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究补五还阳汤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抗击作用与机制研究。方法构建ApoE-/-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并分为造模组、观察组A和观察组B各5只,分别每天给予高脂饮食、高脂饮食+补五还阳汤5 g/kg、补五还阳汤15 g/kg共12周,并用C57BL/6J-12小鼠5只作为空白对照进行正常饮食,对比4组小鼠的体质量、血脂、炎性因子的水平。结果给药前4组小鼠体质量并无明显差异(P0.05),随着时间增加,各组小鼠体质量均明显增大,对比给药12周后各组小鼠的体质量,发现造模组和观察组小鼠体质量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而观察组A小鼠体质量明显低于造模组小鼠,观察组A与观察组B小鼠体质量并无明显的差异(P0.05);造模组小鼠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蛋白胆固醇(LDL-C)、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小鼠(t=5.274、5.101、4.763、4.856,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HDL-C)、载脂蛋白(ApoA-I)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小鼠(t=5.924、5.806,P0.05);观察组A小鼠的TG、TC、LDL-C、ox-LDL水平明显低于造模组小鼠(t=6.283、5.934、5.553,P0.05),而HDL-C、ApoA-I显著高于造模组小鼠(t=4.683.5.271,P0.05),而观察组A与观察组B小鼠并无明显差异(P0.05);造模组小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VCAM-1)、单核细胞趋化活性蛋白1(MCP-1)的含量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小鼠(t=9.238、12.156、7.232、15.681、21.164、11.059、13.068、16.329,P0.05),而观察组A小鼠以上指标均明显低于造模组小鼠(t=7.435、10.182、6.568、13.143、19.642、10.506、12.306、13.132,P0.05),观察组A与观察组B并无明显差别(P0.05);而4组小鼠NF-κB的表达水平并无明显变化。结论补五还阳汤可以降低ApoE-/-小鼠的体质量、血脂水平和炎性因子水平,但对NF-κB无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活性氧簇(ROS)成分次氯酸(HCl O)构建硬皮病小鼠动物模型,观察其皮肤纤维化和肺间质病变发生的时效特点。方法 36只6周龄雌性Balb/c小鼠随机平均分至造模组和对照组。造模组随机分3组,每组6只,分别予小鼠背部中央区皮肤皮下注射HCl O 300μl,每日1次,分别持续4、5和6周;对照组随机分3组,每组6只,注射等量PBS,1次/日,分别持续4、5和6周。注射时间结束2周后处死小鼠,取注射部位周围、腹部皮肤及小鼠肺组织进行HE染色和Masson染色,镜下观察和测定各组皮肤厚度、胶原纤维含量,新鲜皮肤组织测定羟脯氨酸含量。结果 3组对照组(4、5、6周)小鼠背部和腹部皮肤均未出现表真皮层增厚和弹性降低,3组间皮肤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连续注射4周HCl O的造模组小鼠背部均出现弥漫增厚,弹性降低,真皮层明显增厚,腹部皮肤真皮层有所增厚;连续注射6周HCl O的小鼠皮肤厚度较4周显著增加(P<0.05),胶原纤维增粗更加明显,并伴有纤维断裂,真皮层炎性细胞浸润,真皮血管壁增厚甚至闭塞。与对照组相比,连续注射4周的造模组小鼠未见明显肺间质病变,而6周造模肺组织出现肺泡间隔增厚,其间成纤维细胞增生,小血管壁增厚等纤维化表现。3组对照组(4、5、6周)小鼠之间背部皮肤的Masson染色胶原纤维组织化学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造模组背部皮肤的Masson染色胶原纤维组织化学指数升高,(P<0.05),且6周造模组的表达水平高于4周造模组,(P<0.05)。3组对照组(4、5、6周)小鼠之间背部皮肤的羟脯氨酸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造模组背部皮肤的羟脯氨酸含量升高(P<0.05),且6周造模组的表达水平高于4周造模组,(P<0.05)。结论ROS构建的硬皮病小鼠动物模型随诱导时间的延长可出现注射区域外皮肤弥漫纤维化和硬皮病肺间质病变,该模型更加符合硬皮病皮肤和肺部病理改变特点。  相似文献   

3.
