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新建 《当代医学》2013,(18):153-154
目的了解安阳市无偿献血者性别、年龄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不合格的相关性,探讨提高血液合格率的方法。方法对无偿献血者血液样本56352份开展ALT检测,对无偿献血者性别、年龄与ALT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LT检测不合格率为2.09%,是安阳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主要不合格项目;ALT不合格率男性献血者组为2.71%,女性献血者组为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7.723,P<0.01);男性献血者26~30岁、31~35岁两个年龄组与其他年龄组ALT不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5.530,P<0.01);女性献血者50~55岁年龄组与其他年龄组ALT不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239,P<0.05)。结论在安阳市无偿献血人群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不合格人群在不同性别和年龄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做好献血前宣传、征询、初筛和检测工作,对特定目标人群采取干预措施,有效提高血液检测合格率,提升为临床提供充足和安全血液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大连市街头无偿献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不合格血报废的相关原因。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在大连市某采血点献血的14 962例献血者为研究对象。分析ALT不合格血报废性别、年龄、学历、职业分布情况及ALT不合格血报废影响因素。结果:14 962例街头无偿献血者初筛ALT不合格者占比18.35%。在实际参与街头献血的12 217例中,ALT测定不合格者占比1.38%。ALT不合格报废血液中男性占比显著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不合格报废血液中各年龄段占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20岁和50岁献血者血液中ALT不合格报废血液占比明显低于21~30岁和31~40岁献血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不合格报废血液中不同学历、职业占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中及以下血液中ALT不合格报废血液占比明显高于硕士及以上献血者,中专和高中献血者血液中ALT不合格报废血液占比明显高于大专及本科、硕士及以上献血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师/医务工作者、农民、学生、企业管理献血者血液中ALT不合格报废血液占比显著低于公务员、企业职员/工人、自由职业者,企业管理者血液中ALT不合格报废血液占比明显低于农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饮酒,食用油腻、烧烤、腌制食物,长期熬夜,长期焦虑抑郁均是导致无偿献血人群ALT血不合格报废的重要因素。结论:采血前ALT初筛,可有效降低ALT不合格血报废率,献血者性别、年龄、学历、职业、饮酒、饮食、熬夜及焦虑抑郁情绪均是影响AIL不合格血液报废的主要因素。因此,在采血前应加强对ALT检测及对近期行为习惯调查问询。  相似文献   

3.
在献血者健康检查项目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是卫生部规定的必检项目之一。而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不合格项目中ALT单项升高的原因多为生理性升高。为减少单项ALT升高导致的献血者流失,巩固固定无偿献血者队伍,对佳木斯市红十字中心血站2009至2011年单项ALT不合格献血者献血经历和再次献血时的传染性指标进行了回访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无偿献血者ALT不合格与性别、年龄、职业、献血次数的关系,探讨献血者ALT增高的原因.方法统计2011年1月—8月焦作市中心血站无偿献血者ALT检测结果,应用卡方检验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ALT不合格在所有检测不合格项中所占比例最大;不合格率男性高于女性;ALT增高在不同年龄、不同职业方面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多次献血者不合格率低于初次献血者;ALT升高的原因以肥胖、饮酒、劳累最常见,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对降低ALT不合格率是有效的.结论加强献血健康知识宣传,开展ALT初筛,可以有效地降低ALT不合格率,节约宝贵血液资源.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长沙地区无偿献血者中不合格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检测结果及影响因素,为降低ALT不合格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2010年6月~2011年6月长沙地区8000名无偿献血者资料,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ALT不合格的各种原因.结果 8000份资料中ALT不合格率为5.56%.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职业、学历和季节各自组内比较,献血者ALT的不合格率差异均显著(x 2值分别为108.20、223.45、117.00、11.687和153.05,均P<0.05);血型和献血次数各自组内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x 2值分别为2.304和1.408,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男性ALT不合格可能性高于女性;夏季危险性高于春、秋和冬季;干部和公务员不合格可能性高于其它职业;年龄段18 ~30岁低于30 ~55岁;多次献血者低于初次献血者.其中前三位危险因素分别是男性(优势比OR=8.391)、夏季(OR=5.759)和干部公务员(OR=4.094).结论 ALT不合格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虽然存有差异,但年龄、性别、季节和职业对ALT不合格的影响是一致的,此对建立一支低危、相对固定的无偿献血队伍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俞广舒  凌霞  丁威  吴丹霄 《浙江医学》2017,39(8):651-653
