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驰 《中国厂矿医学》2001,14(4):320-320
踝关节骨折常伴有下胫腓关节分离 ,若处理不当 ,踝关节的稳定性受到破坏 ,治疗效果不佳。手术治疗的目的是恢复关节的完整性及踝关节的稳定性 ,提高远期疗效。我院 1994年~ 1999年共收治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关节分离的患者 6 4例 ,均行手术治疗 ,取得良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6 4例 ,男性 41例 ,女性 2 3例。年龄15岁~ 70岁 ,平均年龄 42 5岁。左侧 17例 ,右侧 47例。扭伤 41例 ,砸伤 8例 ,挤压伤 15例。职业大部分为经常从事体力活动者 ,受伤后至入院治疗最长时间为 5天 ,最短为1 5小时。按lauge ha…  相似文献   

2.
踝关节骨折脱位并下胫腓关节分离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2004年,我们对75例踝关节骨折脱位并下胫腓关节分离病人进行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彭放兵 《中外医疗》2013,32(4):59-59,61
目的探讨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踝关节骨折伴脱位的手术治疗方法,为临床工作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必要的参考与借鉴。方法选取该院于2009年4月—2010年4月份收治的12例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踝关节骨折伴脱位患者,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观察该院采取的治疗手段,研究其应用效果,并依据运动障碍程度进行评分,对比在手术前后患者的下肢运动水平。结果 12例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均良好愈合。统计学分析的结果显示,患者在治疗前后,下肢运动水平之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踝关节骨折伴脱位患者,及时采取手术方法,应用螺钉,进行加压固定,必要时应用钢板、加压螺钉张力带、克氏针张力带等进行治疗,可以有效促进病情的康复,恢复运动机能,保证积极的预后效果,有着良好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析如何提高对Ⅲ、Ⅳ度旋前、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下胫腓联合治疗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分析62例Ⅲ、Ⅳ度旋前、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手术及康复方法与随访效果。结果随访62例,时间2—6年,平均3.5年。疗效优良:46例(74.2%)、可:13例(21%)、差:3例(4.8%),优良率为73.8%。结论辅助早期功能锻炼是治疗Ⅲ、Ⅳ度旋前、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手术治疗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的手术治疗临床资料. 结果 28例患者接受随访可见骨折愈合良好,89.3%患者关节活动良好,78.6%无疼痛发生,可正常行走.结论 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手术治疗时,应注意实施内固定同时维持胫腓联合的稳定性以及腓骨正常的长度,可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我院 1993~ 2 0 0 1年 6月共收治踝关节骨折伴脱位 35例 ,根据损伤程度采取不同的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取得较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35例 ,男 2 7例 ,女 8例 ,年龄 16~ 5 8岁 ,平均 36岁。交通事故伤 15例 ,重物砸伤 11例 ,高处坠落伤 7例 ,运动伤 2例 ,右侧 12例 ,左侧 2 0例 ,双侧 3例。均为新鲜骨折及脱位 ,其中开放性 2 1例 ,闭合性 14例。1.2 骨折类型 :按 Wbr和 Danis踝关节骨分型 :A型踝关节骨折 ;一般腓骨在踝关节水平以下的横行骨折 ,内踝骨折线位于水平间隙与垂直间隙之间 ,胫骨后踝仍…  相似文献   

7.
<正>Lauge-Hansen根据受伤时足所处的位置及距骨在踝穴内受到外力作用方向将踝关节骨折脱位分为旋后内收型、旋后外旋型、旋前外展型、旋前外旋型和垂直压缩型。95%以上的踝关节骨折脱位可分在此5型中,旋后外旋型损伤在踝关节骨  相似文献   

8.
踝关节骨折、脱位是创伤骨科常见的骨折、脱位之一。旋前型踝关节骨折、脱位的损伤机制较为复杂 ,其治疗方法一直是探讨和争论的焦点。 1995— 1999年 ,我科对旋前型踝关节骨科脱位手术治疗 32例 ,获随访 2 0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2例中 ,获访 2 0例 ,男 16例 ,女 4例 ,年龄18~ 6 0岁 ,平均 38岁 ;左侧 8例 ,右侧 12例 ;伤后至接受手术时间为 8h~ 2 1d ,平均 7d。根据Laugue -Hansen分型 ,旋前-外展型 8例 ,旋前 -外旋型 12例 ;根据AO -Danis-Weber分型均为C型。1.2 手术方法 先取…  相似文献   

9.
踝关节骨折为临床上较常见的关节内骨折 ,以青壮年最为多见。当踝关节骨折伴胫腓下联合分离时 ,如果只重视骨折复位 ,忽略了胫腓下联合分离的复位及韧带损伤的修复 ,可造成踝关节的远期功能障碍。本文分析了我院 1995— 2 0 0 0年收治的 2 7例踝关节骨折伴胫腓下联合分离病人治疗经过 ,认为对于踝关节骨折的病例 ,应在骨折复位的同时 ,应重视胫腓下联合分离的复位及踝部韧带损伤的修复。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2 7例中 ,男 2 1例 ,女 6例 ,年龄 2 3- 5 6岁 ,平均 35 .7岁 ,左足 11例 ,右足 16例。单纯外踝骨折伴胫腓下联合分离 9例…  相似文献   