免疫损伤-高脂喂养法建立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建立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方法.方法 成年健康新西兰兔10只,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兔常规饲养;模型组兔应用小牛血清清蛋白免疫损伤,高脂饮食喂养,两组均饲养8周.经耳缘静脉取血检测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及血浆溶血磷脂酸水平;取颈内动脉,应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及免疫组化法测定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 (Emmprin)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1)表达.结果 模型组造模后,血浆溶血磷脂酸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265,P<0.05);模型组颈内动脉未形成明显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Emmprin和TIMP-1未见明显表达.结论 免疫损伤-高脂喂养法不易于短期内建立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血压和高胆固醇血症独立和协同作用对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方法:以雄性家兔为实验对象,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N组,4只)、单纯高血压组(HT组,4只)、单纯高胆固醇血症组(CH组,10只)和高血压加高胆固醇血症组(HT CH组,13只)。每日饲喂胆固醇建立高胆固醇血症模型。用双肾动脉狭窄法制成肾性高血压模型。实验结束后,所有兔主动脉、颈动脉和脑标本全部HE染色,部分标本Masson、PTH和苏丹IV染色。每组均有部分脑动脉标本做电镜检查。结果:N组和HT组颅内、外动脉未见动脉粥样硬化病变。CH组主动脉和颈动脉可见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但颅内动脉未见动脉粥样硬化病变。HT CH组主动脉和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明显,且该组3只兔颅内脑实质外较大动脉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结论:高血压和高胆固醇血症共同作用可造成颅内、外较大动脉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单纯高胆固醇血症易于造成主动脉和颈动脉明显粥样硬化病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鼠和食蟹猴帕金森病(PD)模型中肝脏变化。【方法】选用雄性C57BL小鼠20只,16月龄,随机分为正常组和造模组,每组10只,造模组采用腹腔注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剂量为25 mg/kg)5周。雄性食蟹猴8只,10岁左右,随机分为正常组3只及造模组5只,造模组以MPTP静脉注射30 d(剂量为0.2 mg·kg-1·d-1)。动物造模过程中观察行为学并记录。食蟹猴造模成功后,抽血测量肝功能。动物麻醉安乐死后,取肝脏,进行苏木精—伊红(HE)、糖原(PAS)染色,并观察病理学改变。【结果】PD小鼠模型和食蟹猴模型成功建立,食蟹猴肝功能检测结果显示:造模组总蛋白和白蛋白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PD小鼠肝索细胞排列紊乱,肝窦扩张,肝细胞变性坏死,糖原减少。PD食蟹猴肝细胞排列相对紊乱,肝窦明显扩张,糖原明显减少。肝细胞发生变性、坏死,肝细胞核深染,肝细胞间充满粉红色的、粗细不等的颗粒状物,有程度不等的炎性细胞浸润。【结论】帕金森病的发病可能与肝脏功能和结构改变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建立心肌缺血和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斑块内血管新生双靶点小鼠模型的有效方法。方法 C57BL/6 J小鼠10只作为对照组,Apo E-/-小鼠10只作为模型组。对照组喂普通饲料,模型组喂高脂饲料。模型组高脂饲料喂养8周后,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100 mg/kg,连续2 d,对照组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4周后,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水平; HE染色观察主动脉和心肌不同区域的病理形态学变化; CD31免疫组化染色检测主动脉和心肌组织不同部位的新生血管密度。结果模型组血TC、L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而HDL-C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 HE染色显示模型组主动脉形成了典型的AS病理学改变;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4周后,模型组心肌组织HE染色可见典型的心肌梗死病理改变; CD31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主动脉新生血管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模型组心肌缺血区的新生血管表达最丰富,显著高于心肌梗死区和正常心肌组织区(P 0. 