目的分析2014年杭州地区无偿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不合格人群特征。方法将ALT初筛(干化学法)合格的2014年杭州地区无偿献血者133851例血液标本进行ALT复检(湿化学法),以ALT≤50IU/L为合格,ALT>50IU/L为不合格。观察ALT复检不合格率,比较不合格人群中不同献血时间、ABO血型、性别、初/再次献血、年龄、体重的献血者ALT不合格率,分析其特征。结果2014年杭州地区无偿献血者ALT复检不合格率为0.524%(701/133851)。ALT不合格人群中不同献血时间的献血者ALT不合格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11月份的不合格率最高;不同ABO血型的献血者ALT不合格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男性献血者ALT不合格率高于女性(P<0.05);初次献血者ALT不合格率高于再次献血者(P<0.05);不同年龄的献血者ALT不合格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30岁以下献血者不合格率较高;不同体重的献血者ALT不合格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字2=48.406,P<0.05),呈现体重越大不合格率越高的趋势。结论ALT检测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血站系统应加强献血前宣传教育,做好献血征询及ALT初检,利于降低ALT不合格率,减少血液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献血者血液丙氨酸转氨酶(ALT)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影响献血者ALT不合格的因素。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运城地区无偿献血者性别及献血季节ALT不合格率进行对比。结果男性献血者ALT不合格率明显高于女性;2月份ALT不合格率明显高于其他月份;8,9月份献血者ALT不合格率明显升高。结论无偿献血者ALT假阳性结果较多。  相似文献   

8.
目的跟踪调查邯郸地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高值献血者回归献血率、回归合格率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壮大献血者队伍和保护血源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3月~2010年2月邯郸地区无偿献血ALT40 U/L的献血者进行为期4年的跟踪调查。建立调查表,录入截止到2014年2月献血者回归献血情况的信息和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跟踪到ALT40 U/L高值献血者1 065人,4年间总的回归献血率占总高值人群的27.98%,回归后献血合格率为82.55%。针对献血者不同职业、性别、年龄、献血频次进行分组,比较回归献血率和回归后献血合格率,得出:年龄组为18~27岁献血者的回归献血率低于年龄较高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分别为:(χ2=19.281,P0.01)、(χ2=25.895,P0.01);首次献血者的回归率低于重复献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803,P0.01)。各组间回归后献血合格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分别为:(χ2=0.654,P=0.721)、(χ2=1.804,P=0.179)、(χ2=5.871,P=0.123)、(χ2=2.079,P=0.149)。结论应重视首次献血ALT高值献血者的献血宣传工作,保护首次献血ALT不合格献血者的积极性,尤其是首次参加献血的年轻人,进行有针对性的献血知识宣传,鼓励并正确引导其继续献血,以便培育血源,壮大献血者队伍。  相似文献   

9.
杨重旺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7):2407-2408
目的:探讨对街头无偿献血者有选择地进行献血前ALT检测的可行性。方法:对体检合格的街头无偿献血者用Reflotron plus快速全血生化分析仪作ALT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4年街头无偿献血者ALT男女不合格率比约为6.68∶1,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χ2=21.99,P<0.01);男性ALT不合格献血人群中,ALT不合格率在不同体重组间存在明显差异(χ2=116.70,P<0.01)。结论:对女性无偿献血者不作献血前ALT筛查,仅对男性(特别是体重>70 kg的男性)作快速ALT筛查可以较好地达到献血前ALT筛查的目的,有效地节约成本,方便献血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2013年肇庆市1149份不合格血液检测人群分布特点及原因,提出预防措施,为进一步提高献血人群检测合格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149份检测不合格血液来源于肇庆市中心血站2013年1-12月无偿献血采血记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不合格血液的献血者性别、献血方式、献血类型和献血者职业特征及血液学HBsAg、Anti-HCV、Anti-HIV、Anti-TP和ALT 5项检测指标不合格情况。结果:男性献血者23 494人,检测不合格985人(4.19%);女性献血者10 842人,检测不合格164人(1.5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64.73,P=0.0000)。非互助献血33 553人,检测不合格1107人(3.30%);互助献血783人,检测不合格42人(5.3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0.09,P=0.001)。个人献血7319人,检测不合格298人(4.07%);单位献血27 017人,检测不合格851人(3.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5.13,P=0.0001)。