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鼻骨外伤后摄取侧位片方法很多.现将我科开展的四种投照技术总结如下。一是对于鼻骨拳击伤等伤情较轻患者.可采取坐位水平投照。即嘱患者侧坐于胸片架前.靠片架侧身体稍下倾.使该面部靠片。二是对于鼻外伤较重.但神志尚清.不能坐立的患者,可  相似文献   

2.
鼻骨外伤后摄取侧位片方法很多,现将我科开展的四种投照技术总结如下. 一是对于鼻骨拳击伤等伤情较轻患者,可采取坐位水平投照,即嘱患者侧坐于胸片架前,靠片架侧身体稍下倾,使该面部靠片.  相似文献   

3.
下颌骨侧位摄影是下颌骨的常规位置摄影。传统摄影方法获得的影像对比度低 ,清晰度差 ,下颌三个磨牙的牙根不能全部清晰显示。为此 ,我们通过几年的探索 ,对传统的下颌骨侧位摄影技术进行了改进 ,利用小角度、近距离的拍摄 ,获得了比较满意的图像。方  法1 摄影体位 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 ,头侧转 ,被检侧面靠暗盒 ,矢状面与暗盒平行 ,头稍后仰 ,使下颌骨颏部下缘与暗盒下缘平行 ,颧弓位于暗盒中点。2 中心线 向头侧倾斜 2 5 ,通过上侧下颌角射至胶片。3 摄片距离  5 5cm~ 6 0cm。4 胶片尺寸  2 0cm~ 2 5cm(8× 1 0英寸 )。5 …  相似文献   

4.
葛竹青 《河北医学》2006,12(3):280-280
常规顶颌位摄取颧弓片时,患者取府卧位,下颌骨颏部正中贴紧片盒,并前伸,头颅矢状面向健侧倾斜,使正中矢状面与片盒形成53°夹角,X线中心线通过患侧颧弓中点垂直射入胶片中心。但此位置由于患者病情各异,头颅脸形的不同,使用传统摄片角度时,如果操作者定位稍有偏差,易使颧弓与顶  相似文献   

5.
6.
颧骨位于上颌骨的外上方,颧骨骨折患一般伤势很重,摄取颧骨轴位片时,头部倾斜角度不好固定,影响拍片效果,为此我们多年来利用颅底颌顶位这一简捷的投照技术来观察双侧颧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7.
8.
不同投照角度对髂内动脉造影时子宫动脉开口位置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妇科疾病血管介入髂内动脉造影时 ,如何更好地显示子宫动脉开口位置 ,以方便医生超选子宫动脉。方法 :通过分析 116例髂动脉血管造影的结果 ,采用正位、对侧斜位和同侧斜位造影 ,以及采用不同角度的对侧斜位造影 (将斜位造影分为 2 0°~ 30°、31°~ 4 5°、4 6°~ 6 0°三组 )对子宫动脉开口显示结果进行对比 ,选择出显示子宫开口的最佳位置与角度。结果 :(1)正位、同侧斜位和对侧斜位对子宫动脉开口的显示率分别为 10 .1%、15 .4 %、6 4 .7% ,对侧斜位的显示率明显高于其它两组 (P <0 .0 1) ;(2 )对侧斜位 2 0°~ 30°、31°~ 4 5°和 4 6°~ 6 0°对子宫动脉开口的显示率分别为 (2 8.6 % )、(89.5 % )和 (37.5 % )。结论 :髂内动脉造影显示子宫动脉开口的最佳位置为对侧斜位摄影 ;最佳倾斜角度为 31°~ 4 5°。  相似文献   

9.
在X线摄影中,曝光条件固然重要,但是,一些摄影辅助工具也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摄影工效和照片质量,我们在总结头颅各部位投照特点的基础上,围绕头颅偏转角度、各径线的测量问题,研制成多功能X线头颅投照尺并将其应用到临床X线头颅摄影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介绍一种颈椎张口位的投照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颈椎张口位主要用于第1,2颈椎的骨质病变及寰枢关节的情况,传统投照方法是上颌门齿咬合面与乳突间部的连线与暗盒垂直.但由于个体差异等原因.在实际工作中,常有一部分齿状突或寰枢关节被前面的牙齿或后面的枕外隆凸所掩盖而不能充分显示,从而影响了诊断效果。下面介绍一种我们在工作中摸索出的一种新的投照方法。  相似文献   

