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韦焕能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5):2296-2296
反复、短暂的缺血刺激使心肌对随后较长时间缺血产生的耐受现象被定义为缺血预适应(IP),近年来多个临床研究发现急性心肌梗死(AMI)前多次短暂心绞痛发作起到IP的效果。本文探讨AMI前1周内有无心绞痛发作对AMI患者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临床观察心绞痛(AP)对随后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影响及其预后.方法 根据临床117例AMI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将AMI前有无AP分为A组和B组两组,并将两者的临床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A组(有心绞痛组)大面积心梗,CPK、CPK-MB峰值,KillipⅡ级以上心衰,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住院期间病死率均明显低于B组(无心绞痛组),P<0.05.但两者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MI前有心绞痛对AMI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体现了心肌缺血预适应(IPC),具体表现在限制心梗面积的扩大,降低AMI后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和住院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熊焰  沈庆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9):1086-1086
急性心肌梗死(AMI)前发作心绞痛(AP)可使心肌处于缺血预适应(IP)状态,从而对冠状动脉阻塞后的严重缺血心肌具有保护作用。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近10年51例老年AMI,探讨AMI前心绞痛对老年AMI近期预后的影响。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病例来源于1990年1月~2000年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AMI患者51例,其中男34例,女18例,年龄60~85岁,平均(71.94±6.22)岁,AMI的诊断标准:(1)典型胸痛史;(2)心电图有典型ST-T上抬和T波改变或伴有新出现的病理性Q波;(3)血清肌酸磷酸激酶有动态变化(升高超过正常上限2倍),除外影响心肌酶谱改变的疾病。1.2方…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首次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前24 h、24--48 h、〉48 h有无发作过心绞痛的患者的临床状况及近期预后进行评价。方法158例AMI患者分为缺血预适应组46例,其中24 h内发生心绞痛11例,24--48 h内发生心绞痛6例,〉48 h发生心绞痛29例;非预适应组112例;两组基本临床情况相似。结果心肌缺血预适应组比非缺血预适应组心肌梗死范围小(P〈0.01),血浆CPK、LDH、AST峰值低(P〈0.01)、住院期间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死亡等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减低(P〈0.05)。但〉48 h发生心绞痛AMI的梗死面积、CPK、LDH、AST峰值、心脏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二者心律失常发生率未见显著差异。结论首次急性心肌梗死前48 h以内发作的心绞痛对AMI心肌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心肌缺血预适应有关。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397例初次心肌梗塞患者根据其发病前48小时内有心绞痛(PAP)或无心绞痛(对照)分组,两组基本临床情况相似,比较其并发症和近期转归。结果显示,PAP组入院48小时内及住院期间发生之心衰与严重心律失常明显低于对照组;入院48小时内CPK、LDH峰值及住院期病死率PAP组亦均低于对照组,是否与缺血预适应有关,尚待进一步临床与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6.
