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7 毫秒
1.
随着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普遍应用,接受双膝关节置换的老龄患者越来越多,而术后所致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其常见并发症之一,有资料报道,其发病率可高达40%以上。老龄患者由于常患有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可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双膝关节同期置换术后更易发生DVT。  相似文献   

2.
3.
①目的探讨应用临床护理路径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②方法将405例髋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纽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和康复指导方法,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方法。③结果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模式护理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有效降低了术后DVT发生。④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浙江省衢州市人民医院2021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15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分为血栓组(24例)和非血栓组(126例),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筛选出现深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血栓组年龄、BMI指标高于非血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栓组吸烟史、高血压史、术后卧床时间(≥3天)、血液高凝(是)比例高于非血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龄、BMI的AUC分别是0.992,0.726;最佳截断值分别为57岁、27kg/m2;年龄、BMI、吸烟史、高血压史、术后卧床时间(≥3天)、血液高凝是独立危险因素(P<0.05或P<0.01)。结论 年龄、BMI、吸烟史、高血压史、术后卧床时间(≥3天)、血液高凝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术后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当针对这些危险因素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DVT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影响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144例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DVT的回顾性分析.术后7~10 d用彩色多普勒检查双下肢深静脉血流通畅情况及DVT的发生.对18项临床因素及8项实验室指标与人工关节置换术后DVT形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44例患者术后发生DVT 53例(36.80%).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与DVT相关的因素有7个,其中危险因素5个,分别是高龄、肥胖以及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G)、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测定阳性,风险分别为4.094、8.860、2.930、2.005及1.998;保护因素有2个,分别是硬膜外麻醉和机械性预防DVT的应用.结论 肥胖、高龄的患者是DVT发生的高危人群,术前尽可能选择适宜的麻醉方式,术后定期检测有关凝血因子,并及早进行锻炼及使用机械性预防DVT.  相似文献   

7.
刘萍 《中外医疗》2011,30(30):161-161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高危因素及危险等级对预防性治疗与护理的临床意义。方法按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等级对病人进行预防和护理。结果高危组和中危组病人可以选择机械性预防加药物预防。低危组术后机体有效的活动即可降低发病率。结论护理人员在DVT预防工作中担负着重要任务,掌握预防方法有助于降低DVT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讨论膝关节置换术后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问题的预防和护理方法.方法 对58例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情况进行观察和护理,进行宣传教育,预防性的抗凝措施等.结果 在对58例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的下肢深静脉血栓问题进行观察和预防后发现,D V T的发生率仅为6.9%左右.结论 采用一定的预防和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地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问题发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行人工髋关节、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采取相应的综合护理措施.结果 本组80例患者中,有6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7.5%.结论 严密的病情观察及精心的护理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肺栓塞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武警河南总队医院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共180例,并发肺栓塞患者34例为观察组,其他患者为对照组,对可能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年龄<60岁肺栓塞发生率为9.8%,年龄≥60岁为32.1%,两组年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伴随肿瘤及制动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下肢骨折发生肺栓塞共11例(9.5%),骨性关节炎发生肺栓塞共21例(39.6%)。结论:年龄在60岁以上、伴有肿瘤、制动及骨科疾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并发肺栓塞风险较高,应定期行影像学检查,尽可能减少并发肺栓塞的概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对28例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经验。结果 28例患者术程顺利,术后均未发生DVT。结论规范的护理结合正确的术后常规治疗,可有效的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应用循证护理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干预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对照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将循证护理实施前收治的33例患者列为对照组;循证护理实施后收治的27例患者列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运用循证护理方法,即根据病人情况,提出临床护理问题-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查阅相关资料,寻找循证支持;循证的观察与应用。比较两组患者DVT的发生率、对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有2例发生DVT,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满意度明显提高,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循证护理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DVT是积极有效的,在临床护理领域中实施循证护理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围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危险因素及相关护理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到2015年8月于我院分娩的212例产妇临床资料,根据其围产期发生下肢DVT情况分为DVT组(n=44)和非DVT组(n=168)。观察对比两组产妇年龄、孕次、孕周、分娩方式、经产情况、胎数、"三高"病史、吸烟史、血栓史及凝血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bg)]、C反应蛋白(CRP)水平差异;将单因素检验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予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记录影响围产期产妇下肢D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两组产妇经产情况、早产情况、孕次、吸烟史等一般资料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VT组剖宫产、年龄≥30岁、多胎、合并"三高"史、血栓史产妇所占比例显著高于非DVT组,且血清Fbg、CRP及血浆D-D水平均显著高于非DVT组,aPTT水平显著低于非DV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年龄≥30岁、剖宫产、多胎、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有血栓史、血液呈高凝状态等是女性产后下肢D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女性围产期下肢DVT的形成同年龄、合并"三高"情况、血栓史、胎数、分娩方式、血液高凝状态等因素相关,临床可将符合上述危险因素的产妇作为重点监测对象,予以针对性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早期功能锻炼应用于老年患者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进行分析。方法以我院收治的44例行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2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术后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系统规范的功能锻炼,分别于术前、术后3天、术后7天和术后14天对两组患者的关节恢复情况进行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术后7 d观察组各项检查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差异(P〈0.05),术后14 d观察组患者关节肿胀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且关节屈曲活动度也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②术后14 d观察组中仅1例(4.5%)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显著低于对照组8例(36.4%)(P〈0.05)。结论早期功能锻炼可以通过减轻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关节肿胀程度,提高其关节主被动屈曲功能,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严璐  李红梅 《河北医学》2014,(10):1720-1723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预见性护理,比较二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发生时间晚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及术后4周观察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均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能有效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护理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有资料显示,国外髋膝关节置换术后约有50%~70%的患者发生DVT,肺栓塞发病率高达34%,病死率约为0.1%~0.38%[1],国内DVT的总发生率为47.1%[2].我科2008年4月~2009年5月共实施了高危患者髋膝关节置换手术96例,发生深静脉血栓3例,发生率为3.1%.  相似文献   

18.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据国内最新研究报道,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TKR)后DVT的发生率为40%~88%,发生肺栓塞(PE)风险达10%~20%,病死率达2%,而有效预防术后DVT的发生率可降至26.3%,提高了手术成功率。本院2005年5月至2007年12月行22例(28膝)TKR,采用综合预防措施,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总结160例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认为护理重点是心理护理、术前宣教、功能锻炼及饮食指导,术后重视预防措施,加强病情观察,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综述了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包括护理干预性预防、物理预防、药物预防和联合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