05)。结论Apo E-/-小鼠在高脂饮食下,通过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造成心肌梗死,能够成功建立心肌缺血和AS斑块血管新生的双靶点小鼠模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益肾活血化痰(YSHXHT)方干预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方法:40只ApoE-/-小鼠随机分组,空白对照组予普通辐照饲料喂养,造模组予高脂饲料喂养;13周后造模成功,再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益肾活血化痰方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阿托伐他汀钙组。干预4周后处死小鼠并解剖,分离胸主动脉,光镜观察;检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IHC)、实时荧光定量(RT-qPCR)法、蛋白质免疫印迹(WB)法等检测各组胸主动脉GSK-3β、β-catenin等蛋白及mRNA表达情况。结果:(1)HE染色后,模型组可见动脉内膜增厚、管腔明显狭窄等;给药后动脉内膜较前明显好转。(2)给药后血清TC、TG、LDL-C水平均有下降,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GSK-3β和β-catenin表达,模型组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给药后各组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其中益肾活血化痰方低剂量组的GSK-3...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新型的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小鼠模型。方法:选取雄性尿酸氧化酶基因敲除杂合子C57BL/6J小鼠和野生型C57BL/6J小鼠各20只,两类小鼠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各10只,模型组给予高酵母饲料饲养并予以氧嗪酸钾盐悬液(1次/d,250 mg/kg)腹腔注射。分别于造模前和造模后第1、2、3、4周时鼠尾静脉取血检测小鼠血清尿酸水平(UA),并于造模后第5周取小鼠肾脏行病理切片及HE染色。结果:造模1周后,两模型组小鼠血清尿酸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杂合子模型组尿酸水平明显高于野生型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肾脏病理切片HE染色显示,两种小鼠对照组和模型组均无明显病理变化。结论:以高酵母饲料饲养并予以氧嗪酸钾盐悬液腹腔注射处理的尿酸氧化酶基因敲除杂合小鼠所构建的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具有尿酸值高,模型稳定的特点,为较理想的小鼠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理冲汤对异种移植子宫肌瘤小鼠免疫相关因子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50只6~9周龄CB-17Scid小鼠随机(随机数字表)分成5组,即正常组、模型组、理冲汤高剂量组(30 g/kg)、理冲汤低剂量组(10 g/kg)、化药对照组(米非司酮2.9 mg/kg),通过异种移植的方法制备小鼠子宫平滑肌瘤动物模型,药物干预4周后,HE染色光镜观察小鼠子宫平滑肌的病理变化,采取免疫组化检测小鼠子宫平滑肌MCP-1、ICAM-1的表达水平。结果 HE染色光镜显示,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呈活跃增生现象,与人体肌瘤样增生一致,提示造模成功。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理冲汤高低剂量组可显著降低小鼠子宫肌瘤组织中MCP-1、ICAM-1的表达,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理冲汤能显著降低子宫肌瘤平滑肌中MCP-1、ICAM-1的表达,进而对子宫肌瘤起到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冠心康对LDLR~(-/-)小鼠脾脏巨噬细胞吞噬凋亡细胞及脾脏血小板反应蛋白1(Thbs1)表达的干预作用,从而探讨冠心康对脾脏胞葬作用的影响。方法:选取6周龄LDLR~(-/-)小鼠和C57BL/6J小鼠。C57BL/6J小鼠为正常对照组,全程给予普通饮食;LDLR~(-/-)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冠心康组、辛伐他汀组,每组8只,冠心康组按14.43 g·kg~(-1)·d~(-1)给药,辛伐他汀组按2.6 mg·kg~(-1)·d~(-1)给药,正常对照组与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0.9%NaCl溶液,均灌胃干预12周。采用HE染色观察主动脉病理形态学变化;经小鼠尾静脉注射凋亡胸腺细胞,2 h后摘除小鼠脾脏,收集脾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小鼠脾脏巨噬细胞的胞葬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脾脏Thbs1蛋白的表达。