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7):139-141
目的探讨质量控制在实施血液净化护理质量管理过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7月~2016年8月收治的血液净化护理质量管理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安排所有血液净化护理质量管理患者以抽签的形式分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质量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质量控制。观察对比护理质量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血液净化护理质量管理患者热源反应概率以及出现感染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液净化护理质量管理患者护理管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液净化护理质量管理患者消毒检测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开展血液净化护理质量管理的过程中,有效展开质量控制工作,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护理管理质量评分以及消毒检测达标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质量控制在血液净化护理质量管理中的效果,寻找提高护理质量的有效方法。方法将实施严格护理质量控制以来的2009年1月-2010年12月列为质量控制组,行常规护理管理的2007年1月-2008年12月列为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工作,质量控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包括健全规章制度、环境管理、病人分区和包干管理、专业技能操作规范化、透析设备的维护消毒等,对两组患者血液透析的环境采样细菌培养结果、热原反应的发生率、护理质量评分进行分析比较,评估质量控制对血液净化的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质量控制组环境卫生采样监测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热原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护理质量评分明显上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严格做好质量控制管理,是保证血液净化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在血液净化护理管理中实施质量控制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2月金庭镇中心卫生院收治的20例接受血液净化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例。试验组实施质量控制护理管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护理质量、消毒合格情况、护理满意度、护理依从性、环境采用结果、感染发生率、热源反应发生率、消毒检测达标率。结果:试验组感染控制、环境管理、消毒处理、实践操作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消毒合格情况、护理满意度、护理依从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室空气合格率、使用中消毒剂合格率、透析用水合格率、透析液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感染发生率、热源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消毒检测达标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液净化护理管理中实施质量控制,能够有效提升护理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临床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液净化专业技术质量控制管理模式。方法把有效的工作方法与对策与室质量控制管理工作实际相结合,把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贯穿整个日常医疗过程中。结果通过科学规范管理,提升科室的整体医疗水平,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及延长病人的生存时间。结论规范管理和严格质控,是保证血液净化技术质量和安全的保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液净化中心质量管理方法.方法 通过对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实行规范化、系统化、标准化的质量控制.结果 有效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提高患者生存率结论规范的质量管理,可减少患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有效提高血液透析的质量和预后有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血液净化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郑州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血液透析室收治的140例血液净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7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通过汉密尔顿焦虑估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估量表(HAMD)对两组患者的抑郁与焦虑心理状态评分。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HAMA和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HAMA和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护理前(P<0.05);研究组HAMA和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辅助常规血液净化护理在血液净化护理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将管理领域的持续质量改进理论运用于血液净化中心的感染控制,促使感染控制由经验性方法阶段转变到现代化科学管理阶段,不仅降低了患者感染率、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也提高了本中心的管理水平,值得继续进行和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血液净化中心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在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护理方法将其分为常规组(n=40)和优质组(n=40),对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优质组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优质组患者护理后工作态度、工作能力、病区管理、健康教育、关爱患者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血液净化中心的应用效果显著,可在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在血液净化中心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选取血液净化患者100例。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以及采用优质护理的观察组,每组50例患者。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后的急诊透析次数、满意度以及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采用优质护理的观察组的平均急诊透析次数和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血液净化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模式可以明显地减少急诊透析次数,大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提升患者的满意度,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血液净化中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血液净化中心治疗的4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满意度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满意度为95.4%,对照组的满意度为81.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2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血液净化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显著地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1.
潘晓  王瑷 《大家健康》2014,(8):199-199
目的:探析个性化护理在血液净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血液净化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进行个性化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6.3±1.6)天,满意度为98.3%;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9.5±3.8)天,满意度为85.0%,对比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病发症发生率为6.7%;对照组患者病发症发生率为18.3%,对比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个性化护理措施对血液净化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提升患者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对患者恢复健康有较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析个性化护理在血液净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血液净化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进行个性化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6.3±1.6)天,满意度为98.3%;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9.5±3.8)天,满意度为85.0%,对比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病发症发生率为6.7%;对照组患者病发症发生率为18.3%,对比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个性化护理措施对血液净化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提升患者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对患者恢复健康有较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杨志宏  姚美玉 《中外医疗》2014,(17):167-168
目的:探讨可追溯管理方法在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该院2010年6月-2012年7月在护理质量控制中实施可追溯管理方法作为观察组,选取2009年5月-2010年5月该科实施常规管理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护士主动上报杜绝不良事件率和服务满意度评价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特一级护理、基础护理、病区管理和急救物品管理的护理质量评价均优于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士主动上报杜绝不良事件率为0.009%,观察组护士主动上报杜绝不良事件率为0.030%,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6.0%,对照组满意度为90.0%,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追溯管理可提高了护理质量,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4.
血液透析自上世纪50年代应用于临床以来,做为终末期肾功能衰竭中应用最多的肾脏替代疗法,在透析技术与合并症治疗上已取得长足进步.近10年,国内外学者都非常重视对血液透析的质量管理与持续性质量改进工作(CQI),目前美国、欧洲各国、澳门、日本、新加坡等国家,都相继制定了各自的基于循证医学的临床实践指南及透析预后与实践模式研究(DOPPS),旨在使治疗规范化,改善透析患者预后[1].我国上海市、北京市分别于1999、2002年成立了血液透析质量控制与改进中心,制定了一系列血液透析质量控制标准,技术操作规范.实行全程医疗质量管理,在保障血液透析医疗安全,提高血液透析质量上,取得显著成果[2].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分析探讨不同血液净化护理模式对尿毒症患者净化效果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从尿毒症患者中随机选取76例,按照抛硬币法将76例尿毒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8例,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38例,严格按照护理程序予以患者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健康知识评分、遵医行为评分均明显更高,且透析操作掌握时间明显更短,组间对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3个月的透析后,研究组患者的β2-微球蛋白(β2-MG)、C反应蛋白(CRP)、尿素氮(BUN)、磷(P)4项血液净化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此外,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也明显更高,组间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程序化的护理干预模式更具针对性,能够有效促进患者掌握血液净化相关知识,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尿毒症患者血液净化效果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质量控制在急诊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例急诊患者为试验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临床护理,而试验组患者在常规临床护理的基础上,采取质量控制的护理方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试验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临床护理措施的基础上使用质量控制护理,能够迅速缓解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具有较高的临床护理质量,因而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和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实验来研究三级护理质量控制体系的具体应用效果。方法:通过护士长、护理组长、责任护士构成三级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并且深入到病区进行护理工作,进一步控制护理质量。结果:通过在病区实现三级护理质量控制体系,能够进一步对病区的护理管理效果有着明显的提升,尤其是各项指标的评分都有着明显的提升,病人对于护理质量的满意度也有着明显提升。结论:通过三级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在病区的护理管理中进行实际应用,在提高护理水平的同时,还能够进一步提升患者的满意度,从而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人员素质配备与资质管理 首先是科主任负责制,要具备有肾病专业的主任医师负责血液净化中心的主任,床位比例按要求2:1配备护理人员,所有人员的必须经过正规的血液净化中心培训,培训时间不得少于3个月,所有人员必须是热爱本专业,技术操作熟练,能吃苦耐劳,兢兢业业,刻苦学习,具有乐于奉献精神的医疗精英。  相似文献   

20.
舒珍菊 《中外医疗》2014,(5):153+155-153,155
目的探讨分析人性化护理措施在血液净化中心的实施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100例血液净化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为50例,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为50例,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分析比较两组病例护理干预后的各项情况。结果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病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液净化中心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可以营造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恢复健康,值得临床护理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