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及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心肌缺血预适应(IP)对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9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梗死前有无心绞痛分为IP组和无IP的对照组。结果IP组小面积心肌梗死发生率高于对照组,而肌酸磷酸激酶(CK)和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KollipⅡ级以上泵衰竭和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住院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梗死前心绞痛对AMI具有保护作用,主要表现为限制梗死面积的扩大,维护梗死后心功能,降低泵衰竭发生率和住院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梗死前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缺血-再灌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雪滨  王荣英 《河北医药》2009,31(19):2619-2620
梗死动脉血栓性栓塞是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1]。溶栓治疗仍然是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治疗的重要方法,梗死相关血管再通常伴随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梗死前反复发作心绞痛可使心肌处于缺血预适应状态^[2],研究表明,缺血预适应可保护患者心功能,改善预后,但机制尚不清楚^[3]。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浓度的变化与心肌缺血预适应的关系。方法将82例AMI患者分成心绞痛组(AP)48例和无心绞痛组(Non-AP)34例,测定患者血清CPK及其同功酶CK-MB、肌钙蛋白I(CTnI),并用硝酸还原酶法经比色法测定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心肌梗死前有心绞痛者的CPK、CK-MB、CTnI较低,而NO水平较高,与心肌梗死前无心绞痛的患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心绞痛对AMI的心肌损害有明显保护作用。而NO在缺血预适应心肌保护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梗死前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心肌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选择西双版纳州人民医院心内科2010年1月至2013年6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42例,分为A组(梗死前心绞痛组)75例,B组(无梗死前心绞痛组)67例,两组均于入院后定时抽血化验血中cTnI(肌钙蛋白I)、MYO(肌红蛋白)、CK-MB(肌酸激酶同工酶)的水平,记录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结果梗死前心绞痛组患者血中的cTnI、MYO、CK-MB峰值浓度及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均较无梗死前心绞痛组显著降低。结论梗死前心绞痛可减少急性心肌梗死心肌损伤及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AMI)前心绞痛持续时间对急性AMI患者临床状况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197例确诊为急性AMI的患者,按死前48h内心绞痛持续时间长短分成三组。Ⅰ组持续时间<15min,Ⅱ组>15min,Ⅲ组48h内无心绞痛发作。通过对三组患者的梗死范围、肌酸激酶(CK)峰值、左室射血分散(LVEF)及各组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衰等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和病死率进行比较。结果:Ⅰ组患者状况及近期预后明显优于其他两组。Ⅰ组与Ⅱ、Ⅲ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Ⅱ组与Ⅲ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梗死前短暂的心绞痛对心肌具有缺血预适应保护作用,但是反复短暂的心肌缺血对心肌具有缺血叠加效应,只有梗死前有短时间(<15min)的缺血刺激对梗死心肌具有缺血预适应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分析急性心肌梗死之前发生心绞痛与不发生心绞痛的对急性心肌梗死的预后的影响。方法 2011年8月至2013年1月,我院共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00例,将400例患者分成A、B两组,A组患者为梗死前发生心绞痛的195例,B组患者为梗死前未出现心绞痛的患者205例,对两组患者在院治疗期间的治愈率以及并发症、病死率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梗死前发生心绞痛患者的心肌梗死范围明显较梗死前未发生心绞痛患者的面积小(P<0.05),并发症也明显较未发生梗死的患者减少(P<0.05),溶栓治疗后,再通率明显较未发生梗死的患者好(P<0.05)。结论梗死前36h以内发生心绞痛对心肌有较为明显的保护作用,这与心肌的预适应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12.
先前性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梁雪  王丰 《医药论坛杂志》2005,26(7):35-36,38
目的探讨先前性心绞痛(APpreviousangina)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的影响。方法72例符合静脉溶栓条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AP组及无AP组。分析两组临床资料,冠状动脉病变特征,症状缓解时间,静脉溶栓再通率。结果与non-AP组对比,AP组CK酶值降低[(2576±1420)∶(1840±1120)P<0.01];AP组前壁心肌梗死者多于non-AP组[(28.1%)∶(52.5%),P<0.05];AP组三支病变多于non-AP[(57.5)∶(28.1),P<0.05];左主干病变者多于non-AP组[(22.5)∶(3),P<0.05];AP组症状缓解时间长于non-AP组[(9±3.4)∶(2±4.1),P<0.05];AP组静脉溶栓再通率低于non-AP组[(30)∶(65.6),P<0.05]。结论AMI伴有AP者,静脉溶栓效果差,冠状动脉病变严重,预后差。  相似文献   

13.
刘芳  孙述强 《河北医药》1997,19(3):129-130
动态观察28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浆内皮素及血清肌红蛋白水平的变化,并同时选择13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和15例健康人做对对照。结果表明、AMI组血中ET及Mb水平平均于梗塞24小时之内达峰值,且随病程延长而逐渐下降,7天后降至正常范围;AMI组血浆ET水平显著高于UA组及正常组,其中UA组又明显高于正常组;  相似文献   

14.
