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陈玉芳 《河南中医》2001,21(5):57-57
笔者在临床头针治疗跟骨骨刺 2 5例 ,取得了一定的止痛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共 2 5例 ,32只患足 ,其中男 16例 ,女 9例 ;35~ 45岁 5例 ,46~ 5 5岁 9例 ,5 6~ 6 5岁 8例 ,6 6岁以上 3例。凡足跟疼痛 ,着地行走时疼痛加剧 ;足跟压痛明显 ;足跟X线摄片骨刺形成 ,为本组观察对象。2 治疗方法取患足对侧的足运感区。横刺进针一定深度后 ,以每分钟 15 0~ 2 0 0次的快速频率持续捻转 2~ 3min ,间歇 10min ,再按上法反复运针 3次。隔日 1次 ,10次为 1疗程 ,休息 1周后再作第 2疗程。3 治疗结果治疗 2个疗程以后 ,足跟疼痛与…  相似文献   

2.
<正> 治疗方法 先将鸡眼及其周围用温水洗干净、再用碘酒、酒精常规消毒后、用消毒刀片轻轻削掉较硬部分,接着用消毒好的针灸针直刺鸡眼基底部,深约5mm至10mm左右,强刺激捻转、提插2~3次,留针约3min,拔针后用消毒于挤压至针眼出血为标准,然后沿直刺针眼,各斜刺1次亦强刺激,针斜度约45℃,然后将针眼用消毒纱布贴好。  相似文献   

3.
针刺养老穴为主治疗足跟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成 《中国针灸》2002,22(6):37-45
方法:穴取养老,单侧足跟痛取同侧,双侧足跟痛取双侧。用30号2寸毫针,局部常规消毒,掌心向胸,针尖朝肘方向斜刺1寸左右,行捻转泻法,要求酸胀感向肘部放散;同时令患者跺患足,直至疼痛消失或减轻为止。每10分钟行针1次,留针30分钟后出针。每日1次,3次为一疗程。结果:本组50例,年龄最小30岁,最大67岁;病程最短15天,最长6年。经1~2个疗程治疗后,痊愈(疼痛消失,行走如常,随访半年未复发)40例,好转(疼痛减轻或时轻时重)9例,无效(疼痛未减)1例,总有效率为98%。  相似文献   

4.
郭艳明 《中国针灸》2002,22(6):34-42
方法:取患侧下关穴,双侧痛取双侧。常规消毒后,用28号1.5寸不锈钢毫针直刺,待局部得气,憋胀痛后,行提插捻转法,尽量使针感向下传,能达到足部者最好,每隔5分钟行针1次,留针30分钟。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本组50例全部有效,其中疼痛完全消失者12例;疼痛大部消失者23例,疼痛缓解者15例。体会:足跟痛主要是指跟骨底面由于慢性损伤引起的疼痛,常伴有跟骨结节部的前缘骨刺,起病缓慢,多为一侧发病,患者一般有数月或数年的病史。临床表现为晨起站立时疼痛较重,行走片刻后疼痛减轻,但行走过久疼痛又加重,局  相似文献   

5.
药敷百会穴加大剂量VitB2治疗顽固性口腔溃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润培  秦怀玉  赵敏 《中国针灸》2002,22(10):685-685
方法 :主穴取地仓 ,单侧溃疡取患侧穴 ,双侧溃疡取双侧穴。常规消毒局部皮肤后 ,用 1 5~ 3 0寸毫针 ,取 15度角先由地仓向水沟透刺 ,得气后留针 5分钟 ,然后将针退至皮下 ;再由地仓透刺承浆 ,得气后留针 5分钟 ,而后将针退至皮下 ;再由地仓透刺颊车 ,得气后留针 10分钟。每日治疗 1次。结果 :本组共治疗 6 5例 ,年龄最小 10岁 ,最大 6 0岁 ;病程最短 2天 ,最长 3个月。本组患者表现为舌、唇、颊及软腭等处粘膜不同部位出现黄豆或绿豆大小的浅表溃疡 ,多伴有周围红晕 ,局部灼热疼痛或刺激时痛。其中 ,有 1~ 2个溃疡点者 35例 ,有 3~ 4个溃…  相似文献   