10.
手术治疗合并下胫腓分离的踝关节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合并下胫腓分离的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对32例合并下胫腓分离的踝关节骨折的手术疗效进行分析。在手术治疗上,采用螺钉或张力带固定内踝,钢板或螺钉固定外踝,螺钉固定后踝,单个皮质骨螺钉固定下胫腓关节。结果术后随访1~3年,骨折愈合良好,优良率90.6%。结论手术复住内固定是治疗合并下胫腓分离的踝关节骨折的必要选择,早期手术,解剖复位,可靠的内固定。早期合理的功能锻炼是提高疗效,减少和预防创伤性关节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12.
刘会军  郭恺 《河北医学》1996,2(5):449-450
踝关节骨折脱位手术治疗(014040)内蒙古包头市第三医院骨科刘会军,何军,陈刚(014426)内蒙古巴盟乌拉特前旗明安乡地区医院郭恺我院从1987年至1993年共收治208例,手术治疗145例,现将其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从1...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濮阳市中医院收治的64例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根据手术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接受短肌腱移位法,研究组接受骨膜移位法。统计对比两组优良率、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时长、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长、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骨膜移位法手术治疗可缩短手术时长与骨折愈合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4.
张旭凯 《四川医学》2011,32(11):1786-1788
目的探讨伴有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3月~2010年8月手术治疗伴有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39例,骨折复位后,外踝骨折采用钢板坚强内固定,内踝及后踝采用松质骨钉固定。骨折固定后,下胫腓联合用1~2枚皮质骨螺丝钉固定下胫腓联合。术后早期行不负重功能锻炼。术后12周、负重行走前取出固定下胫腓联合的螺丝钉。结果 39例患者获得平均38(5~58)个月的随访,患者骨折部位的疼痛程度(VAS)评分:无痛(0分)32例,轻度疼痛(1~3分)6例,中度疼痛(4~6分)l例。根据AOFAS评分评价术后功能:优30例,良9例,优良率100%。39例患者均未发生下胫腓联合再次分离。结论精确的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早期不负重功能锻炼是提高关节骨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我院自 1989年 7月至 1999年 8月共收治踝关节骨折脱位 12 2例 ,其中并发下胫腓关节分离 40例 ,根据随访结果对治疗方法进行进一步探讨。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 40例中男 30例 ,女 10例 ,年龄 18~ 70岁 ,平均 43岁。致伤原因 :砸伤 10例 ,扭伤 2 0例 ,挤压伤 10例。按Lauge -Hansen分型分类 :旋后外旋 2 0例 ,旋前外旋 8例 ,旋后内收 4例 ,旋前外展 8例。1.2 治疗方法 本组病例均采用手术治疗。在硬膜外麻醉下对内踝骨折行切开复位克氏针 ,半口螺丝钉或张力带钢丝内固定 ,腓骨在下胫腓联合部位以上骨折切开复位后…  相似文献   

16.
伴下胫腓联合分离踝关节骨折治疗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骨折致伤机制与治疗对策。方法:47例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中交通伤25例,高处坠落伤9例,运动伤7例,其他6例;均为闭合性骨折。根据Lauge-Hansen分类:旋后外旋型29例,旋前外旋型12例,旋前外展型6例。31例未行下胫腓联合固定。〈1/4后踝骨片〈1/3者均行内固定,固定顺序:后踝、外踝、内踝、下胫腓联合。结果:患者随访8~32个月,平均15个月。下胫腓固定患者8例在术后8~12周取钉(2例潜在分离),2例在术后1~2年因断钉取出,另2例在术后2年内取钉。未固定者均未出现骨性连接和再分离。术中应力位摄片发现下胫腓分离6例,外旋侧位摄片发现3例后踝小骨片。疗效根据Baird-Jackson系统评分:优23例;良17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85.1%。结论:选择合适的术式以达到踝关节解剖复位,早期正确锻炼是成功的基础,恢复并稳定踝穴和距骨的解剖关系可获得临床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伴有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3年8月至2007年10月手术治疗伴有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42例,骨折复位后,外踝骨折采用钢板坚强内固定,内踝及后踝采用松质骨钉固定。骨折固定后,下胫腓联合乃不稳定,用1枚皮质骨螺丝钉固定下胫腓联合。术后早期行不负重功能锻炼。术后12周、负重行走前取出固定下胫腓联合的螺丝钉。结果42例患者获得8~25个月的随访,42例中只有16例需要用螺丝钉固定下胫腓联合。根据患者主观感觉、功能检查、X线检查评定疗效,优22例,良13例,可6例,差1例,优良率83.3%,42例患者均未发生下胫腓联合再次分离。结论精确的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早期不负重功能锻炼是提高关节骨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治疗方法。方法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53例,行踝-下胫腓联合固定。结果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9个月,平均15个月。随访时根据Baird-Jackson评分系统评定疗效:优37例,良11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90.5%。结论下胫腓联合对维持踝穴的完整及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恢复踝穴的解剖关系及稳定的内固定,有助于早期功能锻炼,最大限度地避免后期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高峰  韩锦荣 《中原医刊》2005,32(18):15-16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对21例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骨折脱位,采用切开复位铜板螺丝钉内固定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根据骨折类型,合并内踝、后踝骨折选用松质骨螺丝钉固定,腓骨骨折用钢板固定,下胫腓关节分离用皮质骨螺丝钉固定。结果本组21例均获随访,骨折愈合时间为10~20周一疗效评定根据改良Baird和Jackson的主客观和X线评价,21例中11例评为优,7例评为良.3例评为可,优良率为85.7%,伤口均一期愈合,未发生切口感染、断钉等并发症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骨折脱位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手术治疗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上蔡协和医院采取短肌腱移位法治疗的56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作为短肌腱移位组,同时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上蔡协和医院采取骨膜移位法治疗的76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作为骨膜移位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骨膜移位组手术治疗优良率为94.7%,高于短肌腱移位组的83.9%(P<0.05);骨膜移位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优于短肌腱移位组(P<0.05)。结论对踝关节并发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采取骨膜移位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骨折早日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