不同职业献血者检测不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76.36,P=0.0000)。血液学检测指标HBsAg+190人,Anti-HCV+46人,Anti-HIV+可疑11人,Anti-TP+151人,ALT+751人。结论:无偿献血检测不合格与献血者性别、献血方式、献血类型和献血者职业有关,ALT+、HBsAg+和Anti-TP+是血液检测不合格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山东省某地区无偿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不合格相关因素,以降低ALT不合格血液报废率。方法:选取2022年5月山东省血液中心街头采血班组的ALT快检下不合格的301例献血者为研究对象,分析这301例献血者的血液标本。结果:301份ALT不合格献血标本中,男258例,女43例;年龄18~24岁46例,25~44岁242例,45~55岁13例。体重≥70 kg 218例,体重<70 kg 83例。因饮食(饮酒、食用高脂肪食品)淘汰105例,占比34.8%;因肥胖(脂肪肝)淘汰93例,占比30.8%;因睡眠不够、熬夜淘汰82例,占比27.2%;药物因素淘汰12例,占比3.9%;其他因素(设备等)淘汰9例,占比2.9%。ALT单项不合格286例,占比95.02%;存在合并梅毒抗体、2型肝炎表面抗原(HBs Ag)、丙型病毒抗体(抗HCV)、抗HIV多项不合格者。结论:本地区ALT不合格的主要为高脂肪饮食、脂肪肝、熬夜的献血者,以男性为主,大部分为ALT单项不合格,也有少数ALT不合格者合并4项传染性指标。  相似文献   

12.
无偿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邬旭群 《广东医学》2002,23(8):840-841
目的 探讨在开展特异性丙肝抗体检测后,再进行ALT检测的意义。方法 对ALT单项异常献血者在2年内再次献血时ALT值和抗-HCV的结果进行调查。结果 ALT单项异常已成为无偿献血检测不合格和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ATL正常献血者与单项ALT异常者再次献血时的丙肝抗体的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P>0.10);单项ALT异常者再次献血时ALT合格率,40U/L组高于其他各组(P<0.050,其余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单项ALT异常与HCV感染无明显相关性,应鼓励单项ALT异常无偿献血者再次献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格尔木市自愿无偿献血人群的献血状况.方法:8 236名无偿献血者为分析对象,按照<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进行健康征询、体格检查.结果:根据不同性别、年龄、民族、血型、文化程度进行比较存在差别.结论:无偿献血者男明显多于女;按血型顺序:O>B>A>AB;文化程度越低献血人群越少;少数民族人群献血积极性不高(10%);(26~35)岁年龄组的无偿献血者是本地区献血的主要力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柳州市自愿无偿献血者与互助献血者群体特征与血液质量,以加强无偿献血者队伍建设与血液安全。方法通过电脑查询该市捐献全血的无偿献血者和互助献血者各1 534名的相关信息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自愿无偿献血者比较,互助献血者男性比例(73.53%)显著高于女性(26.47%),以31~40岁者最多见,且以农民为主(30.77%),自由职业者次之(24.05%),小学与初中文化程度占50.91%(781/1 534),体重56~66 kg者更多见(40.16%),只献血1次者占78.36%(1 202/1 534),并且每次献血以400 m L及300 m L为主者占71.12%(1 091/1 534),血液检测结果与自愿无偿献血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柳州市两类不同献血人群在性别、年龄、体重、职业、文化程度、献血次数与献血量等方面有差异,血液5项检测(ALT、HBs Ag、抗-HCV、抗-HIV和抗-TP)总体不合格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异常相关影响因素,以期提升献血质量。方法以本中心血站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的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共计5860份作为此次的研究样本,检测血液标本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异常组的FBG、TC、TG、LDL-C指标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更高(P0.05),而两组的HDL-C指标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 0.05);本组5860份血液标本,谷转氨酶异常率为8.87%。男性献血者异常率较女性更高(P0.05);献血400 mL者的异常率较200 mL者更高(P0.05);26-35岁献血者的异常率较其他年龄段献血者更高(P0.05);四种血型献血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异常率并无显著差异(P 0.05);非组织献血和组织献血来源的异常率并无显著差异(P 0.05);初次献血者与再次献血者异常率并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异常的影响因素有糖脂代谢水平、年龄、性别以及献血量,应继续加强献血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筛选,以降低献血的不合格报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的结果影响因素,并为无偿献血的宣传提供有效数据。方法本次所选的研究对象均选取自我院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所有的献血者,统计和分析献血患者血液附件情况以及性别不同、年龄不同的献血者的血液检测情况。结果献血者中,血液检查合格率为97.66%,不同性别的血液检查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不同年龄的献血者除抗-HIV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他事项差异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无偿献血的知识宣教以及经输血学传播疾病检测,可以降低ALT不合格率。  相似文献   

17.
