .用SE序列检查 ,T2 加权像矢状及横断位 ,T1加权像横断位为基本扫描切面 ,有些患者视情况加扫了T1加权像矢状位及多回波序列成像 ,T1加权像TR/TE =5 17/ 33ms ,T2 加权像由RARE序列获得。层厚 12mm ,层间间隔 3mm。2 结 果所有 4 0例患者的磁共振成像除…  相似文献   

8.
在子宫内膜癌的影像诊断中,MRI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但能直接显示肿瘤的形态,而且对子宫内膜癌可做出分期。作者就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癌患者MRI表现及诊断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分析阴道超声、磁共振成像(MRI)在子宫内膜癌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以2015年1月-2016年7月经病理证实5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均接受阴道超声、MRI检查,以术后病理结果为标准,比较阴道超声、MRI对术前临床分期的诊断准确率;同时观察不同检查方法影像学表现。结果术后病理分期:Ⅰa期40例,Ⅰb期12例,Ⅱ期4例,Ⅳa期2例。以术后病理分期为金标准,阴道超声对术前临床分期诊断总准确率86.21%,MRI对术前临床分期诊断总准确率87.93%,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超声、MRI对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判断准确率均较高,能为子宫内膜癌术前手术方案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经阴道超声(TVS)和磁共振成像(MRI)在子宫内膜癌术前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收集并分析2008年10月—2021年6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妇产科就诊,术前已行TVS及MRI检查并术后病理确诊的257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资料。应用Graphpad Prism 8.3.0统计学软件分析术前TVS和MRI对子宫内膜癌的检出率及一致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病理结果显示ⅠA期患者161例,ⅠB期患者37例,Ⅱ~Ⅲ期59例。术前TVS与MRI对子宫内膜癌总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5.99% vs. 94.16%,χ2=9.818,P=0.002)。一致性分析结果显示TVS和MRI诊断子宫内膜癌的Kappa值为0.293,说明TVS和MRI术前诊断子宫内膜癌的一致性较差。TVS和MRI分别与肿瘤分期病理结果的一致性分析显示:TVS与病理结果的Kappa值为0.498,MRI与病理结果的Kappa值为0.867,提示TVS与病理结果有中度一致性,MRI与病理结果有极好一致性,表明MRI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优于TVS。  结论  对术前子宫内膜癌的评估,TVS检查意义有限,MRI检查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11.
    
张杨  屠文刚  袁玉山  宋斌  王丽  时倩倩 《安徽医学》2013,34(9):1384-1386
目的探讨MRI在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中的价值。方法经分段诊刮及手术病理证实的8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行MRI检查,判断子宫肌层浸润程度和宫颈侵犯情况并进行术前分期,将术前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88例子宫内膜癌病理分期Ⅰa期57例,Ⅰb期22例,Ⅱ期9例。按照FIGO 2009分期标准,术前MRI分期Ⅰa期、Ⅰb期、Ⅱ期准确率分别为96.6%、94.3%和97.7%。结论应用MRI评价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程度和宫颈侵犯情况较准确,能提高术前分期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针对子宫内膜癌患者实施核磁共振成像(MRI)手段的检查与诊断作用效果.方法:在2018年8月~2019年7月于本院诊疗子宫内膜癌者共40例,经手术治疗后病理检查后明确患者为子宫内膜癌病人.结合患者在术前检查得出MRI结果,按照手术和病理分期检查状况对其确诊结果展开评估.结果:可见在40名患者其术后的病理癌症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的量化指标即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分析其常规MRI及DWI(b=800s/mm2)图像,对照15例正常子宫内膜的图像,结合ADC图,分别测量ADC值,并与病理学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内膜癌患者的子宫内膜增厚,在T2WI及DWI上均呈高信号,肉眼不易鉴别,子宫内膜癌的ADC值(0.907±0.151)X10-3mm2/s低于正常子宫内膜的ADC值(1.376±0.325)X10-3mm2/s(P〈0.05),MRI诊断与病理结果有高度的一致性;结论 MRI联合DWI及ADC对子宫内膜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贾爱英 《当代医学》2011,17(25):35-36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的磁共振表现,评价磁共振在判断子宫内膜癌分期尤其在子宫肌层浸润程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5例经分段刮宫病理学证实并施行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的磁共振征象,将术前MRI分期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25例手术治疗者MRI判断肌层浸润深度结果与病理结果符合者23例,其准确率为92%,1例判断过深,1例判断过浅。