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胸主动脉可见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且内膜增厚,存在较多的泡沫细胞,胆固醇酯及胆固醇结晶明显增多;辛伐他汀组胸主动脉斑块和结晶较模型组减少。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脾脏巨噬细胞胞葬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冠心康组、辛伐他汀组巨噬细胞胞葬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脾脏Thbs1蛋白的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冠心康组小鼠脾脏的Thbs1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冠心康组与辛伐他汀组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DLR~(-/-)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小鼠脾脏巨噬细胞胞葬作用功能受损;冠心康可调节小鼠脾脏巨噬细胞吞噬凋亡细胞的能力,可能与其调节Thbs1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局部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对其余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影响。方法 选取体质量年龄适合的新西兰白兔3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3组(n=10)。实验组和对照组予以高脂饲料喂养,空白组予以普通饲料喂养。喂养4周后,对实验组采用颈动脉球囊损伤术进行动脉粥样硬化建模,12周后杀死兔子,取颈动脉、腹主动脉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测,利用图像分析软件测量各部位平均内膜厚度、斑块面积与管腔面积之比,同时抽取兔子静脉血行血脂分析。结果 4周末、8周末、12周末时,实验组、对照组体质量较0周时明显升高(P<0.05),空白组体质量较0周时无明显差异(P>0.05),且空白组体质量明显低于实验组、对照组(P<0.05),对照组间体质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平均内膜厚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空白组(P<0.05),且实验组手术侧颈动脉平均内膜厚度、斑块面积与管腔面积明显大于对侧颈动脉、腹主动脉(P<0.05);12周末时,实验组、对照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胆固醇(LDL-C)、高密度胆固醇(HDL-C)、超敏C反应蛋白(CRP)水平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且对照组间TG、TC、LDL-C、HDL-C、CRP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局部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可使机体CRP水平升高,进而促进其余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普罗布考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探讨普罗布考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对50例冠心病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仪测定口服普罗布考12周前、后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大小,同时,检测服药前、后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结果:12周后,颈动脉粥样斑块明显缩小。普罗布考对甘油三酯无明显影响,但是血清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明显降低。结论:普罗布考可稳定或缩小颈动脉粥样斑块,对冠心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益肾活血化痰胶囊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8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益肾活血化瘀胶囊,疗程均为24周。分别观察两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面积、高敏C反应蛋白(hc-CRP)及血脂,包括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变化、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颈动脉IMT、斑块面积、hs-CRP、TC、TG、LDL-C显著降低,HDL-C显著升高,治疗后治疗组颈动脉IMT、斑块面积、hs-CRP、TC、LDL-C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益肾活血化痰胶囊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4.
