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素华 《中外医疗》2016,(24):172-174
目的:观察和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预防骨科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方便选取该院骨科病房2015年4月—2016年3月收治的94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7例,两组患者采用相同的诊疗方案,干预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方案,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和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认知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复查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13%,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认知情况评分为(81.32±7.21)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骨科患者术后护理中,对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具有积极临床意义,患者的满意度得到提升,建议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方法在预防髋关节置换术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60例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和干预组 分别按给与常规护理和应用循证护理方法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90例手术患者术后2例发生血栓,下肢肿胀、疼痛患者显著 小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循证护理方法能有效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提高临床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 8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满意度、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并比较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不良情绪。结果实验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高于对照组,护理后实验组不良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效果确切,可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提高满意度,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分析预防性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该院收治的100例下肢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在围手术期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在围手术期给予预防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及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下肢骨折患者预防性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髋骨节置换术后对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措施以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髋骨节置换术患者,其中15例患者为全髋置换,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给予实施系统早期活动方案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预防DVT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深静脉血栓的发病情况,对所有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两组患者均无深静脉血栓发生,实验组患者满意度96.15%,对照组患者满意度88.46%,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髋骨节置换术后病人给予实施系统早期活动方案护理可以有效防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医院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分析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5月我院在我院实施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8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的护理基础上加入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髋骨关节置换术患者在围术期实施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可效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广泛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室护理效果。方法 8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全面综合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Hamilton消极情绪量表评分、护理满意度、手术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实验组Hamilton消极情绪量表评分、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全面综合化护理可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减轻消极情绪,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2月~2013年12月于本院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6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早期护理干预,对比观察2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情况。结果:2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2.94%),明显低于对照组(17.6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效果好,可明显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施予集束化护理干预的价值体会.方法:回顾性选取30例于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期间到我院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n=15)与观察组(n=15).其中,对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临床护理干预,对观察组患者给予集束化护理干预,观察对比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疼痛时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与术后疼痛时间分别为(16.52±1.31)天、(7.41±0.50)小时,均短于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与术后疼痛时间的(19.26±3.27)天、(10.38±0.69)小时;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0.00%,明显高于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0.00%;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0.00%,低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的93.33%,P<0.05,2组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给予集束化护理干预,能在减少患者术后疼痛时间与住院时间的同时,实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有效降低,且能够进一步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建议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高龄患者术后使用抗血栓压力袜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方法:对140例高龄老年患者术后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在术前开始使用抗血栓压力袜,术后联合使用间歇压力泵治疗,直至可自行下床活动,对照组采用术后传统护理.术后(3~8)天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以了解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情况.结果:实验组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为2,9%,对照组DVT发生率14.3%,P<0.05,两组高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开始应用抗血栓压力袜及间歇压力泵治疗,可有效预防高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术中优质护理预防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价值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8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将其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34例)与对照组(34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接受基于经验总结的优质护理,而对照组患者则接受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情况、各项手术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总体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在对照组中为29.41%,高于观察组总体发生率5.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122.4±24.0)ml,显著少于对照组的(224.8±33.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中重度下肢水肿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术中优质护理应用于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能够显著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减少术中出血量,减少不良反应和水肿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腓肠肌按摩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0~03~2015~3月在我院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同时给予双下肢腓肠肌按摩,预防DVT的形成,对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在术后7、14d,DVT的发生率分别为17.5%、20%;观察组在术后7、14d,DVT的发生率均为7.5%。结论 腓肠肌按摩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安全有效,改善了静脉回流,明显的减少了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髋关节手术后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选取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共计92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抽取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系统的护理干预,并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以及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术后干预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4.34%,明显低于对照组34.78%;术后干预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4.25±3.12)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8.85±3.56)d,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7.2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系统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髋关节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运用前瞻性思维方法对高原地区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作用。方法将2008年1月-2011年11月在我科行髋关节置换术的78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实验组运用前瞻性思维方法从患者入院起的第一时间即尽早行术前宣教并制定和实施相关的护理措施;术后加强医护沟通和严密观察。对照组按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后对两组发生深静脉血栓(DVT)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只有1名双髋关节置换的患者发生了下肢深静脉血栓。对照组有8名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 5)。实验组DV 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高原地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应该从术前开始的综合预防。  相似文献   

15.
Venodyne血栓泵预防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Venodyne血栓泵在预防妇科术后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方法:选择接受手术567例患者,分为对照组211例和观察组3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观察组使用Venodyne血栓泵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比较两组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通过预防和护理,1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0.3%,明显低于对照组发生率1.9%。结论:妇科术后患者使用Venodyne静脉压迫系统(血栓泵)进行早期干预和护理,有效预防了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促进了患者的早日康复,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并探讨妇科手术患者术后接受临床护理干预方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取我院收治的妇科手术患者9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妇科围手术期基础护理,实验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针对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具体包括肢体活动、健康知识宣教以及体位护理等。术后10天观察2组患者肺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以及下肢肿胀和疼痛情况,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下肢肿胀和疼痛情况更优于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也更低,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妇科手术患者在术后实施针对性、合理化的临床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分析集束化护理对脑出血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HTK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手术的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2.5%,护理的满意度为100%,对照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10%,护理满意度为87.5%,实验组明显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脑出血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实施集束化护理,可以有效的预防其发生,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良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综合护理预防下肢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5年7月住院部92例下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着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予以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经护理后实验组患者无深静脉血栓发生(0.00%),对照组血栓发生率为11.90%(5/46),对照组血栓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率为73.91%(34/46),实验组满意率为93.48%(43/46),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骨折患者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安全可靠,且患者满意度高,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股骨骨折术后实施临床护理路径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我院2015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60例股骨骨折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术后是否行临床护理路径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常规护理)与实验组(30例: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72 h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等凝血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率(0.0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股骨骨折患者术后实施临床护理路径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20.
袁焕玲 《大家健康》2016,(4):252-253
目的:探究分析预防性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该院收治的100例下肢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在围手术期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在围手术期给予预防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及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 <0.05),实验组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给予下肢骨折患者预防性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