6.
针灸太溪穴治疗足跟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资料 :本组 6 4例中 ,左侧患病 11例 ,右侧 2 6例 ,双侧 2 7例 ;男 2 9例 ,女 35例 ;年龄最大 72岁 ,最小 34岁 ;时间最长 5年 ,最短 1个月。治疗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 ,局部常规消毒 ,患侧太溪穴用30号 1.5寸毫针直刺入 0 .5~ 1.0寸 ,施以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手法 ,得气后 ,针尖斜向足跟患病处 ,针感行于足跟部 ,并配合艾条灸。每 5 min运针 1次 ,留针 30 min。日 1次 ,5次为 1个疗程 ,疗程间休息 3d,3个疗程统计疗效。疗效标准 :患侧足跟部麻木 ,疼痛消失 ,半年未复发为痊愈 ;患侧足跟部麻木 ,疼痛基本消失为有效 ;症状无改善为无效。治疗…  相似文献   

7.
自 1994~ 1997年 ,笔者采取针罐并用配合封闭治疗腰肌劳损 10 6例 ,疗效满意 ,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10 6例 ,男 4 6例 ,女 6 0例 ;年龄 2 0~ 6 5岁 ,平均 4 8岁 ;病程均超过 6个月 ,且口服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治疗后无明显效果 ,除外腰椎疾患引起的腰痛。临床表现为腰部酸软、疼痛不适 ,站立或行走时疼痛加重 ,以阴天或疲劳时更为明显。2 治疗方法患者取俯卧位 ,嘱患者将躯体舒展放松 ,暴露疼痛部位 ,找出疼痛部位疼痛最明显处 ,用龙胆紫标记 ,痛点区常规皮肤消毒 ,用消毒小宽针迅速作局部针刺 ,视部位不同针刺深度约 1~ 2 cm,针刺…  相似文献   

8.
我院自 1 978年至 1 998年 ,采用针刺治疗鸡眼 40例 ,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40例共 60个鸡眼 ,其中男 33例 ,女 7例 ,年龄 1 6~ 63岁 ,平均 46.4岁。鸡眼均长在足底、足趾部位。全部病例均经皮肤科医师确诊为鸡眼。2 器械准备  取 2 .5公分针灸针 ,高温高压下消毒备用。3 治疗方法  病人仰卧位 ,暴露鸡眼 ,常规碘酒、酒精消毒。取 2 .5公分针灸针 ,从鸡眼 (阿是穴 )中心垂直快速刺入 ,深度以刺透鸡眼角质栓为准 ,一般为 1 .5公分左右 ,捻几下针后出针 ,术者立即用拇食两指从鸡眼周围向中心挤压 ,若鸡眼中心…  相似文献   

9.
笔者近几年来采用针刺至阴穴治疗术后尿潴留,临床观察4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中男性22例,女性26例;年龄21~73岁;病程1~4天。治疗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平放下肢,取双侧至阴穴,常规皮肤消毒后用26号毫针快速刺入皮下,捻转提插,施强刺激手法使针感从足小趾外侧沿足太阳膀胱经向上传。留针20min,一般针后10~15min即可排尿。如针刺1次不排尿,可间隔2小时左右再做第2次针刺。治疗效果本组经针刺后全部获效,其中针1次排尿者35例,占73%,经2次针刺排尿者13例,占27%。典型…  相似文献   

10.
听宫穴针刺并外敷麝香治疗面神经麻痹8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自 1 996年开始用针刺听宫穴配合外敷麝香、饮水发汗的方法治疗面神经麻痹 ,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 87例中男性 52例 ,女性 3 5例 ;年龄 1 3~ 67岁 ;病程 1~ 2 5天 ;其中左侧 4 9例 ,右侧 3 8例。治疗方法患者侧卧位 ,患侧向上 ,取患侧听宫穴 ,嘱患者张口 ,用3 0号 2 .5寸毫针直刺听宫穴 2寸 ,进行提插、捻转强刺激手法 ,持续 1~ 2 min(使患侧面部有牵拉感者效果最佳 )。停针5min后继续行针 ,连续 3~ 4次。拔针后捏挤针穴 ,使之出血 2~ 3滴 ,然后于听宫穴处外敷麝香 0 .1 g左右 ,用消毒纱布固定。嘱患者饮…  相似文献   

