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从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方面了解老年人药物动力学特点及感染特点,对老年人的感染性疾病合理的应用抗菌药物:尽量避免使用毒性大的抗菌药物;尽量避免使用耐药性突出的抗菌药物;老年患者可减量应用毒性低的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老年患者感染宜用杀菌型抗菌药物。在感染治疗过程中严格遵循抗菌药物在老年人中使用的伦理原则:减少无目的使用抗菌药物;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采用科学合理的给药方法;预防抗菌药物毒副反应和细菌耐药对老年人的危害;选择适合老年人经济状况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2.
近日,卫生部党组书记高强在“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证群众基本用药”研讨会上指出,我国确立了基本药物制度7个基本政策框架:建立规范、科学的基本药物目录遴选和调整机制;建立基本药物生产供应保障机制;建立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使用制度;完善基本药物价格形成机制;完善基本药物的支付报销机制;加强基本药物的安全质量监管;建立基本药物监测信息系统和绩效评估制度。高强说,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国家药品政策的核心。建立基本药物制度,不仅有利于优化医药资源合理配置,也有利于克服医药资源浪费和短缺现象。建立基本药物制度,要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同步推进,要与完善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体系和公立医院改革统一规划、密切配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根据《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变动,讨论山东省基本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山东省2016年基本药物配备采购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6年山东省样本医疗机构共配备3 176种药物,其中化学药品占68.14%,中成药占31.86%。按照2012版基本药物目录,基本药物配备率为28.34%;按照2018版基本药物目录,基本药物配备率为32.46%;基本药物品增幅为14.56%。2016年样本医疗机构药物总采购金额约为13.31亿元,基本药物采购金额占总采购金额的15.32%;按照2018版基本药物目录,基本药物采购金额增幅为7.37%。结论:按新基本药物目录,基本药物配备率均有所提高;二、三级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配备率低,采购金额占比较低,各级医院应注重基本药物的配备与采购。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了解静脉输液外渗原因,采用药物与非药物的护理措施,减轻了病人的痛苦;方法:采用药物硫酸镁和非药物马铃薯外敷;结果:减轻并消除了外渗造成的局部肿胀,疼痛,消除了病人紧张情绪;减少了医患纠纷;结论:采用药物与非药物护理,无不良反应,取材方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使其合理、有效、低成本。方法包括抗菌药物应用的基本要求;质控方法与质控标准;分线管理的原则;抗菌药物专科用药方案;预防用药方案。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下降了12.06%,人均抗菌药物费用减少了182元,下降了18.83%,抗菌药物费用占药品费用控制在40%以下。结论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是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费用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6.
目的: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使其合理、有效、低成本。方法包括抗菌药物应用的基本要求;质控方法与质控标准;分线管理的原则;抗菌药物专科用药方案;预防用药方案。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下降了12.06%,人均抗菌药物费用减少了182元,下降了18.83%,抗菌药物费用占药品费用控制在40%以下。结论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是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费用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7.
为防止抗菌药物的滥用,本院建立健全了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管理组织和管理制度;加强了对医务人员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知识培训;制定了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严把购药关,有计划地更新换代药物品种;对全院抗菌药物的使用认真督察,把督查结果以多种形式向全院各科室反馈,并对滥用抗菌药物的科室和个人进行经济处罚,使抗菌药物的滥用得到有效控制。本文对本院采取的管理与控制措施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使用抗菌药物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12月门诊抗菌药物处方3240张,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240张抗菌药物处方中,单用抗菌药物处方2797张、联用抗菌药物处方443张,分别占抗菌药物处方的85.93%和13.67%;注射用和口服抗菌药物处方分别占抗菌药物处方的47.38%和52.20%;内科和急诊使用抗菌药物频次较高为64.29%和10.22%;头孢菌素类使用频次排序为第一,占抗菌药物处方的46.43%。结论:我院门诊抗菌药物处方的应用基本合理,但仍需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基于药物重定位策略,筛选可用于预防肝细胞癌(HCC)的药物。方法 收集包含肝硬化、低度不典型结节、高度不典型结节和早期HCC等肝脏疾病不同进展阶段的表达谱数据,确定相邻疾病进展阶段的转录组变化,同时收集作用于人肝癌细胞系HepG2的3 927种药物和小分子的基因表达谱,利用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算法分别计算不同药物作用与疾病进展阶段转录组变化相似性,筛选其中负相关药物作为HCC预防的候选药物,并通过构建药物激活子网和通路富集分析等方法研究候选药物的作用机制。结果 分别筛选出对疾病不同进展阶段具有阻碍作用的药物importazole、吡考他胺和紫杉醇,这3种药物对肝硬化到早期HCC的多个疾病阶段均有一定阻断作用,3种药物与疾病进展的基因表达模式呈负相关,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提示这3种药物通过肿瘤相关通路、p53信号通路、黏附斑、视黄醇代谢等发挥作用。结论 通过药物重定位策略筛选出了HCC预防药物,且结果提示抗血小板治疗可能会预防HCC发生,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有用线索。  相似文献   