张梅  黄体钢 《天津医药》1999,27(3):135-138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前48小时内的心绞痛发作对急性心肌梗死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871例急性心肌梗死前48小时内有心绞痛组378例,梗死前无心绞痛493例,对两组住院期间的并发症和病死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生心绞痛组的心肌梗死范围较小,住院期间病率、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室速的发生率均低于梗死前无心绞痛组。末溶栓组和溶栓未再通组,梗死前有心绞痛发作者的近期预后较无心绞痛者好,而两组溶栓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与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80例患者和60例正常对照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它的浓度与血管病变支数成正相关。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与D-二聚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性分析闽东医院60例患者梗死前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收治的60例梗死前心绞痛与同期住院的无心绞痛病史心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有梗死前心绞痛组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无梗死前心绞痛组(P<0.05),有统计学差异,住院期间梗死后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及病死率,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讨论梗死前心绞痛可能通过心肌缺血预适应现象、侧支循环形成等,减轻了心肌功能异常,对AMI近期预后产生有益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旳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我院2010年1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108例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对比分析老年组(61例,≥65岁)与非老年组(47例,<65岁)无胸痛时的主要临床症状、梗死部位、主要合并症和并发症以及治疗和预后等方面情况差异。结果老年组无胸痛者39例,占本组63.9%,非老年组无胸痛者9例,占本组19.1%;两组患者经心电图检查后发现,其梗死发生的部位情况接近,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老年组在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以及急性脑血管意外等情况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老年组(P<0.05);老年组死亡15例,占本组24.6%,非老年组死亡7例,占本组14.9%。组间病死率比较具显著性(P<0.05)。结论 AMI与性别及年龄具有一定相关性,老年人AMI临床多数表现为无痛或非典型性胸痛,且具有更多的并发症和更高的病死概率,熟悉老年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尽早诊断并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对降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白藜芦醇苷对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犬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苷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犬的影响。方法将犬麻醉后,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造成心肌梗死模型,分别给予白藜芦醇苷注射液2.5,5.0,10.0 mg.kg-1,测定犬心肌梗死范围并检测犬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的活性。结果白藜芦醇苷静脉注射可显著降低心肌梗死模型犬心肌缺血的程度,缩小心肌缺血的范围;显著减小梗死范围,降低血清LDH、CK升高的程度;减轻心肌缺血时的细胞损害。结论白藜芦醇苷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犬心肌细胞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和三磷酸腺苷(ATP)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兔子的治疗性血管再生作用.方法 对21只日本大耳白兔子行冠状动脉结扎术,随机分为3组,药物治疗14d后处死,取心脏标本做免疫组化染色,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细胞分化因子34(CD34)阳性染色值.结果 丹红组和ATP组的VEGF和CD34阳性染色值明显较对照组高.结论 丹红注射液和ATP都能缩小心肌梗死面积,增强梗死后心肌血管再生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山莨菪碱对兔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梗死面积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山莨菪碱预处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h后再开放60min的方法建立兔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模型。20只兔随机分为4组,A组: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组;B组:山莨菪碱(5mg/kg)+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组;C组:格列本脲(5mg/kg)+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组;D组:格列本脲+山莨菪碱+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组。再灌注结束后测定各组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应用20%伊文思蓝及1%氯化三苯四唑啉染色后计算心肌梗死面积。结果:B组血清CK-MB活性较A组显著降低(P〈0.01),C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血清CK-MB活性较A组显著降低(P〈0.05),但仍高于B组(P〈0.05)。B组心肌梗死范围较A组和C组显著减少(P〈0.01),C组与A组相似(P〉0.05),D组较A组显著减少(P〈0.05),但仍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山莨菪碱可明显降低血清CK-MB活性、减小心肌梗死面积,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山莨菪碱激活ATP敏感性钾通道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