11.
笔者自1995年以来,采用针刺推拿结合穴位注射治疗肩周炎收到很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共24例,其中女16例,男8例,年龄最小32岁,最大76岁,病程最短者3个月,最长者6a。2治疗方法2.1针刺治疗让患者取仰卧位,取患侧肩骨禺、肩骨羽人彡、臂月需、肩井、曲池、外关、合谷及肩关节周围压痛点,用75%酒精常规消毒,用28号毫针针刺患侧上述诸穴,采用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留针20min。取健侧条口穴用75%酒精常规消毒,取28号5寸毫针向承山穴透刺,采用快速捻转提插手法,得气后留针20min,隔10min行针1次,每d针刺1次,6次为1个疗程。2.2推拿治疗①起针…  相似文献   

12.
小针刀治疗跟骨骨质增生5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光 《国医论坛》1998,13(1):28-28
1临床资料53例患者中,男18例,女35例;年龄最小42岁,最大68岁,平均54岁;病程最短4个月,最长10年;双侧足跟痛3例,单侧足跟痛50例。2诊断标准患者发病缓慢,多数为单侧,病史有数月至数年。早晨起床足跟疼痛,行走后痛缓,久行后疼痛加重,重症者站立时亦觉疼痛。在跟骨结节处有压痛,部分触及骨性隆起。X线片示:患足跟骨结节处有鸡咀样骨刺。3治疗方法患者俯卧位,患足垫一软枕并固定,常规消毒,选用1号~4号朱汉章小针刀,进针点选于压痛明显处后移0.5cm~1.5cm处,刀口线与足纵轴垂直,针体和足跟后底面成60°角,针口直达骨…  相似文献   

13.
指腕关节扭伤是外科常见病。近来笔者运用针刺三阴交穴方法治疗该病2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6例中,男21例,女5例。年龄最大50岁,最小16岁,平均22岁。病程最短0.5h,最长25天。26例中拇指关节扭伤12例,食指关节扭伤6例,中指关节扭伤4例,腕关节扭伤4例。治疗方法患者端坐位,取患肢对侧三阴交穴,局部皮肤常规消毒,用28号3寸毫针快速直刺入1~2寸,手法以泻为主,边行针边嘱患者活动患肢,待患肢疼痛减轻或消失后即可出针,不留针。每日1次或隔日1次,3次为1个疗程。26例均未使用其他治疗。治疗结果本组26例,针刺1次局部肿胀疼痛  相似文献   

14.
笔者近年来以针刺为主结合TDP照射,治疗肩周炎98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98例中,男45例,女53例;年龄最小32岁,最大70岁,平均年龄54岁;病程1个月以内者48例,1-2个月29例,2个月以上21例。治疗方法:取穴:肩髃、肩贞、肩前、曲池。患者取坐位或侧卧位,暴露痛肩,穴位常规消毒,让患者上臂平举,医者用手扶住,用3寸毫针直刺肩隅透极泉穴,用提插捻转强刺激手法,体质弱者手法宜轻,使针感扩散到整个肩部,行针5分钟起针,然后用2寸毫针剌肩前、肩贞、曲池。手法宜泻,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10次为1疗程。留针期间采用TDP照射肩部。治疗效果:经1-3个疗程治疗,98例中67例疼痛完全消失,功能恢复正常为痊愈,23例疼痛完全消失,遗有轻微功能障碍为显效,6例疼痛完全消失,功能障碍稍有改善为有效。2例疼痛及功能障碍无改善为无效。有  相似文献   