刘慧华 《西部医学》2012,24(8):1539-1541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将10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是否合并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分为研究组(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检测血清Hcy水平、血尿酸、甘油三脂、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并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像技术检测颈部动脉,测量颈总动脉平均内膜-中层厚度(the 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IMT)。结果研究组的颈总动脉平均内膜-中层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Hcy水平的增高,IMT逐渐增厚;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和Hcy水平明显相关(P〈0.05)。结论 H型高血压患者中,Hcy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兔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动物模型的建立及病理学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建立兔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模型,采用病理学检查评价其可行性。方法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30只为手术组,予以1.5%胆固醇喂养1wk后氮气损伤右颈外动脉,以左颈外动脉为自身对照组,术后继续1.5%胆固醇喂养。15只兔于4wk后组织取材行病理学检查,另15只兔于8wk后行病理学检查。另取5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为空白对照。结果胆固醇喂养后兔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较喂养前明显升高(P〈0.05)。4wk病理学检查示:右颈外动脉管壁区域性轻度增厚,管腔轻度狭窄。8wk病理学检查示:右颈外动脉管壁明显增厚,管腔狭窄较明显,5只右颈外动脉管完全闭塞;自身对照左颈外动脉无狭窄(P〈0.01)。空白对照组兔病理学检查未见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结论氮气损伤加高脂喂养能有效地建立兔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模型,病变随时间进行加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片与通心络胶囊联用对高脂血症并发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炎症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70例高脂血症并发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睡前顿服;通心络胶囊每次4粒,3次/d。对照组单独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睡前顿服,两组疗程均为12周。治疗前、治疗12周后留取血标本作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等血脂分析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测定,并通过颈动脉彩超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治疗12周后,TC、TG、LDL—C水OF均显著降低(P〈0.05),但治疗组下降程度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HDL—C均升高(P〈0.05),但治疗组升高程度更明显(P〈0.05);hs-CRP、TNF-α浓度均明显降低(P〈0.05),但治疗组降低程度更明显(P〈0.05);两组颈动脉IMT均变薄(P〈0.05),但治疗组明显变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通心络胶囊具有调脂及较强抗炎、抗动脉硬化作用,可逆转或延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赵梅花  闫峻  黄丽明  赵红宇 《海南医学》2016,(14):2270-2273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从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在我院体检符合高尿酸血症诊断的人员中选取63例作为高尿酸血症组,以同期体检血尿酸值正常的人员中选取63例作为非高尿酸血症组,连续跟踪观察5年,100例完成随访,其中高尿酸血症组46例,非高尿酸血症组54例。比较两组受检者基线时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体脂肪含量(Fat%)、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尿酸、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观察以上各指标5年的变化,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基线时两组受检者的BMI、WHR以及Fa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受检者的性别、年龄、SBP、DBP、FBG、TG、TC、LDL-C、H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年随访期间,高尿酸血症组血尿酸水平均高于非高尿酸血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尿酸血症组与非高尿酸血症组各自组内的血尿酸水平变化不明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束时高尿酸血症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18例(39.1%),非高尿酸血症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11例(20.4%),高尿酸血症组的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非高尿酸血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高尿酸血症组基线时血尿酸水平偏高(OR=0.049,95%CI=0.003~0.784)和Fat%超标(OR=0.277,95%CI=0.082~0.939)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尿酸血症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应早期加强高尿酸血症的干预,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双参田七散(SSTQ)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防治作用.方法 应用高脂饲料联合维生素D3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将52只SD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双参田七散组及辛托伐他汀组,第12周检测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 C)水平与血同型半胱氨酸(Hcy)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CAA)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20例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同期住院非脑血管疾病患者60例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2组血清Cys C、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PG)、Hcy水平,以及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其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Cys C水平分别为(1.36±0.24)mg/L和(1.03±0.13)mg/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TG、TC、LDL-C、HDL-C、FPG、Hey水平及颈动脉IMT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Cys C水平与TC、TG、HDL-C、LDL-C、FPG均无相关性(r=0.076、-0.158、-0.040、0.012、-0.176,P均>0.05),而与血Hey及颈动脉IMT均呈显著正相关(r=0.871、0.819,P均<0.01)。结论高Cys C血症是脑梗死重要危险因素,与血Hey呈正相关,且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老年人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老年人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高频多普勒超声检测老年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程度,测定血尿酸、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肌酐、24h尿白蛋白。分析血尿酸与颈动脉IMT及斑块的关系。结果 血尿酸四分位组分析显示,随分位数增加,老年人颈动脉IMT及斑块严重程度增加。血尿酸与颈动脉IMT的相关性独立于年龄、性别、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肌酐,血尿酸与斑块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独立于年龄、性别、患有原发性高血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肌酐、空腹血糖及24h尿白蛋白的自然对数。结论 老年人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IMT正相关,血尿酸升高是颈动脉斑块的危险因素,独立于年龄、性别、患有原发性高血压病、血脂、血肌酐等心血管危险因素和肾损伤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