《热带医学杂志》2021,21(6):789-792
目的了解乙肝表面抗原(HBsAg)单试剂反应性献血者的复检情况以及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以在广州血液中心献血时血液筛查呈核酸检测(NAT)阴性、HBsAg ELISA检测单试剂反应性,且在献血6个月后回本中心进行复查的267名献血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复查的ELISA和NAT结果;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分析献血者年龄、性别、献血次数、职业以及教育程度与复查结果的关系。结果参加复检的267名献血者中,55名复检不合格(20.6%),其中HBsAg双试剂反应性15名,单试剂反应性33名,双试剂阴性7名(NAT阳性5名,ALT双试剂阳性2名)。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表明,影响复检结果的因素有年龄和献血次数:年龄越大,复检不合格率越高(Exp(B)=1.050,P=0.032);初次献血者的复检不合格率显著高于献血2~10次(Exp(B)=0.274,P0.001)以及超过10次的献血者(Exp(B)=0.198,P=0.038)。结论 HBsAg单试剂反应性献血者复检不合格率较低,与献血者年龄和献血次数有关。本研究为固定献血者队伍的建设以及HBsAg单试剂反应性献血者的归队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本市城乡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不合格情况,为市场细分献血者,对不同的献血人群采取迥异的管理和技术措施招募和筛选献血者提供依据.方法 对比分析2009~2011年城乡ALT、HBsAg、抗-HCV、TP、抗-HIV 5项指标不合格献血者的职业和重复献血时出现不合格结果情况.结果 城区和乡镇献血者ALT不合格率比较,x2值为212.68、417.23,P<0.01,城区和乡镇ALT不合格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城乡ALT、HBsAg、抗-HCV、TP不合格献血者职业构成比较,x2值为69.10、46.20、32.10、120.69,P<0.01;城区、乡镇首次和重复献血者抗-HIV不合格率比较,x2值为8.54、7.68,P<0.01,首次献血人群不合格率高于重复献血人群.结论 对城乡无偿献血者进行市场细分后,应对各献血人群采取不同的管理和技术措施招募和筛选献血者,选择献血次数多者组成固定献血者队伍,可降低血液报废率.重复献血人群仍存在使受血者感染经血传播疾病的残余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初检不合格献血者再次献血复检结果进行分析,旨在为建立低危无偿献血者队伍提升科学指导及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22年1月山东省血液中心5项血液检测不合格献血者4 000名的临床资料,对部分不合格献血者再次复检,分析结果。结果:430 000名献血者中,5项血液检测项口不合格献血者为4 000名,占9.30%;谷丙转氨酶(ALT)单一检测项目、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梅毒抗体、艾滋病抗体不合格者分别为2 190名(51.00%)、785名(1.80%)、335名(0.08%)、465名(1.08%)、105名(0.02%)。合并2项或以上检测项口不合格者120名,占0.03%;HBsAg、ALT单项检测阳性不合格是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结论:初检不合格献血者再次献血时,需做好献血者的回访以及血液复检工作,减少假阳性筛查结果,进而最大限度地防止献血者流失。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河源市无偿献血者的人群结构特征及其与血液检测结果的关系,为完善该地区安全血源招募和献血者筛查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该市15184例首次无偿献血者登记表及检测结果,统计分析无偿献血者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等分布情况及其血液检测结果不合格率。结果该地区无偿献血者以男性(78.91%)、年龄以35岁以下(63.44%)、在职职员(34.08%)、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39.59%)为主体;献血模式以个人自愿(53.58%)和团体自愿(38.41%)为主。该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总体不合格率为4.29%,其中不同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献血模式的无偿献血者组间不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9.079、38.103、61.042、41.191、44.079,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和献血模式为血液检测结果不合格率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应根据无偿献血者人群结构特点有效开展献血知识宣传教育,认真做好献血前筛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