15.
十七椎下针刺拔罐治疗痛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志成 《中国针灸》2002,22(5):35-43
取穴 :十七椎下。该穴是经外奇穴 ,位于脊柱正中 ,第 5腰椎棘突下。操作 :患者俯卧 ,穴位处皮肤常规消毒后 ,以 2寸不锈钢毫针快速刺入皮下 ,进针约 1~ 1 5寸。针刺得气后 ,快速捻转 ,行强刺激手法 ,使针感向少腹传导 ,持续行针 0 5~ 1分钟。然后取医用玻璃拔火罐 ,用闪火拔罐法拔在穴位上 ,并使针在罐中。留置针罐 10~ 15分钟。经前 3~ 5天开始治疗 ,每日 1次 ,每个月经周期治疗 10次。结果 :治疗 5 6例 ,年龄最小 16岁 ,最大 4 2岁 ;病程最短3个月 ,最长 8年。痊愈 (痛经症状完全消失 ,3个月无复发 )4 9例 ,占 87 5 % ;显效 (痛经症…  相似文献   

16.
带状疱疹是临床常见病 ,皮损部位的疼痛是最突出的临床症状 ,特别是皮疹消退后仍有疼痛遗留者 ,常严重影响睡眠及正常生活。针灸能及时有效地缓解疼痛 ,现将近年相关资料综述如下。1 针 刺1 1 毫针刺 邵氏等[1] 取穴外关、阳陵泉 ,进针得气后留针 3 0min ,15min提插捻转 1次 ,施强刺激泻法 ,得较强针感停用 ,隔日 1次 ,10次为 1疗程 ,休息 5天 ,继续下一疗程。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5 0例 ,经 1个~ 3个疗程 ,痊愈 45例 ,有效 5例 ,总有效率 10 0 %。刘氏[2 ] 采用远段取穴及局部取穴相结合的方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痛 2 4例。远…  相似文献   

17.
<正> 治疗方法 在颈部患侧压痛点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根据压痛点的部位,选择合适的玻璃火罐,用闪火法将火罐拔于压痛点上,留罐10~15min,局部出血3~5min左右即可起罐。让患者活动颈部。 治疗结果 治愈:颈部疼痛消失,活动自如者16例(1次治愈者8例,2次治愈者8例);有效:疼痛明显减轻,但颈部活动时仍有轻微疼痛者7例,总有效率100%。  相似文献   

18.
四年来,我们用针刺治疗麦粒肿130例,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取穴:健侧天井,患侧合谷。手法:强刺激捻转3~5分钟,留针15分钟。留针期间每隔5分钟捻转一次。每日针刺一次。疗效分析:治疗最少者一次,最多者三次。一次治愈者占多数。本组130例,基本痊愈110例,好转15例,无效5例。  相似文献   

19.
一、一般资料本组共50例。其中,男41例,女9例;年龄,16岁~64岁;病程1~5天不等。二、治疗方法取穴:阿是穴、后溪穴。针法:令患者端坐,医者用拇指在患侧颈部和肩部按压,并寻找最痛点,然后常规消毒压痛点皮肤。用一寸长毫针斜刺0.8寸深,施行强刺激手法,得气后立即起针,再在患侧后溪穴直刺一寸深,以针感向  相似文献   

20.
针刺放血治疗腮腺炎1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自 1 998年 9月~ 2 0 0 2年 8月应用针刺放血法治疗腮腺炎 1 30例 ,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1 30例中男性 72例 ,女性 5 8例 ;年龄 2~ 1 2岁 ,平均 4.5岁 ;病程 1~ 5天 ,平均 2 .4天 ;单侧发病者 98例 ,双侧者 32例。治疗方法取患者少商穴常规消毒后 ,以三棱针点刺 ,挤出血液 3~ 6滴 ,同时配合针刺合谷穴 ,平补平泻法 ,不留针 ,每日 1次。治疗效果本组经治疗全部获愈 ,治疗后腮腺部位肿胀、疼痛消失。其中针 1次治愈者 97例 ,2次治愈者 2 4例 ,3次治愈者 9例。体会腮腺炎属中医痄腮范畴 ,系由瘟毒侵袭少阳、阳明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