25例手术者术后病理结果I期22例,II期1例,III期2例,MRI显示I期22例中1例误认为宫颈受累而诊断错误,III期中有2例误判断有直肠和膀胱浸润而定为IV期,各期中总诊断准确率为88%。结论磁共振多方位、多序列、多角度成像特点及对软组织有较高分辨率,对子宫内膜癌侵犯范围及术前分期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子宫内膜癌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磁共振成像(MR I)对子宫内膜癌的定性诊断及分期诊断价值。方法将14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MR I和超声心动图(USG)检查结果采用双盲法进行分析,计算各自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并进行比较。结果MR I和USG在子宫内膜癌定性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77.78%、92.31%、83.87%和66.67%、82.35%、74.29%,二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对子宫内膜癌分期的诊断准确性分别为83.42%和72.35%,二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MR I能多轴位、多序列清晰显示子宫内膜癌病灶及侵犯范围与途径,明显优于USG检查方法,MR I应成为子宫内膜癌术前常规的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FLASH-3D动态增强技术在子宫内膜癌检查中的应用价值及术前分期中的作用。方法前瞻性的对2012年10月-2013年04月间具有完整临床资料及病理组织学证实的子宫内膜癌患者48例,在术前常规MRI检查的基础上,行FLASH-3D动态增强MRI扫描,分析宫壁及肿瘤的MRI动态增强特点,采用双盲法,将FLASH-3D动态增强对子宫内膜癌分期及判断肌层浸润深度的结果,与术后病理组织学FIGO结果对照。结果本组48例中,Ⅰ期34例(Ia22例,Ib12例),Ⅱ期9例,Ⅲ期3例,Ⅳ期2例。FLASH-3D动态增强序列分期准确性为81%(39/48),正确判断深肌层侵犯的敏感性为84%、特异性为90%、准确性为88%、与术后病理组织学结果对照,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FLASH-3D动态增强技术在子宫内膜癌早期诊断和术前分期中具有重要作用,能显著提高判断肿瘤肌层浸润深度的准确性,为临床手术方式的选择和术后评估具有指导作用,有望成为女性盆腔肿瘤的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治疗前对病变的准确分期有助于临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及评估预后。MRI作为一种无创伤且具有极高软组织分辨率的检查方法,在子宫内膜癌术前诊断中的应用越来越多。作者回顾分析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0例子宫内膜癌的MRI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蔡利平 《黑龙江医学》2021,45(23):2540-2541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超(TVCDS)、磁共振成像(MRI)及宫腔镜对子宫内膜癌病理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2017年4月—2018年6月间登封市中医院收治的52例疑似子宫内膜癌患者,均行全子宫切除+双侧卵巢或输卵管切除术,根据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所有患者术前均行TVCDS、MRI及宫腔镜检查,对比分析三种诊断方式准确率.结果:52例疑似子宫内膜癌患者经病理诊断,最终有48例(92.3%)患者确诊.MRI诊断准确率83.33%(40/48),TVCDS诊断准确率91.67%(44/48),宫腔镜诊断准确率95.83%(46/48),三种诊断方式准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56,P=0.002).结论:经阴道彩超、磁共振成像及宫腔镜对子宫内膜癌病理分期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息肉、Ⅰ期子宫内膜癌不同MR序列信号特征,并与病理进行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4月至2020年6月收治且经病理确诊的Ⅰ期子宫内膜癌(n=26)、子宫内膜息肉(n=33)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MR检查,对比分析两者MR特征。结果DWI序列上,Ⅰ期子宫内膜癌病变与子宫肌层信号强度差值显著高于子宫内膜息肉(P<0.05)。T_(2)WI序列:Ⅰ期子宫内膜癌高信号小囊、低信号纤维核心较子宫内膜息肉少见(P<0.05)。T_(2)WI、DWI上Ⅰ期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息肉均可见周围样高信号,但子宫内膜息肉较Ⅰ期子宫内膜癌多见(P<0.05)。且与子宫内膜息肉比较,Ⅰ期子宫内膜癌出现出血灶、带蒂、窄基底及结节带完整的几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MR检查在鉴别诊断子宫内膜息肉、Ⅰ期子宫内膜癌中具有重要价值,两者MR征象各具其特异性,临床可根据子宫内膜特有的形态学特征、病灶组织强化、DWI序列信号特征等辅助信息提高MR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磁共振灌注成像时成像序列的最佳选择。方法  16例健康自愿者和 42例胶质瘤患者 ,以SE EPI或GE EPI序列进行灌注成像 ,观察图像的质量 ,计算正常脑组织的最大信号强度下降百分比 (SRRmax)和肿瘤的相对局部脑血流容积 (rrCBV)。结果 SE EPI和GE EPI灌注图像脑白质的信噪比分别为 2 3 .2、17.8;白质的SRRmax则为 8.0 7%、13 .68%;SE EPI首幅图像信号明显高于其后对比剂进入前图像 ,而GE EPI未见此表现。SE EPI测得低、高级胶质瘤的rrCBV间无显著差异 ,而GE EPI测得低、高级胶质瘤的rrCBV间差异显著。结论 脑肿瘤的灌注研究应采用GE EPI序列 ,但研究非肿瘤性病变 ,或肿瘤较小并位于鞍区、颅底时 ,可考虑用SE EP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