11.
颞颌关节侧位是头部常见的投照方法之一。传统的颞颌关节侧位投照法是:受检者俯卧于摄影台上,头转成侧位,被检侧紧靠暗盒,使头部矢状面与暗盒平行,瞳间线与暗盒垂直,X线管向足侧倾斜25°~30°,对准对侧颞颌关节上方5cm处通过被检侧颞颌关节射人暗盒中心。但由于X射线机的不断更新换代,近几年引进无暗盒式X射线机,其X线管立臂均固定,垂直平移而不能做倾角运动,  相似文献   

12.
通常 ,临床上观察骶髂关节、骶骨上下部及腰骶关节而摄取的骶髂关节前后位片 ,被检者仰卧摄影台上 ,身体正中矢状面垂直台面且重合其中线 ,下肢伸直 ,两臂屈肘 ,手置胸前 ,向头侧倾斜 1 5度角 (男性 )或 2 0度角 (女性 ) ,经髂前上棘连线中点射入胶片中心。这里 ,特向大家介绍一种理想的拍照方法 :胶片尺寸 :1 0英寸× 1 2英寸 1张横放。滤线器 :+。焦 -片距 :75cm。体位改进 :被检者仰卧摄影床身体正中矢状面垂直台面且重合其中线 ,下肢由原来的伸直改为屈曲 ,双臂伸直放于身体两侧。胶片上缘包括肚脐 ,下缘达骶骨末节。中心线改进 :由原来…  相似文献   

13.
X线摄影是利用X线的穿透性和对胶片的感光作用来进行的,一张优质X线片,除了投照位置正确外,需要有标准的黑化度(密度)、适当的对比度(反差)、良好的清晰度、较高的解像力(分辨率)和微小的失真度。在工作实践中,胸腰段椎体侧位的投照较为困难。  相似文献   

14.
温国强  杨健 《当代医学》2009,15(7):86-86
常规的颧弓轴位投照多采用颌下顶位和顶颌斜位,这两种投照位置的摆法要1求较高,需要患者充分配合,而在临床上,大多数外伤病人(特别是急诊病人)都为混合性外伤,除了颜面部外还合并有其它部位的损伤,患者不能也不宜在X线检查中过度搬动、翻转,避免在检查过程中进一步加重患者的损伤。笔者经过半年多的实践,探索出一种让患者平躺任诊断床上不加任何搬动翻转的前提下就能尽快完成检查并能很好显示颧弓轴位的投照方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 传统的眼眶正位(柯氏位)X—线片投照,其角度不易掌握,我们采用眉间至暗盒的距离进行投照,操作尚便,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摄影方法患者俯卧于摄影台上,6×  相似文献   

16.
下颌骨中髁状突所在部位较特殊,多数疾病需通过X线检查确诊.因此,常规颞颌关节开闭口位及下颌骨侧位投照只能解决一小部分问题,加上周围组织重叠,效果往往不满意,对于观察髁状突有无病变带来不便,为便于双侧对比,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摸索出一种髁状突的投照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作者对使用YD-Ⅰ型眼球内异物光电控制定位仪投照时的病员体位、眼球前后正位和水平侧位的定位操作及曝光条件等投照技术作了较详细的介绍,并对投照技术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正> 投照颈椎斜位,一般都采用卧位法,虽然能满足诊断要求,但摆起位置来,比较困难,费时,患者也感到很不舒适,有时椎间孔显示也不够理想。我们经过改进,选用了远距离立位投照法,弥补了上述缺点,收到了良好效果,现将投照方法,介绍于后:患者在胸片架前挺胸直立,面向 X 线管,身体与暗盒成50°斜位,使被检测向前离  相似文献   

19.
20.
<正>跟骨骨折是足部常见损伤,占全身骨折的1.5%,占所有跗骨骨折的60%,且容易致残,最常见的损伤因素是机动车事故或高处坠落[1]。临床上跟骨X线摄影检查常用跟骨侧、轴位。由于70%75%的骨折属于关节内骨折[2],由于跟骨解剖结构复杂,仅摄跟骨侧、轴位X线片容易导致漏诊。Broden位投照法对于关节内骨折具有较好的检出率,本研究通过实例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