10.
陈亚玲 《中国民康医学》2023,(6):129-131+135
目的:分析医院感染管理科参与抗菌药物应用管理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医院感染管理科未参与抗菌药物管理的1200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同时分析2019年7月至2021年6月医院感染管理科参与抗菌药物管理的1200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手术切口感染率、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抗菌药物应用合格率和护理人员参与抗菌药物管理知信行水平。结果:观察组抗菌药物使用率、限制级抗菌药物和特殊级抗菌药物使用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切口感染率低于对照组,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抗菌药物应用合格率为96.77%(120/124),高于对照组的62.64%(114/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参与抗菌药物管理知识、态度及实践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感染管理科参与抗菌药物应用管理可降低抗菌药物使用率和手术切口感染率,提高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1.
随着药物滥用和吸毒泛滥,药物依赖已成为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一类疾病.鉴于药物依赖患者逐年增多的趋势,鉴于我国药物依赖的治疗工作所面临的严峻形势,鉴于一般医务工作者缺乏抗药物依赖药方面的知识,鉴于现行<药理学>教材没有抗药物依赖药有关内容的事实,建议尽快在<药理学>教材中增加有关抗药物依赖药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2.
基于体外研究预测药物剂型的体内过程的原理和方法,用来最大程度减少药物研制期间动物和人体试验的费用。物化因素包括药物在水中的溶解度,与生理有关的水介质,pKa和药物离子化特点,盐的种类,药物扩散层pH,颗粒大小及药物的多态性等。生物药剂因素包括药物离子化效应,分配系数,极性表面积等。药物的渗透性及一些生理因素,即胃肠内容物,pH,通过时间等。本文讨论了用各种电脑虚拟,体外和体内方法估算药物的渗透性和吸收。  相似文献   

13.
合理用药是以当代的药物和疾病的系统知识和理论为基础,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地使用药物。合理用药的目的是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调节机体生理功能;增强体质和心理健康;有计划地繁殖后代。其意义是了解药物的两面性、药物治疗作用和药物的不良反应,只  相似文献   

14.
    
王崇薇  邓明影  史天陆  姜玲 《安徽医学》2012,33(12):1673-1676
目的了解某"三甲"医院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现状,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和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医院的电子病案系统,采用等间距抽样法,共抽取合格病例276份。统计分析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情况。结果 276例患者共用药654例次;药物选择不合理342例次;用药时间平均6.5 d;术前>2 h给药70例;术后>3 d给药181例;用药频次不合理415例次;药物单次剂量错误335例次。预防用抗菌药物共涉及10类58种。结论该院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存在较严重不规范现象,应加强管理,提高预防用抗菌药物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某三甲医院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及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方法:按事先设计好的调查表,随机抽查全院32个病区中正在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填写调查表。结果:抽查的135份调查表中,抗菌药物使用指征总符合率为89.9%;药物选择合适的104例;用法、用量合适的107例;用药途径不合适的仅1例;用药疗程合理的91例;联合用药合理的40例。结论:仍须加强抗菌药物使用原则的学习,尤其是术前术后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的学习,以及加强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的落实。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进一步规范临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第一季度门诊处方14 995张,统计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价门诊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结果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2.7%;口服抗菌药物处方数为1 714张,占总数90.1%;注射抗菌药物处方数188张,占总数9.9%。单用抗菌药物治疗处方数1 791张,占数94.2%;联用抗菌药物治疗处方数110张,占总数5.8%。结论我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使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外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临床特征及发生规律,为临床药物不良反应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外科326例药物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临床特征。结果326例药物不良反应患者中,男性占54.91%,女性占45.09%;比例较高年龄段是〈5岁和40岁~60岁;引发药物不良反应以抗生素和中药制剂为主;以静脉给药抗生素比例高。结论了解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临床特征及发生规律是控制和预防药物不良反应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8.
目的:强化特殊级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组建课题组,确定研究课题;培训研究人员,学习与掌握相关法规知识;调查分析特殊级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情况,制定与完善合理使用特殊级抗菌药物评价标准15项60余款,达到85分为用药合理;应用与实施。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降低18.43%、使用强度降低9.87%、标本送检率提高16.53%;抗菌药物占药品总费用的比例降低12.72%;特殊级抗菌药物使用率降低0.14%、使用强度降低0.11%、标本送检率提高20.89%;特殊级抗菌药物使用有效性提高20.3%、安全性提高16.3%、合理性提高42.7%;该院通过国家三乙等级评审。结论:《合理使用特殊级抗菌药物评价标准》具有全面性、可行性,可在二、三级医院推广应用,对促进特殊级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能够发挥很好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本院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1~3月门诊药房处方9000张,以抗菌药物(包括抗细菌、真菌)处方为依据,调查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各科使用抗菌药物类别及使用频数、抗菌药物联用情况和不合理用药情况。结果抽查的9000张处方中.抗菌药物处方总数为4613张占51.26%,其中内科685张.占14.85%;外科处方910张,占19.75%;妇产科335张,占7.26%;儿科1291张.占27.99%;五官科565张.占12.25%;急诊科827张、占17.93%。抗菌药物以单联为主、不合理用药为诊断与用药不符、药物联用不当、间隔不妥当。结论本院抗菌药物使用比率较高,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有待进一步改进提高。  相似文献   

20.
刘荣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7):1112-1113
目的:对比分析一种降压药物与联合降压药物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口服降压药物至少1个月以上的高血压患者416例,按服用一种降压药物和联合降压药物进行分组,对比分析血压控制情况及降压有效率。结果:联合降压药物组的降压有效率82.9%,一种降压药物组的降压有效率58.7%,差异有显著性(P<0.05);联合降压药物组的平均收缩压与舒张压均低于一种降压药物组(P<0.01);服用一种降压药物无效而改为增加药物剂量的患者,其血压降低均值明显小于改为联合降压药物患者(P<0.01)。结论:小剂量联合应用降压药物的降压效果,明显优于一种降压药物,一种降压药物效果不明显而改为联合降压药物的降压效果明显优于一种降压药物增加剂量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